为什么果农不愿意卖树上刚摘了袋的白苹果?

笠翁话农村


白果的生产、收购、销售,很是吃香了几年,但最终还是一波三起,被市场淘汰了,究其原因,有一下几点。



(1)果农都知道,秦冠或富士取袋后到采摘,还有好长一段时间,在水肥充足、在树势健壮时,苹果继续生长,果个继续膨大,往往一个70果,能增大到75。换言之,就是从取袋到采摘这段时间,苹果产量在大幅度增加。一旦提前下树,就意味着减产。

(2)白果的收购,一般要求三无一净,在一片纯白中,苹果所有的缺点暴露无遗,假如上色后销售,一红遮百丑,苹果上的小瑕疵将被掩盖,大大提高了商品率。

(3)实际上,白果是未成熟的果实,没有经过光合作用,含糖量不足,不但无色无味,而且。口感极差,嚼如木蜡。



总之,对于摘袋后的白苹果,不是果农不愿意出售,而是根本没有市场;即使有市场,销售空间也十分疲软,而且价格低,果农无法获取相应的种植收益。果农种植苹果,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收入,不管出售哪种形式的苹果,对果农来说,只要能获取相应的收益,果农在白苹果与红苹果出售之间经过权衡,当然会作出明确决定。其实,苹果出售与否,更大程度取决于市场和价格;价格好,果农肯定愿意出售;价格差,果农肯定不愿意出售。

看来果农不愿意销售白果,市场不能接受白果,是有一定道理的。曾经风靡一时的白果收购与销售,只是一阵风烟,在果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不得不草草夭折了。


我是【苍松聊三农】,让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什么意见,欢迎留言分享。


苍松聊三农




对于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卫农认为题主刚好说反了,果农是非常愿意卖从树上刚摘了袋的白苹果的。对这个问题卫农深有感触,也曾经卖过几年的。咱就先来说一说卖白苹果的经历吧。

记得那是大约六七年以前,曾经连续好多年,有人在秋末苹果成熟的时候,到我们这里来收购刚摘袋的白苹果,而且价格还比较高。他们当时只收购刚摘袋的秦冠白苹果,我们这里叫白蛋苹果。收购的标准要求全白、无果锈、无黑红点,最低80#以上。那几年,只要收购白蛋苹果的客商以来,果农们都会争先恐后销售的。



为什么果农要争着销售白蛋苹果呢?一是价格合理,当时收购白蛋苹果的客商,一般价格都比较高,有时甚至高过了秦冠苹果红了以后的价格。二是省事,果农可以直接连套袋一起摘下来,拉到客商的收购点上以后,再取掉套袋进行销售。这样就可以省掉,后续管理的很多麻烦。

据说在我们这里收购的白蛋秦冠苹果,是专门供应给外贸出口的,因此客商要求比较严格。只是不知为什么收购了几年后,就再不来收购了,果农感到很惋惜。因此来说对于白蛋苹果,愿不愿意卖不是由果农说了算的,而是由市场的需求决定的。有理由相信,只要有人收购的话,果农还是肯定会愿意卖的。



卫农以为在国内的苹果销售市场上,白苹果肯定不如红苹果那么好销售。虽然有些地方还给白苹果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奶油苹果,但是仍然会没有多少市场的。原因就是白苹果缺少光照,一直生长在套袋内,因此糖分积累不太足,导致苹果甜度低,口感酸涩,发硬不好吃,消费者是不会太喜欢的。

但是果农却比较欢迎,因为它比红苹果好管理,成熟了就可以直接摘下来销售,省时省事,不用摘叶转果,不用铺反光膜,而且也不用担心受病菌感染,一摘袋就销售了。所以说不是果农不愿意卖刚摘袋的白苹果,而是没有市场收购的,只要有人收购的话,果农肯定会积极销售的。

以上是卫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卫农老头


我是一位果农,我的观念是愿不愿意卖不是果农说了算,而是市场的需求,也许是视觉上白苹果不如红苹果好看,导致白苹果没有市场,白苹果我们都叫奶油苹果,不过奶油苹果也是有标准的。

第一奶油苹果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摘的,它需要霜降以后才可以摘的,如果摘早了,苹果品质,口感都不好。

第二奶油苹果比红苹果好管理,不用铺反光膜,不怕病菌感染,不但好管理而且表面不受病菌感染,质量也有所提升。

个人觉得还是奶油苹果好,不用反光膜,减少反光膜对土地污染,和生产的污染。











栖霞果农周兆林


这个我最有发言权,我家就是种套袋果子的。

1.“牛奶苹果”就是一个大忽悠,用新事物来吸引消费者,究其原因请看下面。

2.在视觉上色泽不好。

大家印象中的可口的果子应该是红的才甜,如果水果颜色鲜艳给人口感很好的食欲感,否则相反。

3.在口感上欠缺。

牛奶苹果,顾名思义就是在颜色上或口感上类似牛奶。这种果子打幼果开始长期在袋子里不见阳光,不见风雨,包裹在避光的纸袋子里,等秋天快成熟时拆掉袋子,果子白似牛奶,味道带酸,发硬,果肉带绿色。买过吃过一次的肯定不会再买第二次,做买卖没有回头客能长久吗?

4.产量下降。

果子到时间拆除掉袋子后,充分的与阳光雨露结合后,重量增加很多,果形变得丰满,颜色也鲜艳,散发着果香,这在产量上又有优势,同时也容易销售。

综上原因,白果就是没成熟的果子,口感很差,果农不会采摘的。如果有出售,那很可能就是落果。






娟娃7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陕西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苹果产业基地,其苹果越来越深受各地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发展的红富士苹果外表光润、个头圆大,口感甜脆,更好地满足和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也满足了高端水果市场的需求。经过30余年的的栽植、发展和果园作业管理,形成了早中晚熟的不同品种,延长果树了的生命周期,有效地节省成本投入,明显地提升了种植的经济效益。

现在的果农作业管理经验更加丰富,对果品管理由过去追求数量已经转向追求质量的发展,果品的商品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这都归功于套袋苹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那么,果农为什么不愿意卖树上刚摘了袋的白苹果呢?对此,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结合自家10多亩套袋苹果销售情况,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追求更高的种植效益。

苹果产业现在是乡村关中一带农民家庭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收入,自从发展套袋苹果以来,果品商品率大幅提升,果品质量越来越高,价格相应得到了增长,种植收益比未套袋苹果明显提高。苹果刚脱袋后,苹果煞白煞白,果面光洁美观,自然着色,苹果红透,价格自然相对要高;

而如果卖没有着色的白苹果,价格或许可能要低。这对于果农来说,显然是不划算。

第二,市场上没有收购白苹果的客商。

脱袋后的苹果一个个像个白精灵一样诱人,但这时并没有果商前来收购这样的苹果。没有客商收购,果农卖给谁呢?况且,市场上也没有这样的苹果,没有消费群体,客商把这样的苹果又卖给谁呢?显然,这样的白苹果没有市场,没有消费者认可,除却农民不愿意卖的原因之外,关键是没有人收购和采购,这才是重中之重。

第三,脱袋的白苹果还有膨大空间。

有经验的果农都明白,苹果脱袋后,果园早晚温差不断增大,气候适宜,苹果还将出现二次膨大,且随着苹果色泽由白色向红色转变,这时苹果的个重也在增加。我们排除白苹果没人要的原因之外,苹果增色着色期重量也在增加,显然苹果红后出售收益更多。

第四,出售刚摘袋的白苹果风险太大。

如果市场有白苹果的需求,果农当然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判断,可确定是否出售白苹果。但是,如果采摘下来的白苹果卖不掉,也就只能作残次果处理,果农损失惨重;而当白苹果自然变红后采摘,如果当即卖不掉,果农可以储存起来,待以后行情好转时出售。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增加收入,而大大降低出售白苹果的风险。

总之,对于摘袋后的白苹果,不是果农不愿意出售,而是根本没有市场;即使有市场,销售空间也十分疲软,而且价格低,果农无法获取相应的种植收益。果农种植苹果,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收入,不管出售哪种形式的苹果,对果农来说,只要能获取相应的收益,果农在白苹果与红苹果出售之间经过权衡,当然会作出明确决定。

其实,苹果出售与否,更大程度取决于市场和价格;价格好,果农肯定愿意出售;价格差,果农具定不愿意出售。就这么简单。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什么意见,欢迎留言分享。


乡村关中


所谓的奶油苹果,个人观点是看着不好看,吃着口感也略酸涩。

我觉得出售奶油苹果有一定风险性,因为如果打算卖奶油苹果,摘袋早口感不好,所以一般红色苹果开卖进程过半了,奶油苹果可能才摘袋,任何农产品刚下来都会抢占市场先机,卖个好价钱,大量下来了,价格也会略有下降,所以奶油苹果抢不到好时机。

而苹果摘袋后经阳光照射,颜色红艳漂亮,口感甘甜,无论是条红还是片红,看着就舒服,更有市场。





昆仑设备润滑油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感觉是可以卖的,在我们这里就有这样出售的,不过只是极少部分,也只是通过网络销售,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牛奶富士”。

说到这种出售方法,我的看法分两种,一种就是我说的“牛奶富士”,虽然苹果摘袋即出售,但是苹果已经成熟,和上色苹果没有区别,甚至采摘时间更晚口感更好,这种情况是值得的,也是完全可以大力推广的,虽然苹果未上色,但是口感有了,同时给果农带来了实惠,即省事省力又减少了损耗,何乐而不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摘袋上色,还未达到完全成熟,题主所说的应该就是这种情况吧,这种情况是不能出售的,首先苹果没有完全成熟,可以说是要口感没口感,要外观品质没品质,同时这一时期出售是非常不划算的,大家都知道苹果摘袋后至采摘,还处在迅速膨大时期,产量会大幅提升,如果采摘卖掉会影响产量,和损耗比较增加的产量还是大些,所以果农不愿意出售。

聊到这里我想起了前几年白桃的收购,前几年我们这里很多收购商,都在收购白桃并且价格非常好,果农们也都非常愿意出售,白桃就是各种普通品种的桃子,只是未摘袋未上色提前采摘,趁早赶市场,但是这几年几乎没有收购的了,为什么呢?就是桃子并未成熟,口感差甜度低,消费者购买一次就不会购买第二,慢慢的自己把自己的市场堵死了,可以说是损人利己的事,如出售未成熟苹果其道理是一样的,我们是坚决杜绝的。

第一种情况还算是可行的,第二种是坚决不行的,还有就是现在市场上几乎没有收购白苹果的,只是少数人通过网络在尝试,这一点也说明市场认可度还不够,所以果农也不愿意拿自己的苹果来冒险,毕竟自己辛辛苦苦一年种植出的苹果,最后出现损失得不偿失。

总之,果农在出售时,也是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消费者,都希望自己种植的苹果又大又红口感好,不希望未成熟的苹果出售,好东西就因差几天时间活活糟蹋了,自己看着都心疼。

以上为果农果缘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果农果缘


对于题主所说的果农不愿意卖树上刚摘袋的白苹果,其实这种现象只是价格的问题,也就是说价格低造成了农民不愿意卖这种苹果的主要原因。毕竟现在消费者大部分喜欢红苹果,红苹果至少具有甜度高,颜色好看的状况,对于白苹果确实的味道相对来说比较差一些,甜度也比较低一点,可以说营养价值总体上来说与红苹果相差无几,但是口感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白苹果其实就是套袋以后没有见过阳光的长大的苹果,也就是成熟后的苹果,在果农的眼里被赐为一个美丽的名字,那就叫奶油苹果。红苹果一般在摘袋以后必须经过阳光进行上色,也就是在苹果采摘前的20天的时间里进行上色,使得苹果的颜色非常的好看,也就是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红彤彤的苹果。白苹果变成红苹果的最主要条件,那就是昼夜温差大于10度,这样利于红苹果的糖分的转变以及颜色加深。



摘袋以后的白苹果表面上有很多的果锈或者是锈云,使得苹果的颜色相对来说不是太好看,以至于影响了苹果的价格。对于这种白苹果一些客商要求的条件比较高,必须是表面三无一净,表面看的是一种没有其他杂色的白苹果,而且要求的个头相对来说比较大,一般是80以上的价格是比较高一些的,对于其他的规格的白苹果价格是非常低的。当然符合这么高的标准的白苹果数量是非常少的,也使得农民不愿意卖这种白苹果的主要原因。



总之,对于摘袋以后的白苹果果农不愿意卖的最主要原因,那就是价格比较低,如果说价格与着色以后的红苹果的价格几乎是一样的话,果农首先是先卖掉白苹果的。至少白苹果比变成红苹果还要投入一部分成本,对苹果还要进行着色的管理以及果园里覆盖反光膜。当然白苹果的甜度比较低,口感也比较差,在市场上也不受消费者的喜爱,所以导致了白苹果价格比较低,果农收入比较低,果农不愿意卖白苹果也是非常理解的。


宗元三农堂


果农之所以不愿意卖树上才摘了袋的白苹果,是因为以下原因。

才摘了袋的苹果,因为长时间的包裹,没有直接接触外面的环境,没有经过阳光直接照射,色相不好,口感也不好,即使卖了也不好卖,也卖不上好价。

长期包裹的苹果里面水分足,湿气大,颜色发白。就像我们长期把手放在水里面浸泡,也会发白一样的道理。果农辛苦一年就是希望苹果熟了卖个好价钱,这种色相、口感都不好的苹果自然不敢卖了,要是卖了卖不上价,挣不到钱不说,还会砸了招牌,得不偿失。

这种摘了袋的苹果,只有和外面的环境充分接触,经过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外界充足的热量。颜色变正变好了,出售才是最佳时机。

这种看“色相”的时代。苹果颜色、口感都达到一定标准,人们才更愿意买、愿意吃。果农也才能卖个好价钱,赚到钱。

果农辛苦几个月,不能栽在成熟期这个最后环节。他们要慎之又慎,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这也是果农为啥不愿意把树上摘了袋的白苹果立即卖的原因。


活跃天


所谓的奶油苹果就是脱了袋子没有上色的苹果,这是一个营销的手段,做为一个老果农,我不愿意欺骗顾客。其次,因为没有上色口感不好,不甜。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我关注的网红,在直播间卖奶油苹果,说吃起来特别甜。一个没有成熟的苹果真的有那么甜,果农要想靠苹果卖钱,必须科管理,!做到少打农药。少上化学肥料。种出真正的有机苹果,做为一个从业十二年的代办,我坚决反对一切不利益消费者的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