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的嬰兒就經常豎抱的壞處是什麼?

Sweet-Maiden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親子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兩個月的寶寶頸椎未發育完全,頸部肌肉較無力,不能很好地支撐自己的頭部。豎抱時間過長會影響到寶寶脊柱發育,甚至會導致脊柱前移等等。

但是並不能說不可以豎抱寶寶,只是要注意豎抱的時間不可過長,而且要保證豎抱的姿勢正確。

有時候寶寶吃完奶,要給他拍嗝,那麼這時候就需要豎抱了。要注意的是這時一定要給寶寶的頭部一個有力的支撐,家長可以用手托住寶寶的頭部,如此就不會因為豎抱這個動作而損傷寶寶的頸椎了。

抱寶寶的一些需知事項: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頭大身體小,抱著寶寶的時候儘量要扶著他的頭部,以免因為寶寶頭部過重閃了一下可能造成脊柱損傷。

另外新生兒頸部的肌肉力量比較弱,家長抱的時候還是要注意頭頸部的保護。抱的時候要把寶寶的頭頸部以及臀部托住,使寶寶的前後中心都處在能夠固定的位置。


抱寶寶的三種方法:

1. 腕抱法

對於新生兒,一般建議採用腕抱法。採用腕抱法時應將寶寶的頭部置於左肘部,用左腕和左臂來保護寶寶的背及腰部,右手支撐寶寶的臀部。

另外抱寶寶的時候還要注意,不要過度地搖晃寶寶,以免造成腦袋的損傷。而且經常搖晃他,會增加寶寶患有嬰兒搖晃綜合症的概率,所以家長一定要警惕注意。

2. 豎抱法

寶寶的頭部依靠著家長的肩膀,一手護住寶寶的背部,另外的手托住寶寶的臀部。給寶寶拍嗝的時候可以用這種方法。

3. 像抱足球似的抱寶寶

寶寶平躺在家長的一條手臂上,並且貼近家長身體的一側,然後用手掌來托住寶寶的頭部。這種抱法難度比較大,家長一定要保證寶寶的安全,安全第一。

此處敲黑板!在寶寶出生的最初幾個月,家長在放下寶寶或者抱起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護好寶寶的頭部。


太平洋親子網


有一次,我們帶著寶寶參見婚禮,見到一位媽媽一直橫抱著3個多月的寶寶,她擔心豎著抱對寶寶不好,所以幾乎沒有豎著抱過寶寶,都是讓寶寶平躺著,無論寶寶是睡著還是清醒。確實,很多家長和她一樣,擔心豎著抱會對小嬰兒的脊柱不利。

小嬰兒真的不能豎著抱嗎?

很多不少家長包括一些專家,認為豎著抱3個月以內的嬰兒,會影響脊柱發育,導致脊柱前移等問題。其實,這種說法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國際上很多權威醫學權威組織機構並沒有反對小嬰兒豎著抱,沒有高質量的研究論文證實豎著抱會影響到寶寶的脊柱。相反,當寶寶吃完奶,建議豎著抱,給寶寶拍嗝,排出吞嚥到胃裡的氣體,還有利於預防寶寶溢奶。

什麼時候可以豎著抱寶寶?

寶寶出生數天就可以豎著抱,不過,剛開始,寶寶的頸部還不能很好的支撐頭部,豎著抱時一定要用手托住寶寶的頸部。剛開始豎著抱的時間可以短一點,隨著寶寶月齡增加,可以適量增加豎著抱的時間,讓寶寶舒適,大人也舒服。有的寶寶喜歡大人豎著抱的情況下入睡,當放平下來立馬就醒。

豎著抱寶寶的好處,讓寶寶能夠更大範圍的觀察周圍環境和人,有利於視覺發育,而不是每天都平躺著盯著天花板。隨著月齡增加,3個月以後寶寶的頸部力量就可以支撐頭部了,豎著抱可以持續更長時間了。

對於3個月以內的寶寶,除了可以豎著抱,當寶寶清醒的時候,還要讓寶寶趴一會兒,練習寶寶的抬頭,有利於增加頸部力量。多變換姿勢,有利於預防寶寶過多平躺導致的平頭畸形。


兒童營養師劉長偉


兩個月的嬰兒就經常豎抱的壞處是什麼?

菁媽想說,豎抱如果姿勢正確還好,最怕是兩個月的孩子就開始豎背。

每次看到兩三個月的嬰兒被媽媽豎著背出來我就會職業病發作:孩子這麼小來要這麼背啊,對孩子的脊椎不好啊。

為什麼這麼說?

如圖孩子脊椎發育圖,這張圖說明孩子的脊椎在新生兒期還沒有發育好,只是當孩子可以獨立自己坐了,脊椎的發育才能支撐起孩子自己豎背。

豎抱也可以要注意時間和姿勢

不少孩子到了二三個月開始對外界的事物感到好奇,豎抱時可以看到和大人視線一樣的物品,孩子會覺得特別新鮮和好奇,同時也非常開心。這時候孩子可能也會出現橫抱就哭,豎抱就好。

事實上《美國兒科協會育兒百科》第六版中提到,如果抱一兩個月的小嬰兒,主要是孩子的頭部控制能力沒發育健全,抱孩子的時候避免頭部左右晃動。

如果是橫抱時也要用手託著頭部,處於豎直的姿勢時,同樣要用託著頭部和頸部。

而二個月的孩子還是吃和睡為主,每天清醒和時候也不是非常多,也不用整天抱,可能在床上吊一些小玩具,讓孩子躺著玩。

每次豎抱不用超過30分鐘。

有時候豎抱也是必須的

二個月的孩子每天要喝七八次甚至十次的奶,每次喝完奶擔心孩子會吐奶,都會拍嗝,而拍嗝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豎抱把孩子的下巴放在大人的肩膀上用空掌心進行拍嗝。

有些孩子拍不出嗝也建議豎抱十分鐘左右,減少孩子吐奶。

所以抱豎是可以的,要注意姿勢和時間。

我是菁媽,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四棲生物,家有菁妞,各平臺原創作者,希望給焦慮的媽媽們一點支持和幫助。

菁媽育兒


兩個月的嬰兒就經常豎抱的壞處是什麼?


兩個月的嬰兒,其實不建議長時間的豎抱,因為這樣做,容易給嬰兒的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傷。



1.大人長期豎抱嬰兒,他的頸椎長時間的被過度重壓,會導致嬰兒的頸椎受損。

2.嬰兒的頭部無法自立,長時間傾向一邊,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歪脖子。

3.嬰兒頸部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善,還不能獨立支撐起頭部的重量,一旦嬰兒頭部下垂,容易壓倒嬰兒的食管。

4.嬰兒的背部肌肉發育還不完整,嬰兒如果長期被豎抱,那麼就會影響到脊椎的發育。


橫抱式寶寶的脊椎並沒有變形,但是經常被豎抱的寶寶,他的脊椎彎曲的弧度更大了,出現了明顯的變形。





兩個月的嬰兒要怎麼豎抱?


1.如果大人要豎抱嬰兒,一隻手要護住嬰兒的屁股,另一隻手要始終緊緊護住嬰兒脆弱的頸部和脊椎,儘量讓寶寶的身體向媽媽身上靠,減少寶寶頭部的受力。


2.如果寶寶的頸部肌肉發育快,能短時間支撐頭部,那麼媽媽可以適當地豎抱寶寶,但是時間儘量控制在15-30分鐘以內,而且媽媽的手不能離開寶寶的頸部。


4.如果寶寶是1-3月,最好是橫抱式,偶爾媽媽可以採用半臥位抱式,把寶寶的頭部放在大人的臂彎裡,大人的雙手託著寶寶的屁股和背部,這樣寶寶是面對著大人。



5.寶寶3-5個月時,他的頸部和背部的肌肉支撐力會慢慢增強。3-4月的寶寶,可以從半臥位抱式慢慢轉變到豎抱式,但是時間不適宜過長,讓寶寶的頸部有適應的過程。


如果是4-5個月的寶寶,他的頸部發育越來越完善了,那麼就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地使用豎抱式,可以讓寶寶坐在媽媽的臂膀上,寶寶的面朝正面,媽媽的手部託著寶寶的屁股。




6.如果寶寶是6個月以上,寶寶的脊椎和頸椎的肌肉非常的發達,已經能夠長時間地支撐的頭部,這時候,媽媽可以自如地選擇各種豎立抱式。比如:向外豎抱,向內豎抱,半臥位豎抱。






大家好!我是星星媽育兒說,英專二胎快樂媽媽,有書籤 約作者,倡導正面管教和科學育兒,每天分享育兒和孕產 知識,感謝你的閱讀和關注!




星星媽育兒說


一般來說,3個月以內的嬰兒都是不建議豎抱的,更何況是2個月大的嬰兒?


2個月嬰兒的發育特點

2個月的嬰兒,在俯臥時,下巴離開床的角度可達45°,但不能持久,這說明嬰兒的脖頸力量不夠,無法支撐頭部的重量。

2個月嬰兒豎抱的壞處

一方面嬰兒骨骼發育尚未完全,長期豎抱可能會對脊椎有傷害,影響孩子身體發育;另一方面,嬰兒頭部力量較重,脖子無法支撐,如果不加以固定,寶寶身體會失去平衡,也有一定的危險性。

2個月嬰兒一定要豎抱怎麼辦

確實聽到很多寶媽反應,寶寶一橫抱就“打挺”,一豎抱就乖了,不哭也不鬧,這是為什麼呢?小嬰兒被橫抱的時候身體大部分被固定住了,活動受限,有可能覺得不舒服;但如果被豎抱,視野會變寬闊,因而會感到新奇,注意力被轉移,就不哭鬧了。


如果小嬰兒喜歡豎抱,寶爸寶媽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就是要用手護住寶寶的脖頸處,不讓寶寶的頭隨意到處晃動。

推薦3種好的豎抱姿勢

1.拍嗝式。

給寶寶拍嗝時的姿勢,寶寶趴在媽媽的肩頭,頭部由肩膀支撐,媽媽的一隻手護住寶寶的頸背部。這個姿勢的優點是寶寶大部分的身體重量都在媽媽的身上,不會對脊柱造成壓力。


2.前抱式。

寶寶背朝坐在媽媽一側的大腿上,媽媽的手臂從寶寶的下巴穿過去,放在寶寶的腋下。這個姿勢的優點:寶寶的頭部力量有媽媽的手臂作為支撐,比較安全。


3.揹帶式。

這種抱法就跟寶寶坐在揹帶裡差不多,背部緊貼媽媽的胸腹部,媽媽一隻手固定寶寶的臀部,另一隻手固定寶寶的頭部。


但是不管哪一種方法,都不可讓2個月以下的寶寶豎抱時間過長,以免對寶寶造成傷害。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你好,我是希媽,多平臺自媒體人,致力於孕期知識分享、育兒知識分享,育兒路上,與你同行!喜歡我的回答,就點個關注唄,謝謝!

希媽育兒


2個月大的嬰兒身體還很軟,頭比較重,頸部和背部肌肉發育還不完善,力量不夠,軟乎乎挺不起脖子,如果經常豎抱方法又不對的話,容易讓寶寶的頭左歪右倒,長時間的抱會影響寶寶脊柱發育。

但實際上,任何月齡的寶寶都是可以豎抱的,關鍵是姿勢要正確,時間把握好。而且豎抱對寶寶來說是有好處的,一是寶寶的視野更開闊,不用對著天花板,可以看到家中的更豐富的環境,刺激寶寶的視覺神經,所以豎著抱時寶寶通常都是手舞足蹈的。二是豎抱也更方便媽媽爸爸拍嗝,避免寶寶溢奶。

當寶寶不滿2個月時,多用橫臥抱或者斜臥抱,寶寶身體整個躺在爸爸媽媽的手臂內側,身體基本處於一條直線。或者頭略高於腳,呈斜臥的姿勢。可以短時間豎抱拍嗝,豎抱的時候,動作要輕柔,寶寶的頭要緊貼大人胸膛,整個人伏在上面,一手托住寶寶的臀部,一手扶住寶寶頭部和頸部。

同時,放下寶寶的時候,始終要注意扶持著寶寶的頭,平躺放下去。相對於橫抱來說,豎抱對新手父母的操作難度更大,姿勢不容易掌握。

當寶寶的3、4個月時,頸部和背部肌肉力量漸漸大起來,穩住自己的腦袋,豎抱的時間可以延長,不過也要注意護住寶寶,寶寶的胸和頭靠向媽媽的胸部,另一隻手託著孩子的臀部。也可以把寶寶的背貼著大人的胸膛,託著寶寶臀部,扶著寶寶胸部,寶寶的臉朝前。

當6個月大後,寶寶的頸部和背部的力量已經大大增強了,抬頭、翻身、靠坐等動作已經做得很棒,這時爸爸媽媽完全可以放心豎抱了。


甜甜圈伐木累


家裡老人常說三個月內的小嬰兒不能豎抱。為什麼孩子太小不能豎抱。最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太小,骨骼發育不完善,加上小嬰兒都是大頭娃娃,頸部沒有力量,過早的豎抱,會影響孩子的頸椎發育。

因為孩子身體不能支撐頭部,如果大人保護不當,損傷到了孩子的頸椎,有可能會造成終身遺憾。那麼兩個月的寶寶應該怎樣來抱呢?

美國兒科學會關於小嬰兒應該如何來抱,給出了具體建議:剛出生的寶寶或者太小的嬰兒,因為對頭部的控制力還發育不夠完善,所以在抱孩子的時候,橫著抱,必須托住孩子的頭部,豎著抱的時候,必須托住孩子的頭部和頸部,一定要避免孩子的頭部左搖右晃。

所以,孩子太小,也可以豎抱,但是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護好孩子的頭部和頸部,第二,不要讓孩子左右搖晃。所以,豎著去抱孩子的時候,記住固定住孩子的頸部和頭部。

對子父母來說,面對剛出生的寶寶,真的是愛不釋手,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抱孩子呢?給父母們介紹下面幾種抱孩子的方法。

第一種,襁褓式抱法。就是一隻手放在孩子的頸部,一隻手放在孩子的屁股上;或者讓孩子枕在自己的胳膊上,手掌順勢托住寶寶的屁股,另一隻手環繞著寶寶,讓孩子躺在我們的懷中。



第二種,面對面抱,一隻手托住孩子的頭部,一隻手托住孩子的屁股,讓孩子面對自己,這樣去抱,可以和孩子說話,逗孩子玩,可以進行親子交流。



第三種,貼面抱,就是一隻手抱著孩子屁股,另一隻手托住孩子的頭部,讓孩子的臉貼著父母的肩膀。用大人的手,給孩子的頸部一個支撐。



第四種,足球抱法,也就是我們經常給孩子餵奶的姿勢,一隻手放在孩子脖子上,另一隻手托住孩子的屁股,讓孩子的身體朝向自己。

上面的這四種方法都是正確的抱孩子的姿勢。兩個月的小嬰兒不是不能豎抱,只是方法要用正確,而豎抱時間長了,大人的胳膊容易累,所以方法用對,可以適當豎抱孩子。為了孩子安全,太小還是推薦橫著抱!


豌豆媽媽育兒


在寶寶出生的前六個月以內,一般不建議將寶寶豎著抱,這是因為寶寶的脊柱還沒有完全發育好。而且一般在新生兒期,寶寶的頭部重量所佔的身體比重還是比較大的。這時候,寶寶的脊柱可能無法完全成熟頭部的重量,就可能會影響脊柱的發育,甚至有可能導致受傷。

但是,有的時候,無法避免的還是要將寶寶豎著抱,比如,在寶寶喝奶結束之後,一般是需要幫助寶寶拍嗝的,而拍嗝的最佳體位就是豎著抱。

那麼,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其實也很簡單,既然剛才說了,不能豎著抱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擔心頭部重量對脊柱的損傷,那麼,我們用一種辦法托住頭部,這個問題也就可以解決了。

到了六個月之後,寶寶的脊柱開始發育成熟,強度也開始增大,這個時候就可以豎著抱了。倒是,仍然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寶寶彎腰,駝背,於是,這個時候,坐凳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幫助寶寶身體直立。


阿卡醬醫生


什麼是骨骺線?

在這裡首先要介紹一位決定身高的成員——長骨。

長骨主要存在於四肢,呈長管狀。可分為一體兩端。又叫骨幹,其外周部骨質緻密,中央為容納骨髓的骨髓腔。兩端較膨大,稱為骺。骺的表面有關節軟骨附著,形成關節面,與相鄰骨的關節面構成運動靈活的關節,以完成較大範圍的運動。

長骨幹骺端與骨骺之間有一盤狀軟骨結構,稱為骺板。在X光片上表現為一條白色的透光帶,稱為“骨骺線”。

骨骺線本身是一層軟骨,是軟骨的一種,它不同於一般的終身不骨化的軟骨,比如耳朵,鼻子上的軟骨,而是隨著生長逐漸骨化的軟骨。

骨骺線骨化

在長高的時候,骨骺線雖然在逐漸骨化,但是本身並不變薄,從而保證我們長骨的生長,當青春期開始發育一段時間後,隨著性激素的分泌,可以理解為骨骺再逐漸骨化後沒有繼續生長的能力,全部骨化完,也就不再有生長的空間和原料了。

骨骺線閉合

在青春期發育後,長骨骨骺線閉合身體就不會再長高了。之所以有“二十三,竄一竄”的說法,是因為通過非長骨的組織來長高一些,尤其是脊椎變長,包括骨和骨間組織,這個因素對相當一部分人還是很明顯的。

骨骺線模糊是表示要閉合了,但是下肢的閉合會比上肢晚一些。因為性發育,激素分泌的影響,男生會比女生晚一些,對於一般人來講,男生二十一、二歲也算是最晚的時間了。

骨骺線閉合異常

如果骨骺線到一定歲數不完全骨化即骨骺線不閉合,那就是有病了,比如巨人症的患者,就是該閉合不閉合,一直長下去。如果青春期發育過早,即生殖系統的過早發育會使骨骺線過早閉合,從而停止增長。光照過度是誘發兒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透過小概率事件,看見大概率人生。一鍵關注@御風者談育兒,育兒路上不迷茫。我是御風者,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

御風者談育兒


寶寶出生,帶給父母的不僅僅是幸福與歡樂,還有無窮無盡的“折磨”。在寶寶成長過程中,作為父母要學會很多照顧孩子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懷抱嬰兒。看似簡單,其實並不好做。   現在家長愛孩子,不想讓孩子長時間躺在床上,覺得這樣不利於孩子成長,也想讓孩子多接觸一些新鮮事物。但是,滿月內的孩子,還是不建議離開床的。滿月後,孩子可以離床,這個階段的孩子,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柔軟,很多父母抱在懷裡膽戰心驚,害怕傷害到孩子。這時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抱孩子更有利於孩子成長?尤其是對於兩個月左右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身體較軟,而頭較重,這時,橫抱或者是斜抱一般都沒有問題。   有些父母想知道,對於兩個月的嬰兒,可不可以豎抱呢?答案是可以的,但是不宜時間過長,如果長時間豎抱會給脊椎帶來很大壓力,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脊椎發育,甚至導致脊柱前移等問題。偶爾短時間內豎抱是可以,這不僅對寶寶發育沒有什麼傷害,而且還有好處,就是寶寶吃完奶後豎著抱,給寶寶拍嗝,排出吞嚥到胃裡的氣體,這樣有利於預防寶寶溢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