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己的母親三觀不合,怎麼辦?

沒有追求的人


我說句大實話,前天還和母親冷戰,我們吵了一輩子,只要住幾天就有可能發生炒架了,我厭倦了這種親情!因為我討厭她身上那種不會感恩,自以為是,非常自私的品格,她任何錯只要我說一句,她就會反臉!她生了幾個孩子,無論生老病死他們都不岀一分錢,還要把我給她的錢掏空,她不敢頂他們半句,但是她衣食住行,生病全部都是我這個嫁出去的包了,偏偏她一句話都不受我說,我常常氣的想與她斷絕關係,但是吵了一輩子,她還是跟著我,她只有我可依靠,但是她卻不懂尊重我的感受!非常任性自私!我讓她養尊處優,因為她是我母親,她生了我,但是我心底是非常討厭她的,因為她性格古恨,自私!


開僻鴻蒙


關於“跟自己的母親三觀不合,怎麼辦?”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首先,分析你和父母在哪些方面的三觀不合。以下我先說一下我的家庭情況。

我的父親讀過初中,但因為成績差而沒有拿到初中文憑;我的母親只上過幾年學,認識一些字,會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

我從小就和父母三觀不合。我勤奮好學,在班級里名列前茅,但是我爸媽認為讀書沒有什麼用,還認為我是書呆子。當我成績好時,他們不會誇獎我;當我成績差時,他們會以此為理由責罵我粗心大意,卻不會想辦法提高我的成績。我們家在18線偏遠小城市,學校裡學風很差,80%以上的學生都調皮搗蛋、貪玩厭學。我父母欣賞這些學生,認為他們機靈。當我被班上的同學或者表兄弟欺負時,他們從來不會為我說話,反而指責我老實巴交的。

所以,我從小就討厭我的父母,遇到困難的時候都不願意請求他們的幫忙。

我和父母三觀上的不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學業方面的,前面已經提到這方面的問題了。我爸媽眼中的教育就是打罵、懲罰,他們不重視學校教育,捨不得在教育上投資,不知道我在學校裡學了什麼。當我考上重點大學時,他們以為這是他們的功勞,四處炫耀他們多麼教子有方。

第二是戀愛觀方面的。我爸媽之間是沒有愛情的,他們經常為一些小事吵架,有時還會打架。但是他們從來沒有鬧分手,我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精神追求,他們認為跟誰過一輩子都是一樣的。當我進入青春期的時候,班上有一些學生開始談戀愛,我爸媽認為這些人長大了,還勸我“搞對象”和“耍女朋友”。我對“搞對象”和“耍女朋友”這樣的詞很反感,在我爸媽看來,談戀愛不過是生理衝動。他們從來不會教我要對戀人負責,畢竟他們自己都不會承擔責任。當我工作之後,他們勸我耍女朋友,說過一句令我特別噁心的話:“兩個人賺錢總比一個人賺錢來得快些。”

第三是工作方面的。我爸媽是做生意的,“無奸不商”很適合描述他們。他們能坑就坑,不講原則,在18線小城市賣冒牌貨。他們不以為恥,反而認為大家都這樣,而且小城市的人根本不識貨,冒牌貨和品牌貨沒什麼區別。我很厭惡他們的工作,他們甚至曾經勸我不要考研,回家跟他們做生意。我來到大城市工作之後,我爸媽從親戚那裡聽說找工作就要找500強企業,於是他們就問我是不是在500強企業,我說不是,我們就覺得我給他們丟臉了。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問我有沒有漲工資,然後向親戚、鄰居炫耀。他們從來不會考慮我喜不喜歡我的工作,不會為我的未來著想。

第四是親情方面的。我爸媽會拿親情對我進行道德綁架,要求我聽他們的話。我攢了一些錢,他們就以各種理由向我要錢。我工作一年之後攢了一萬多元,他們聽說之後就說,“我們最近買了一輛新車,沒錢進貨了。你給我們打一萬元過來“。逢年過節,他們會說:”今天是節假日哦,你不給我們發個紅包讓我們高興一下啊?“

我一直想對他們說:”我對你們是沒有感情的。你們沒有愛過我,我也不會愛你們。“

與父母三觀不合其實不是問題的根本,最可怕的是一些父母愚昧無知,自以為是,根本不會為孩子著想,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觀裡。如果父母不為孩子著想,作為子女的我們就很難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

如果實在無法溝通,我認為孩子應遠離家庭,走向新的更廣闊的世界。有些家庭就像一個臭水溝,父母長期生活在這樣的臭水溝裡已經忘了世界上還有詩和遠方,而孩子擁有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權力(當然也要對父母承擔最基本的責任)。


會打籃球的汽車


和自己的媽媽三觀不合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什麼叫代溝?這個就叫代溝。

而且我們和同事或者身邊的朋友肯定都有三觀不合的,因為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有每個人獨立的思考方式和處事方式,每個人都有獨立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當和自己最親密關係的媽媽有這種三觀不合的時候,那更要擴容我們自己的心胸,允許媽媽和你的三觀不合,你允許它承認它的時候你就會放下它了。

允許及釋放,接納及釋放,對一切事物做到包容她,允許她,接納她。你就會沒煩惱[呲牙][呲牙]



小胖帶你吃喝玩樂


我覺得和自己的母親不能用三觀不合來表達。和母親相處下總會遇到一些互相理解不了的事情,或許干涉了兒女的判斷或者阻礙了一些想法。

1.認知不同。和母親不是一個年代下,註定認知是不一樣的世界。及時兩個同齡的好朋友,認知面也是不一樣的。

2.身份不同。母親畢竟是自己的長輩,大自己幾十歲。 母親一般都覺得自己經歷了一些不想讓兒女再次經歷,所以極力的去做思想的主導者。

3.教育不同。上學受教育程度內容都是不一樣的,考慮事情的思維也是不一樣的。

4.滿足不同。所謂滿足就是和母親的需求不一樣,或許母親想要的是餃子,而兒女喜歡的確實包子。現階段的年輕人更喜歡挑戰新奇的方式,比如包子不僅僅可以蒸著吃,還可以吃水煎包,有更多追求。而母親覺得餃子就挺好的,一切平穩就好。

5.習慣不同。同樣也是生活年代的不同,現階段是供得應求。更多得附加服務可以享受,也有更多得生活方式去享受。而母親可能再供不應求得時代生活過來的,一切都喜歡節儉為主。不願意接受更多得新鮮生活方式以花銷更多金錢去享受。

綜上所述,也許我說得還不夠全面。總之我覺得和母親不能用三觀不合來說。

如果想和母親相處輕鬆一些,沒有太多分歧我們可以這樣做。

和母親多以商量為主,多看看母親得需求是什麼。母親年齡越來越大能儘量滿足她得想法最好。

我們想做的事情也很想得到母親得支持,如果她理解不了我們要做的事情。也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再準備充足得情況下,自己實施就好。

儘量做到不讓母親擔心、難過。一個人得成功必須要有一個家庭得支持。所以家人得情感是我們最需要維護得!


北漂宋宋DE日常


三觀是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環境和經歷形成的,時代不同,所見所聞不同,很自然就會有分歧,但是家人是擺脫不了的,如果是一些小事,不要和父母爭執。首先是沒有用,你就是再怎麼樣也很難改變一個人。其次和父母爭執之後父母心裡會難受,你也會難受。所以爭議毫無意義,你可以表達你自己的看法,但是父母態度強硬,畢竟小事嘛,就算了,小時候父母讓著你,現在你也不應該往心裡去。如果是大事,甚至干預到了自己的人生,那麼這個時候如果你覺得父母做的不合適,就應該堅持自己的看法,然後努力做好,證明自己,畢竟父母的初衷是讓你過的好,你只要生活的好,那麼父母自然也會慢慢理解你,加油


身似浮塵渺無痕


要將你和父母分離開,父母和你不是同體。終有一日你會離開他們飛向遠方,當你糾結於他們的時候,自己多讀書,多修心理,雖然我們三觀不同,但是父母將我們養大,對我們有養育之恩,我們不能強迫讓父母理解我們的一些行為,畢竟我們是身在不同的年代,但是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想好後果是不是我們能承擔的,和父母三觀不合我們不能按父母給出的路走,但是自己走的路也不要想父母給你無條件的支持,我們都要做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才是最重要的



旺旺仙貝北



走貓步的陽光1


哈哈。相信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受到困擾。因為跟自己母親三觀不合,我個人覺得是媽媽根本就當你還是個小孩子,不過在媽媽的眼裡,你永遠都是個小孩子。所以跟自己媽媽三觀不合真的說不通,只好慢慢的開導她,讓她知道你的想法。讓她自己你自己真的想長大了!



Jay船長


換位思考,相互體諒。人生軌跡不同,生活年代不同,出現觀念偏差是很正常的。

放平心態,不要強求一定要對方認同你的觀點。能做到相互理解實屬不易。不能理解也沒有關係,心平氣和得去溝通和傾聽。不要傷害感情,也不要因為是親人,打著愛的名義去道德綁架。考慮長輩的感受,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去溝通,我們作為子女也要適當多聽聽老人的建議,畢竟是過來人,比較有經驗!


心直口快的楊老師


對於自己的母親要學會尊重,學會理解,也要學會拒絕。

隨著你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價值觀的成型,你跟自己的母親有越來越多的分歧,首先你母親有些觀點是正確,也有些是不對的,要學會尊重你母親的觀點,畢竟她將你含辛茹苦的培養成人,如果和你母親因為不合而對抗,兩個人都會生活的痛苦和煎熬。

尊重你的母親,但不是說她說的觀點要全部接受,要學會拒絕,懂得如何拒絕,比如有些母親在孩子畢業後傾向於給孩子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你可以試著讓她給你一個獨立的成長空間,讓你自己出去試試,努力闖出一片天地。

而且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是關愛多些,遇到問題,多試著溝通,讓彼此理解對方的愛,親情是最偉大的情感,只有真正的理解,才能接納彼此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