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字外功重要嗎?書法的字外功都包括哪些方面?

強哥書畫


如果只是學寫規範字,了不瞭解字外功夫並不重要,照著字帖練就行了。既然說的是書法,那麼字外的功夫就是非常重要的。蘇東坡曾言,“

頹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意思是說,功夫的大頭不在字內而是在字外。



如果只把審美眼光放在筆畫結構的技能技法上,那麼對書法的藝術認知就薄太窄太膚淺了。書法本身就是文化的藝術,文化的內涵很豐富,大到很難去給它下一個完整準確的定義。也正因於此,純粹的書法手藝人、書法匠,稱不上書法家。


何謂書法字外的功夫?抱庸以為,字外的功夫既有知識容量,又有性情操守,還包括人生閱歷,是一個綜合的龐大的系統。知識容量方面,包括歷史、文學、繪畫、聲樂、武術、舞蹈、詩詞、篆刻、金石、古玩收藏等。性情操守方面,包括性格、志向、氣質、品德等因素。人生閱歷則與世風家風、行事風格、人生態度、價值觀等緊密相關。綜上,我認為都是書法修養中“字外的功夫”。



在諸多的字外功夫當中,除了繪畫、篆刻等與之直接存在技法粘連的“相鄰學科”之外,我認為最主要的是文化與性情。比如我們常說的學院派、文人字、館閣體以及江湖書法等,其中入流與不入流,除了技法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就區別於文化因素。而性情則是書法風格的內在驅動,也是書法藝術奼紫嫣紅百花竟放的個性支撐。“字如其人”,說的不是五官體態,更多指的是性情操守。

書法高手之間的博奕,差別只在毫末諸間,靠技能技法贏人概率很小,主要還是在字外的功夫上。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2019年9月23日。


抱庸詩書


書法的字外功只是外功而已,相比而言當然是字內功即專業功重要。不信可以在書法專業試辦兩個班:一個字內功班,以書法為主;一個字外功班,以讀書為主。到畢業時看看那個班的學生書法好。

而且那些好講字外功者,往往不免有自吹之嫌:一邊鼓吹字外功,一邊好像自己的書法寫得好是由字外功即知識的淵博而來,頗有自得之優越感。

蘇軾說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其實是指不要埋頭書寫實用院體(即宋代館閣體),要多讀書弄清書法本質原理,寫出書法的優雅文化藝術性。否則蘇、黃、米、蔡四大書家要讓位給宋代科舉考試的金榜題名者了,因為狀元、進士讀書更多、才學更高、書法就更好?!

再舉古今二例說事:黃庭堅中年時書法還未高妙時,一位朋友說他未見過懷素《自敘》,所以書法還差點(注意並未讓黃去讀書),黃當時不承認,後來見到懷素《自敘》,才知別人說得對。經過學習《自敘》終成宋代四大書家之一(注意並非是讀書之功)。

第二例是沈尹默的字當年在北大被陳獨秀說是“其俗在骨”。但是沈尹默後來成為大書家並非是去苦讀萬卷書,而是去苦練了百卷帖。說明還是字內功管用。

為什麼有人好說字外功?往往自己不甚懂書法,說不出具體的專業指導意見,又要顯示自己的高明,於是搬出萬能的字外功來唐塞,既忽悠了別人,又抬高了自己,一箭雙鵰。這個問題就像身體有了毛病,勸人去服用營養品一樣,有錯嗎?沒有,有用嗎?多少有一點吧。所以但凡聽人說什麼字外功,儘快走開。






王乃棟說書畫


書法的字外功夫重要嗎?

我認為書法的字外功夫相當的重要,字內功夫是根基,字外功夫是能夠讓你卓然不同的源泉。

字內功夫和字外功夫是書法家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那麼什麼是字內功夫和字外功夫呢?

字內功夫是成長的基礎

字內功夫,顧名思義是指我們學習書法必須掌握的傳統書寫技法、技巧,它也有狹義的和廣義的區別。狹義的字內功夫就是指的如何寫好字的方法,包括用筆、結體、章法佈局和墨法的應用等等。廣義的字內功夫還包括書法藝術創作的技巧、書法理論水平、書法鑑賞能力等等。

你要練書法,字內功夫是一定不能少的,不然那就不是書法了,而是寫字。我們的前賢們,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書寫經驗和技巧,在用筆、結字、章法佈局方面總結了不少帶有規律性的知識,也總結出了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書寫法則。例如用筆方面,起筆要切入,中鋒行筆,回鋒收筆等;結體方面有疏密、攲正、內擫與外拓、向背等各種關係;章法上有對款識、行距、字距、佈局的疏密、墨色的濃淡等,都有很多的講究。

字內功夫是書法的基本功,必須經過長期刻苦的練習才能掌握。掌握字內功夫的途徑,最好的方法就是臨帖,通過臨摹古代名家的經典法帖,掌握前賢的書寫技巧。

字內功夫是書法家進行創作的基礎,也是我們評價一幅書法作品優劣的重要的一項依據。

字外功夫讓書法能夠昇華

蘇軾曾經說過:“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一個人只有字內功夫是成為不了一個書法家的,還必須有字外功夫。清末書法理論家楊守敬說過,學書者,除了要有天分,要多寫、多看以外,還有二要:“

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俗塵;二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他還說:“古之大家,莫不備此,斷未有胸無點墨,而能超軼儔倫者。”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

俗話說“字如其人”,劉熙載《藝概》中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書家的學識修養,關係到書法作品的優劣,是決定了一個書家能否成為“大器”。

書法的創作內容多為各種詩詞文賦,以詩詞為例,它不僅僅只是書法的表現內容,詩詞本身具備的格律、韻味、意象,都和書法的意境、氣韻、節奏感息息相關,它可以使得書法作品產生或豪放、或婉約、或飄逸、或雄渾等藝術風格。

好的詩文和遒勁優美的書法藝術,相映成輝、相得益彰,這才能使得作品具有雙重的藝術感染力。而現代書家,我們經常看到寫作品的時候還要手拿一本《唐詩三百首》照著抄,還經常出現漏字、錯字,語句不通等硬傷。

古代的書家首先必須是個文人,蘇軾、黃庭堅、趙孟頫、顏真卿、王羲之等等,他們很多優秀的書法作品內容本身也是很不錯的美文。

字外功夫包括哪些內容呢?

我覺得對於現代人來說,時間往往是不夠用的,字外功夫的修煉首先要先從詩文入手。不是有那句老話嗎:“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詞可以增加我們的文學修養,再多熟讀一些著名的古文短文,例如唐宋八大家的詩文等,能把這些書認真讀完,估計就要很長時間。

除了文學修養之外,還需學習些文字學、碑帖考證學、金石篆刻等。另外藝術是相通的,其他門類的藝術也不要排斥,例如美術、音樂、舞蹈等等,張旭從公孫大娘舞劍還悟出了書法的道理,說明書法到了一定的境界,很多功夫都是在字外。

學習書法只是重視點畫的書寫,學不成高水平;但是隻重視學問不重視基本功的練習,也寫不好字。因此,要成為一個有成就的書法家,必須是字內功夫和字外功夫都要下功夫的。


翰墨今香


書法的字外功夫,重要嗎?這個問題,顯而易見是肯定的!

這從多個角度來看此問題。

有句話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或許學書法的人都有感覺,這世界,除了書法,還有太多的東西,“琴棋書畫”的“書”僅僅是四分之一。“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書”也僅僅是六分之一。“詩書五經六藝”,那麼“書”的分量又變小了。那麼時代在不斷髮展,除了這些,現代科學的發展,科學門類很多,精通一門科學都堪稱專家。但是各門學科之間,也有關聯。也是相輔相成。互有長短,可以借鑑,甚至有指導作用,比如哲學,心理學,美學等社會科學與物理,數學,化學等自然科學,也是相互之間有關聯。尤其哲學思想,對其它各門學科都有理論指導作用,其辨證思維,對各門學科都有實際指導意義。包括書法藝術,就需要哲學思辨理論和理念的應用和運用。書法理論,就要吸收哲學和美術等理論來指導、規範、提升書法理論。書法筆法、字法的方圓結合,筆畫字形的粗細、大小變化結合,墨法、章法的“計白當黑”、重心、佈局、平衡技巧,氣韻和律動等等,都有哲學和美學上的要求。因此,書法人,必須要有清醒認識,書法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學問的全部,也不是藝術的全部。

因此,本人常唸叨書法“功底在字內,功夫在書外”。書外功夫,不可小覷。甚至有人看到書協主席的書法,有時也會吐槽。但是,細思,要坐到中國書協主席的位置,容易嗎?除了書法功底外 ,還要許多書外功夫,包括履歷,品行,性格,資歷,人脈,機遇等等,都有講究。

學書法,可以當作一種技藝來學,可以當作一種修養來學,可以當作一種職業來學,甚至可以當作一種追求來學。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理念,往往有不同的進步、結果和境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說讀書人,除了讀課本上的書,還要出去現實世界開開眼界,增長閱歷和感性認識,投身實踐,增加對真實世界的認識,真所謂“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才有更多認識,更豐富的人生,才能有更好的自己。

學書法也一樣,因此有不少大明白人說“書法小道”!

唐太宗稱虞世南有“五絕”:“一曰德行,二曰中直,三曰博學,四曰文詞,五曰書翰”,書法排在第五位。虞世南作為一個傳統的文人士大夫,他不僅具備淵博的知識,而且具有詩文才情;他不僅德行高尚,而且胸懷一顆忠直之心。中國書法歷來注重書外功的修煉,虞世南書法成就很高,就是他學養化成的產物。

北宋大思想家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千古文人的意願!讀書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大多不可能以書法安身立命;讀書造就了書法,也使他們享受了書法;純粹地致力於書法,失去了文化基礎,終究難有大成就。

蘇軾更是明白強調書外功夫。蘇軾的外甥柳閎、柳闢很崇拜舅舅的書法,向蘇軾索求筆跡。於是,蘇軾寫了兩首詩自謙,說自己的書法未足珍惜,只有讀書萬卷才是學子們應追求的境界。柳氏二外甥求筆跡二首 其一:

退筆如山未足珍,

讀書萬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腳,

莫厭家雞更問人。

“退筆如山未足珍”是說用壞的筆堆成山,也未必能寫出好東西。“讀書萬卷始通神”是說多讀書才能寫出真正的好作品。“君家自有元和腳”是指每個人的書法都有自己的個性和風骨。“不厭家雞更問人”是說不要認為自己的東西就一定不好而去盲目地學別人。

蘇軾“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為書法要“神氣骨肉血俱備”,五者缺一不可,突破唐代尚法樊籠,開啟尚意書風一代先河。

傅山儘管沒當官,但他也不是隻擅書法,在學術上稱得上是博學多才。他倡導子學,多有發明,即使對理學、佛學、金石文字也獨樹己見。他還精通醫學,辯證施治,被譽為神醫。同時他是一位書畫家,擅長水墨丹青,尤其是他的書法,接明末連綿大草之續,成為一代草書名家。

陳傳席:書法,我認為就是小道,是小技巧,但是需要大方面的支撐,沒有相當的氣質,你就是學不好。技巧這東西,半天可以講完,說起來容易,練起來很不容易。而我們書法既要講技巧,又不是光講技巧。老是在技巧上下功夫,就會走向歪門邪道。字要寫得好,一定是技巧與氣質、風度、學識多方面的結合。現在很多人不讀書、不看報,不關心國家大事,胸無點墨,寫出字來就很小氣。胸懷世界和就琢磨著賺兩個小錢,在筆下流露出來的藝術境界形同天壤。技巧已經夠了,需要的是把傳統的東西認真讀過,然後融化到自己的性情當中。



王冬齡自述:“悟齋”是林散之先生為我取的齋號,其含義是不言而喻的,即希望我在勤學苦練的同時不忘思考與感悟書法的真諦。林散之先生亦曾贈我八字——“虛名易得,實學難求”。此後,我一直將這八字作為我的座右銘。多年以來,我一直在書學上努力探求,有了一些體會和心得,始終感受到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但仍無法將書法一道吃透。我堅持臨《龍藏寺碑》近三十年,一直喜歡草書,認為草書是最具表現性的書體。我在畫報上寫過,在木頭上也寫過,不斷嘗試形式創新,大字走世界,創造並嘗試銀鹽書法和人體書法。近年來,更是開始大力創作“亂書”作品。我想重點說一說“亂書”。從我的藝術追求上說,我認為是一個突破,我找到了一個最本質的東西,即一個書法家所要找到的自己的一個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事實上,自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我就寫過類似的草書作品,但當時沒有特別在意,也沒有覺得這是一個可以重點發展的方向。共逍遙展覽的時候,寫得最大的那幅《道德經》最後的勾畫實際上是有點交錯的,但那個線條比較虛,不像我現在寫得很實的這種交叉。在古早的意義裡,“亂”有“治”的意思,“亂書”既是書法線條交叉組合的直觀表現,也是我對自身梳理總結後的再創造。“亂書”實際上保留了書法最本質的東西——精神性與書寫性。

這裡且不論王冬齡先生書法的功底、功力及探索“亂書”的成敗對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書法需要書外功夫”,書法需要哲學思辨,書法需要美學理論和哲學思維來指導。



“書法結字黃金律”,是啟功先生的一大發明。他經過多年的探索,通過對歐陽詢、柳公權等前人經典法書楷書、行書碑帖的深入研究,從數學、美學的原理上,論證了漢字結構的“黃金分割律”。

啟功先生以有韻詩歌的形式用簡明的語言闡釋了結字黃金律的意義:“用筆何如結字難,縱橫聚散最相關,一從證得黃金律,頓覺全牛骨隙寬”,並說“世俗流行之九宮格、米字格作字,上字之腳,每侵入下格,遞侵之餘,常或一行四格之中,只能容三字。以注意力必聚于格之中心也。偶以放大畫圖所用劃有細小方格之座標玻璃片,置於貼上,詳量每字筆畫之聚散高低,始知結字之秘。蓋字中重點,並不在中心一處。

其法將每大方格縱橫各劃十三小方格,中間三小格縱橫成十字路,每行小格為五三五。自左上一交叉點言,其上其左俱為五,其下其右俱為八。此十字路中四交叉點,各為五比八之位置,合乎黃金分割之理焉。”

啟功先生在“論書隨筆”貳《論結字》第九十九首一文中說:“……這種五比八,若往細裡分,即0.382∶0.618,無論叫什麼黃金律、黃金率、黃金分割法、優選法,都是這個而己矣”。


可見,書法,需要書外功夫,不容置疑。強調學書的“書外功夫”,這與臨摹歷代名家名帖、學習傳統書法理論及其技巧,也並沒有矛盾。但書法,不是人生的全部,書法理論和技法,也不是書法的全部。這點必須明白。

書法的字外功夫。書法,從技法角度,應該主要指筆法,字法(包括間架,結構,結體,書體風格等),墨法,章法等,還包括書法理論和書法知識。那麼字外功夫有哪些呢?應該包括如下幾方面,現加以簡單羅列,不作具體詳細的展開:

一,美學、哲學理論及知識。書法屬於藝術範疇,因此需要美學理論和哲學理論來指導。藝術是相通的,書法與繪畫,美術,音樂,哲學,甚至氣功、武術,劍術,舞蹈等都有關係。“書畫同源”,就直接表明學書法也需要了解、借鑑繪畫技藝。學書法還要懂得書法藝術發展史及關聯的美術,哲學發展史對書法藝術的歷史性影響。

二,文化、學識素養。中國書法不僅是技藝範疇,已經上升為文化範疇。因此就要研究相關文化如包括詩詞文學為主但古典文學,訓詁學等,研究文化發展史及政治、經濟對文化的影響,尤其對書法的影響。書法是一種藝術形式,融入文化範疇,就要了解、學習、研究文化思潮,文化發展 ,關聯的文化。將書法文化納入整體思想文化,社會文化,倫理文化 ,政體文化來思考,就會有更新更高的認識。

三,道德倫理修養。人品與書品有一定的關聯。好人品,才有好書品。有“字如其人”的說法。歷代對書法家的人品都很重視。當然對於道德的判斷,或許會受歷史和政治因素影響,有一定侷限性。但整體道德文化的認同性,影響著書法家及其書法藝術的評價,毋庸置疑。好書藝,還得有好的道德和人品。

四,人的經歷,履歷,人脈 ,都在影響著一個人的人生觀及書風、文風和發展條件和機會。這些方面,既影響著書法理念,也影響著學書的精力和條件。“名師出高徒”說明師承關係的重要。人脈關係,圈子關係,都無疑也影響著書家的交流學習機會和發展前景。


林默之健龍達人


書法本身的功夫就是筆法,章法,所謂字外功就是書寫者在書法之外的功夫,如毛澤東的書法,除了他的紮實獨到的書法藝術特奌外,他的領袖的人格特質,一生豐富傳奇戎馬生涯都對其作品有深刻影響,所以毛澤東的書法才有大氣磅礡的特奌。一般一個人除了人生閱歷對作品的影響,還有文史知識,平面美學,音樂美術等其它藝術知識,都會對書法創作產生積極的影響。



楚子牛書畫


學習書法的人越來越多,在書法學習過程中很多人都會遇到一些瓶頸,發現自己的書法學習到一定階段後進步很慢或者說書法整體水平沒有明顯的提升,有些人臨摹字帖已經非常用功,也有八九成的形似,但就是突破不了自己,字內功夫再好,也只是個“字匠”,要想突破自己,書法的字外功夫的學習就尤其重要。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字外功夫的學習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書法理論的學習。理論可以指導實踐,學習書法可以少走彎路,理論書籍有《筆勢》,《書譜》,《書斷》,《書法雅言》,《廣藝雙舟輯》等。

2:書法簡史的學習。學習書法簡史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書體的演變,各個歷史時期書法的特徵及書法名家的代表作,博採眾美,吸取各家之長。

3:漢字演變的學習。漢字包括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和今文字(隸書、草書、楷書、行書),1956年1月3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國務院《關於公佈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漢字簡化方案》,國家對漢字又進行了漢字的規範簡化。今天我們書寫的文字是楷化後的簡體字。而書法創作中我們經常要書寫繁體字、異體字、甚至古文字,所以學習和了解漢字的演變可以幫助我們書法創作中不寫錯別字。

4:古典文學的學習。書法創作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古詩詞、古文。學好古典文學有助於我們理解書寫的內容,有效的表達書寫感情。

5:美學的學習。書法欣賞是個審美的過程,書法的章法講究布白、線條的流暢、墨法的濃淡等等,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助於提高書法作品的創作品味。

6:哲學的學習。哲學是一切科學的科學,哲學可以指導我們怎麼做人。孔子曰“德有芳,必有鄰”,做人講究人品,書法講究書品,要德藝雙馨方能德高望重。宋體字是秦檜發明的,為什麼我們從不提起他呢?“蘇黃米蔡”的蔡,原來是指蔡京,為什麼改為蔡襄呢?都是人品有問題。書品即人品。

 

所以說:作書先做人,功夫在字外。





曾祥耙


書法的字外功夫十分的重要,它直接關係到一幅書法作品的神韻,以及作品的厚重感。

因為任何一件成功的書法作品,它一定是傾注了創作者的很多情感進去,或者說創作者一定想通過作品有所表達。如果純粹是為寫字而寫字,恐怕是很難被稱作一件好作品的。

一個成功的書家,除了必備的筆法和技法等紮實的基本功而外,字外功夫對於一個書家來說就顯得相當的重要。字外功夫包羅甚廣,比如說文學,歷史,繪畫,藝術審美,生活閱歷,思想沉澱等等。

現在流行的說法是書法被證實為第一養身要素。我們姑且不去追究它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大,但有一點是無疑的,書法是能夠體現一個人綜合修養的一門藝術。

一個書家如果有很高的文學休養的話,那麼他(她)的作品肯定會高雅靈動;如果他(她)對歷史有研究的話,那麼他(她)的作品肯定古樸厚重,有年代感;如果他(她)對繪畫,審美有研習的話,那麼他(她)的作品一定是行雲流水,不至於落入媚俗的;如果他(她)有著豐富的閱歷,再加上深邃的思想,那麼他(她)的作品一定有與他人迥異的特色和豐富的內涵。

因此,任何一個書家要想到達一定的高度,除了習修好書法的筆法、技法等基礎之外,書外功夫也是一門不可或缺的必修課。

這是我的習作,請指正。





夔門浪人


字為心畫 書法字外功是修德 養禪 培養博大胸懷 貴而不媚 光明磊落 一身正氣 無為而治的良好道德情操 將其情感注入筆端 才能寫出骨秀並存好作品 很難想象 一個心胸狹窄 利慾薰心 心計陰暗的人能寫出讓人心曠神怡好作品











漢字回頭百媚生


說書法的"字外功"重要,那是因為書法最難的不在技巧,而在"不自知"和“止於至善"。至善不僅是技法,是比技法還要高的道。

書法的“正大氣象”,不是說字寫得多麼大,而是氣象大、內涵大,是人格精神之事。

書法要表現書者性情、性格和思想的美,達到自然天成的美,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練,需要豐富的藝術修養,還要有意象和形象思維的功底。

如謂以上看法不謬,那麼,強調書法一定要練"字外功",就不是現在才有,而是自古皆然。

書法的字外功,首先是文學修養,特別是古典文學,它對書法藝術的特質有直接的關聯,是書法的基礎。

其次,要有比較廣泛的愛好,注意從其他姊妹藝術,諸如音樂、繪畫、戲劇、舞蹈等經典中汲取豐富營養。

再就是要到廣闊的大自然、大川名山中,感受天地風光的美;到火熱的社會生話中,吸取時代氣息,滋養情懷,開闊胸襟。

如此,除了有筆墨功底,還兼有文人的情思、哲人的胸懷、禪家的定力,那麼你的書法就可以稱得上是"人書俱老"了。


牛鳴霄漢


書法的字外功非常重要,書法上技法的訓練是基礎訓練,個人的見識、修養才是決定作品格調高下的主要因素。

書法的字外功舉其大端無非兩件事,讀書和遊歷,古語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此言不虛。

遊歷何以有助於書藝?君不聞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乎?

親近自然萬有,飽覽名山大河,可以讓人眼界開闊,胸懷激盪,從而無形中把這些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化作筆底波瀾,紙上煙雲。

讀書之於書法的作用,首先在於讀書可以改變人,孔子云:賢賢易色,書論雲:字如其人,人的學養,見識,審美趣味得到提升,書的格調,氣息,精神境界,自然不落俗套。

關於學養如何改變字格,我具體說一下。

學養的提高,可以改變你的審美趣味,審美趣味可以左右你對字的認識和選擇,書法不能進步,主要在於認識不到,你都不知道何為高何為低,怎麼能夠進步?

寥寥數語,與學書人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