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开口闭口让人写幅楷书看看的人都是无知的没有入门的初学者”?

字画娱乐圈


先楷书再行书,都写好了再写草书,你连楷书行书都写不好,就去狂草写些大众不认识的字就说你书平高,是个大家,不觉得好笑吗?写出来的字首先要让人认识才行。好多所谓的书法家自己写的字换个地方连自己都不认识,这不是唬人吗?我自己也写字,算是个书法爱好者,但我始终认为不会写楷书行书的人不能算是书法家!


豫人78


1、这些人确实一般都是初学者,只能欣赏楷书,甚至是美术字的楷书,行书看不懂才让你写幅我能评价的了的。

2、楷书未必是其他书体的基础,但写好楷书,的确可以为书写其他书体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行草书写的好的书法家楷书一定不会差的。

3、我个人认为在五种书体里,楷书是最简单的,篆书需要识别篆字、隶书有隶法草书有草法、行书、草书用笔相对复杂,只有楷书和我们的现代书写接近、美食生活中每天都能接触到,相对于其他字体,楷书就是一个结构问题。

4、书法艺术之所以能成为艺术,不是因为他能搭建出多么美丽的结构,而是因为他能表情达意、形其哀乐、达其性情,单单搭建一个美丽的结构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躯壳。

5、摆脱这种低级的审美需要时间、需要不断的学习,更需要打破自己审美定势的勇气,每进一步都是个人审美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术业有专攻吧,不必苛求每个人都懂书法,即使是专业的从业者,也未必就真正懂了书法,赞同的朋友点个赞吧。


不二斋


这个是永远值得讨论的话题,我开办篆书学习班,就有很多孩子的家长提出,字都看不懂,孩子能学吗,即便学了有何用?

这真的是个好问题,那么针对这个讨论,我也发表下意见,不对之处,望各位即时提出批评。

一、什么是楷书

“楷书”这个名称,历史上主要有三个意思。

第一个是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某一时代的规范字而言,所以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篆书、隶书乃至草书都可以称之为楷书,有其具有法度,可作为楷式、模范的书法的意思。卫恒《四体书势》说:“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这里是指八分(隶书)为楷。又说:“伯英下笔必为楷”,则是指草书为楷。清代刘熙载《艺概》中说:“楷无定名,不独正书当之。汉北海敬王睦善史书,世以为楷,是大篆可谓楷也。”这是称大篆为楷。

第二个是指隶书。东汉末年蔡瑁《劝学篇》:“上谷次仲,初变古形”。《晋书·卫恒传》:“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王愔《古今文字志目》:“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张怀瓘《书断·八分》:“八分已减小篆之半,隶又减八分之半,然可云子似父,不可云父似子,故知隶不能生八分矣。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清刘熙载《艺概》:“‘卫恒言王次仲始作楷法’,指八分也。”这里将隶书专指楷书。

第三个则是指正楷字,即指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楷书。“楷书”一词作为汉字的重要字体名称,较早见于王献之的外甥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 “(韦)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汉魏宫馆宝器,皆是诞手写。”韦诞是三国魏时著名书法家。启功也说: “楷这一形容词当作独立书体的专名,则是晋代以后的事。”这种说法和羊欣提出楷书概念的时间基本相符。

楷书在历史上开始称为“真书”、“正书”。 宋以后,“楷书”就成为我们所说的楷书的专称了,并一直沿用至今。从楷书初始被称做“真书”、“正书”就可以看出,这种书体方正端齐,有别于长纵形的小篆和横扁形的隶书(八分),是为正体,可做楷式,且多用于题勒、刻石、碑铭诸类,是极为正式的,又都是给人看的,所以楷书更注重供人欣赏,孙过庭高度概括为“隶欲精而密”,给人点画精致、结构严密,体式雍和的享受。从上述名称可以看出,楷书是一种规范的、端正的、成熟的书体。

二、书法必须从真书入门吗

学习书法,每个人的目的都有所不同,而且学习方法差异也很大,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是作为书法学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态度,我们读过《千字文》里有一句:杜稿钟隶,这句话里的钟隶,就是指三国时代的钟繇,写隶书天下第一,他的隶书真迹,就是“钟隶”,可见钟繇并不只是写小楷而已。

再说书圣王羲之,王羲之以“天下第一行书”闻名天下,而楷书自不当说,从当年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大家已经相当熟悉,但王羲之还有些功底从哪来?王羲之一再告诫子敬(王献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的家传学书诀窍是“穷篆籀,工省而易成”(《笔势论十二章》)可见王羲之之所以为“书圣”,显然也是与他苦练篆书分不开的。东汉蔡邕在其所作《篆势》一文中称习练篆书“为学艺之范先”。清代书法家何绍基说:“余学书从篆、分入手。”他的成功经验正好说明了“学书先学篆”的道路是可行的肯定是去得通的。

近代的吴昌硕,作为一位画家被世人皆知,而其书法成就,则主要因其临习石鼓文之作品令世人惊叹,他楷书作品不被人宣导,但其篆书作品却使之当之无愧于书法家这个称号。

三、有成就的书法家要博取各家所长

一位成功的书法家,并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更不是靠单一技巧取胜的某一方面专才,元代大家赵孟頫以其楷书闻识,但我们看看他的六体千字文,也就能领略其文化根基之扎实。

“篆籀”,自古便是书法家所强调的书学关键,张芝、钟繇、王羲之、苏轼、颜真卿等人笔下均有所涉及,颜真卿晚期书风浑厚朴拙,极具篆籀气象,其代表作《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用笔圆融,结体广博,与初唐楷书相比较可谓“雄秀独出,一变古法”。

因此,学习书法,并不可能有单一的套路给人选择,更不可能非黑即白,极端地认为哪种书体作为入门最好。

习之堂,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希望和更多的朋友相互关注,一起共同学习。


习之堂


讲真本人学习书法十五六年了,除了刚刚起步几年外,这十几年来行草书的水平一直远超楷书的。

我非常同意“开口闭口让人写幅楷书看看的人都是无知的没有入门的初学者”,他们确实不懂得书法的基本情况,也不懂得一个书写者自然的发展的规律。


首先,要知道,书法史本身就不是先有楷书的

学过书法史的人都知道,是篆隶楷行草,先有大篆,小篆,再由隶书,隶书之后其实就出现了章草,章草之后才是楷书,有了楷书才有行书和今草。


所以啊,楷书出现之前,已经有大量的书法大家了,像李斯,还汉代的一批隶书大家。而章草大家张芝则由隶书变为章草,又从章草直接跳入到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干脆创立今草的写法。这中间根本就没楷书什么事。


这里你让李斯和张芝来搞搞楷书先,要是写不好楷书,是不是就没入门啊?如果是这样你就无知了。书家各有源流,不独以楷书肇始。何必又以楷书框人呢?

其次,书法家本身各有专攻

每个书法家都各有专攻的,楷书只是入门,掌握一些基本的架构和笔法,这个跟你读书认字,会写一些基本的文章一样。书法家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找到自己心情相投,审美契合,并且技巧和风度都适合自己的书体。


你像米芾,主要擅长是行草,张旭最具风神的肯定还是狂草,金农是特立独行的漆书,傅山是大草,孙过庭也是草书。书法家越成熟便越会在某一种字体上耗费时间和精力也钻研学习,手摩心追,精气神都融汇进去,所以生理上心理上都会逐渐定型,也就必然会偏科。


就像我,现在下笔都是行草的笔意,在行草的状态下,能够挥洒自如,你要是再把我摁到楷书上去,不是不行,而是确实一时无法适应,手和心本身不在那个频道了上了,至少得花一个礼拜吧,才能恢复到一种楷书的好的书写状态。我的手也能才调整频道。

最后,书法大美,不独以楷书为圭臬

书法发展至今其风神,其博大,其浩繁,其精彩,已经可以用无穷无尽来形容,在这当中,书家万千,各取一端,审美趣味万千,也各有偏向。书家源流万千,也各个精彩。楷书可以作为其中一项参考,一种比对,一直提醒,但不能作为那个标准的框套在谁头上都可以,还得看实际。不然书法艺术就死了。


李艺泓


大家好,我是项新环。我也说一下这个问题。

只看重楷书,只欣赏楷书,只佩服写楷书的书家。这本身没什么问题。

在这部分痴迷楷书的人里,确实有很多是初学者。

还有少量的,以楷书为主打的资深书家。

对艺术的欣赏和点评,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而且艺术也确实是没有标准的。

就我自己的经历看,也是先从楷书入手

我曾完全被楷书的端庄,谐调,美观所征服。

并先后对很多楷书名帖进行过临习。

但是后来,我还是爱上了了行书。

再后来,我又爱上了草书。

现在,对"丑书"也可以接受。

我说我学习书法历程的意思,是说每一种书体都有其自身魅力。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临习,继承,发扬。

书法是丰富的,书法的世界是广阔的,

书法是大海,每个书家充其量,也只是一朵浪花。顶多算是巨浪而已。

既便是书史上的大家如赵孟頫,董其昌不也是被人批评吗。

包容和理解,也是必须的。

好了,又到读书时间了。就此打住。



书法家项新环


“开口闭口让人写幅楷书看看的人都是无知的没有入门的初学者”,这话有一定道理,其原因是:

一、楷书的群众基础最好,熟悉楷书的人最多,即使不练书法的人也对楷书比较了解。但凡识字的人,从小时候就接触楷书了;即使现在电脑十分普及,电脑字体的楷书也是人们常用的字体。而行草篆隶等书体的普及率较低,远没有楷书的群众基础好。所以,许多人一提起书法,自然会和楷书相关联。从这个角度,说那些不练习、不研究书法的人是书法艺术“无知的没有入门的初学者”也没有什么错。

王羲之书《乐毅论》

王献之书《洛神赋》

二、学习书法的人往往从楷书先练起,有其合理性。我是书法辅导老师,一直主张少儿学书宜从楷书学起。虽然书体的起源并非楷书,书写难易程度上楷书也不是最容易写的,但少儿写字先从楷书写起有其合理性。一是与识字过程同步,二是与在校书写书体同步,三是练好楷书,其书写水平可在学校书写作业时体现出来。所以,先学楷书,有利于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和自信心,为进一步学好其它书体打下较好的基础。很难想像一个学习了一段篆书或隶书的学生会明显提高在校书写水平。


颜真卿书《多宝塔碑》

欧阳询书《醴泉铭》

三、许多人认为楷书是各书体的基础。究竟应将哪种书体作为学习书法的基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倡以楷书为基础者,强调其规范、易识、实用;不提倡以楷书为基础者,强调其并非书体之源、过于规范的特点束缚了人们艺术创造性的发挥。相信这种争论,还会无休止地延续下去。但是,认为楷书应是各书体基础的人占大多数,这是肯定的。正是这个大多数,导致形成了社会上评价书家水平的主流观念,这个主流观念就是:评价一个人书写水平高低,应先看其能否写好楷书。由于这种客观事实的存在,就出现了社会上楷书名家在普通群众(而非专业人士)中的影响,超过其它书体名家在群众中影响的现象。

柳公权书《神策军碑》

赵孟頫书《胆巴碑》

综上所述,“开口闭口让人写幅楷书看看的人都是无知的没有入门的初学者”,这话有一定道理。


老槐笔墨


所以,这是很有普遍性是一个问题。也就是说,除了“服”楷书,什么书法都“不服”。这就是一大批书法爱好者朋友的通病。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病”?我们还是把它叫做“书法营养不良症”吧。

我是千千千里马。研究书法是我的一大喜好。我们就“书法营养不良症”讨论一下,如何克服。

首先,学习书法,大部分人都是从楷书起步的,所以学好楷书,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必须要经历的第一个阶段。

当然,学好楷书,也是不容易的,有时需要用一生的精力去研究。

应该说,把楷书学好,也是学好其它书体的基础。

我们一般来说,先学楷书,然后行书,如果需要,草书是最后的一座书法高峰,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攻克。


但是,这都不是绝对的。过去学习书法的目的,绝大部分出于科举考试的实用,包括各种社会交往,也是书法实用的一部分内容。

例如,婚丧喜庆活动,都需要写请帖、对联等等。这就需要书法。书法好,可以抛头露面,大长志气,所以,不论地位多高,提笔写字,那是跃跃欲试引以为荣的事情。一个读书人字都写不好,那是要失很多面子的。

但是,今天我们学习书法几乎没有任何实用性,就是写个春联,这么喜庆的事情,很多人也会选择印刷的春联。你说,书法不是成了纯粹的艺术了吗?


所以,今天学习书法,想怎么学都可以。不一定必须要从楷书起步。从什么书体起步都可以。你就是为了艺术嘛。

但是,今天许许多多的书法培训班,大多数都是老思路学书法。他们认为,先把楷书写好了,以后写什么字体都很容易。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学习书法有普遍适用的道理,也有特例。比如,有人就是只喜欢篆书,有人就是只喜欢草书,他就是不喜欢楷书,也写不好楷书,或者草书。

例如唐代大书法家怀素,一生主要就在攻克草书,所以就很有成就。只活了四十多岁的大书法家孙过庭,也是以草书著名的。


而唐代的楷书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颜真卿他们的书法主要在楷书和行书,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大书法家,也是草书大家。

而唐玄宗却是一个隶书大书法家。所以,不论什么时代,每一个人的个性不同,艺术选择不同,我们应该从个性出发去学习书法,这样对自己是一种快乐。也能够集中精力把书法学得突出一些。

比如,吴昌硕就是一以石鼓文为自己的专攻的,他的其它书法,楷书、行书、草书都不是很出色,但是,他还是大书法家啊!


学习书法要对书法史有一定了解,要知道书法的发展流派,你就会对书法的欣赏丰富起来了。如果只知道楷书是书法,而不知道还有隶书,行书,草书和篆书, 你怎么可能欣赏丰富多彩的中国书法呢?

学会欣赏书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学会欣赏笔法。如果笔法是生动合理的,结体又是平衡的,布局也是合理平衡的,那么,这个书法作品基本没有问题。

真正学会欣赏书法,需要一定的理论修养。


千千千里马


这个问题,是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这不但在喜欢书法但不学写书法的朋友中存在,就是写了多年书法的朋友中,仍然大量存在。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1.唐以降千多年的科举考试,政府公文,文告,碑碣用字,基本全是楷书,楷书的地位基本等同于今天的政府文件的印刷文字。在还没有钢笔,圆珠笔的时代,教学,识写,全部是毛笔楷书 。楷书的地位由此可见。

2.历史上的书法大家,都有家学或有师承,他们接受的是书法的精英教育,绝对不会把写字和书法的概念混淆。但当代的书法己变成大众艺术,谁都可以作为兴趣爱好时,不学书法而喜欢书法的人,初学书法的人,受一些古书论,世俗之说的影响,先入为主的,固执的认为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因而形成一种以偏概全的普遍认知。

3.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大众认为什么好就教什么,大众认为什么是基础就教什么。

楷书也是教学中最容易教,也容易识读学习的书体。因为楷书相比学习篆书要识篆,以及行草书要求有复杂的章法和墨法相比,楷书在书法中只有两法,即笔法和结构,不讲究墨法和章法,也不存在什么入帖出帖的问题,学象了就万事大吉。许多中小学生学几年都能写一手相当准确漂亮的唐楷,在社会草台班子搞的比赛中获奖,老师高兴,家长满意,亲友喝采。更加助推了这一风气。

但楷书事实上不是所有书体的基础。每种书体在技法上基本相近而不相通,从写楷书不会写篆,隶,也不会写行草,更不会写大草就完全验证了这一说法和作法,是经过实践而无法实证的。学会楷书,不能以此及彼,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而已。

这个问题会随着书法知识的真正普及,大家会改变认识和说法的。

关注“快乐书法菅”,快快乐乐玩书法




快乐书法营


这个当然是正草隶篆行都会写,然后在一两种字体上有突出成就。书法还是应该按照前辈有成就的艺术家做学问的方法去学习。系统全面的去学习与了解。敏行讷言,五十岁之前少说话,以后弄明白再讲。










书画家毕国栋


让你写幅楷书看看就是无知?这话说的!最起码他知道现在学书法必从楷书开始。练书法的人不少,但都是为了写好字,不是为了当书法家,都是以楷书入门,草书一类的基本没接触过。草书他不认识,看不懂,所以就会提出写幅楷书看看的问题。现在的大小书法家肯定都是从楷书入手,再到行草书的,因此他们一定都会写楷书。世人皆称大家的林散之写草书,也写过楷书。他写的楷书见到的人少,评论的也不多,写的草书倒是有一部人认为写的不好,而且这部份人大多都是搞书法的人,难道他们也无知吗?正因为当下书法界鱼龙混杂,有一部份人楷书写不好,就拿草书来糊弄人,甚至改变书写工具和方式弄出一些鬼画符的东西。有一些人本来可以好好写字,却偏偏要搞狂怪,把字写的歪歪扭扭,还自认为创新高雅。正因为当今有一部份丑书怪书现象存在,才会出现提出写幅楷书看的问题。古人传世的书法作品那么多,行草隶篆都有,为什么很少有提出看看他的楷书写的怎么样的问题呢?都是从楷书入手,又不是不会,就写个让他们看看!就象现在的一些歌手,拿着话筒,戴着耳机,挤眉弄眼,又蹦又跳挺象回事,你真让他不用音响设备,不用伴奏节拍,就站到那里清唱一段,他们还真唱不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