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作死能手?他们有哪些作死事件?

史学达人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北欧小透明之一的瑞典当年祖上也阔过的。1618年因为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欧洲打成了一锅粥,足足用了三十年才分出胜负,被称之为三十年战争。在这次战争瑞典先战神圣罗马帝国,后磕法国,彻底奠定北欧强国的地位。

到了1697年,王位传到了卡尔十二世的手里,小卡继位的时候才15岁,周围国家看瑞典主少国疑的就准备占点便宜。正在上升期的俄罗斯、作死小能手波兰、打酱油的丹麦等国结盟开始入侵,然而他们真的选错的对手,小卡虽然年轻,但猛的堪比一头犀牛,三下五除二就把他们全揍了回去。还顺手打到波兰,把波兰的国王给逼退位了。

这一连串的大胜让小卡有点飘,他随手开了下一个副本,直接A了过去。那个副本后来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刷过,也都把一世英明葬送在那,没错,副本的名字叫凛冬将至,难度,地狱级!如果小卡知道这次副本的难度,我想他一定会同意彼得一世割让整个波罗的海领地只保留圣彼得堡的议和请求,可惜他没有任何前辈探路,在他的思维里这只是一个普通级副本。

1707年8月他率领4万军队从波兰向俄罗斯出发,那么到达俄罗斯腹地的时间是什么呢?当年11月!在第一波寒潮中瑞典其实没损失多少军队,只是因为公路条件差,推进的有点慢。他们晃荡出格鲁吉亚地区已经到了1708年冬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欧洲500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让他们提前感受到拿破仑的伤心,要说唯一不同的就是瑞典军队确实比法国佬抗冻,到1709年波尔塔瓦决战的时候还能剩下一半人。

小卡叫彼得一世揍的死去活来,脚上都挨了一枪,陆军元帅也叫人给俘虏了,这作死的孩子拼了老命才跑到奥斯曼帝国。到了奥斯曼准备挑动他们再和俄罗斯打,然而人家根本不上当,人家俄罗斯都开始进攻瑞典本土了。无奈的小卡只好和彼得一世议和,丢掉了大片土地。从此瑞典在北欧的霸权彻底终结,俄罗斯作为新兴帝国冉冉升起,彼得一世也在史书上成为大帝,小卡则成了这一切的背景板。

这事情真的没啥可总结的,还有比冬天进攻莫斯科更作死的事儿吗?作为这条定律的开创者,小卡足以名垂千古。当然小卡一定程度上是情有可原的,他根本不知道有这条定律,更作死的应该是拿破仑和元首大人吧......


历史吐槽机


史上最坑人的作死,方孝孺:“诛我九族?哈哈!你有能耐就诛我十族啊。”

史上最狂妄的作死,祢衡:“我祢衡是举世罕见的奇才,你黄祖算个什么东西?不服?不服你倒是杀了我啊!”

史上最舒服的作死,汉成帝刘骜:“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药丸真不错,给我来十颗。”

史上最无意义的作死,嬴荡:“我说乌获,孟说你们也太让本王失望了吧,连个举鼎的勇气都没有,看本王的!”

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方孝孺,坑十族

话说当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的攻下了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自此不知所踪,朱棣开始正式接管大明王朝。然名不正则言不顺,当时朱棣登基需要一份令天下人信服的诏书,于是便想到了当时的大儒,也是当年建文帝最信任的大臣方孝孺,他知道方孝孺有才,也有心重用他,便希望方孝孺能为自己写一份登基诏书,不料方孝孺不仅不肯写诏书,还大骂朱棣篡逆,不忠不孝,一番痛骂之下,把朱棣也给逼急了,于是朱棣便出言威逼:“你信不信我诛你九族?”,没想到方孝孺语气更硬了:“你有能耐就诛我十族啊!”,结果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唯一一次诛杀十族的惨案发生了。

祢衡,我就是这么嚣张

祢衡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才子,当年孔融也是亲自在曹操面前极力推荐,不过祢衡对于曹操的征召并不买账,击鼓骂曹这“一盆冷水”泼下,搞得曹操是无话可说,便将其送到荆州刘表处。在刘表处的祢衡自然是更加不安分了,曹操都看不上,更别说刘表了,两人相处没多久,刘表也忍受不了了,赶紧差人将他送到了江夏太守黄祖账下,祢衡自然还是不改他那高高在上的姿态,一次在和黄祖激烈的争吵中,终于将黄祖彻底激怒,被黄祖斩杀。

刘骜,牡丹花下鬼,值

说起汉成帝刘骜,大家可能没什么印象,不过说起他的宠妃赵飞燕,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其实汉成帝刘骜在宠信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之前便是夜夜合欢,早就把身体给玩透支,然而面对两位大美女时,是常常感觉力不从心啊,怎么办呢?于是便想到了吃药,最初记载是“一丸一幸”,和赵氏姐妹夜夜生欢,可能自己还觉得不过瘾吧,有一次竟连服十丸,完事后突然一倒,死在了赵合德的床上,在《赵飞燕别传》中记载:

“帝日服一粒,颇能幸昭仪。一夕,在大庆殿,昭仪醉,连进十粒,是夜绛帐中拥昭仪,帝笑声吃吃不止。及中夜,帝昏昏,却不可将。抵明,帝起御衣,阴精流输不禁。有顷绝倒,寰衣视帝,余精出源,沾污被内,须臾帝崩。”

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有记载的“花下鬼”吧!

嬴荡,痛......

想当年楚庄王问鼎中原,而如今秦武王一路东出,亲自率领了大军来到了周王室的王都,自然要彰显出超过当年楚庄王的气魄。当看到象征秦地的雍州鼎(龙文赤鼎)时,竟然萌生了举鼎的想法,借此来彰显自己的勇武和秦国的强大,于是不顾他人劝阻,执意举鼎,结果怎么样呢?举鼎绝膑,含恨而终。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那个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到底是怎么死的。下面咱们就聊一聊,看看这位“作死小能手”,是怎么一步步坑死自己的……

(麦哲伦舰队)

话说,麦哲伦带着船队经历了无数困难,终于来到了菲律宾群岛。可以说,麦哲伦已经完成这趟冒险的大部分任务,他已经是一位大英雄了。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麦哲伦开始了“作死之旅”。

首先,按照麦哲伦船队的惯例,菲律宾群岛只是一个停靠点,船员们的任务就是补充给养,记录当地特色,最多做做小生意。但是麦哲伦不这么想,他决定在这里传教,让土著人都皈依基督教。

其实,当时的那些土著部落,都有自己信仰的神明,不过迫于麦哲伦的武力威胁,大家也决定信仰基督教了。于是,在宿雾岛的传教活动,麦哲伦完成的非常好。虽然人家不是真心实意改变信仰,但是麦哲伦在岛上非常有权威,日子很潇洒。


等等,麦哲伦,你是不是忘记了,自己还要继续冒险的啊?!

(麦哲伦传教)

当时的麦哲伦,确实没把继续航行当回事儿。对于他来说,怎么让附近岛屿的土著部落都信仰基督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麦哲伦作死的第一步,就是烧人家房子。

遇到那些拒绝传教的部落,麦哲伦立刻派人过去,把人家的房子一烧……宿雾岛旁边有个麦克坦岛,麦哲伦就派人去烧了一个部落的房子,结了仇。

1521年4月26日,麦克坦岛一位酋长的儿子来了,向麦哲伦表示自己的忠诚,献上了两只山羊。麦哲伦很高兴,就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中,和对方促膝长谈。

酋长儿子:我们很崇拜麦大人啊,那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麦哲伦:太客气了太客气了,马匹不要拍的这么明显好不好……

酋长儿子:你看我就带了两只山羊过来,其实我们准备了很多的,不过另一个部落的酋长拉普拉普不让我们送过来!他看不起你!

麦哲伦:哎呦喂,他找死……

然后,酋长儿子一番花言巧语,愿意把自己部落的战士交给麦哲伦指挥,组成联军打赢拉普拉普的部落——这是典型的在利用麦哲伦打击对手,明眼人立刻就能看出来。

但是麦哲伦已经被忽悠晕了,大手一挥就说:“看不起我是不?我能用你的人?让你看看,西班牙的勇士们怎么英勇作战的!”

酋长儿子估计已经乐疯了,自己一个人都不用损失了,多美。

麦哲伦太高估自己了,他手下的船员也认为老大已经疯了,土著人之间的战争,为啥要掺和进去呢?但是大家都说服不了麦哲伦,然后,他就带着一群人亲自到麦克坦岛打架去了……


对,麦哲伦亲自带队去了,他可能真觉得自己刀枪不入。

(麦哲伦之死)

麦哲伦出发的时候午夜,他也知道自己人太少,必须偷袭才行。但是到了麦克坦岛之后,麦哲伦又非常绅士的派人去和拉普拉普谈判,希望对方投降。

结果,拉普拉普不仅不投降,还要求麦哲伦第二天早上再开战……然后,麦哲伦还真的认真考虑起来了,结果,时间就这么耽误了,黎明到来,麦哲伦带着几十名西班牙战士才慢腾腾的登上小岛。

然后,早已准备好的1500名土著人,用弓箭和长矛开始攻击麦哲伦。如果不是身穿厚重的盔甲,西班牙人早就成了刺猬。

按理说,对方人数太多,而且明显做好了准备,那就先撤呗。但是麦哲伦偏偏不,他要打下去。于是,麦哲伦带队进入了丛林中,发现了拉普拉普人的一个村庄。村庄里没人,说明人家早就跑了……

麦哲伦做了一个神奇的决定:放火烧村子。

土著人看到村子被烧,彻底愤怒了。于是疯狂的冲了出来,把麦哲伦的人团团围住,不顾一切的冲上了砍杀。然后,麦哲伦就在绝望之中,被乱刀砍死了……

其实,麦哲伦的这一仗,是带了后援的。宿雾岛的那些已经皈依基督教的土著人,也跟着麦哲伦坐船来了,他们也做好了参加战斗的准备。

但是,麦哲伦在登上麦克坦岛之前,告诉这些宿雾岛的土著人:你们都不要上来帮忙,没有我的命令不准登陆,就在旁边看看西班牙勇士是怎么作战的!

结果,这些土著人非常服从命令,眼睁睁的看着麦哲伦被砍死了。

对的,麦哲伦就是这么死的。本来应该继续航行,他非要留下来传教;本来应该享受生活,他非要参与部落战争;本来拉两门炮支援一下就行,他非要亲自出动上去硬砍;本来可以组成强大的联军,他非要单打独斗;本来形势不对应该撤离,他非要惹怒对方……

就这么,麦哲伦死了,死的很窝囊。


七追风


作死”是现代人发明出来的词汇,但是如果论起作死的程度古人也是丝毫不落下风。首先历史我们总是要通过辩证去看,而且开个玩笑其实也不算过分,如果能博得诸君一笑那就再好不过。而且小编也并不存在侮辱某位历史人物的概念,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历史上的作死小能手吧!

方孝孺:作为明朝屈指可数的大儒,成祖朱棣在打出了“清君侧”成功登基之后自然是要找他写诏书的。但是方孝孺死活不肯,不要惊讶,在过去的时候传承体统就是这么重要。方孝孺不仅不肯,还大骂朱棣不孝。朱棣便问方孝孺:你信不信我诛你九族?方孝孺则是非常硬气的回答:你有能耐你诛我十族!朱棣什么脾气请参考他爹,一点没犹豫挨个咔嚓了。

商鞅:商鞅想必大家都知道的,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就是由他提出的。在变法的时候商鞅搞出了一个类似于身份证一样的东西,想要出入城池,住店都需要这个。后来商鞅因为与传统贵族的利益不合导致失败,逃跑了以后发现自己没有身份证。后来的结局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这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个变法把自己给变死的人了。

朱高煦:提起这个人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他爹是成祖朱棣,他哥是明仁宗朱高炽。虽然不能当上皇帝,但是你老老实实的,凭借着你这个亲戚关系,不是想干啥就能干啥。但是朱高煦不干,学他爹造反,但是造反这种技术活一般人干不了啊,失败了之后被朱高炽关到了宗人府。本以为一辈子这么过了也就,有一天朱高炽来看弟弟,这哥们脑子也不知道抽了什么筋,伸脚把他哥绊倒了。朱高炽勃然大怒就给他弟弟弄死了。

武乙:这哥们是最生猛的,大家都知道在历史上神学是特别重要的。基本上迷信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但是武乙作为一国之君,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唯物主义者。在《史记》中记载: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

意思就是这哥们做个人偶给它起名天神,和人偶干架。做了个皮袋,里面灌上血,望天上扔然后射箭,这叫射老天一脸。最终这哥们也是不负众望的,在一次围猎活动当中被一个雷劈死了。


战宝岳


宋朝是自我作死而亡的国!而且还是两宋都如此。

北宋自作虐、不可活

除了老生长谈的自毁武功,重文轻武之外。

北宋时期,还连续多次在同一个事情上犯错,最终致使山东、河北一线崩溃,使的金国的军队进攻时如临无人之境,直达都城开封。

唐朝时期长安的繁华的背后是关中平原上的植被被破坏。在宋朝时期,黄河的淤积越来越严重,开封府事实上已经成为悬河,根据史书的记载,北宋时期,黄河及其支流共出现泛溢154次,平均每二到四年就有一次大的决口。仅黄河干流大范围泛滥和改道就有近80次,灾害范围波及黄淮、河北等很多地区。

辽国与北宋的战争,最多也就打到檀州一带,北宋依托河北一带的兵力一直坚守着,可到了宋仁宗时期,有人提出,黄河可能会再次淤积,然后决口改道,而方向可能是向北流,进入辽国国境入渤海海域。

这个想法提出之后,整个北宋朝廷紧张了起来,他们不去想如何增强河北的防御体系,而是害怕若是黄河真进入辽国后,辽国可以沿江而上,攻打开封。

然后北宋就开始了第一次作死的工程。

宋仁宗时期的这次工程,想通过加固另一面河堤,引诱黄河进入到古道六塔古道上,使黄河东流入海。

当时负责具体实施的河北转运使周沆也发现如果:“全河东注,必横溃泛滥,齐、博、德、棣、滨五州之民皆为鱼鳖食矣。“而这些地方就是河北防御体系的粮草供应之地。

可金字塔上面的人不听,结果就是黄河的水量根本就不是他们挖开的河道所能承受得住的,最后的结果就是:”1056年,宋朝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不能容,是夕复决,溺兵夫、漂刍藁不可胜计。

最终一半的河北全成了沼泽之地。宋仁政时期河北重镇定州镇,一共有兵员十万在册,可到了神宗时期,不到三万

北宋第二次作死。

神宗在王安石的怂恿之下,再次动了刚安稳下来的黄河。

结果就

直接导致黄河夺淮入海,凡灌郡县四十五,而濮、齐、郓、徐尤甚,坏田逾三十万顷。

这次曹村决堤一口气冲掉了三十万顷田地(3000万亩田)不说,还直接玩坏了黄河的下游水系,黄河开始乱流

当苏轼也在徐州,差点就被冲到海里见龙王了。因此返回朝廷的苏轼直接开骂“汝以有限之材,兴必不可成之役;驱无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横费之财,犹可力补,而既死之民,不可复生。”——没才华就别瞎BB行不行……

而这次作死,也让一个人物的出现,那就是宋江,宋江因为这次黄河决堤,发动了”起义“,他的”义军“一直横行于两京范围之内。

第三次作死直接导致亡国

宋神宗安稳了,可是他的继承者宋哲宗又开始做虐。

这波操作,使得大禹都崩了,黄河的水高到什么程度?直接就把在山上的大禹庙给冲毁了。

宋哲宗哀叹:元符二年之水,三门开元所建「圣德颂」并大历年重修「禹庙」皆在山顶,悉遭漂没。盖自开元、大历以来,水未有如此之大,非堤之过也。


这三次自作虐的操作,致使河北、山东、苏北冲成了白地,民不聊生,盗贼、农民起义不断,农民起义“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如一火”,而当金国进攻北宋时,这些“盗贼”团伙很多就投靠了有粮食的金国军队,也就是宋粉嘴里的带路党。

而本来在宋仁宗时期有十万军队的河北重镇,到了宋徽宗时期,不到三千人,

“自永静以北居民所存三四,自沧州以北所存一二,其他郡大率类此。千里萧条间无人烟!去年虽丰无人耕种,所收苖稼十不一二!河北朝廷根本,密迩强敌,居民流散仓廪空虚,城郭不修甲兵不利,万一有警何以为计

最后一次作死——为了抵抗金军,杜充自掘黄河,

使得河北、山东一带的人民不再信任宋朝,后来的岳飞北伐,也不得不面对当地的起义军。

南宋自作虐的作死行为。

杀掉岳飞是众所周知的其中一件了

开禧北伐,趁金国内乱之际,以韩侂胄为首的主战派,其中辛弃疾、陆游等老将参与的南宋北伐开始了。

可是很快就战败了,原因很多,若是根据正史的记载,那都是韩侂胄一人的错误,他没有根据实情,一味挑起战争,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劳,根本就不顾战前的准备不足。

可事实上是,为了北伐,韩侂胄将主和派的儒家道学派列为了伪学,还列出朱熹十宗罪,并将主和派赶出了朝堂。

然后呢,北伐前夕,主和派的地方派们拒绝参与北伐之中,拟用广帅薛叔似去前线统帅淮西军兵,薛叔似不赴任。又命知枢密院事许及之守金陵,许及之也不出守。调任光宗时派往四川的丘崈为江淮宣抚使,丘崈辞不受命。

这些人可是地方派的人物,他们的拒绝使得北伐的军事准备根本无法完成。

后来战争进入了胶着时候,当南宋出现颓败现象之时。

南宋的儒家道学派们,竟然假传圣旨,骗回当朝宰相韩侂胄。

然后将他暗杀,并砍下头颅送给了金国。还签订了《嘉定和议》(比之前岁币增加了三百万)

然后呢?儒家道学派还将韩侂胄列为奸臣,与秦桧并列。

问题是——韩侂胄为了北伐的舆论,将岳飞的爵位提高到王爵,然后削了死去的秦桧王爵,还将秦桧贬为“缪丑”。

一点脸面都不要了……


史之为用


明成祖朱棣的二公子汉王朱高煦。话说这朱高煦从小生性凶悍,往好点的说是勇武过人。朱棣也是个狠人,所以很喜欢这个性格像自己的儿子,相反,对性格仁弱的大胖长子朱高炽不是那么喜爱。

靖难之变时,朱高煦骁勇善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朱棣为了鼓励他继续作战,曾说过,好好努力,你哥哥身体不好。言下之意就是将来我做了皇帝,你就是太子。

这下可把朱老二乐开了花,越战越勇,直到攻破南京,辅佐朱棣即位。怎知朱棣即位后,因为各种原因,权衡利弊,最终还是选择立朱高炽为太子。

这下,朱老二不干了,怒意难平,野心膨胀,自封天策上将,俨然准备效仿李二来场玄武门政变。他处处与朱高炽作对,但是朱高炽生性仁慈,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待他很好。

朱棣在世时,就察觉到朱老二的野心,但是出于爱子之心,只是对他的权力有所限制,而没有采取多大的惩罚。朱棣驾崩后,朱高煦还没来得及造反,才一个多月,朱高炽就纵欲过度紧随其后。

朱瞻基即位,对这个叔叔很敬重。但是朱老二不领情,在山东起兵造反,准备走他老子的路,也来一场新的靖难。只是朱老二水平有限,跟他老子相差甚远,更无法跟李二相提并论。

听说朱瞻基御驾亲征,朱老二不屑一顾,牛逼轰轰,扬言要与朱瞻基决一死战。结果朱瞻基兵临城下之时,朱老二认怂,赶紧开门投降。押解回京之后,被废为庶人,打入天牢。

朱瞻基看在叔侄一场的情分上,没有杀他,反而好吃好喝供着,这也算仁至义尽了。

岂料某天,朱瞻基心血来潮,前往监狱看望朱老二。两人聊着聊着,不知为何,朱老二突然一脚将朱瞻基铲倒。这下朱瞻基彻底怒了,令人用一口铜缸将朱老二罩住,在外面点火,将朱老二活活炙死在铜缸内。

纵观朱老二的一生,就是作死的一生,好好的王爷不当,偏要学李世民。学李世民也就算了,还学得那么失败。失败也就算了,还败得那么怂。

自古造反者往往必死无疑。朱瞻基法外开恩,饶朱老二不死。朱老二不但不好好表现,反而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返回,主动挑起事端,图一时报复之快,结果身遭横死,沦为笑柄。





道乎


引言:

公元前122年,此时的淮南还不是一个煤城,而是汉代诸侯国之一的淮南国的首都。在淮南国的宫殿里,一个神色慌张的男子急冲冲的闯了进来:“父王!父王!事情败露了!伍被那混蛋已经把咱们的计划全部告诉了政府官员!”宫殿里,一个衣着华丽却满头白发的男子听了这话在瑟瑟发抖,他无法想象自己的结局,看着案头锋利的宝剑,双眼一闭,霎时鲜血染红了大殿。

他,就是西汉淮南国的最后一任国王,豆腐的发明者——淮南王刘安

淮南王刘安剧照


不过,你可不要为他可惜,他能有这样一个结局,完全是自己“作”出来的,堪称古代“作死”第一人。那么,发生了什么让他最终落得这么个结局?他又是怎么“作”的呢?

一.“作”的毛病会遗传

要说刘安啊,就得先从他老爸西汉第一任淮南王刘长说起。在刘邦剿灭英布之后,考虑到淮南的重要性,于是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淮南国,让自己的第七个儿子刘长做王,史称“淮南厉王”

在诸吕之乱平定后,刘长是刘邦硕果仅存的两个儿子之一(另一个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但是,周勃和陈平却没有选择他,而选择了他四哥刘恒,这让刘长很不爽,于是他就想到了谋反,不过他对谋反没有什么概念,

找了70个人,拉着四十辆平板车就出发了,在路上大摇大摆的说“我要造反了!”,很快就被地方官员平定了。但是,刘恒却不忍心杀死他这个不懂事的弟弟,把他流放到四川去了,刘长不堪受辱,拔剑自刎,就这么把自己“作”没了,汉文帝是个很仁慈的皇帝,并没有波及刘长的家族,他的长子继承了刘长的爵位,就是后来的淮南王刘安。

“淮南厉王刘长”图片



但是,刘安却一直没有忘记皇族与自己的“杀父之仇”,时刻想着复仇,并且完美继承了他父亲“作死”的基因,把自己一步步“作”没了。

二.第一次“作”——七国之乱

刘安一直静静的等待机会的来临,很快,西汉帝国爆发了一次危机——吴楚七国之乱。并且,吴王刘濞写信给刘安,邀请他一起造反,刘安非常兴奋,认为自己复仇的机会来了,于是打算出兵帮助刘濞反抗政府。

这时,淮南国的丞相找来了刘安,对刘安说:“如果大王决定造反,那么我愿意替大王统帅兵马征战。”刘安一听很高兴,于是就把部队交给丞相,可丞相根本就没有按照刘安意思办,非但没有造反,还帮着政府平叛,刘安想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吴楚七国之乱”示意图

不久,七国之乱在名将周亚夫的带领下被平定了,刘安的第一次“作死”之旅就这么结束了,稀里糊涂的成了平叛的功臣。

三.第二次“作”——官员告密

对于刘安来说,一次“作死”失败并不能阻止自己的“作死”步伐,没过几年,他的淮南国又出事了,他又开始了第二次“作死”之旅。

刘安的太子叫刘迁,平日里仗着刘安宠幸,骄横跋扈惯了,有一天,他和淮南国一个名叫雷被的将军比武,不小心被雷被刺伤了,于是刘迁向刘安说雷被的坏话,雷被一看淮南不能待了,就请求北上抗击匈奴,刘安允许之后,雷被却掉头前往首都长安,向汉武帝告密刘安谋反!

“汉武帝刘彻”剧照



不久这事就传到了刘安的耳朵里,他就开始了自己第二次“作死”之旅,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刘安准备再度造反,但是问题来了,怎么造反啊?刘安想了十几天都没想好(一直想着造反的刘安机会来了却不知道怎么造反,也是可笑啊)。

那边,汉朝的廷尉因为这件事想要逮捕刘安,被汉武帝拒绝,又想要剥夺刘安的王位,又被汉武帝拒绝,而刘安在长安的那些朋友们也开始为刘安求情,最终,汉武帝决定剥夺刘安两个县的封地作为惩戒,并派遣官员前往淮南宣读圣旨。可那边刘安却不知道这个结果,还在担心皇帝治罪,又听说有官员来淮南,以为是逮捕自己的,于是打算在官员来到之后把他杀掉,然后以此为借口造反!

结果,刘安没想到,那官员一来就向自己贺喜,刘安是一头雾水,一问才知道自己没事了。既然没事了,刘安想那我暂时不“作”了吧,就放弃了造反的念头(而且也没想好怎么造反),就这样,刘安第二次“作死”之旅告一段落。

四.第三次“作”——亲孙子告状

藩国问题一直是西汉的一个顽疾,汉武帝为了解决藩国问题,听从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让除了嫡长子之外的其他诸侯王儿子也有权利继承父亲的土地,这样国土越来越小,威胁也就越小。

推恩令示意图



但是,到了刘安这,刘安任性的选择了不执行,刘安毕竟是汉武帝的叔叔,不执行就不执行吧,慢慢来,可有一个人不干了,谁呢?他就是刘安的亲孙子——刘建

这刘建是刘安的庶长子刘不害的儿子,刘不害为人老实窝囊,经常被太子刘迁欺负,于是,刘建就想通过这次推恩令让父亲离开淮南,成为一方诸侯,可没想到自己的爷爷拒绝执行,刘建恼羞成怒,一不做二不休跑到长安告御状,把刘安和刘迁干的坏事全抖落出来了。

这回,刘安是一点退路也没有了,既然如此,就继续“作”吧,造反!他决定开一个淮南国高层大会,然后把他们全杀了,夺了兵权出兵造反。结果到开会那天上午,刘安傻眼了,除了丞相以外没一个人来的,刘安想着杀一个丞相也没啥用啊,就放弃了这一想法。

那边,负责逮捕太子刘建的官员已经到了淮南,可刘安还没什么准备,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参与刘安造反的亲信伍被跑到政府官员那里,把刘安的计划和盘托出,此时的刘安已经无路可走,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看到的那一幕。

结语:

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刘安却深切的贯彻了“作死”这一概念,原本老老实实的当个淮南王就不错了,可刘安非得不停的“作”,只能说他们家这是个遗传基因,最终,刘安把自己活活的“作”没了,只剩下他发明的“豆腐”成了今天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一种美食,也算是一项功绩吧!


相城历史小学生


三国名将吕布---终其一生都在作死!

先来看看历史上其他人对吕布是如何评价的:

陈寿:

“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三国志——吕布臧洪传第七评》)

译文:吕布有咆哮老虎那样的勇猛,却没有超群智慧的谋略,轻抚狡诈而反复无常,眼中有的只是私利。从古到今,没有象这样的人不被消灭的。


范晔:“术既叨贪,布亦翻覆。”(《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评》)

译文:袁术已经贪婪成性,吕布也反复无常。


陈宫:“君,骁勇无敌,善战无前,然勇而少计,暴而少仁。恐众叛旦夕之间。”

译文:君,骁勇善战,但有勇而少谋,残暴而缺少仁慈。恐怕众叛亲离也只是早晚的事。


高顺:“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

译文:所有的国家覆灭,并不是因为没有智囊忠臣,只是因为听不进去良言。将军的行动,不肯仔细思考,喜欢听信谗言,犯得错太多了。


曹操: 布,狼子野心,成难久养。

译文:吕布,凶暴居心狠毒习性难改,很难长期的收留。


可以看到,历史上对吕布的评价大体就是:反复无常、有勇少谋、凶暴恶毒。其中反复无常的特点伴随其人一生,吕布作风堪称当代信誉透支的代表。让我们来看看吕布是如何连环作死的:

  • 丁原举用吕布,待见甚亲。吕布却被董卓利诱杀了丁原。

  • 董卓对吕布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因为董卓常因为点小事就拿戟扔吕布,吕布又与董卓小妾有染,双方矛盾触发之下,吕布先动手杀了董卓。

  • 吕布后又杀掉董卓,于长安兵败去投靠袁绍(之前投奔袁术被拒绝),并在袁绍军与黑山军大战时表现出色,此后吕布居功自傲,瞧不起袁绍麾下诸将,要求袁绍给自己增兵,又纵容士兵劫掠,这种“妹仔大过主人婆”的行为,令袁绍与吕布只能刀兵相向。

  • 接着吕布受张邈邀请入主兖州,被曹操击败后投靠徐州的刘备,不久吕布又受袁术诱导,将徐州占为己有。因袁术不肯如约给吕布运粮,于是吕布又跟刘备联合与袁术做对。

这一连串操作下来,已经把袁绍、袁术、曹操、刘备周边有实力的诸侯全都得罪,刘备、袁术虽会短期内迫于形势跟他合作,任谁都不会再绝对信赖他,对于一个没信誉的人,别人自然也无所顾忌去出卖他,所以发生了陈登父子出卖吕布事件。

结论:吕布的作死不是体现在具体某一件事,而是他终其一生都在作死,反复无常的性格使他周边强者无一是可信任盟友。

交恶对象统计:丁原、董卓(胡轸)、袁术(纪灵、张勋)、袁绍及诸将(估计有颜良、文丑、张郃、麴义等)、曹操、刘备(张飞)、陈宫、高顺、严氏、关羽(吕布爱部下的妻子,关羽喜欢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杜氏,关羽和吕布有可能是情敌)、吕布诸将(魏续、成廉、侯成、宋宪、秦宜禄等)……


爆汁历史


我觉得历史上最“作死”的两个名将分别是张飞和岳飞,这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名气很大,其次就是武功都很高强,但是他们最终都难逃一死的命运。其实他们之所以会死,和自己“作”的也有很大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说说张飞吧,要说起武功高强,那么他在三国时期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他和吕布曾经在徐州大战一百多个回合都没分出胜负,可见他的武艺高超。但是张飞有个毛病,就是从来不善待下属,他不光对那些小兵拳打脚踢,即使是他的亲信,他也非打即骂。张飞死就死在了自己的亲信手上,睡觉的时候被亲信直接割了脑袋,张飞堪称作死的典范。如果他对下属稍微好一点,可能也不会落得这么个结局吧。

说完了张飞我们接下来再说说岳飞吧!我们都知道岳飞是个精忠报国的大英雄,当时南宋大部分的军队都掌握在岳飞手中,由此可见宋高宗对于岳飞还是很信任的。当然岳飞也确实带兵能力很强,把金国打的节节败退。

岳飞收回了很多北宋的失地,按说岳飞这么勤勤恳恳的为国效忠,肯定日后官越做越大,权力也会越来越大。但是不知道岳飞脑回路是怎么了,竟然打出了想要迎二帝的口号。这摆明了就是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想重新再弄出个皇帝来。高宗怎么能容忍这件事,所以后来岳飞才被十二道金牌和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给定了罪。


韩航的vlog


必然是三国时期鼎鼎有名的杨修。

就是入选了语文课本那位!

杨修何许人也?

曹操麾下幕僚主簿。

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

《世说新语》记载:杨修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

如此奇才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作死小能手。

作死事件一

塞北进贡给曹操酥一盒,曹操写上“一合酥”三字在包装上。

杨修上前吃掉。

并且解释说,曹操的意思就是:一人一口酥。

所以应该分掉。

曹操虽然脸上笑嘻嘻,但心里却MMP了。

作死事件二

曹操怕人暗杀,故意装梦中杀人。

杨修当众说破,说曹操是装的,其实没有睡着。

曹操更加厌恶杨修了。

作死事件三

多次帮助曹丕争夺太子,干涉曹家内部继承,犯大忌!

作死事件四

曹操在汉中被困,萌生了退军的心思,但是不想明说。

因此命令夜间口号为“鸡肋”。

杨修一眼看破,立刻收拾行囊准备返回,军士们吓了一跳。

问杨修怎么回事?

杨修说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意思是曹操想退兵了。

军士们连夜也开始收拾细软。

曹操终于忍无可忍!

一刀砍了杨修!

杨修,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