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群眾健康是我的本職”——記長沙市防控一線埋頭苦幹的“赤腳醫生”群體

“保護群眾健康是我的本職”

——記長沙市防控一線埋頭苦幹的“赤腳醫生”群體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王文隆

“保护群众健康是我的本职”——记长沙市防控一线埋头苦干的“赤脚医生”群体

(刊登於2020年2月3日《湖南日報》10版)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長沙有一大批新時代的“赤腳醫生”——鄉村醫生與城鎮社區醫生,他們堅守在村衛生室、社區診所、鄉鎮衛生院、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或直接走進居民家檢測排查,或分兵把守在疫情防控卡口,夜以繼日埋頭苦幹。他們離城鄉居民最近,與群眾打成一片,不計報酬、不畏風險, 戰鬥在最前沿,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默默奉獻。

春節“逆行”的社區醫生:“你們站遠一點,不要靠太近”

“有15名湖北籍客人1月20日從湖北出發經長沙飛日本沖繩,今晚飛回長沙黃花機場,請前往進行排查工作!”

1月25日晚上11:00,接到通知,長沙市開福區芙蓉北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趙蓉立即調度,中心二線值守組醫生火速出發,對15人進行詳細登記及體溫監測。經檢查,15人體溫正常,暫無其他症狀。

次日凌晨2點,中心又接到消息,盛世路社區富灣國際一業主一家三口從日本坐飛機回長沙,與之前15名湖北籍客人同機。中心醫生李雙、任丹立即趕去檢測體溫,並指導其做好個人防護,結束時時鐘已指向凌晨3:40。

對於長沙的社區醫生們來說,這是一個緊張無休的春節假期。他們中的不少人或退掉早已預定的車票或從外地返回,放棄與親人團聚的時光。

“小梅,酒店又有武漢來長沙人員需要監測,請前往”“好的”“小梅,有疑似密切接觸者需要監測”“收到”……

小梅名叫梅蘭芬,是長沙市芙蓉區朝陽衛生服務中心一名普通醫務人員,也是疫情防控中一位美麗的“逆行者”。

農曆正月初一,在老家漢壽團圓飯桌上接到單位返崗通知,梅蘭芬丟下碗筷,立刻出發。“媽媽別走……”3歲女兒嚎啕大哭。狠心撥開女兒的手,梅蘭芬強忍淚水,冒著傾盆大雨趕往車站。家鄉汽車站,停運;常德汽車總站,停運……家人只好開車,將她送往長沙。

這樣的“逆行者”,遠不止梅蘭芬一人。

1月22日,忙碌了一年的長沙市天心區黃興南路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任科,與家人回老家衡陽過年。在工作群裡看到疫情防控信息,除夕那天上午,任科咬咬牙,獨自駕車返回長沙。

回到長沙,任科每天上午隨社區工作人員到居民家中、酒店客房,測體溫、瞭解情況、宣傳防控知識,傍晚又匆匆趕到坡子街派出所,為幹警測體溫,給辦公區域消毒……幾乎每天忙到深夜,回到家中,便癱軟在沙發上。

“你們站遠一點,不要靠太近。”這是梁志雲上戶排查時,對同行的社區工作人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今年40歲的梁志雲,是長沙市芙蓉區荷花園街道東方新城社區衛生服務站全科主治醫師。1月27日,正在耒陽老家休假的梁志雲,坐高鐵回長沙,投身社區疫情防控。

隨著返城高峰到來,上戶排查工作量會不斷增加,疫情防控難度也會不斷加大。“作為醫務工作者,上戶排查是我的義不容辭的責任。”梁志雲說,他做好了連續作戰的準備。

堅守崗位的鄉村醫生:“這個時候我不上,誰上”

“看著大家平安,自己再累也值得。”1月31日,寧鄉市老糧倉鎮金洪村衛生室醫生周白龍說。到這天,周白龍所負責的17名居家隔離對象,都沒有出現發熱等異常,並有2人已過14天醫學觀察期而順利解除隔離措施。

當鄉村醫生已有十幾年的周白龍,曾入圍“全國最美鄉村醫生”候選人、“中國好人榜”月度候選人,獲第五屆長沙慈善獎。這次疫情發生,金洪村金石片有湖北返鄉人員17名,全部進行居家隔離觀察。每天,周白龍要上門為他們測兩次體溫並做好記錄,送去口罩、酒精、消毒液,就防控措施落實進行現場指導。一天上門服務,要花七八個鐘頭。

“最近儘量不要外出,要是哪裡不舒服,可隨時打我電話。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吃的東西一定要煮熟……”農曆正月初三晚上9時,外面寒風肆意,路上空無一人,長沙縣青山鋪鎮鄉村醫生馮平還在入戶走訪。從春節前開始,她就放棄休假,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她個頭不高,單單瘦瘦,卻有一股力量支撐著她。不會開車,她就每天騎著摩托車,帶著醫藥箱,早出晚歸,風雨無阻。

1月22日,已回邵陽老家的長沙市望城區橋驛鎮中心衛生院醫生劉述長看到疫情報道後,幾年沒回老家過年的他,僅在老家呆了幾小時,就返回醫院。橋驛鎮中心衛生院作為望城區5個發熱門診醫療點之一,臨床醫師緊缺,且時刻有被感染的危險。“說不怕是假的,但我是一名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醫生,這個時候我不上,誰上?”1月23日,劉述長請纓到發熱門診坐診。

哪怕只有一隻腳,也要堅守下去。在瀏陽與株洲交界處的疫情防控監測點,張睿林醫生從大年初二到現在,每天無數次重複著“測一次體溫,道一句防控提醒”。特別是從1月29日晚8點到次日早8點,他憑著一隻腳、一副柺杖、一個口罩、一個體溫計、一句防控提醒,在寒冷的冬夜堅持12個小時。張睿林兩歲時身患急性骨髓炎,導致只有一條腿可以正常行走。南華大學畢業後,張睿林成了瀏陽市官橋鎮衛生院的醫生。他說,小時候因為疾病而痛苦,學醫是為了幫助別人減少病痛折磨,面對疫情,自己責無旁貸。

並肩作戰的“夫妻檔”:“沒能陪陪老人孩子,好在家人特別支持”

兩口冒著熱氣的藥鍋,兩個忙碌的身影……在長沙市雨花區同升街道景環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譚振華與妻子趙江忙個不停。

春節期間,作為景環社區衛生服務站醫護工作者,夫妻倆一直堅守工作崗位,測量體溫、發放宣傳單、開展社區巡查和消毒工作。國家衛健委公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治療方案後,夫妻倆迅速將庫存的中藥材清理出來。譚振華抓藥、熬藥,妻子趙江分裝、送藥,將藥品送到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手中。

“裡面有金銀花、連翹、蘆根、荊芥、生甘草、薄荷等9味中草藥,能預防呼吸道病毒性感染。”譚振華告訴記者,他們每天會熬6鍋左右,一鍋藥材熬90分鐘,可分裝60包,供60個人飲用,一天可供300餘人飲用。

“每天晚上才能回家,春節也沒能好好陪陪老人與孩子,好在家人特別支持。”譚振華說。

1月30日清晨,瀏陽市淳口鎮鴨頭村鄉村醫生張立望早早來到村衛生室,開始清掃消毒。自疫情發生以來,張立望每天很忙,最重要的事是每天2次到湖北返鄉村民家,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測量體溫、登記,跟他們聊天、加油打氣。見丈夫十分忙碌,妻子黃淑珍便提出幫他開車,順便挨家挨戶發放疫情防控宣傳資料。

“他們夫妻是我們的守護神,有他們在,我們放心。”一名村民笑著說。

“我是村醫,保護群眾健康是我的本職。”張立望說。

曾鬥“非典”的老將:“我打贏過‘非典’,這次也能勝”

“我2003年在廣州軍區醫院工作,參加過‘非典’戰役,有經驗。” 1月26號晚上,瀏陽市棖衝鎮衛生院的李豔江醫生第一時間報名請戰。曾經參加抗擊過“非典”,是她自豪的理由。如今她每天堅守在鎮衛生院預檢分診一線。

“您好,請您露出額頭讓我測下體溫再就診......您體溫正常,可以去普通門診就診。”“請看一下這個防疫倡議書,有不懂的我可以向您說明。”“哪裡需要幫忙可以隨時叫我。”這些是李豔江每天說得最多的話,同事們說她快成了“復讀機”。

一件藍色“家庭簽約醫生”馬甲外套、一個一次性口罩、一副醫用手套、一支額溫槍,就是長沙市望城區烏山街道雙興村45歲的村醫李昂君這些天的全部裝備。

他在村醫務室外留下聯繫方式,然後每天與村幹部一道入戶宣傳疫情防護知識,發放防護口罩,並一一檢查返鄉人員是否有發熱、咳嗽、胸悶等不適症狀。“人口分散,鄉親們疫情防控意識低,春節期間又有城市返鄉人員,農村衛生防疫真是不可忽視。”1992年開始擔任村醫的李昂君,曾經在2003年參與過“非典”疫情防控工作,這回他顯得輕車熟路。

“彭醫生是我們村的老醫生,他的話,我們信得過。他來了,我們心裡就踏實多了。”家住瀏陽市集裡街道西湖村的邱某口中的彭醫生,是已有50年村醫工作經驗的老村醫彭如金。

早上7點起床,7點半到診所換衣服,然後進組上戶做檢查、做宣傳,晚上也隨時待命,這就是村醫彭如金的春節。今年69歲的他,主動提出加入村級武漢返瀏人員排查工作。“我如今身穿的白大褂還是參與2003年‘非典’防治期間分發的。”彭如金自豪地說:“穿著這身白大褂,我打贏過‘非典’,我相信同樣會戰勝這次的疫情。即使再危險,我也得上。”

邱某是武漢在讀的一名大學生,1月19日返瀏,在得知班上有同學得了新型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時,內心非常焦急。回鄉後,彭如金第一時間上門對其進行體溫檢測及身體檢查,並疏導他們全家的情緒,叮囑他們一定要居家隔離觀察。“幹了幾十年村醫,熟悉村裡情況,關鍵時刻我不上誰上。”彭如金給邱某測完體溫後,又馬不停蹄趕往下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