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貓咪平時很少叫?

我家扁扁是皇上


一句話總結:不是有的貓很少叫,是大部分貓都基本是啞巴。

貓的叫聲最頻繁的時段,是出生到斷奶之間的兩個月,這個時間段裡,奶貓聲音高亢尖銳,頻率高,口齒清晰。因為需要頻繁的進食和排洩,這個時段的小奶貓可以每個2-3個小時,就用叫聲來提醒你:餓了,要尿了,要便便了,要摸摸!

曾經有一回,我沒及時餵奶貓,那小不點兒一口氣叫了一百多聲。鄰居告訴我,還有一次他們家車庫進了倆小奶貓,一直叫了整晚上,中氣十足。當然,後期也養活了。


一旦超過兩個月,貓的發聲次數斷崖式下降。從實踐觀察得知,這個時候的小貓已經有了足夠的自主活動能力,吃喝自助,不需要依靠外界太多的力量,自然也不需要用單一的聲音來做信息溝通了。

充其量,它們會在想找人/找同胞貓兄弟/找貓媽媽的時候叫喚。如果是人工餵養大的小貓,會習慣於衝調奶粉的聲音,並圍到人周圍喵喵叫要喝奶。

順口提醒一句,人工餵養用寵物專門奶粉,大部分小貓對牛奶有乳糖不耐受的情況,務必慎喂牛奶。


進入成年期後,沒有及時做結紮和絕育的貓,發情期會聲音洪亮地叫喚一段時間。但是,做過手術的貓,基本就啞巴了。

因此,貓的叫聲更多是一種帶有目的性的訴求。譬如投餵的時間,邊叫邊蹭,表示親切友好。或者遊戲/進食的時候,貓用叫聲表示對食物權利的擁有,警示其他貓不能靠近。或者在受到威脅的時候,虛張聲勢地叫幾聲。

大部分時候,貓都是非常安靜的動物,能用行動做到的事情,這種動物很少用叫聲去提醒。這一點,在紀錄片《大貓》裡也有,算是貓科動物的通性了。畢竟,喜歡說話的貓,還是很少見。也因此,暹羅這種相比其他貓種更願意用叫聲溝通的貓,被稱為像狗一樣的貓……


萌動星辰


貓咪很少叫,那是因為你很少跟它互動。你可以跟它講講話,或者喵、喵、喵、得扮貓逗下它。時間久了習慣了,它就會叫了,要你去引導。貓咪本身性格就高冷一點,可逗逗它。

我家的貓咪餓的時候,會叫(該給吃的了);鬧吃的時候會叫(沒吃飽);它找不到我,例如我上廁所,或洗澡的時候會叫(著急);早上我在睡懶覺的時候,會叫(叫我起床);它自己出去蹓躂一圈回來,會叫(打招呼)……

挺喜歡有這麼一個話嘮貓的,但有時也會嫌它吵,例如在休息的時候,其它時間鬧騰還能接受。





悠悠梅vs貓小咪


環境不同

有的貓咪閱歷比較豐富,從小就接觸了很多陌生人,能夠及時的適應周圍環境變化。

品種不同

我養了兩隻貓,一隻中華田園貓,一直是布偶。一般來說中華田園貓是個話癆,它看見了沒見過的東西會喵喵叫,你剛回來會喵喵叫,你睡覺了會在門口喵喵叫,總之它很喜歡說話。但是布偶就不一樣了,布偶很粘人,求摸摸求抱抱的時候會用頭來蹭蹭你,示意你該摸摸它了。布偶在餓的時候也不大叫,只是跟在我屁股後面嗯唧唧聲。

性格原因

貓咪不喜歡叫可能是它天生比較內向,不喜表達自己。還有就是可能膽子比較大,承受忍耐能力高於一般貓咪。

自家的貓咪可以觀察一段時間,看看你的它屬於哪一種。


二小橘呀


那是你沒碰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