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人≠恶人:善待武汉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01

仿佛是为了渲染“新型肺炎”

的氛围,最近的天空一直是灰蒙蒙的,太阳也不见踪影。

但今天,终于见到了自回家以后的第一个太阳。

隔着窗户,依然能感受到温暖的力量。

忍不住在好友微信群里,高兴地宣布我们这边今天出太阳了。

朋友家那边还是阴天,于是让我给她拍张太阳。

鄂人≠恶人:善待武汉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我找好角度拍了一张,她羡慕地说道,这样的太阳应该出门晒晒。

鄂人≠恶人:善待武汉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是的,若是往年,遇到这样好的阳光,本应该搬着小板凳,三两邻居聚在一起,大家有一茬没一茬地坐在外面说说闲话,唠唠家常。

连小猫小狗也会舒服地找个向阳地窝着,小声地打着呼噜。

鄂人≠恶人:善待武汉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等到大伙儿说累了,便靠着墙,眯着眼,面朝太阳——打盹。

如次,便可消磨一个半晌。

直到家里人喊着“吃饭啦”,大家才会相继散去。

但现在,只能隔着扇窗户,望着外面空荡荡的街道,听着大喇叭宣传“新型肺炎”的男中音。

再细想连日来的不便,如此落差,会让人不由的“嘴巴挂起了油瓶”

那么,没能让我好好晒一次太阳的锅,应该甩给武汉吗?


02

自从新型肺炎刷屏以来,武汉在众志成城的大环境下,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众矢之的。

我有一个在武汉读研的朋友,因为学校放假时间早,在1月初她便带着父母去心仪已久的某城市去旅游过年。

“现在我已经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他们一家被租住的酒店客气地“请”了出来。

只因为他们是从武汉来的,哪怕他们早已经过了“潜伏期”。

“我要是知道后面会封城,我根本不会出来的!”

是的,在连武汉鸭脖都没能幸免于难的时候,谈“鄂”色变,不是随便说说的。

鄂人≠恶人:善待武汉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但凡和武汉沾边,就成了必须被隔离的“瘟神”

就连@人民日报 在针对此种现状发布的全国指定接待湖北游客酒店信息的微博下,依然能看到这种言论。

“等武汉好起来,我们一起去吃热干面,去武大看樱花,去江汉路坐知音号,去东湖坐缆车,去司门口走长江大桥,加油武汉!”

就在这样一条为武汉祝福的评论下,却赫然有下面的回复:

“这辈子不会去武汉。”

“去个毛,这辈子都不可能的了。”

“不去,谢谢,对武汉彻底无好感。”

鄂人≠恶人:善待武汉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可武汉,究竟做错了什么呢?


03


其实,我们都清楚,在巨大的恐慌和未知面前,这种非理性反应或许并不是出自本意。

可这些话,让人看在眼里,却痛在心里。

诚然,在这场新型肺炎下,有不少人选择逃离武汉,不配合防疫治疗,甚至恶意攻击医护人员,谩骂驰援武汉的兄弟省份。

鄂人≠恶人:善待武汉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可归根究底,到底是因为那些人的自身素质有问题,还是因为武汉有问题?

谁又能保证,相同的情况在自己的故乡上演时,就能确保没有这样的人出现?

鄂人≠恶人:善待武汉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哪里都有害群之马,但这匹马不能代表这个群体!

因为这个群体中还有千千万万个无辜的人。

霍布斯在《论人性》中说过:“发生在一个无辜人身上的苦难,也有可能发生在所有人身上。”

武汉是中国的武汉,武汉人也是中国人!

善待武汉人,才是真正善待我们自己。

还记得武汉封城后,长江日报的记者小哥在直播武汉街头时,在镜头背后数度哽咽。

嘴里反复重复着“我的武汉一定会好起来!”

这不是他记忆中的武汉,因为曾经的武汉不是这个样子的。

武汉应该是什么样子?

三月赏樱,江滩芦苇,东湖听涛……

鄂人≠恶人:善待武汉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但武汉还在,春天会来不是吗?

哪怕今天的春天有些迟到,但依然让人期待。

就像《诗经》说得那样: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是的,武汉没能让我好好晒太阳,但我在等,我们都在等

——武汉的太阳,来自春天的太阳。

鄂人≠恶人:善待武汉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