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吕行动”中出现那么多有实力的王侯,可为何非得等吕雉死后才动手?

太阳11


这个问题不难理解。吕后活着时,名义上是汉王朝的太皇太后,傀儡皇帝是她的亲孙子。谁胆敢举起反旗,吕后以她皇帝孙子的名义平息叛乱名正言顺。更重要的是吕后手里掌握着兵权!



汉高祖刘邦在世时,吕后虽然在剪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权威、也培植了一些私人势力。但是,吕后并没有能够染指兵权,也无法染指!为了防止吕后在自己死后做大,刘邦临终前还命陈平、周勃去诛杀自己手握重兵的连襟、吕后的妹夫樊哙。刘邦此举说白了就是怕吕后染指兵权,掣肘、甚至威胁儿子汉惠帝刘盈的皇权。只可惜,刘邦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陈平为了自保,玩出了一手阳奉阴违,并没有当场斩杀樊哙,而是将他扣押、带回了京师长安。如果刘邦还活着,退可以向刘邦交差:“这么重要的人物,大汉的开国元勋、您的连襟,我们不敢随便杀,还是带回了给您自己处置吧。”如果刘邦死了,进可以以此向吕后邀功,等于是给吕后递上了“投名状”。果不其然,樊哙还没有被押到长安,刘邦便去世了,陈平、周勃正好借此向吕后邀功,递上了“投名状”,最终得以自保,而吕后也凭借樊哙在军中的影响力稳定了局面。



樊哙去世之后,吕后在军中的柱石和代言人没了。为了继续掌控兵权,吕后将吕家人推向了前台。后来吕后的侄子吕禄控制了北军、吕产控制了南军。正是凭借着吕氏子弟手中的兵权,吕后最终稳坐钓鱼台,直到寿终正寝,没有谁敢公然挑战吕后的权威,即便是辈分最高的刘姓宗室——吕后的小叔子、刘邦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楚元王刘交也与自己这位老嫂子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吕后去世之后,刘邦庶长房的几个孙子有些坐不住了、开始蠢蠢欲动。但是,因为吕氏子弟手中掌握着兵权,齐哀王刘襄最初并没敢将兵锋直指长安,而是以蚕食周边刘姓宗室的封地进行试探,首当其冲的便是与吕后的姨外甥女(也叫姨侄女)婿、樊哙的姑爷琅琊王(燕敬王)刘泽。接下来,吕氏子弟病急乱投医、错误频出,最终才坚定了齐藩进军长安的决心。



为了平息齐藩的叛乱,吕产首先想到了老将灌婴,让灌婴领兵平叛,将部分兵权交给了这位与吕氏关系若即若离的汉王朝开国元勋。可灌婴根本无心为吕氏卖命,与齐军一直维持着兵连不决的局面,表面上打得风生水起,就是没战果。哪里会有什么战果,灌婴早就在战场上和刘襄达成了默契,只要吕氏子弟有异动,他立即调转枪口杀回长安!就在这个时候,吕氏子弟又一次病急乱投医,把身家性命压在了同样与吕氏若即若离的周勃身上。周勃私底下扣押了吕禄好友骊寄的父亲骊商,逼骊寄充当说客、劝吕禄启用周勃。吕禄对骊寄非常信任、根本没多想,就这样上了周勃的当,把北军交给了周勃。如此一来,周勃在内控制北军,灌婴在外和齐军兵临城下,吕氏子弟转瞬间由拥有兵权的强势力量变成了遭到内外夹击的弱势力量。紧接着,周勃让刘襄的弟弟、吕禄的女婿朱虚侯刘章以护驾为由入宫斩杀了时任相国的吕产并控制了南军。之后,又派人诛杀了时任上将军吕禄。自此,吕氏家族土崩瓦解、被屠戮殆尽。



换言之,如果不是吕禄、吕产病急乱投医、错误频出,而是紧紧握牢手中的兵权与齐藩真刀真枪干一场,刘邦庶长房的那几个孙子还真未必是对手,恐怕中国的历史就真的要改写了。这就是为什吕后去世之后才出现了所谓“剿灭诸吕”的军事政变。因为吕后在世时,他们根本没有实力与握有精锐武装力量的吕氏子弟一拼!即便是吕后去世后,如果不是吕氏子弟大意,将部分兵权交给了周勃、灌婴这两个“白眼狼”,恐怕刘邦仅凭刘邦庶长房那几个孙子也很难成事。所谓时易而事易,吕禄、吕产不是他们的父辈、根本没有纵横沙场的能力,不任用周勃、灌婴又可以用谁呢?历史有偶然、也有必然,不是吗?或许这就是所谓天意吧。


农民工歪说历史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吕后是帝国实际掌权者,她活着谁敢动手?

吕后绝对是政坛铁娘子,她活着时,大臣们自保犹恐不及,谈何动手倒吕呢?

在刘邦生前,吕后的势力就已经不可动摇了。处死韩信、彭越的关键人物就是吕后,她可以称得上是英雄的克星。

刘邦晚年宠幸戚夫人,想立其子如意为太子。为此,吕后动员了所有的力量,甚至把隐退已久的张良请出来献策,让名满天下的“商山四皓”四位长者辅佐太子刘盈。刘邦见吕后的势力真太庞大了,自己也无法对付,遂放弃更立太子的想法。刘邦死后,吕后垂帘听政,成为帝国实际统治者,她毒死赵王如意,以最残忍的手段对付情敌戚夫人,朝中大臣谁也没敢吭声。大汉帝国的开国功臣们,对吕后的害怕,要远超对刘邦的害怕。

第二,吕后虽然残忍,但在治国上还是有一套本领

大臣们对吕后的态度还是比较复杂的,又害怕同时也是有些佩服的。

在刘邦死后的十五年(公元前195年-前180年),吕后临朝听政,开启了“吕后时代”。作为统治者的吕后,既是残忍的,也是能干的。大汉帝国这艘超级巨舰仍然平稳地航行,这与吕后的领导力是分不开的。

刘邦去世前,吕后曾请示他说:“您百岁之后,萧何要是去世,谁能接替他呢?”刘邦回答道:“曹参可以。”吕后再问:“曹参之后呢?”刘邦又答道:“王陵可以。不过,王陵忠厚老实,陈平则精明过人,可补他的缺点。陈平聪明有余,却不够厚重,难以独当重任。周勃厚重,虽不善言辞,不过能肩负起安定社稷重任的,可担任太尉一职。”吕后又问:“周勃之后呢?”刘邦道:“以后的事,就不是你我所能知的。”

刘邦对诸臣的评判,可谓恰如其分,可见他在识人用人上的高超本领。吕后虽然不如刘邦,但她能严遵刘邦的遗嘱,这是她的明智之处。

公元前193年,相国萧何去世,吕后依刘邦之遗言,以曹参出任丞相。由是,曹参开始了他无为而治的宰相生涯。曹参当宰相后,却没有什么大动作,什么事都跟萧何在世时一样。汉惠帝有点怪罪,责备他无所作为,有负朝廷重望。曹参却认为:“高帝与萧何平定天下,制定法令,如今陛下垂拱而治,我谨遵萧何制定的法令,避免有过失,这样做不就行了吗?”

这就是“萧规曹随”的来历,实际上也是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曹参的做法,就是要各项制度平稳地执行,避免频频更换政令,以扰天下。

吕后对曹参的做法是赞赏的。曹参死后,吕后又依刘邦的遗嘱,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周勃出任太尉。从某种程度上说,吕后也是在实施一种无为政治。吕后时代是一个和平的时代,经历多年战争后,帝国的首要任务是让天下黎民得以休生养息。这一点,吕后基本做到了。这个时代,对于百姓来说,算是个好时代。后来,司马迁高度评价吕后的功劳:“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第三,“反吕”反的不是吕后,而是吕氏外戚

为什么倒吕行动是在吕后去世后,而非生前呢?因为“反吕”反的不是吕后,而是吕氏外戚。

吕后妒忌心特别强,对于刘邦曾宠幸的女人以及她们的儿子,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敌意。谁靠得住呢?吕后想到自己的家族,与其让刘氏子孙来得到天下,不如让吕家来坐取天下。

吕氏外戚集团开始以火箭般的速度蹿起。

临朝称制后,吕后任命外戚吕台、吕产出任南军与北军的指挥官。南、北两军是捍卫皇室的主要军事力量,南军职责为守卫宫廷,北军职责为守卫京城,这是两支王牌军,重要性可见一斑。这是外戚集团崛起的开始。

公元前187年,吕后打算进一步扩张外戚集团的势力,分封吕姓子弟为王,然而这个做法,有违汉高帝刘邦的的遗令。刘邦在扫灭诸王后,曾经与诸大臣刑白马作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如今刘邦手下的一班大臣多数还健在,吕后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征求右丞相王陵的意见。忠厚老实的王陵原则性强,断然拒绝吕后的提议,反驳道:“吕氏封王,违背当年先帝与诸臣的约定。”

吕后听后非常不高兴,转而征求左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的意见。陈平与周勃两人深知吕后为人阴险毒辣,若公然反对,不仅他们自身难保,也难以保全刘氏皇族的命运。两人权衡利弊后,决定以退为进,保全实力,便虚以委蛇,曲意阿承道:“高帝平定天下,分封刘氏子弟;如今太后称制,分封吕氏子弟,有何不可?”

陈平与周勃的表态令吕后喜出望外,王陵却埋怨二人拍马屁。陈平与周勃对王陵说:“要说在朝廷上抗争,我们不如您,可是说到安定社稷、保全刘氏皇族,您就不如我们。”王陵无话可说。很快,直言不讳的王陵被架空,吕后给了他一个太傅的虚职,剥夺宰相的实权,由陈平接任右丞相。

吕后开始分封吕氏诸王。她先封吕台为吕王,吕台死后,又分封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通为燕王。吕氏其他子弟鸡犬升天,外戚势力气焰嚣张,大有盖过刘氏皇族之势。

第四,“诛吕行动”并非有众多实力王侯参与

公元前180年,吕后终于走到人生的终点。临死前,她让赵王吕禄担任上将军,统辖北军,梁王吕产统辖南军,并嘱咐他们一定要控制军队,守卫皇宫,以免大臣们作乱。

在封建社会,君臣观念还是比较强的,吕氏外戚架空刘氏皇室,吕后预料会引发激烈的斗争,这个预见是没错的。对此,吕后是有准备的,把国家最重要的兵权、相权都交给吕氏兄弟。如果吕氏兄弟有点能耐的话,不致于倒台,可是他们偏偏遇上的是陈平、周勃这样见惯大风大浪的开国元勋。

“诛吕行动”其实是非常侥幸成功的,当时参与倒吕的诸侯并不多,主要是齐王刘襄。在朝廷上,靠的主要是周勃,周勃名为太尉,并无实际兵权。京城内两大武装南军与北军全部掌握在吕禄、吕产手中,周勃并无胜算。

周勃能夺取兵权,实是吕禄太愚蠢。周勃持皇帝符节,假传圣旨,要求接管北军。吕禄稀里糊涂就把兵权交出去了,以致于让周勃的冒险计划得以成功。得到将印后的周勃,马上召集军队,发令全军:“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士兵们估计也不在乎什么吕氏还是刘氏,关键看头儿的态度。既然周勃要为刘氏集团拼命,士兵们也争先恐后露出左臂,以示效忠。这样,周勃凭借自己的机敏与果敢,控制了北军这一重要的军事力量。

凭借这支北军,周勃最终消灭吕产的部队,氏集团在一天之内,从极盛走向毁灭。

我们对“诛吕行动”做个复盘,实际上并非反吕的力量有多强大。在这次政变中,多数诸侯王是袖手旁观的,多数朝臣也只是吃瓜群众罢了。


君山话史


很多人不明白,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一手遮天、违背了刘邦遗志,那些刘邦的心腹,汉朝的忠臣为什么不出来坚持正义,非要等吕后去世了才表态呢?

实际上,并非大臣们不出头,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1、 吕后的身份。

吕后不只是刘邦的老婆,还是刘邦的亲密战友,是汉朝的缔造者,是文武百官和王后的大老板,更是合法的领导人。


吕雉认识刘邦的时候,他不过是个默默无闻的派出所所长,比吕后还大了十几岁。吕后年轻漂亮,想嫁个达官贵人易如反掌,但吕后依然舍身嫁给了基层干部。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话用在刘邦这里再合适不过。刘邦娶了吕雉之后,走上了反秦建国的道路,吕雉功不可没。

吕雉为刘邦打天下出谋划策,刘邦对此是言听计从,非常赞赏。

刘邦天下之后,吕后的更是为江山稳定做出很大贡献。吕后在萧何的协助下一举粉碎了韩信集团的阴谋,挽救了大汉、挽救了刘邦。

接着又以超人的智慧铲除了反贼彭越,消除了危害大汉政权的一个定时炸弹。仅仅是以上两件事,足以说明刘邦还在世的时候,吕后已经是刘邦中央政权的决策者。地位和刘邦并列,并不是刘邦死后才取得领导地位的。


而且刘邦在弥留之际,人家是对自己的老婆吕后交代后事的。

吕雉问:“陛下,萧相国退休了,谁可以代替他呢?”刘邦回答:“当然是曹参。”吕雉又接着问曹参退休了呢?刘邦说:“王陵和陈平携手才可以胜任,至于大汉政权的枪杆子你可以放心大胆交给周勃。”

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把江山交给自己老婆了,交给别人不放心。等于告诉大伙,吕后是我刘邦指定的接班人,大伙以后要听她的。

所以那些大臣和王侯们不仅是刘邦的打工仔,也是吕后的马仔,他们怎么敢以下犯上,有不臣之心?

二、吕后的手段。

吕后不是个只会撒泼骂街的女人,吕后是满腹经纶、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对她来说,治国像炒菜一样轻松。

无论是耍手腕、论计谋和比魄力斗狠,那些七尺男儿没有一个是吕后对手,仅仅是干掉韩信和彭越,足以让满朝文武心悦诚服、胆战心惊患上恐吕症。

他们一没有必胜能力、二没有必胜的把握,三没有必胜的信心,只敢老老实实、不敢乱说乱动。

何况王侯有老有小,谁也不想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不能期望每个人都成为比干,当烈士,那样不现实。你可以说人家是墙头草、也可以说人家是变色龙,甚至可以说人家是懦夫。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做无谓的牺牲。


刘邦去世后,吕后的狠毒让大家不寒而栗.。刘邦去世后刘盈名义上是皇帝,但大权归于吕后。吕后开始赏罚分明,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支持自己的都封赏了,反对自己的吃不了兜着走。戚夫人曾跟自己在刘邦前面争风吃醋、争权夺利,吕后马上要她好看。先杀了她儿子赵王刘如意,后将戚夫人锯掉手脚,搞聋人家两只耳朵,挖掉了两只眼睛。吕后觉得这样还不解恨,又把人家舌头剪掉。为了让大臣们引以为鉴,还叫人到处张杨此事。连吕后的儿子皇帝刘盈都被吓死了,何况那些王侯?

统治者专权的基本功就是叫人恐惧,大家都产生恐惧了,谁还敢造反呢?

三、吕后的才干。


中国人喜欢非黑即白,就像舞台上的历史人物,不是好人就是坏蛋,不是忠臣就是奸贼,对于吕后的评价也是这样。在他们眼中,江山不是人民的,是刘邦一家的。吕后排斥刘家的人就是大坏蛋,十恶不赦,就否定她的一切。

其实吕后治国还是有两下子的,不是昏君,也不是暴君。

秦始皇焚书坑儒毁灭了中华文化,吕后废除了秦始皇的文化灭绝禁令,允许大家看书、藏书,弘扬了中华文化,值得肯定。

针对秦始皇的暴政,考虑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实际情况,吕后休养生息,提出“无为而治”的大政方针,深受百姓好评,国家经济也得渐渐复苏,社会稳定,四海臣服。在此情况下,文武百官即使不说心悦诚服,也不能无事生非,他们没有理由去造反。

那些王侯之所以在吕后死后发难,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吕后活着的时候他们斗不过吕后,吕后死后没有能掌控局面的人,他们才有胆子在大臣的辅佐下发难。


小约翰


汉初大臣和刘姓诸王们,在吕后去世后,发动了诛吕行动。在诛吕行动中,他们表现出了强劲的实力。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等到吕后去世才发动这种行动呢?为什么在吕后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这样做呢?

(吕后剧照)

是因为吕后的个人威望太高了吗?

其实,说吕后的个人威望太高,是不准确的。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吕后虽然是皇后,但刘邦并没有把吕后放在眼里。不但对她毫无宠爱,而且还多次打击她。为了戚夫人,差点就废了吕后的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在这场风波中,虽然很多大臣都反对刘邦这样做,但这并不是因为吕后的威望高,而是大臣们在维护“嫡长子制”这种制度。与吕后有没有威望没有任何关系。

有人可能会说,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吕后也许并没有什么威望。但是刘邦去世以后,吕后是太后,而皇帝刘盈实际上并不管事,权力掌控在吕后手里。再加上吕后诛杀戚夫人,诛杀刘邦的那些儿子们后,这样,吕后的威望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吕后确实利用太后的身份,在不断残杀中,建立了自己的威望。不过问题还不在这里,问题是,吕后为什么在诛杀戚夫人,诛杀刘邦那些儿子们的时候,他们竟然毫无还手之力呢?

尤其是吕后诛杀刘邦的那些儿子们,基本上都是命令他们进京城,然后把他们控制起来,然后采用下毒的方式,轻松就把他们搞定了。吕后在让他们进京的时候,他们为什么就乖乖地进京,为什么却不反抗呢?

显然,吕后在当太后的时候,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威望,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权力,还在于别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吕后手里掌控着兵权。

(陈平剧照)

说起来,吕后手里掌控的这个兵权,其实两次都是陈平送给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次,刘邦临死前,因为有人说樊哙要造反,刘邦大为生气,于是派陈平和周勃前去杀掉樊哙,并且夺取樊哙的兵权。可是,陈平却对周勃说,刘邦眼看就要去世了,如果杀掉樊哙,一定会遭到吕后的打击。最好的办法,是把樊哙抓起来,送到京城,等刘邦自己处置。

结果在半路上的时候,刘邦就去世了。刘邦去世后,吕后立刻把樊哙给放了,兵权又回到樊哙的手里,相当于回到吕后手里。

可以说,吕后手中的这个兵权,还真是陈平送她的。

第二次,樊哙在掌控了兵权六年后就去世了。樊哙去世后,兵权由周勃、灌婴等人暂时掌控。接着刘盈又去世。刘盈去世的时候,吕后大哭,但是却一滴眼泪也没有。这时候,陈平和张良儿子张辟疆讨论。陈平说,太后为什么只是哭,没有眼泪呢?张辟疆说,太后之所以不流泪,是因为兵权不在她手里,她心里很担心呢。如果兵权在她手里,她就真情流露,肯定流泪了。

于是,陈平又去给吕后说,请她封吕后的侄儿吕禄和吕产为将,由他们来掌控兵权。吕后听了张良的话,果然就封吕产和吕禄为将,由吕禄统领北军,吕产统领南军。这样一来,吕后又重新把兵权掌控在自己手里了。

(灌婴剧照)

从这个角度来说,陈平第二次送兵权给了吕后。

由于兵权一直在吕后的手里,因此,这也才使得吕后具有那么大的权力。

事实上,吕后去世后,朝中大臣与诸王也并不是想杀诸吕就杀诸吕。当时刘肥的儿子刘襄先造反。但是他虽然造反了,只是夺取周边诸侯国的土地,并不敢往京城打,并不敢前来诛杀诸吕。后来,吕禄和吕产想平定刘襄造反,可不学无术的他们,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因此才把北军和南军的兵权交给了灌婴。

吕禄和吕产没有了兵权的时候,朝中大臣和诸王才有了机会。如果吕禄和吕产严格执行吕后去世前对他们说的,绝对不能把兵权交给别人,那样的话,朝中大臣和诸王肯定也是没有机会诛杀诸吕的。

所以说,并非是吕后有多么大的威信,而是吕后手里掌控着兵权。


张生全精彩历史


参加“诛吕行动”的王侯大臣主要有以周勃、陈平、灌婴为代表的功臣集团,和以刘襄、刘章、刘兴居为代表的刘氏宗亲集团,事实上这些王侯大臣全都没有实力。

当时周勃的官职是太尉,有名无权,只是个虚职,当时的兵权都掌握在吕雉的两个侄子吕䘵与吕产手中,吕䘵是赵王,担任上将军,掌握京城的北军,吕产是吕王,担任丞相,掌握京城的南军,整个京城的所有兵权都在诸吕的控制之中。



陈平、灌婴、刘章、刘兴居全部在朝为官,并无兵权,而刘襄是齐王,但是齐国的兵权都是掌握在相国召平手中,就连刘襄起兵的兵权,都是杀了召平才夺回的,可见在诛吕行动前,所有的王侯都没有实权。

任何政变或者军事行动都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出师有名,二是有兵权。



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同时也是大汉王朝的坚定支持者,不过吕雉只是支持自已的儿子这一系,而对刘邦的其他儿子进行残酷的镇压,包括杀死刘邦最喜欢的三子刘如意,逼死了刘邦的五子刘恢,活活饿死了刘邦的六子刘长,可见吕雉之狠毒。

除此之外,吕布还诱杀韩信,把彭越剁成肉酱,王侯们再厉害,也比不上韩信和彭越吧,吕雉轻松就搞定了韩信和彭越,哪个不怕死的敢在吕雉生前挑战?



吕雉在刘邦去世后,就掌握了汉朝的政权,哪怕是自已的儿子汉惠帝在位期间,仍是吕雉手握大权,吕雉虽是女人,但是执政水平、治国能力绝不比刘邦低多少。

吕雉整个家族,都曾跟随刘邦一起打天下,其家族势力在汉朝一直不低,吕雉有2个哥哥吕泽和吕释之都在刘邦的军队中占有一席之地,吕雉的妹夫是樊哙,既是刘邦的同乡,又是刘邦的心腹大臣,以吕雉为首的外戚一族,在汉朝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吕雉在世时,既有能力,又有势力,谁敢反她?哪怕是随刘邦一起打天下的那帮功臣集团,对吕雉也是害怕得不得了,生怕哪一天得罪吕雉或吕氏一族而被杀,哪怕是像周勃、陈平这样的人,在吕雉主政期间,也只能当孙子,而不敢有丝毫的不敬。

西汉初期的政治势力主要是由三大系列组成,分别是以吕雉为首的外戚势力,以周勃、陈平、灌婴为首的功臣势力,再加上刘邦的刘氏宗亲势力,吕雉执政时,大力打压另外两个势力,将政权牢牢控制在自已手中,并且大力重用吕氏族人,并且吕雉还打破了刘邦定下的白马盟誓:非刘不得封王,非功不得封侯。



吕雉不死,这些人虽有怨气,也不敢去挑动吕雉的权威,吕雉是刘邦名正言顺的正妻,又是西汉王朝正统的皇后,是西汉掌握最高政治权力的人,同时也是西汉初期的实际统治者,吕雉不死,任何人都不敢轻举妄动

吕雉一死,周勃、陈平、灌婴、刘襄、刘章、刘兴居等人才觉得机会来了,因为吕氏一族,除了吕雉之外,活在世上的,没有一个有能力的人,吕氏一族掌握政权的人,都是一帮平庸之辈,才给了周勃等人敢于行动的胆气。



虽然周勃与刘襄的政治诉求没有共同点,但是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双方还是有所联合,周勃反对诸吕的目的是为自已拿回权力,而刘襄起兵反对诸吕的目的就是直接想当皇帝,两大系列目的是不同的。

所以即使他们没有实权,也敢于利用一些手段夺回实权,再参与对诸吕的诛杀行动。同时也找到行动的借口:维护白马盟誓。



刘襄是干掉了自已封国的国相,拿回了封国的兵权,再发兵一路向西攻打诸吕的。周勃等人是用计策忽悠吕䘵,让吕䘵交出兵权,再利用北军的兵权,诛杀诸吕,最终才成功的,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吕雉去世的基础上,他们才敢这么干,如果吕雉在世的话,周勃等人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而吕䘵和吕产虽然手握大权,但都是无能平庸之辈,蠢到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也是周勃等人敢于起兵的原因之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一、吕后的手段太辣,让大臣们心有余悸。

吕后砍断情敌、得陇望蜀的戚氏的手足,挖出她的双眼,熏聋她的耳朵,灌她喝下哑药,让她住进猪圈里,做成了人彘;把戚氏的儿子赵王如意用毒酒药死;把开国楚王韩信、梁王彭越诛杀!用太史公的话说高祖诛杀大臣也多是由吕后出力献策。



二、吕后是个成熟的政治家,她巧妙利用她是太后这张牌名正言顺地管理天下,她在日完全能操控局面。

太史公给她立传叫《吕太公本纪》,紧跟在项羽、刘邦之后,这是符合吕后曾临朝称制的历史的。

吕后能利用张良奇谋,成功地阻击了戚姬通过施展床上功夫,让刘邦立“类己"的儿子赵如意替代吕后子刘盈的图谋。可见连刘邦这个老无赖对吕后也深为忌惮,刘邦怕死后吕氏专权,派陈平去诛杀吕后妹婿樊哙也未能实现。


吕后子刘盈上位后,吕太后摄政,想立吕家子弟为王,右丞相王陵扛出先帝的白马盟誓招牌,结果当年就被罢免相位,封了个太傅的虚衔。

吕后封吕氏子弟为王,一路绿灯;刘邦的几个儿子被吕氏整得死去活来,大臣们也只能装聋作哑,不敢放声响屁!

三、诸元老大臣知道吕后在日,与其对抗,唯一的结局就是死路一条。

这些出生少有高贵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刘邦赌命的文臣武将百战余生,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已是侥幸,都想保卫胜利果实。如与骠悍的吕后上拳击台,结果只能是自己倒下。自己倒下不说,还有可能夷三族,韩信、彭越等的下场令人不寒而栗!何况吕后在日,尾巴夹紧、嘴巴封紧,损失的只不过是实际的权力,待遇并没有受太大影响。

四、这班元老大臣个个是人精,他们的眼睛早就瞄好了吕氏之后,吕家子弟中吕产、吕禄是草鸡,属于送人头一类的蠢才,何不等死吕氏,再立新功?

吕氏病重,任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王吕产率领南军。吕后告诫他们:高帝曾和大臣们杀白马盟誓,我们吕氏封王授大臣口实,我死之后,大臣们恐怕要作乱叛变。你们一定要掌控军队、守卫皇宫,要谨慎小心,不要轻易给我送丧,不要为他人所控制。吕太后逝世,遗诏赏赐诸侯王每人千斤黄金,将相列侯均按品级赏赐。

吕氏家族掌控权力,元老大臣没有人认为自己的命运有保障,于是就铤而走险了!

吕后一死,吕禄女婿刘章和刘兴居想扶哥哥刘邦的嫡长孙齐王上位。齐王诛杀齐相,诈夺琅邪王的军队,统两国军队西进。这时发生了转机。

元老大臣们见有机可乘,联手发难。周勃、陈平劫持郦商,利用郦商之子郦寄与吕禄的友情,逼郦寄骗吕禄返回封地,交出上将军印信。吕禄的见识竟不如姑母吕媭,吕禄蠢猪一只,交出了帅印。吕产进未央宫了,但不能进殿门,在门口徘徊,刘章带着周勃给的千余卒冲进去,在郎中府的吏厕中杀死吕产。



五、元老大臣们为了掌控朝政,弃大功臣、首义的齐王,而迎温顺的代王刘恒上位,结果他们都失算了。

不要过誉大汉开国功臣的忠诚度,他们很大程度上,忠诚的外表下隐藏着家族利益最大化,如此而已。刘氏为帝,他们能保住既得利益,吕家上位,他们脑袋不保。所以他们才能把白马盟誓顶在头顶,如此而已!

大臣们怕少帝、梁王、淮阳王、常山王这些名义上的刘盈儿子上位(我以为少帝等十有八九是刘盈亲子,当然不是刘盈皇后兼外甥女所生,怕他们感吕氏之恩,为吕氏报仇,都诛杀了。

首先扯起反吕大旗的是刘邦嫡长孙齐王,齐王弟刘章堪称一等功臣,但大臣们怕齐王兄弟太骠悍,找托词替下了。

他们以为代王刘恒好摆布,想要让文帝成为他们的提线木偶,结果他们想错了。文帝任能臣、代王府老部下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宫中警卫。震慑右丞相周勃辞职。大权归于文帝手中。

周勃虽在狱中吃了点苦头,周老头肯低头,总算善终,君臣关系还算融洽。他儿子周亚夫平定了七王lz乱,功高震主,不知夹尾巴做人,被景帝逼着在狱中绝食自杀。


苍茫大地顾炜斌


吕雉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但吕雉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后,秦始皇嬴政的母亲赵姬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后。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吕雉与刘邦可谓是一对强强联合的夫妻,中国历史上只有隋文帝杨坚与皇后独孤伽罗这对强强联合的夫妻可以与刘邦吕雉相提并论。但独孤伽罗死在杨坚之前,未能像吕雉那样独揽大权。

吕雉在楚汉战争期间曾经被项羽活捉差一点送命,做了几年俘虏以后吕雉回到刘邦身边仍然能轻松压倒刘邦的其他宠妃登上皇后宝座,可见吕雉非凡的实力。

吕雉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表面上她和蔼可亲,实际上她心狠手辣,韩信是西汉头号开国名将,统帅大军战无不胜,可以说西汉王朝的江山一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这样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名将,却被皇后吕雉勾结宰相萧何骗进皇宫杀害,当然杀害韩信的真正幕后元凶是皇帝刘邦,吕雉勾结萧何杀害韩信,应该是刘邦授意的。

彭越是西汉王朝仅次于韩信的开国名将,曾经在楚汉战争中多次袭击项羽军队的后方,几次帮助被项羽包围的刘邦转危为安。刘邦一统天下以后却恩将仇报把彭越剥夺王位流放,彭越在流放途中偶遇美丽温和的皇后吕雉如同见到亲人,请求她在刘邦面前为自己求情,吕雉笑盈盈地答应了彭越并且带他回京城。

但人面兽心的吕雉却两面三刀,她劝刘邦不要放虎归山,立即将彭越残忍杀害,并且将彭越的遗体剁成肉酱分给群臣食用。

这样一个心狠手辣老谋深算的吕雉在刘邦死后作为皇太后当然独揽大权,成为事实上的女皇帝,她掌握最高权力以后立即将情敌即刘邦的宠妃戚夫人砍去四肢扔进茅坑残杀,又杀害了刘邦与戚夫人的儿子赵如意 ,西汉开国功臣及皇族在吕雉面前人人自危,噤若寒蝉,没有人是吕雉的对手,一直熬到吕雉死后,西汉功臣陈平周勃等才联合西汉皇族发动兵变,消灭掌握最高权力的吕雉家族,帮助西汉王朝复辟。


厚德载物49847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中国封建帝制时期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强人,第一个执政的女姓政治家,临政一十二年,因此被司马迁列入《帝王本纪》,班固著汉書也承认此事,由此可見吕雉的政治地位是得到汉朝皇家认可的,于是她开启了外戚干政专权的第一人。说她临朝称制,倒不如说她是无冕女皇。吕雉只所以能执政这么多年,与她在群臣中的声望和地位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还有被她按插在各重要职位,手握兵权的吕氏官员的支持有密切的关系。


吕雉虽然是女儿身,却有一颗男儿的心,她杀伐果断,绝无妇人之心。另外她爱恨赏罰分明,对于曾经得罪过她的人,毫不手软,比如说对待和她争宠的戚夫人,竟然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真是惨不忍睹,可怜这位戚姬呀!
再比如对待开国功臣彭越,更是凶狠加残暴。原来彭越被人污陷要造反,被刘邦处以斩刑并诛三族,这应该是杀鸡儆猴吧!谁能料到,这吕雉建议刘邦将彭越处醢刑,这是从奴隶制到封建制最殘酷的一种刑罰,就是人被处斩后或.活着以快刀剁成肉酱,结果刘邦还真的照做了。这还不算殘酷,到最后还将肉酱分发给各位大臣吃,令诸臣胆战心惊!

对于吕雉的这些狠毒的手段,朝野内外,众人皆知。光是想想,就令众臣不寒而栗了,有谁还敢和她做对呢。面对这樣的女人,身为刘室江山的大臣们又能做什么呢?因为就是刘邦在这位吕雉面前也得矮三分呀,你哪个功臣想要擺老资历、抖个威风也得敢!刘邦死后,当时的汉朝有两大势力,第一股是强大的汉室皇室集团,第二股势力是功勋集团。这两股势力有分岐,是矛盾大过统一,这吕雉不愧为是个政治家,她利用这两股势力的不和,让他们相互制约,这同时好发展壮大自己的吕氏力量,继而控制朝政。
但由于地方诸侯势力庞大,尤其是在自己儿子汉惠帝驾崩以后,聪明的吕后已认识到自己真正的敌人是汉室宗亲势力集团,于是就开始重用陈平、周勃等元老级的功勋集/团人员,开始了她的诛刘行动,大肆屠杀刘氏宗亲及同姓王。t改变地方诸侯封国,随之而来的是大幅度的加封吕姓王,立郦俣吕台为″吕王",后来吕产、吕禄相繼封王,且手握重兵。吕雉的所作所为严重地违背了刘帮的遗言,同时也较乱了良好的政局,同时又得罪了两大集团。这也为日后的诸吕行动留下借口。
公元前180年,吕雉死后,虽然吕党的势力仍然很强大,但也有一些看清局势的的吕氏人员加入到反吕的阵营中来,此时的吕氏集团再有势力,也没有吕雉在时那样强大了,这样一来诛吕行动也没有什么可怕、担心和忌惮的了。所以面对日渐成孰和强大的诸吕行动,这些刘氏宗亲及开国元老一直等到吕雉死才开始行动,可以说才敢行动。这吕家的辉煌可以说:成也吕雉,败也吕雉!


北辰272055996


看古代的事情,要考虑时代的背景,那个时代是没有微信 朋友圈的,现在为什么连查岗电话都少了?因为太多手段可以瞬间搞清楚,伴侣在干什么,古代彼此之间时间 加上帝王心术距离非常遥远,清朝以后为什么很少重臣 权贵谋反,其中一个原因是康熙发明了奏折制度 督抚 布政使 将军都不知道对方什么时间 什么内容可以直接跟皇帝说什么,回到刘邦时代,大家其实都是一个县里的,彼此熟悉 共同杀出一片天地,其中鸿门宴 樊哙闯营在霸王跟前救出刘邦,樊哙可是吕后的妹夫,后期刘邦糊涂要陈平 周勃杀樊哙 陈平都耍滑头,只是绑了 没就地砍头,可见,刘邦核心班底,吕后在里面有巨大影响力,和群臣形成权力制衡 具体可以无间道 里 阿孝搞定尖沙咀五帮人 就明白,核心圈子盘根错节,能一起打天下 坐天下,而又在清洗中活下来的,韩信 黥布 卢绾多少大臣都死了 活下来的 都是杀不得的 彼此盘根错节 互相猜忌 只有皇帝能摆平 皇帝不在吕后作为一直是创业元老 太子的亲妈 外有强助 内有皇帝 是绝对力量 吕后不死 大家不敢造次,就像载沣杀不死袁世凯 而慈禧可以一个道理。


考拉修行


权利不仅仅是表面上有形的封号和头衔,还有无形威望!


无冕女皇

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直白一点就是吕雉除了没称帝,其他权利和皇帝没区别。所以称为吕后不确切,称为无冕女帝更为贴切。

其次,吕雉虽是女儿身,却有一颗不弱于大丈夫的男儿心,杀伐果断!绝无妇人之仁。除夕之外还赏罚分明,对于曾经的罪过自己的人,会像狂风暴雨般狂虐,如曾和吕雉争宠的戚夫人。而对待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却又如春风般温暖,如汉文帝的生母薄姬。

面对这样一个女人, 虽然外戚强大,但身为刘邦的臣子很难说出什么反对意见的,因为即使是刘邦,在吕雉面前也要让出三分面子。说得直白一点,周勃等一系列开国元勋,在吕雉面前就是低半格。耍威风也耍不起来的!

所以面对诸吕的日益强大,一干元老一直等到吕雉去世才敢发难。吕氏的辉煌可以说是:成也吕雉,败也吕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