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汶川豪掷16吨人民币,被誉为“中国首善”,如今却颇受争议

在中国社会,“富人”一直是一个贬义词,“为富不仁”“走资派”“资本主义”这些词汇,似乎是从毛主席继任以来就流传下来的定义,无法改变。

然而继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哪些最先下海经商的“胆大主义者”,最先富起来的那帮商人们,那帮从一开始被叫做暴发户,后来叫做资本家,现在被叫做企业家的商人们,却真真正正地引领了我国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守护了我国的慈善。

而其中要说名气最大,口碑最好,资本最多,捐款最多的企业家,就不得不提听到一个人的名字——陈光标。

曾为汶川豪掷16吨人民币,被誉为“中国首善”,如今却颇受争议

01 他命运多舛,却心地善良

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至少是一个竭力试图以慈善来自我呈现的人。

自轰动全球的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是第一批赶到现场的企业家之一。当时还被成为暴发户的陈光标,亲自带领了一支近200人的大型教援队驰援灾区。

据当时的报道称,“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教活14人,还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也正是那年年底,他被中央授予“全国抗争救灾英雄模范”,并当选了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

从那以后,在未来的十年时间中,陈光标也一直以“中国首善”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的眼中,不过,当时的民众,却似乎不同意“走资派”陈光标授予“中国首善”这一称谓。

曾为汶川豪掷16吨人民币,被誉为“中国首善”,如今却颇受争议

02 他积德行善,却遭受非议

2010年1月,陈光标用10万元人民币捆成一块“墙砖”,一面墙一共330块,共计3300万元。他宣称这是即将捐献的善款。后来的几年,他先后6次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捐款决心,最多的一次动用了16吨人民币。

2011年1月,陈光标飞赴台湾,进行“行善感恩之旅”。他到南投、桃园、花莲、高雄等地,在大马路上给“贫困的台湾民众”发现金红包,一时引起两岸极大的争议。

2012年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身穿军大文、头戴绿军帽、手持冲锋枪的陈光标对记者说:“雷锋就是我心中的佛,我跟雷锋的最大的差距就是,我缺一个毛主席的题字。”

曾为汶川豪掷16吨人民币,被誉为“中国首善”,如今却颇受争议

03 他豪掷千金,却口碑不佳

在口述自传《高调的中国首善陈光标传》一书中,陈光标自称江苏黄埔再生公司2009年营业收入是103亿元,净利润4.1亿元。

而工商资料中的年检报告显示,从2003年到2010年,江苏黄埔的税后利润均为负数,2012年全年净利润18万元多,负债超过1亿元。

2016年8月,黄埔再生公司遭到警方突击检查,被搜出170枚假公章。

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陈光标一直被争议缠绕,迄今未歇。他的种种行善之举,看上去并无恶意,但却一次次地混淆了人们对企业家慈善的认知。

曾为汶川豪掷16吨人民币,被誉为“中国首善”,如今却颇受争议

对于陈光标,我们或许很难去判断对错,但他的“中国首善”头衔,却真实地加重了普罗大众对于中国企业家的误读和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