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清的古人是如何喝茶的


唐宋明清的古人是如何喝茶的

飲茶既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又是文人雅士愛好的生活藝術。

茶不僅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藝術形式,更能為畫家提供豐富的創作素材。

茶畫描繪的就是飲茶活動,結合了人物、風景等,具有清淨、淡雅的特點。

茶畫,和文化歷史背景是分不開的,每一張茶畫的背後,都是一個時代的興衰、一個地區的風俗、一代文人的精神。

現在,人們也喜歡在茶室中掛一些茶畫進行裝點,可以使得喝茶時更有氛圍。

下面就帶你瞭解幾幅歷代古人茶生活的圖景吧!

唐代:茶宴、茶會的興起

唐代閻立本的《蕭翼賺蘭亭圖》是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唐代最早的茶畫。

畫面描述的是唐太宗為了得到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寫的《蘭亭序》,派謀士蕭翼從辯才和尚手中騙取真跡的故事。

唐宋明清的古人是如何喝茶的

在畫的左下角有一名老者蹲坐在爐前,手持“茶夾子”,正欲攪動茶釜中剛剛投入的茶末。


侍童正彎著腰手持茶托盞,準備“分茶”(將茶水倒入盞中)。


另右下角有張茶桌,上面放著茶碾、茶罐等器物。

可以注意到,煮茶的老者與侍童都不是畫中的主體人物,但作者對煮茶、端茶等動作,以及茶具的描繪都非常仔細、生動,這幅畫也受到茶文化界的高度重視。

唐朝時,是飲茶文化普及的時期,宮廷貴族、市井平民都有了飲茶的習慣。

也是因為茶文化在這個時候的大發展,才會出現陸羽這樣的“茶聖”。

宋代:大興鬥茶之風,實用點茶之法

宋徽宗親手所繪的《文會圖》是宋代茶事繪畫的代表作之一,展現了徽宗院畫精緻明淨的風格。

圖中描繪的主要是點茶的場面。

點茶是宋代飲茶的主要方式,此法後來傳到日本演變成了現在的抹茶道。

唐宋明清的古人是如何喝茶的

在《文會圖》的前景中共五人,坐在左邊的一人在喝茶,其餘四人負責煎茶。


正中的桌子上放著一摞黑色茶托,左後方放了一個茶罐,其中一個侍者正左手端著茶托,右手用一勺子從茶罐中舀茶粉。


桌子左邊則是一個火爐,爐上有兩個湯瓶正在燒水。畫中後景是文人雅士圍坐在大案桌聚會。

到了宋代,是茶文化繁榮的時期

點茶、鬥茶技藝的提升、茶具製作工藝的加強、文人名士對茶的痴迷,更有皇室對茶的推崇,都成為了茶畫的創作來源。

明清:茶事紛繁發達

《惠山茶會圖》是文徵明關於茶會的畫作中的其中一個代表。

唐宋明清的古人是如何喝茶的

畫面人物共有把人,五主三僕。井亭內二人圍井欄盤腿而坐,右一人腿上展書。


松樹下的茶桌上擺放著多件茶具,桌邊方形的竹爐上烹煮著泉水,一童子在取火,另一童子在備器。


一文士佇立拱手,好像在向井欄邊的兩位文人致意問候。


亭後一條小徑通向密林深處,曲徑之上的兩位文士一路攀談,由一書童在前引路,漫步而來。

明朝,茶文化的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一時期,對茶文化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文人,因為朝廷政策對文人的苛刻,很多人才高卻不得志,不得不寄情山水,寄情茶道。

文人將自己的志向都抒發到了琴棋書畫詩酒茶中,這一時期的茶畫,更多了一絲風骨。

唐宋明清的古人是如何喝茶的

茶畫,不僅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茶畫也不單單是茶文化與繪畫藝術的結合,其中折射的更是一個朝代的政治、文化、風俗……

對於研究茶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都有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