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元春省亲为什么晚上才来,半夜又走了?

韦橙


贾元春省亲,有很多的人不明白,正月十五元霄节,清晨五时,贾母便率领贾府有爵位者按品服穿戴整齐,等在荣府大门外,等待着贵妃娘娘、自己的孙女儿回家。

都日出三竿了,贾元春还是没有回来。正在着急,一太监骑马而来,告知贾母,早着呢?估计在晚上十九时左右才能到来。

这是为什么呢?曹雪芹在描写安排元春省亲,应该向读者隐喻了两个事实——


事实一:

贾元春罴夜省亲回娘家,黑夜返回宫,向读者透露了封建阶级所统治的社会,对天下的贫民百姓,实行的是非常专制、黑暗的统治。同时也指贾元春在宫中的生活并不幸福,而是过着暗无天日、惊心害怕的生活。

事实二: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科学还不发达,帝王之家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看一下黄道吉时。

晚上回家省亲与返宫,是元霄节与第二天最好的时晨。

贾元春省亲,在娘家停留仅仅有六七个小时,细读《红楼梦》,我们会知道,曹雪芹借省亲一事,向大家诉说着:贾元春在宫中的生活并不幸福,她虽然荣升为贵妃,有着“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由于她长期的幽闭深宫,难免有旷怨之苦。

归省时,哭着对贾母、王夫人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复又对贾政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说罢又泣哭起来。



我们再看省亲时贾府的十二戏子,太监出来,点的那四出戏:

第一出戏:《豪宴》、第二出戏:《乞巧》、

第三出戏:《仙缘》、第四出戏:《离魂》。

按脂批,曹雪芹在这里通过太监之口所点的戏,其意在暗示贾家及其主要人物的结局。

《豪宴》:伏贾家之败。

《乞巧》:伏元春之死。

《仙缘》:伏甄宝玉送玉。

《离魂》:伏林黛玉之死。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死离别,贾元春十五岁进宫,二十年中仅首次获得皇帝恩准,回家一次,还是夜间,时间之快如箭,执事太监启道:“时已正三刻,请驾回銮。”

贾元妃与娘家人一一挥泪而别,次日见驾谢恩。

正是——

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作者:一片红与红楼梦,欢迎关注我,专业为你解读、写作《红楼梦》中的人与事。


一片红与红楼梦


要回答此问,必须分清三问题——

一,元春此时是贵妃,与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婚后回门,比较自由;贵妃归省,一言一行必须遵循皇家体制规矩,照顾皇家的体面和威严。

二,身为贵妃,从获准归省,无论从出宫的排场、仪式来看,还是从皇家的陪归的赏赐来说,都享有无上的尊荣和富贵;但看皇家上元日事多:未初晚膳,未正拜佛,酉初看灯、请旨,戌初动身……一路,众多太监执事打前站,安排洗盥、更衣、接见……所以很晚才能到家;一切按皇家礼仪,归省诸事刚刚完毕,执事太监便不由分说宣布:丑正三刻已到,请駕回銮,元春不得不上舆回宫;整个活动,亲人相见,皆是以泪洗面,但潜台词都告诉人们,她虽然一个得宠贵妃,却毫无自主可言,一直处于被摆布的尴尬无奈的地位。

三,小说的这个章节的安排,表面是描写贾家由于元春受荫皇家这棵大树,进入鼎盛时期,而大观园的繁华,也就是那个社会的缩影。但贾元春泪流满面,却说皇家是个“不得见人”的地方,明指皇家规矩森严,宫廷斗争的残酷黑暗,其实整个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

古代一个妃子得宠,就意味着她被推上宫斗的风口浪尖,众矢之的。也就为她的悲惨下场,和贾氏家族的没落,埋下伏笔。

这也就写出了封建社会腐朽制度应该有的必然结局。

一切都是为写作的主题服务。











安东佚夫


贾元春省亲晚上来,半夜走,不过几个小时时间。之所以不在娘家住一晚,是因为皇室礼仪不允许。

元春省亲是《红楼梦》中的盛事,曹雪芹给了三个篇幅密集的写“元春省亲”。贾家更为了迎接元春回娘家,倾尽家财耗时大约两年时间修盖大观园。可到贾元春省亲当日才发现,她前后在家也就三四个时辰,为什么只呆了如此短时间,天黑来,半夜走?此事还真值得一说。


忽一太监坐大马而来,贾母忙接人,问其消息。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

贾元春省亲,晚上七点多才从皇宫出发。到贾家起码也要八点后。更衣、游览大观园、礼佛、贾家上下拜见、再夜宴一系列活动下来, 到丑时三刻,也就是凌晨一点四十五分,执事太监回禀,敦请贾元春回宫,前后在贾家呆了六七个小时,贾家却为此花费百万,筹备两年。元春省亲也算得上史上最贵的一次“回娘家”。

对贾元春来说,好容易回来一次,当然不想很快回去。她哭着对贾母王夫人说:

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日: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终无意趣”四字表达了贾元春对自己被送入皇宫的深深不满。元春省亲看似荣宠富贵,实则繁华不过表面,贾元春自己在后宫甘苦自知,都通过“终无意趣”四个字体表达出来。她若得宠,皇宫就是她的幸福之地,又怎么会当众说什么“终无意趣”,显见其虽晋升却根本无宠。



元春贵为贤德妃,贾家尊称她为贵妃。有人猜测她贵妃从何而来其实并不复杂。贤妃、德妃为唐四妃之二,两个妃子叠加以表正式,是为贵妃。“贤德”加给贾元春本有讽刺意味。本来贵妃却不称贵妃,偏偏叫贤德妃,元春和贾家的悲剧结局由此埋下隐患。

元春省亲是“皇家礼仪”,一切要以皇室的尊严和标准行事。大观园也属于贾元春不属于贾家。贵妃出宫有规定的时间,回宫当然也有规定的时间。都是提前设计好的。



转眼元宵在迩,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又有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等,带了许多小太监出来,各处关防,挡围幕;指示贾宅人员何处出入,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

贾元春作为贤德妃,是不可以在外面过夜的。原本贵妃省亲就没有先例,一切仪规都是最先定制,必然更严格。皇妃若是不随皇帝出宫,不说不可以外宿,连出宫也不可以。所以,贾元春“从古未有”的省亲必须快去快回,且对路途远近有严格限制。若要当天回不来,基本也就不可能迎接省亲了。

元春省亲背后有非常多值得说的。这里仅就省亲来往时间做了简单描述,有机会再深入。欢迎留言丰富补充。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君笺雅侃红楼


元春是贾政的大女儿,也是贾府全族人员的骄傲,因为元春小小年纪就被选入宫中,从女史一路做到了贵妃的位置,大家只看到元春成为贵妃的荣耀去很少人能够看到她背后的心酸。好不容易天家恩赐,元春可以在正月十五的时候回家省亲,可是这一天元春并不是早上就可以归家,实际上她只有晚上的几个小时可以回家,半夜的时候还要回到宫中去。

为什么不早点回家而要等到晚上才回去,而且不住一晚要连夜启程呢?其中有元春无数的心酸和无奈,也许知道了原因或许也会羡慕平常人家共享天伦也会很好的事情。

第一,皇家规矩错不得,元春一定要遵守

元春只是回家省亲几个小时,但贾家就有准备许久。从请旨允许贵妃省亲,后花费一年时间修建大观园,其次宫中的太监从年前正月初八就有太监出来相看各种起居作行的地方和清理街道、周围的人群,知道十四才把事情弄好,而且一宿贾家上下都没有休息。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元春才能够有机会出宫。

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元春成为妃子,那么她就是皇家的人。元春要先宫中过完了元宵佳节,才能够请旨出宫。这是规矩,是元春无法打破和违背的。

元春出一道宫门都有这么多的阻碍,可想而知她在宫中又会怎样的限制和束缚。元春在宫中什么都做不得主,养在笼中的金色雀就是元春最生动的比喻,外表光鲜亮丽,可是个中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众人谢恩已毕,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贾妃虽不忍别,怎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只得忍心上舆去了。

元春难得回家,如何不想在家中多停留一段时间,可是宫规森严,到了时间元春就必须回宫去,如果违背了元春和贾家都要受到惩罚,所以即便再不舍、不愿,元春也不得不忍痛离别。

第二,元春如果在贾家住下,一应的车马随从不好安置


元春出宫省亲代表的是皇家出行,元春有无数的排场和跟随的人员,光是负责传递东西和跟随的太监就一大堆,更不要其他视为、服侍的宫女,负责掌管礼仪的嬷嬷,还有一应的车马等,这些人员都是负累,可是元春又不得拒绝。

如果元春要在住在贾家,那么所有人员都需要安置,贾家就算有能力安置,可是这样一来贾家恐怕都要乱套了。而且贾家的接待规格恐怕还要上升无数个档次,目前的接待能力想必还不足够。

贾家也要低调行事,元春刚刚封妃,如果他们的权利和能力一下子就可以容纳这个省亲的团队,那么如何能够让皇家不生怀疑,如何能够不提防他们家,因此这对元春和贾家来说都是很大的麻烦事儿,所以贾家必须守拙。

第三,元春早宫中并不得宠,能够被允许回家的时间有限,而且不得在家过夜

元春此次封妃来的突然,元春在宫中已经很久了可是之前都没有过任何晋升,贾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恩遇,以致于这么大的一个好消息传回贾家时都没有人预料到,甚至还一度以为将要大祸临头,所以这也暗示元春在宫中并不得宠。

元春的封妃让贾家风光一时,可是过后不久又回归寂寥,所以这是昙花一瞬的恩遇,元春在宫中确实不得宠。

古代嫔妃入宫之后,就是一入宫门深似海基本上没有再出宫的可能,除非遇到皇上恩赐或者出游巡查才能够有机会伴驾随行,如果太平盛世这样的机会还多一些,如果身逢乱世或者不得宠那这样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元春在作为新宠,在宫中的地位和权利都还不稳固,此次能够回家省亲已经是莫大的恩遇了,她可以回家停留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能待几个小时已算万幸,元春根本都不敢想可以留在家中住上一宿,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不得在家过夜的规矩,元春明白,贾家也清楚,所以大家都默契的没有挽留。这一次元春省亲众人都在哭,本该是喜庆的事情,可是因为能够相见的时间太短,所以大家都格外珍惜。也许这就是元春背负家族使命入宫必须要放弃的东西,也是必须要承受的代价。



小说红楼


应该是皇家封建制度的原因。皇帝是一国之君,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所以皇帝的女人只允许爱皇帝一人,皇宫的女人是皇帝的私有财产,绝不允许他的女人有半点被染指的地方,所以作为皇帝的女人绝对不能容许他的女人在外过夜的。

过去女人进宫了,就犹如困锁囚楼,虽然锦衣华服,美食珍馐,但是没有自由。就是皇帝的私有财产,六十二宫,七十二妃不说,女人进了宫,就完全变了。有一种变的非常残忍,整天想着怎么争宠、夺爱。有的即使不想争宠,参与宫闱之争,但她们也很难自保不被别人所害。我不伤伯仁,伯仁却因我所伤。这种争斗一是争宠争利,恃宠而骄,一种是皇后妃子之间的明争暗斗。但凡有些孤高气傲的女子,是适应不了那种你死我活,犹如冰上舞蹈提心吊胆的日子,而且一旦得宠也会失宠,得宠的日子,衣锦荣归,一旦失宠,生不如死。

所以宫廷之争是每个进宫的女子无法逃脱的一道恶符,像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只剑,随时都有可能砸在头上。所以,元妃才说,当初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地方,可见元妃心里对宫闱之间的残酷无情非常清楚,并也预感好景不长。

皇帝允许妃子省亲,这已经是格外的恩宠了,但为了皇家的尊严和稳固,断不会让自己的女人在外过夜的。即使是岳丈家。俗话说登高必跌重,元春得宠的日子也意味着她失宠的日子不长久了,同时也预示贾府的荣华富贵到头了。三春过后诸芳尽,各人自寻各人门。


一萌文化杂谈


元春省亲是贾府盛极一时的巅峰时刻,从正月初八到十四,贾家合府准备妥当,一夜上下通不曾睡。而元春并没有在大观园中过多停留,后半夜就回宫了,来去匆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且看文中是怎样叙述的: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等了很长时间,太监来传消息:“早多着呢!未初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其实文中已经交待明白,这是宫中的安排,换算成现在的时间,元春这天的日程就是下午一点一刻吃晚饭,两点二刻拜佛,五点一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才能请旨,晚上七点多才能动身。因为元宵节是传统节日中的大节,比除夕春节更为热闹,俗语说:正月十五闹花灯就是这个意思。元春要在宫中陪同皇帝、太上皇、太后们参加完所有的活动才能省亲。

但是宫中的后妃们又不允许在宫外过夜,所以元春在大观园中陪伴亲人们赏园观灯作诗听戏之后,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已到凌晨两点三刻了,贾妃虽不忍别,怎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只好连夜回宫。



四月老阳


元春是贵妃娘娘,皇家礼仪繁琐,事项紧密,在《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元春还未到贾府之时,就先有小太监过来跟贾府众人打招呼,说道:“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从这句中可以看出元春回家省亲之繁琐,秦可卿死的时候贾府尚有诸多流程和规矩,春节祭祖时也是规矩繁多,又何况皇家贵族呢?

元春回家省亲不仅是以女儿的身份,更是以贵妃的身份,带着皇帝的恩情和体面而来,这一身份自然决定了她的省亲之行并不仅仅只是回家串串门那么简单。从小太监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信息,最重要的就是去皇帝那里领旨,这当然有两层寓意:

一则象征着皇家的威严,元春省亲须得皇帝的批准方可。

二则皆以展示皇家的仁慈,皇帝大开恩典准许众多嫔妃回家省亲,算是一种恩威并施。

至于为什么晚上来,书里说的很清楚了,是为看灯而来,倘若元春只是回家叙叙旧,那么贾府自不必穷奢浪费大笔钱建造大观园,这一切自然都是为了让元春回家时能够图个乐,而看灯自然是要晚上看。

那么元春为什么不多待几天呢?书中已经说了,皇家规范,违错不得,想来是皇帝并没有恩准元春在贾府逗留,然则所谓皇家规范亦无非是人之规矩,倘若皇帝开心也不过是一句话罢了。皇宫之内的种种繁琐规矩无非都是为了体现皇家的威严而已,臂如周朝时只有天子能够享用六十四人的舞队,王公贵族则依次递减,可见皇家的种种规矩和礼仪实际上都是为了凸显最高权力者的尊崇和荣耀。

然则从情理上来说,元春已经属于宫内的人,民间女儿回家探亲时有些尚不留下过夜,又何况皇家呢?

一来皇家人身份尊崇高贵,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皇家人的体面,皇帝自是不会轻易让自己的嫔妃待在娘家,因而需与贵族之间保持一种不可逾越的距离,这固然是为了凸出皇家人的高贵;

二来也担忧元春的安全,虽说在那样一种时代基本不会出现说刺杀贵妃的事情,但到底人多眼杂,任何一件冒犯了贵妃的小事都可能会发展成忤逆皇家身份的大罪,而且元春留下来也会有许多礼仪上的不便;

三则元春也需要回去陪侍皇帝,随时等待皇帝的临幸,虽说皇帝嫔妃众多,可万一他突然想起了呢?

所以,基于这些种种的原因,元春不得不回去。


文化十分钟


元妃省亲,实则是为了体现元妃对父亲贾政说的那句话,“早知如此,为何把我送进那个不得见人的地方。”

不得见人的地方,意思就是个“鬼地方”,堪比“阴曹地府”,实则背后写的是“黑暗”的阶级统治。女性也好,制度之下的人也好,是不被允许“有人性温度”的。

皇家的威仪,让宁荣二府一干人等包含最尊贵的贾母,凌晨四五点就得在家门口跪等。亲父大人与女儿见面,还得隔一层帘子对答,话语得有分寸,字字句句得合国家礼仪。

很明显,这里边,曹雪芹是想告诉大家,亲情与爱,在封建礼制之下,是非常冷漠与无情的。它对人的束缚与管制,显然是符合上层建筑的需求。

人为设置的封建“围栏”,这才是最要命的地方。半夜走,说明元妃的悲剧——自从离开这个家,一朝入选“凤藻宫”,就不再能作为一个“女儿”的身份“回家”。

这就是“有去无回”的社会与现实悲剧。

事实,正是如此。

元妃的命运,折射了万万千千个政治联姻之下的悲喜与枯荣现状。

911

2019/5/24


张咏红


元春是谁?皇贵妃啊,岂能如同普通人家那般想何时来就何时来,想何时去就何时去。皇家出行自有一套制度,何时去哪,何时做什么都有专门机构专人算好日期时辰,不能早也不能迟,这即关系到皇家脸面又关系国家气运。

看过这段的都知道当天元春到贾府省亲之前还有一系列的事要做,这些事都是安排好的日程,到贾府排在最后,所以忙完其他就到晚上去了。至于都半夜了还回宮自然也是日程安排好的。皇家规矩大,虽然是贵妃也身不由己。这也暗示了贾府虽然因为与皇家结亲而贵不可言,但祸福相依,一旦失掉这层关系,贾府不过是水中飘萍,荣辱只在别人一念之间。

文中元春的一些话颇有些凄凉,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场景格格不入,预示着贾府未来的败落。红楼梦写尽世态需要慢慢读细细品,方知个中三味。如果实在有些地方不理解,可以配着读读刘心武品评红楼梦的书。


弦动云起


元妃省亲在之前就没有过的惯例的,元妃的身份是不允许随意离开皇宫的,这不只是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封建礼仪时时处处都要求元妃体现皇家身份,皇帝的内殿是不允许有男人出入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皇宫有太监这一不光彩的职位,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愚昧残忍,就连贾父宝玉等男性亲属要见元妃都要隔一个帘子。

另外元妃遇到的皇帝还算是开明的明君,贾家人入宫也可以探望元妃,只是不能和普通人一样可以经常和家里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外加宫里的斗争也是很残酷的,很多电视剧都有描述,一不小心中了圈套,轻则受苦受罚,重则打入冷宫身家性命不保

在深宫高院之中,没有自己的亲人嘘寒问暖,没有真心的朋友吐露心声,只有步步惊心的尔虞我诈,还有防不胜防的恶语冷箭,对温柔善良的贤德妃来说,这样的环境得宠还好,地位不保时,真的就像一个阴暗的坟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