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为《红楼梦》中哪一个场景最能反映贾府的奢华生活?

好风读书


我觉得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书里着重写的一回便是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奢华到什么地步呢?咱们一条一条分析。

1、元宵节张灯

用在不同位置,不同用处,不同材质的灯。

两边大梁上,挂着一对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

每一席前竖一柄漆干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彩烛。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如今皆将荷叶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戏分外真切。

窗格门户一齐摘下,全挂彩穗各种宫灯。

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挂满。

2、参宴人数

按书中所说,贾母处人来得不齐,有各种理由没来的,尽管如此,也摆了十席。


这边贾母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

女眷们主要都集中在花厅内,贾珍贾琏等就坐在廊上。

但这里只是贾母的主场,贾赦另有场子。

贾赦自到家中与众门客赏灯吃酒,自然是笙歌聒耳,锦绣盈眸,其取便快乐另与这边不同。

也就是说里里外外,全都摆满了酒席。

3、席间陈设

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御香代表的是地位,不是光有钱就用得起御香的。

又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的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俱是新鲜花卉。寒冬腊月里的新鲜花卉,从哪里来的?要花多少钱?

又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吊,里面泡着上等名茶。又有各色旧窑小瓶中都点缀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鲜花草。古代瓷器,难以鉴别朝代叫旧窑,他们拿旧窑茶杯喝水,拿旧窑瓶子插花。

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关于这璎珞的来历,书里详细解释了,也就是那位十八岁夭折慧娘所绣,荣国府有三件,其余两件贡上了,而这一件竟然十六扇,贾母不轻易展示。

4、娱乐活动

贾母在正月十五前,就让定了一班小戏。

也就是从外面请了个戏班子。

这个戏班子非常活跃,也很懂得互动,在剧目表演时不忘恭维贾母:恰好今日正月十五荣国府中老祖宗家宴,待我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

荣国府对这一类外来戏班子是额外有赏钱的。

三张炕桌,每一张上搭着一条红毡,毡上放着选净一般大新出局的铜钱,用大红彩绳串着,每二人搭一张,共三张。

这三张炕桌是给贾母、薛姨妈和李婶准备的。

一并将钱都打开,将彩绳抽去,散堆在桌上。

听见一个“赏”字,走上去向桌上的散钱堆内,每人便撮了一簸箩,走出来向戏台说:“老祖宗、姨太太、亲家太太赏文豹买果子吃的!”说着,向台上便一撒,只听豁啷啷满台的钱响。

此外,贾珍还预备了大簸箕。

听见贾母说“赏”,他们也忙命小厮们快撒钱。只听满台钱响,贾母大悦。

除了外请的戏班子,他们自己也有戏班子,也就是梨香院的十二官。在外来戏班表演完后,自家的班子也来表演。

正如文官所说:不过听我们一个发脱口齿,再听一个喉咙罢了。

这些完后,还有女先儿进来说书。

这也是从外面请进来的。

等到玩累了,贾母困了,于是燃放爆竹。

在院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皆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巧,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花炮。

外面一色一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的满天星、九龙入云、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碎小爆竹。

爆竹是进贡的至此不稀奇,而放了又放这四个字,已经是富贵逼人了。

5、果品菜品

这一回关于吃的写得不多,重点提到了汤圆。

在唱完戏,听完书之后,贾母说自己有些饿了。

于是凤姐便说了三样预备下的粥。

鸭子肉粥,枣儿熬的粳米粥,杏仁茶。

已经撤去残席,外面另设上各种精致小菜。

总之是应有尽有。

所以我认为说贾府生活奢华,莫过于元宵节夜宴了。

---------丸--------


祁门小谢


当然是元春省亲。但是,作者要求我们看反面。这就要首先弄清它的反面是什么事。

我们知道,省亲是以元春为本位而言的,也就是说这个行为的施动者是元春。那么,如果站在贾家的角度看,施动者则是贾家,这个行为就不能叫省亲,而应该叫接驾。这才真正是作者的本意。

接驾属于真事层面,它发生在什么时间呢?答案是康熙朝。脂批指出,作者在行文时采用了一个特殊的写作手法,叫“远响近影",意思是,从空间上把乙地的故事放到甲地说,从时间上把过去的或将来发生的故事放到现在说。省亲隐寓的接驾就是把康熙朝发生的故事放到乾隆朝来描述。

书中元春的判词有一句是:“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指的是乾隆元年到乾隆三年这三年,初春指的就是曹家在康熙朝最鼎盛的时段。争及是力争达到的意思,也就是说,曹家在乾隆朝的前三年,其繁盛程度接近了康熙朝的时光。然而,这不过如同一个濒死的人回光返照而已。

至于当年接驾时是如何的繁华鼎盛,书中有描述,史料也有记载,这里不再赘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