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惱人動物

《十大惱人動物》是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大陸橋文化傳媒、高豔。該書介紹了長尾葉猴、臭鼬、土撥鼠、袋鼠、鴿子、浣熊等十大動物。

TOP10 地位神聖的討厭鬼--長尾葉猴


十大惱人動物

長尾葉猴(也稱北平原灰葉猴)體長約70釐米,體重約20千克。尾長達100釐米以上。頰毛和眉毛髮達。長尾葉猴以身長或尾部長得名。體毛主要為黃褐色,額部有一些灰白色的毛,呈旋狀輻射,面頰上有一圈白色的毛。身披灰黃褐色長毛(有的毛色暗些)。頭頂冠毛。眉毛向前長出,也很長。頭、面、頦、喉都長有白毛,長相頗為瀟灑。初生時毛色不同,為棕黑色,到二至五個月大時成為淺灰色,隨後逐漸變成黃褐色,成年才轉成灰黃褐色。頭部圓,吻部短,四肢都很長,尾巴更長,呈土灰色或灰棕色。

在印度,長尾葉猴還被譽為"聖猴"或"神猴",以長尾葉猴為原形創造的"猴王"哈努曼是當地流傳的著名神話故事中的主角,它與中國神話故事《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一樣,也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善於變幻,能騰雲駕霧等等,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十大惱人動物


TOP9 臭氣熏天的動物--臭鼬

臭鼬臭鼬(學名:Mephitis mephitis)共有22個亞種,長著一身醒目的黑白相間的毛皮。棲息地區多種多樣,包括樹林、平原和沙漠地區。它們白天在地洞中休息,黃昏和夜晚出來活動。臭鼬可以放出奇臭的氣味,很容易辨別,這種氣味常在遇到威脅時釋放出來。生活於林地、溝谷和耕地四周。性情溫和。雜食性,秋、冬季以野果、小型哺乳類及穀物為食,而春、夏季多以昆蟲和穀物等為主。分佈於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

十大惱人動物


臭鼬是社會性動物,以家庭為單位生活,有時一窩多達10~12只,一般是五六隻。以奇臭的腺體分泌物作為防衛武器。挖洞而居、用草葉作為墊巢材料。巢域為10.4公頃左右。雜食性,秋、冬季以野果、小型哺乳類及穀物為食,而春、夏季多以昆蟲和穀物等為主,偶吃小鳥、鳥卵、蛇、蛙等。白天在地洞中休息,黃昏和夜晚出來活動。

臭鼬用它那特殊的黑白顏色警告敵人攻擊它。如果敵人靠得太近,臭鼬會低下來,豎起尾巴,用前爪跺地發出警告。如果這樣的警告未被理睬,臭鼬便會轉過身,向敵人噴種惡臭的液體。這種液體是由尾巴旁的腺體分泌出來的。在3.5米距離內,臭鼬一般不會打不中目標。這種液體會導致被擊中者短時間失明,其強烈的臭味在約800米的範圍內都可以聞到。所以絕大部分掠食者,暨如美洲野貓,美洲豹,除非它們非常飢餓,一般都會避開臭鼬。

TOP8 挖洞的高手--土撥鼠

土撥鼠與松鼠、海狸、花栗鼠等皆屬於齧齒目松鼠科。平均體重為4.5公斤,最大可成長至6.5公斤,身長約為56公分。

十大惱人動物


土撥鼠最迷人的地方,莫過於那條可愛的尾巴和短短胖胖的手腳了。它的嘴巴前排有一 對長長的門牙,呆呆傻傻的模樣相當地討人喜歡。土撥鼠非常機警,不僅經常察看周圍情況,還專門有負責放哨的,家庭飼養初期膽子比較小,最好不要騷擾和驚嚇它們。

打洞,顧名思義,土撥鼠表示其善於挖掘地洞,通常洞穴都會有兩個以上的入口,以策安全。多數都在白天活動,喜群居,善掘土,所挖地道深達數米,內有鋪草的居室,非常舒適。它們不貯存食物,而是在夏天往體內貯存脂肪以便冬季在洞內冬眠。土撥鼠並不是田鼠。與其它鼠類的區別之一是:旱獺的洞口較大,且洞外有旱獺常走的路痕跡。

十大惱人動物


草原土撥鼠會在地上挖洞,挖出一個自己的家。由於生活在四季天氣變化劇烈的北美洲大草原,它們的洞穴需要經受住溫度變化、洪水和野火的考驗。土撥鼠會在地下不同深度挖洞,每個洞擁有不同的用途,例如嬰兒室。嬰兒室位於地下深處,溫度更穩定同時也讓小土撥鼠受到更好的保護,躲避兇猛的捕食者。距離 地面較近的洞穴充當躲避處,幫助成年土撥鼠躲避捕食者。其他洞穴則用於儲藏食物或者監聽捕食者的動向。

TOP7 以跳代跑的高手--袋鼠


十大惱人動物

袋鼠是食草動物,吃多種植物,有的還吃真菌類。它們大多在夜間活動,但也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活動。不同種類的袋鼠在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比如,波多羅伊德袋鼠會給自己做巢而樹袋鼠則生活在樹叢中。大種袋鼠喜歡以樹、洞穴和岩石裂縫作為遮蔽物。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著長腳的後腿強健。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大多數袋鼠在地面生活,從它們強健的後腿跳越的方式很容易便能將其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進行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長滿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時支撐袋鼠的身體,又能在袋鼠跳躍起幫助袋鼠跳得更快更遠。

TOP6 無目標的空投兵--鴿子

好像大多數鳥都是這樣吧邊飛邊“空投”。

十大惱人動物


鴿,一種十分常見的鳥,品種很多,世界各地廣泛飼養,鴿是鴿形目鳩鴿科數百種鳥類的統稱。我們平常所說的鴿子只是鴿屬中的一種,而且是家鴿,家鴿中最常見的是信鴿,主要用於通訊和競翔,常做和平的象徵。羽毛有灰色,醬紫色、白色等,翅膀大,善於飛行,食物是穀類植物的種子。

鴿子的活動特點是白天活動,晚間歸巢棲息。鴿子在白天活動十分活躍,頻繁採食飲水。晚上則在棚巢內安靜休息。但是經過訓練的信鴿若在傍晚前未趕回棲息地,可在夜色中飛翔,甚至可在夜間飛。

TOP5 午夜偷食者-- 浣熊

浣熊(學名:Procyon lotor),原產自北美洲,現為無危物種。浣熊特徵為眼睛周圍有一圈深色皮毛,體型較小,體長約40到70釐米。因其常在河邊捕食魚類讓人誤以為它在水中浣洗食物,故名浣熊。真相是,浣熊的爪子非常靈敏,上面的觸覺細胞相當豐富,在與水接觸後,爪子上的慢速適應感受器的靈敏度提高了,浣熊可以依靠爪子測量食物的重量、尺寸、材質以及溫度。

十大惱人動物


浣熊的棲息地必須臨近水源,它們喜歡生活在潮溼的森林地區,但也可以生活在農田、郊區和城市地區。

浣熊一般在樹上建造巢穴,但是也會使用土撥鼠建築的洞穴或生活在礦山、廢棄物、穀倉、車庫、下水道或人類的房子中。

浣熊是夜行性動物。晚上十二點後出門,加拿大人稱之為神秘小偷。

TOP4 無處不在的集團軍--螞蟻

螞蟻(ant)是一種昆蟲,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蟻科。螞蟻的種類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種,有21亞科283屬,中國內已確定的螞蟻種類有600多種。最近還發現了無性繁殖的螞蟻新物種。螞蟻的壽命很長,工蟻可生存幾星期至3-10年,蟻后則可存活幾年甚至十年。一個蟻巢在1個地方可生長几年甚至十幾年。

十大惱人動物


小黃家蟻體型較小,工蟻體長僅有1.5-2毫米左右,帶有針刺。國內各地都有發現,常在廚房、封閉的陽臺的雜物堆底下和牆壁縫隙等處築巢棲息,危害較廣。

室內螞蟻對家居的危害常被人們忽視,經調查室內螞蟻主要有小黃家蟻,大頭蟻,洛氏路社蟻和臭蟻,常築巢於路邊,牆角和牆縫,危害方式主要為竊取食物,叮咬及傳播細菌。針對其活動特點,可採用一些物理化學方法進行防治.如阻斷活動路線,封堵巢穴等。條件可以的情況下還可用生物激素的方法防治.

十大惱人動物


隨著我們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螞蟻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並逐漸適應了建築密集,人口稠密的城市環境,還常常侵入室內覓食,築巢。由於室內螞蟻會汙染食物,破壞建築,傳播細菌,叮咬人體,因此對人類生活會造成一定的危害.我們為更好的防治這種危害就必須瞭解室內螞蟻的種類及其習性,然後再針對具體情況提出一些有效的辦法。

TOP3 愛偷吃的傢伙--黑熊

亞洲黑熊(學名:Ursus thibetanus)共有7個亞種。體長150~170釐米,體重150千克左右。體毛黑亮而長,下頦白色,胸部有一塊"V"字形白斑。頭圓,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墊厚實,前後足具5趾,爪尖銳不能伸縮。身體粗壯。

十大惱人動物


棲息于山地森林,主要在白天活動,善爬樹,游泳;能直立行走。視覺差,嗅覺、聽覺靈敏;食性較雜,以植物葉、芽、果實、種子為食,有時也吃昆蟲、鳥卵和小型獸類。北方的黑熊有冬眠習性,整個冬季蟄伏洞中,不吃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至翌年3~4月份出洞活動。夏季交配,懷孕期7個月,每胎1~3仔。分佈於歐亞大陸的東部、臺灣、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帶。

亞洲黑熊的嗅覺和聽覺很靈敏,順風可聞到半公里以外的氣味,能聽到300步以外的腳步聲。但視覺差,故有“黑瞎子”之稱。亞洲黑熊可以像人類一樣直立行走,也能像人一樣坐著,但行動謹慎又緩慢,很少攻擊人類。一般在夜晚活動,白天在樹洞或巖洞中睡覺。其善於攀爬,可以上到很高的樹上去取果子和蜂蜜(偷蜂蜜);並善游泳。

十大惱人動物


TOP2 生命力旺盛的昆蟲--蟑螂

打不死的小強!


十大惱人動物


蟑螂喜歡選擇溫暖、潮溼、食物豐富和多縫隙的場所棲居,這就是它們孳生所需要的4個基本條件。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築物內,一般都具有這些條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萬戶衛生的害蟲。

喜暖愛潮是蟑螂的重要習性。不難發現,不管在飯店、家庭,還是在火車、輪船上,廚房總是受侵害最嚴重的場所。就是在廚房,它們一般也喜歡棲居在靠近爐灶、水池、冰箱外部的地方。

十大惱人動物


四害當中數蟑螂對人類的健康危害最為嚴重,它已成為多種疾病的產生和傳播根源,蟑螂攜帶病菌最多, 它攜帶鼠疫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脊椎灰質炎病毒和黃麴黴毒等40多種病原體,而且其分泌物和糞便中還含有多種致癌物質。此外還分泌一種有特殊惡臭的油狀物,在食物和餐具及日常用具上爬行時留下異味和多種病原體。

TOP1 惱人之王--蚊子

蚊子“嗡嗡”叫確實惱人,吸血後還會引起瘙癢。

蚊子(mosquito),屬於昆蟲綱雙翅目蚊科,全球約有3000種。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通常雌性以血液作為食物,而雄性則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熱、瘧疾、黃熱病、絲蟲病、日本腦炎等其他病原體的中間寄主。除南極洲外各大陸皆有蚊子的分佈。其中,以按蚊屬、伊蚊屬和庫蚊屬最為著名。

十大惱人動物


蚊子屬四害之一;其平均壽命不長,雄性為3~10天,雌性為10~20天。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排名NO.1蚊子,每年致死人數超過72.5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