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跟孩子說"我算看透你了"算不算一種語言暴力?

洛雅水晶


父母跟孩子說“我算看透你了”,

首先,這句話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失望至極而表達出來的,負面情緒比較重。

其次,父母對孩子行為的無力感,不想接納孩子行為的結果而又無計可施。

再次,對孩子將來的錯誤預判,沒有誰能完全看透另一個人,哪怕是雙胞胎。

試想一下,但這句話是別人對你說的,你心裡會怎麼樣?這句話足夠讓一個人陷入消極情緒,如果是心靈脆弱的孩子,肯定會引發他的牴觸情緒。這就是傷人於無形的語言暴力。

所以,寶爸寶媽們輕易不要對孩子說這句話。

當問題出現時,我們需多耐心傾聽與交流,而不是過早的去所謂的看透,因為“眼睛”很容易被矇蔽,凡事抱著多看一眼的態度。




濟南範小蘭小兒推拿


其實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每個人都是新手,包括那些教育專家學者們,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一套標準答案可以參考。

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沒有人是從來沒有說過一句傷害孩子的話的。那些教別人怎樣說話的文章,都不過是紙上談兵,或者甚至是自己事後的經驗總結而已。

一時的情緒上來,傷人的話語衝口而出,事後自己後悔不已,左思右想的結合看過的文章雞湯,想著孩子該是受了多麼大的傷害!

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我們的孩子遠比大人想象中的堅強和抗壓,有些時候你還耿耿於懷的時候,他們已經寬容的原諒了我們言語的傷害。

這時候,我們能做的,是找孩子心平氣和的談談這件事,為自己的言語過激,給孩子一個誠懇的道歉和解釋,又可以趁機把事情重新提起來,給孩子一次認識錯誤的機會。這時候,孩子也設身處地的理解了大人!

個人認為,在孩子做錯的時候,沒有必要事事都小心翼翼的,怕傷他們,怕他們心裡承受能力小,長此以往,他們才會變成玻璃心。先讓他們體會到做錯事的後果,再慢慢疏導解決。

當然,也要似情況而定,如果只是一件不觸底線的小事,大可不必動怒。生活中經常可見,有些家長因為孩子無意弄壞家裡物件而大聲呵斥,甚至大打出手,這樣行為是不可取的。


lunarLi依米花


語言暴力!

不妨來重溫一下非暴力溝通的表達式:

陳述觀察到的事實,表達感受和需要,最後提出請求。

事實是客觀的。感受和需要,是和自己溝通,看到自己的情緒並表達出來。最後向對方提出具體請求。這樣的溝通不會把自己的情緒炸彈扔向別人。

情緒是我們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yuan


我是寧老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每一位父母,都從心裡愛自己的孩子,這是毋庸諱言的真理。

但是,當孩子因為某一件事情,沒法讓父母滿意的時候,或者他實在讓父母失望的時候,父母就會說出一些狠話,比如說這句,我算看透你了,就是父母的狠話。

2,這樣說,算是語言暴力。

衡量語言是不是暴利語言的標準,不是看說話人的主觀動機,而是要看說話人,對於聽話人所產生的客觀效果。 儘管父母是愛孩子的,但是當你說,我算是看透你的時候對孩子產生的效果極壞。

什麼叫看透了?看透了,就是,我看明白你了,我看懂了你了,我看清楚你了,我把你看到底了,你沒希望了。不就是這樣的意思嗎?

試想當一個孩子,聽到在自己心目中很有權威的家長跟他說出這樣話的時候,他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那就是我爸爸媽媽認為我沒有前途了,我完了。

孩子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呢?就是我再努力也沒用了,我笨我傻,我不如別人,那麼我再努力還有什麼用呢?於是,他不再上進,不再刻苦,心中不再有目標。他破罐破摔了。這就是父母那句狠話產生的後果。

3,當然,父母說,我用的是激將法。

如果你用的是激將法,你完全可以給他樹立一個對象,或者用其他的話語,而不是這樣的狠話。這樣的狠話,對孩子來說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所以我希望家長,控制下自己的語言。當你憤怒之極的時候,你可以用其他方式,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說出這樣的狠話。

我是寧老師,專注幼兒和青少年教育,歡迎關注我。


寧老師說


我覺得算,因為家庭原因,她從小扮演著乖乖女的形象,有時候寧可委屈自己,也要對家人好,心裡的難過從不對他們說,但是就因為他們習慣了這樣的你,你就不配得到些許理解而被傷害嗎?終於有一天,她爆發了,對家人發了很大脾氣,得到了惡語相向,被一句我算看透你了~~~自己偷偷哭了很久很久。從小到大扮演著好孩子,似乎好孩子默默做好一件事,最終成了理所當然,好孩子不會反抗,他們只會默默地承受更多的壓力。他們寧可委屈自己,也不會讓家長為難。“壞”孩子有人為他負重前行,好孩子會為別人負重前行。在家裡,父母容易忽視“好孩子”,甚至會得寸進尺,索求更多,好孩子難免疲於奔命。“壞孩子”當然要用更多的愛來感化,以至於壞孩子做一件好事就能得到表揚,好孩子做一件壞事就人設崩塌。我希望世界上默默付出的好孩子都能被愛


小雷咻咻說


您好!我是育兒有計的smile老師!我來回答一下您這個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譭、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而低齡語言暴力,就是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況下,語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關係,受害者通常缺乏自衛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語言暴力就屬於這一類。——百度百科

因此,判斷“我算看透你了”這句話算不算語言暴力,可從這句話給孩子造成的結果來看!若孩子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那就屬於語言暴力!

那父母一般是什麼時候跟孩子說這句話呢?如果是嬉笑打鬧式開玩笑,不會給孩子造成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損害,那自然不算!

但若是在孩子做了讓父母生氣或傷心的事,父母出於氣憤或傷心而說出這一句話,那就算語言暴力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即便是大人,在聽到自己的親人說這句話的時候也會備受打擊或氣憤不已!更何況是小孩呢?

一般孩子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可能會有以下想法:

第一,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我真的很糟糕嗎?

第二,爸爸媽媽怎麼可以這樣說我,太過分了,我有那麼糟糕嗎?哼!

第三,爸爸媽媽對我這麼失望,我以後該怎麼辦呢?

第四,既然爸爸媽媽覺得看透我了,覺得我沒出息,那我以後還是不努力了,反正努力了也沒用!

第五,爸爸媽媽怎麼可以這樣說自己的孩子,太過分了,以後都不想理他們了!

或許孩子還會有其他的想法,這裡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從這些想法中,我們可以知道,孩子在聽到這一句話之後,往往會產生消極的情緒,要麼就是懷疑自己,要麼就是叛逆,不利於親子關係,對孩子的精神和心理上都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損害!這肯定算語言暴力了!

我們父母必須儘量避免對孩子說這樣的話,也許父母只是一時忍不住說了這樣的話,卻不知會給孩子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有時甚至是一輩子的!

那當我們父母在生氣或傷心時,可以怎麼做呢?我們先要處理好父母自己的情緒,然後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爸爸媽媽真的很難過,因為你之前答應了爸爸媽媽會……,但現在你沒有做到!爸媽需要冷靜一下,然後再好好跟你談一談!待父母冷靜下來之後,再好好跟孩子談!但若孩子還小,可能需要多次談才有效果!

長此以往,會讓孩子更健康成長!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也可以關注我:育兒有計!我會不定期更新育兒知識!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睿智的父母!











育兒有計


這句話在成年人的世界也是赤裸裸的語言暴力😔!我自己有時在情緒比較失控的前提下,對丈夫,對兒子,口無遮攔,之後呢,又相當的懊悔。應該很好的管理情緒,不能嘴上逞強。



披薩愛火燒


所謂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譭、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

語言暴力雖然從表面上不具備暴力的特徵,但是它對學生人格心理發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長期的,不可估量的。它的危害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

1、形成“退縮型人格”,天性懦弱的孩子,成年後往往回避問題,迴避現實,形成內向、封閉、自卑、多疑等人格特徵。

2、形成“攻擊型人格”,天性剛烈的孩子,性格變得暴躁、易怒,內心充滿仇恨、逆反,為了發洩不滿,而對他人(包括自己的孩子、愛人)採取過激行為,直接影響人際關係,害人又害己。

3.最大的危害,會把這種心理特徵傳給後代,這叫“代際傳遞”。

“我算看透你了”,如果是被父母咬牙切齒說出來的,無疑是一種傷害,屬於語言暴力。


忠萍媽媽課堂


語言暴力的界限是很難區分的

其實語言暴力的界限真的是很難區分的。例如有一些家長會有一句口頭禪:“小笨蛋,你不可以這樣……這樣……嗎”?那麼這算是一句語言暴力嗎?我想這要看孩子的理解和怎麼反應。如果孩子把它理解為針對他剛剛做的事,而不是針對他的本人,那麼這就不算是語言暴力;如果孩子把他理解為針對他本人,而且有傷心的表現,那麼這就算語言暴力了。



“我算是看透你了”應該算是語言暴力

那麼“我算是看透你了”是不是語言暴力呢?按照這句話字面的意思,那麼他應該算是語言暴力,因為他很明顯針對了孩子本人,而不是針對孩子所做的事。但“我算是看透你了”是否起到語言暴力的效果呢?這要看孩子的表現。如果孩子聽了這句話之後,有非常激烈的對抗情緒,並且表現出傷心的樣子,那麼這句話就算起到語言暴力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家長事後要做一些補救才行;如果孩子聽了這句話後,根本是當你在吹風,甚至是得意洋洋的想:“你看透了又能怎麼樣?你能拿我怎麼辦呢”?那麼這句話不單是沒有起到語言暴力的效果,反而是讓孩子的皮更厚了,更加可笑的是,這句話語言暴力的效果是作用在家長的身上。😄


結語

綜上所述。其實語言暴力的界限是很難區分的,語言暴力更多的是要看“語言”本身是否造成令人難以接受的傷害的效果。怎麼儘可能避免使用語言暴力呢?其實你只需要注意一點就足夠了:說話的時候要儘量做到對事不對人。

期待你的認可和關注!


肥仔老師談教育


個人覺得這句話有兩種意思的,一種是在孩子做的好的時候,父母高興的表情說這句話,孩子會得到鼓勵吧,此時的孩子覺得在父母心裡孩子是很棒的,但有一種是在孩子犯錯時候,父母說這句話,會很傷孩子的自尊心,重重的打擊了孩子的心裡,讓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沒信心做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