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甘”和“肃”的本义是什么?

严师说字


一个地方的地名,有可能就是它某个区域历史上的一个现用名或曾用名。比如像我的老家青岛这个名字就来源于青岛市的一个名叫小青岛的小岛。甘肃省中 “甘”和“肃”两个字也是如此。

甘肃省中现在有两个地方十分有名,分别叫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张掖。而这两个地方就是历史上的甘州和肃州,甘肃之名即来源于此。


那甘肃省有那么多片区域,又为什么取甘州(今张掖)和肃州(今酒泉)这两个地方的词首呢?

那肯定是因为这两个地方对甘肃省的形成与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是甘肃省的骄傲。 那究竟这两个地方对甘肃省的形成与发展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呢?我们先从甘州说起。

经过著名考古学家安志敏和其他考古学家的考察,甘州这个地方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原始的农牧业生产。从两晋南北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由于当朝的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并采取了各项有益于发展的措施,张掖这个地方曾经获得“北方佛教中心”、 “中国内地与西域通使和商贸的中介”的殊荣。

张掖这个地方也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场所。张掖不光有这些地位而且还有北宋时期规模最最宏大的佛教寺院—大佛寺。并且曾经是元明清的政治中心,类似于今天的省会。

如此可以看出,张掖这个地方对甘肃的发展是做过巨大贡献的。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酒泉这个地方。

大量考古资料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定居于此并且畜牧业已很发达。由于这里的天时地利,酒泉几乎和张掖在同时代就已经完成了原始农牧的发展。并且那里的人民较早时期掌握了制造石刀和石斧的技术。由于那里的农业很发达,因此西汉时期酒泉和张掖成了重要的军粮之源。

再加之现代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名声,可以看出酒泉这个地方也是一个汇集人才的地方。对甘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读者可能会发现“张掖酒泉”这四个字好像与“甘肃”这个名字毫不相干,那么“甘州”和“肃州”这两个名字的来历又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聊聊这两个地方的名字变化。

在西汉时期,霍去病战败匈奴之后,张掖这个地方归由西汉统治者管理。西汉统治者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张掖这个名字就由此而来。

西魏废帝时期又因为境内之甘泉而改张掖为甘州。

同样是在西汉时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隋朝隋文帝时期,酒泉又被更名为肃州。

在宋朝时期,甘肃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历史上。

由于张掖和酒泉两个地方的长期发展对甘肃的形成与发展所作出的特殊贡献,以及这里的先民们为了强大而自强不息的精神,可能甘肃取这两个地方的曾用名的缩略形式作为省名,也是为了让甘肃人民继续有这种精神不断地奋斗下去,取名甘肃,无可厚非。

与甘肃省取名形式接近的还有安徽省,安徽省的安指的是安庆,徽指的是徽州。


历来现实


谈到甘肃,我身边的很多人只知道这气候不好,各方面相对落后。其实他们可不知道甘肃可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从西北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天水大地湾遗址算起,至今可有八千多年历史了。之所以,甘肃省名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可是这里过去波澜壮阔历史的集中写照。下面我就简单聊聊甘肃历史的变迁。

一、古代甘肃地理位置重要

甘肃东西狭长,北接戈壁荒漠,南连祁连山脉。长安为起点,全长7000多公里的古丝绸之路,就是穿越河西走廊,到敦煌后分为北南两道,北道出玉门关,南道出阳关的。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横贯亚洲内陆的古商道,曾持续千余年,沟通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正是如此,古代的甘肃无论外御边患,还是内击强敌,都具有关键性的战略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二、甘肃完全并入中国版图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旧称“雍凉之地”的甘肃大部属雍、凉二州。商周时,秦人的祖先就在甘肃东部天水游牧定居。周庄王九年(前688年),秦国就在甘肃建立了中国历史最早的两个县:邽县(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后秦统一天下,设置36郡,甘肃属于陇西郡和北地郡。

历史的车轮来到了西汉,甘肃的战略地位更凸显出来。汉武大帝刘彻为彻底解决匈奴对中央王朝的威胁,开启的汉朝对匈奴战争,汉军在卫青、霍去病等杰出将领带领下,马踏匈奴,收取河西,追奔逐北,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西归大河,列郡祁连;威服西域三十六国,设都护,越葱岭,灭康居车师大宛诸国。大汉王朝和大汉民族至此威震八方。

特别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击退盘踞河西的匈奴后 ,为了进一步控制河西走廊,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武威郡和酒泉郡,统辖甘肃西北部,并大规模移民进行开发和戍守。公元前114年又增设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前111年分武威郡设张掖郡,前88年设敦煌郡,至此河西四郡完全设立,再加上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前81年又从天水、陇西、张掖3郡各分出2个县建立金城郡。自此,甘肃共设十个郡,汉帝国完全控制河西走廊。甘肃也在汉王朝的管理下,获得很大发展,甚至《史记》中有了“陇右熟,天下足”的说法。


三、甘肃名字的由来

到隋唐废郡设州县,酒泉郡改制为肃州,张掖郡改为甘州。前面已说过,甘肃省名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之所以如此,也是由于这两个地方控制着河西走廊的命脉,战略地理位置对中央政府太过重要。肃州自不必说,从汉武帝时期最初设武威郡和酒泉郡就可看出。因“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的张掖郡,素有“金张掖”之称的甘州,地位进一步提升始于北宋时期。当时西夏王朝统治河西,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张掖),这也是历史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元朝时期设甘肃行中书省,省会更是由凉州(武威)迁到了甘州(张掖)。公元1264年,在甘州设甘肃路总管府,公元1281年,元朝又在甘州设甘肃行中书省,“以控制河西诸郡”。明朝成为陕西行都司,驻地一直设在甘州。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甘州(张掖)曾经长时间做为省会驻地,肃州(酒泉)虽然从政治军事和历史地位,丝毫不逊于甘州。但取名也只能甘州在前,肃州在后了。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甘肃省省会兰州,在清朝初期地位才开始进一步崛起。不过,甘州依然是甘州提督的驻地,节制西宁、宁夏、凉州、肃州四镇兵马,相当于半个甘肃省会。


EIMICHS天堂鸟


很多类似的提问都将「字义」和「词义」混为一谈,这个问题是也是。

不知道题主是想问「甘肃」这个地名的来历?还是想问汉字「甘、肃」的本义?

我就两个方面都讲一下。

第一,「甘肃」这个地名的来历?

这个问题百度都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根本不需要提问,而且很多人已经答了,我就不重复了。

只简单说一下:「甘肃」跟「安徽」、「江苏」很像,都是取两个地名的首字合成。

  • 「安徽」取「安庆」和「徽州」二地名的首字合成。

  • 「江苏」取「江宁」和「苏州」二地名的首字合成。

  •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这两个地方从汉代以后就是河西走廊的重镇。

那么,这个问题实际就变成了——古代地名「甘州」和「肃州」的来历是怎样的呢?

  • 「甘州」之名的来历

汉代以前「甘州」是匈奴地望,「甘州」在汉代叫做「张掖」,「甘州」之名始自西魏,北周又改为「张掖」,唐代复为「甘州」: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引《旧唐书》的记载,「甘州」之名来自当地的「甘峻山」:

《旧唐书》卷40《地理志第十二》:甘州,取州东甘峻山为名。


书影引自:藏励和. (1933).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上海商务印书馆,页239-240
  • 「肃州」之名来历

「肃州」汉代称为「酒泉」,「肃州」之称始见于隋代仁寿年间,大业年间废置,又改为「酒泉郡」:

《隋书·地理志》又载:仁寿中以置肃州, 大业初州寻废。

唐朝武德年间重设设「肃州」。

我查过很多资料,没有发现「肃州」之名的来历。

但是,如果联系历史背景来推理,我觉得「肃州」的「肃」可能是「肃清边患」的意思。

隋朝初年,西北地区铁勒、突厥、沙陀、党项、吐谷浑等游牧民族,威胁着隋朝西部边疆安全,屡屡侵掠河西地区的汉民。

面对这些挑战,隋文帝杨坚采取远交近攻的办法,逐个击破突厥、吐谷浑等游牧民族,为河西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之后他改革了汉魏以来政治结构,加强汉化政权建设,派能臣治理河西地区:

引自:穆文晨. (2018). 两汉至五代肃州与丝绸之路研究 (Master's thesis, 陕西师范大学).

「肃州」之名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

所以,我认为「肃州」意思很有可能是「肃清边患之后设立的州县」。


第二,汉字「甘、肃」的本义是什么?

  • 汉字「甘」的本义

汉字「甘」的古文字从「口」,像「口中有物」之形,是「含」的初文。

「口中所含之物」引申表示「可口美味」、「甘甜」等意义。

「甘」的古今字形演变过程:

引自:李学勤等编,《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页414
  • 汉字「肃」的本义

汉字「肃」从「聿」从「渊(不要三点水)」,这个字我打不出来,用截图的办法:

古今字形演变过程:

引自:李学勤等编,《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页230

《說文》的解释是:

「聿」为「手执笔之形」,会意「受过教育的官吏」,也即《说文》所说的「执事」。

「执事者」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小心谨慎,也即《说文》所说的「振敬」。

我总觉得这个解释太过于曲折晦涩。

古文字学家何琳儀、黃錫全认为「肅」就是一個形聲字,「聿」是「肅」的聲符,「晝、肅、肇」三字皆是从「聿」得声。

详见:何琳儀等(1982),《㝬簋考釋六則》,载《古文字研究》,第7輯

季旭昇的《说文新证》释「肃」字引用了何琳儀、黃錫全的说法,但是他认为二者声部可通,韵部较远。

因此,这种说法并非定论。

所以,季旭昇给出的结论是「形声」和「会意」两说并存。

說文新證(福建人民出版社),頁:217

「肃」到底是「形声」还是「会意」,各位看官可自行判断。


综上之所述,结论如下:

  1. 「甘肃」之名是古代河西重镇地名「甘州」和「肃州」的合称。

  2. 「甘州」之名始自西魏,根据《旧唐书》记载,其名源自州东的「甘峻山」。

  3. 「肃州」之名始自隋代隋文帝杨坚时期,从历史背景来看,肃州是隋文帝在解决西部边患以后,在河西设立的一个新行政区域。所以,「肃州」很可能是「肃清边患,建州立镇」的意思。

  4. 汉字「甘」为会意字,是「含」的本字,本义「口含」,引申表示「甘甜、可口」。

  5. 汉字「肃」的造字意图,目前「会意」和「形声」两说,我个人觉得两说都比较牵强,不怎么理想,暂时存疑吧。


小汉字见大历史


我国西北省份甘肃省得名于甘州、肃州的首字拼合,而甘州就是现在的张掖,肃州就是现在的酒泉。

史书记载 : 西魏废帝三年( 5 5 4 ) 始 有甘州之名 ,因州西南甘峻山而名 。隋文帝仁寿二年 ( 6 0 2 ) ,改酒泉郡 为肃州 ,取意于 “ 肃靖宁边 ” 之 意 。


甘肃之河西走廊属古雍州之地,后改凉州。是中国汉族典籍《禹贡》中所描述的九州之一 。地理上的河西走廊恰是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的分界带,又是通西域的极佳孔道。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西凿广漠,攻占河西,“列四郡、置两关”史称河西四郡。

在中原王朝看来,河西走廊有“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隔绝羌胡,断匈奴右臂”,“扼东西之咽喉”的战略价值,于是河西四郡各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始见于中国版图一一张国之臂掖,立汉之武威,犒三军之酒泉,敦江山之辉煌。

公元六世纪,河西成为西魏属地,作为少数民族政,对这个地名自然很是不爽,于是废张掖,置甘州,意为甘峻山下遍为甘泉。602年,隋文帝取“肃靖宁边”之意更名酒泉为肃州。

而甘肃作为一个完整的地理名称首次出现在西夏,公元11世纪,党项人在西北崛起并建立与北宋对峙的割剧政权,鼎盛时期辖 2 2州 , “ 东尽黄河 , 西界玉门 ,南接萧关 ,北控大漠 ,地方万 余里 ” ,包括了河西走廊全和宁夏的大部及内蒙陕西的部分地区,西夏的武装力量称厢军,河西走廊称右厢名为甘肃军。蒙古人灭西夏后设甘肃行省后,作为省级行政区名称沿用至今。


行者七王


很多国人都不知道甘肃为何成为“甘肃”,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甘”“肃”的含义或由来。

“甘”源自于甘州,今天的张掖;“肃”源自于肃州,今天的酒泉。

在古代,张掖地区又叫甘州,宋词里有一首词叫《八声甘州》,写的就是河西地区的张掖,今天的张掖,有一个区叫甘州区,就是沿用它的古名。今天的酒泉,在古代就叫肃州,今天成为了酒泉的一个区——肃州区。

甘州和肃州,合称为甘肃,沿用古名代表西北的甘肃省。甘肃的地形比较狭长,河西地区有甘州和肃州,东南部主体叫三陇地区——陇东、陇西、陇南。

陇东指今天的平凉、庆阳地区;陇西在今天有陇西县,在古代陇西地区范围非常广,主要是今天的定西地区;陇南指今天的陇南地区,范围也是非常广的。

河西地区有甘州、肃州,东南有三陇地区,所以甘肃简称甘或陇。


董弧


历史上最早出现甘肃一词,应该是在北宋时期,西夏王朝统治黄河西部的甘肃张掖地区,设立甘肃军司管辖,驻地位于现在的甘州,也就是现在的张掖市甘州区;肃则指的是肃州,位置大约是现在酒泉市肃州区。甘肃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中转地,这两个字似乎都与水有关。要明白“甘”的本义,必须明白“廿”。明白“肃”的本义,也得先明白“肀”的本义。

廿(碾niàn)从甲骨文(如图1)分析,应是榨取甘蔗汁的石辘碾(如图2),石辘碾砣,磙对碾压,将甘蔗汁挤出,两碾砣下面有类似锅样的容器接着蔗汁(如图3),造字用两十(石)相连。读音是借“碾”声,原因是甘蔗碾压用的是两个石辘碾。廿的本义就制糖用的榨汁机器。从字形可引申为二十,或从两个石碾砣中的“两石”音转二十,如廿二日即二十二日。在甘、庶、蔗、席中的“廿”都与此有关。

甘(干gān)是由廿和一组合而成的字。廿表示用于制糖的榨汁机器;一横表示容器内榨出的糖汁;甘为容器内熬制的甘蔗汁,具有甜味。读音借“干”声,说明甜味来源于甘蔗的主干即茎,或者取蔗汁熬干去水分之意。然后将榨汁过滤、熬制、提纯、冷凝、成块即看到的糖块。甘作为偏旁部首字有某、甜、酣、邯、坩、柑等

甘的本义为熬干的甘蔗汁

。引申为1.甜,味道好,如甘甜、甘苦、甘冽、甘落、甘之如饴、同甘共苦、甘旨(美味的食物)、甘肥(味美香浓的食品)、甘味(甘肥,美味)、甘膳(珍馐美味)、甘馨(美味佳肴) 、甘醴(甘甜美味的酒)、甘豆羹(一种甜豆羹)、甘瓠(甘甜可食的瓠瓜)、甘木(所结果实甜美的果树)、甘辛(甜而微辣);2.美好,如甘雨(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甘霖、甘泽(甘霖,甘雨)、甘澍(甘雨)、甘膏(甘雨,膏雨)、甘霈(甘雨);3.自愿,乐意,如甘愿、甘拜下风、不甘落后、甘分(甘心于本分)、甘伏(甘心降伏)、甘罪(自愿承担罪过);4.通“酣”,嗜好、爱好 ,如甘酒(嗜酒)、甘嗜(嗜好)、甘乐(喜好)、甘利(好利,贪利)、甘得(贪得);5.姓;6.甘肃省的简称。

肀(驭yù)是古汉字,古同“聿”,可理解聿的省形,现用作偏旁部首。肀表示手握笔杆、竹竿或木棍。肀是汉字的部首之一,组成汉字如肃。

肃(夙sù)是由“肀”、川和“八”组成的字。“肀”在这里表示手握竹竿或木棍;“川”表示河流深渊;“八”表示分析判断。肃为人过河流深渊,手握长的竹竿或木棍探测水深,分析能不能过河,小心谨慎行事。寓意持事振敬,如临深渊,战战兢兢,无半点马虎。借“夙”声表示持事谨慎、认真、敬畏。

肃 [sù]的本义表示人战战兢兢,非常畏惧小心。引申1.恭敬,如肃敬(恭恭敬敬)、肃迓(恭迎)、肃奉(恭敬地接受或遵奉)、肃修(恭敬地修书,致亲友书札用语)、肃如(恭敬的样子)、肃服(恭敬顺服)、肃然(恭敬的样子);2.庄重、严肃,如肃命(严肃命令)、肃括(仪容严正而有礼法)、肃容(严肃的仪容)、肃陈(陈列严整)、肃戒(严肃地告诫或警戒)、肃坐(指端正地坐着);3.清静、安静,如肃肃(清寂,幽静)、肃烈(肃穆威烈)、肃森(阴森的样子)、肃听(静听,含恭敬意);4.严峻、严格,如肃心(上进之心,行正道之心)、肃遏(严加禁止)、肃然(畏惧的样子);5.峻急,十万火急的,如:刑肃而俗敝,则法无常。—《礼记》;6.敏捷,通“速”,如肃给(敏捷)、肃肃(迅速的样子);7.揖拜,拜礼之一,即揖,今妇人行礼称端肃,朋友通函称肃启、谨肃,本此,如肃揖(肃拜,直立作揖)、肃香(供香);8.恭敬地引进,如肃客(迎进客人);9.衰落,萎缩,如肃气(肃杀之气)、肃景(秋景,秋气肃杀,故称);10.清除、平靖、肃清,如肃菁(肃清,削平寇乱)、肃靖(清扫、平定)、肃齐(安靖整饬)、有反必肃;11.整饬、整肃,如肃正(整饬,使端正)、肃衣(整衣)、肃治(整顿治理);12.儆戒,如肃省(整肃自省)、肃慄(戒畏自警)。肃 [Sù]古代州名,隋置,在今甘肃省。肃,州名, 古月氏国也。—《广韵》


严师说字


甘肃省和其他省区一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名称、地域范围、行政区划,前前后后,多有变迁。

甘肃省最早得名是在元代。元代始设甘肃行省,取属地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首字合而成名。

明代废省设司,甘肃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司。

清代设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四省区地域范围。光绪十年(1884年)分出新疆。

1912年,甘肃省境又划分为宁夏、西宁、兰山、泾原、渭川、甘凉、安肃七道。1927年废道,1929年分出青海、宁夏两省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甘肃省境内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关中两分区。1949年8月成立甘肃行政公署。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成立,甘肃省之名沿用至今。


一眼千年58


先秦时期甘肃省的大部分属于雍州和凉州,因此,甘肃省也称为"雍凉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的管辖范围已经到达甘肃,秦昭王设立”陇西郡“管辖,因此,甘肃又有陇地的称谓。唐代改郡为道,甘肃省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

那么,”甘肃“最早出现是哪个时期?

北宋时期,西夏王朝统治黄河西部的甘肃张掖地区,设立甘肃军司管辖驻地位于甘州,也就是现在的张掖市甘州区;肃则指的是肃州,位置大约是现在酒泉市肃州区。是这也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甘肃“一词。

元朝时期设立”甘肃行中书省“,甘肃开始作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名称出现。明朝时期改省为司,甘肃归“陕西布政司”管辖范围。清朝时,把“陕西右布政司”改为“甘肃布政司”,甘肃一词重新使用。

民国时期,甘肃、宁夏、青海以及内蒙中西部等地划分为7个不同的行政区域。

建国以后,1950年正式设立甘肃省人民政府,这也是甘肃省成立的标志。

甘肃省成立以后,具体的行政范围也有着多次的改动,先是1954年撤销宁夏,并入甘肃,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脱离甘肃成为新的省级行政区。

“甘肃”一词,最早起源于西夏王朝,正式成为行政区域是在元朝,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甘肃省之名是源自元朝。对于甘肃地区的名称,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现在我们经常所说的陇西、雍凉等等都是指代这一区域,这些都是历史上不同时期对这一地区的称谓。甘肃作为中国西部五省之一,“河西走廊”生动得体现了甘肃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中转地的特征。


北大炉炉


一个是指古代的甘州,一个是指古代的肃州,即甘州和肃州的合称。


雨荷风


一个指古代甘州,另一个指古代肃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