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石关是西汉玉门关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汉唐时期把河西五郡——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金城郡统称为凉州。王之涣作诗《凉州词》的地点是凉州金城郡(兰州),前两句写景,黄河白云、孤城高山;后两句抒情,羌笛怨柳、春风不度。举世闻名的玉门关是凉州的标志,诗人以玉门关指代凉州,是艺术的语言,玉门关的具体地点,则是学术界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

1907年,匈牙利裔英籍探险家斯坦因沿古丝绸之路考察,来到敦煌西北90公里的小方盘城,挖出了一批汉简,声称发现了玉门关遗址,拉开了玉门关研究的学术之争。中外学者纷至沓来,1907年至1981年6次发掘出敦煌汉简2190余枚,著书立说,持续了一百多年。国学大师王国维、法国汉学家沙畹等人补正斯说,认为最早的玉门关在敦煌以东,后来西迁敦煌,其依据是两汉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有关记载的解读。向达、夏鼐、陈家梦等学者则认为玉门关始于敦煌,其依据是敦煌汉简有关文字的解读,从而否定了西迁说,敦煌说成为主流观点,被广泛采用,如国家地图上的玉门关都标在敦煌。

1982年,赵永复对敦煌说提出质疑,争论再起,各执己见,见仁见智。坚持敦煌说的大都是敦煌学的权威专家,如李并成、李正宇等;主张西迁说的大都是年轻学者,如侯晓星、侯玉臣等,他们在敦煌以东疏勒河流域的瓜州、玉门一带探索最早的玉门关。最靠谱的观点是赵评春认为玉门关应该在“石门周匝”之地,但他不知道“石门周匝”的地点,是在更东面的讨赖河流域。嘉峪关、酒泉的文史工作者熟悉这一带的地形和历史,发现玉门关非他们莫属。

笔者业余研究嘉峪关历史数十年,发现了嘉峪山石关是西汉玉门关遗址,于2000年见书《嘉峪史话》,见报《嘉峪关广播电视》,之后在核心学术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发表论文6篇,出版专著一本(见附录)反复论证这一观点。酒泉刘兴义也在2005年1月发文,认为最早的玉门关在石关峡。笔者的观点虽然在学术界多有引用,但是尚未普及,大众读者了解的更少。王婆卖瓜不行,需要外来和尚,这是“官本位”社会的规矩。2005年4月,两年前还坚持敦煌说的李并成教授发文说,石关峡是最早的玉门关,2013年又来嘉峪关宣讲,这项研究才有了转机,在2014年、2015年嘉峪关召开的两次学术研讨会上,嘉峪山石关是西汉玉门关的观点,被省内外专家学者普遍接受。

西汉玉门关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被人遗忘了的嘉峪关前身的历史。长期以来,对玉门关的误解流传甚广,第一个误解是玉门关始于敦煌,第二个误解是玉门关因输入玉石而得名,第三个误解是玉门关因修筑长城而设置,第四个误解是玉门关的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第五个误解是玉门关和阳关并列于敦煌西境。揭开历史的尘封,消除误解还原真相,补上嘉峪关前期历史的缺失,是嘉峪关人的责任。目前,嘉峪山石关是西汉玉门关的基本事实已成共识,迄今未见否定性文章发表,但在一些细节上还有分歧,如关址地点、初置时间、西迁时间等。笔者省去学术论文的旁征博引,除了一些还有分歧和误解的问题,其余都不作繁琐的考察和枯燥的论证,只把结论写成通俗短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