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老了,老伴先走了,儿女又不愿意管,该怎样度过余生?

手机用户76473516490


孤独老人,儿女不管,怎样度过余生?

这是老人们的烦恼,谁都会面对这个问题,也是不想去想、又不得不去想的问题。

养老院,就在我家斜对面,我去看过,那里的老人如果生活已无法自理,那真的是很可怜,一个护理照顾好多个老人,她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床上。能动的在外面院子或走廊走动,看到有谁的儿女去探望,眼神让人非常难受,是孤冷无依、羡慕还是哀怨,每见到心里都不是滋味?

我和我老伴也常说起这个话题,我们现在还不算太老,还是银杏叶发黄叶未落的阶段,还能帮孩子照顾家庭。

我们打算真有失去另一半的时候,把自己离的远的房子出租,在孩子家的附近租个房子,生活中平常琐事总有办法解决。不想给她们添麻烦,她们有自己的事,她们要挣钱养家,也要抚育孩子们成长,现代生活中压力大家都清楚,她们成家了,已是社会中另一个体,双方只有互相理解,才能有利和睦长处。

现在家政服务方式灵活多种,深入千家万户,被许多家庭接受,有搞卫生、有专做饭、有白天护理,也有全天护理的。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可以选择聘用。靠在孩子附近,也可多些亲情,哪怕多看看孩子,也可多些温馨、多些欢乐和宽慰,比住敬老院方便,心态会更好。

作为老人,人老了,心态不能老,这点上,人都有最后的时候,化芬芳为泥土是人的缩命,不能纠结太多。我很佩服我父亲,他开朗乐观,在世时经常有朋友去看望,有人去不了,打电话问候他,他说自己是秋天的丝瓜筋,能荡几天是几天,病倒离世前,反倒是经常劝慰我,要把生死看成平常事。

我父亲有个好朋友,叫陶叔,他对度过自己余生这件事安排的特别好,我至今天仍历历在目,也颇值得借鉴。

他育有一儿一女,他的妻子早就离他而去。

他有二套各7O一80平米的房子,自己也有退休工资。

儿子是大学教授,博士后导师,非常聪明,经常为学校解决项目课题上难题,自己也得到奖励,家庭收入颇丰。但天妒英才,他不到40岁肝癌去世了。

女儿是下岗工人,自己买了个桥车出租以养家,她丈夫是汽车驾驶员,是国家单位临时工性质的驾驶员,夫妻两个收入低,生活比较艰难。

陶叔近80岁时,有许多慢性疾病,最严重的是脑血管病和肝区良性肿瘤。

虽然他有许多疾病,但他性格开朗,心态好,朋友也多,平常栽花、串门,生活一点都不寂寞。

怎样让自己度过余生呢?

他的朋友圈有一位女人,这位女人也是个爱花者,他们因为对花都喜欢,经常对花有交流,一起看花、买花玩。

这位女人有个很早寡居的妈妈,因为没有经济来源,一直跟着她生活。

她觉得陶叔经济条件好,人缘也好,就从中撮合,让自己的妈妈与她的花友陶叔一起生活。双方都非常乐意,这个妈妈也勤快,很会照顾人,把生活安排的妥妥的。

陶叔余生过得挺好,因为他是我父亲好友,我父亲离世前嘱我要经常去关心他。

陶叔对自己余生和财产都在病倒前作好了安排;

卖掉了一套房子,留下一套房子自己住。

卖房的钱待他离世后按比例分配给儿媳孙女、女儿女婿外孙女。

自己住的一套房,产权给谁呢?谁照顾到他离世,就是谁的。但必须由照顾他生活的那位花友妈妈住到离世后,他的想法儿媳、女儿、住起的大妈都赞同。

多年后的一天,陶叔脑益血,经医院抢救活过来了,但抢救过程中的用药,使他肝脏良性肿瘤转为恶性,一年后离世。

在度过最后的4O多天时间里,陶叔女儿女婿日夜照顾,房子也归属他们所有。

陶叔的事,也给了我们启发。

1、人老了,心态要好,老朋友多,共同语言多,解决矛盾和困难,方法多,机会也多,互相问候牵挂不孤寂。

2、财产分配早安排,避免家人亲友之间产生想法多而产生矛盾,以致互相推诿,老无所依,病无人问,而能得善终。

其实,从历代帝王将相、社会达人、高官、富翁到我们普通百姓,谁都不能超越生死、老了怎么办。是生活中平常事,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大事。





用户龙背山人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迟早都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老了,谁先走谁就是幸福的。剩下的一个要承受巨大的心理伤痛和孤单。

现在谁家的孩子也不多,生活的压力又大,他们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就不错了。不要过多的指望孩子们的照顾,虽然他们有孝心,可没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自己照顾好自己吧!首先要保持身体的健康,最起码生活得能自理。这样才能不拖累别人,自己也不会受罪。再就是趁着身子骨还硬朗的时候,尽可能多干几年活,攒下些养老的钱。自己花自己的钱心安理得,伸手管儿女要,虽然没问题,可毕竟情况就不一样了。

等老的实在不能去挣钱了,也不能光闲着,养几只土鸡,院子里种些菜,再养一只小土狗做伴。总得有些事干,这样既能省钱,又有点奔头。太闲了难免会感觉无聊和寂寥,容易得老年痴呆。

每天早起出去转转,活动活动胳膊腿,多走动锻炼,预防得脑血栓。喜欢唱歌,就吼上几声,反正大早上的野外也没什么人。难过了就嚎几嗓子,高兴了,就大笑一阵,反正也没人去关注一个糟老头子!

有病了尽可能自己去看医生,如果病重了,感觉到大限将至了,就给孩子们打个电话,让他们回来见上一面,坚决不让他们花钱进行没必要的抢救。我希望能有尊严的死,那时候我应该已经看淡生死,死是一种解脱,我就可以去和那边的亲人团聚了。





下里巴人文字


生活中见过很多这样的孤独老人,有的和儿子住在一起,有的和姑娘住在一起,有的一个人住在原来的老屋自己做饭自己吃,看到他们的样子我也想到了自己,夫妻俩总有一个要先走的,万一老伴先走了,孩子又不管,怎么办?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气任性说一不二,结婚后还要面对双方四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压力山大啊,有时候想管又怎么能管过来啊!

如果我身体还算健康,就自己买菜做饭,闲的时候就约上三五好友聊聊天,钓钓鱼,一起回忆一下年青时在一起的时光。这一辈子烟是戒了,独好酒,不能见肉,见了就非喝不行。说到这想起了小时候做了好吃的,让孩子去买两瓶啤酒,孩子百般的不愿意,最后加一根棒棒糖钱才屁颠屁颠地跑去买了,回来时满头大汗,那时候的时光想起来就心里甜甜的。

如果我生活不能自理了,我会用我的退休金雇一个护工来每天照顾我,也可以把我的房子经过评估、公证抵押给养老院,用来冲抵住养老院的费用,退休金我要自己存起来留到最后时刻,孩子们既然都不愿意养我了,房子和钱也不会留给他们的。弥留之际,我会打电话叫来福利院和养老院的领导,在公证员见证下口述一份遗嘱,除去身后办事所用开销,留下的所有资产全部捐给福利院的儿童。

我也可能会再次遇到一个通情达理的、善良的另一半,如果能在一起唠唠嗑,互相说说理解鼓励的话,那就在一起吧,至少不那么孤单,也能相互有个照应。时间长了,我如果先她而去,房子和钱都留给她吧,毕竟也是夫妻一场了。

老了没孩子照顾,现在想起来都想哭,觉得自己太可怜了,是自己没把孩子教育好。

好在一切都是假设,孩子还是比较孝顺的,上大学期间两次获得奖学金给我和她妈都换了新手机,而自己还用着三年前的旧手机,这样的孩子以后我老了不管我?谁信啊!


上官天竹


假如你老了,老伴先走了,儿女又不愿意管,该怎样度过余生

慢慢的变老,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话题;怎么养老,更是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又有多少老人不得不独自面对孤独终老的残酷。



其实我们常常说“养儿防老”,说到底真正能防老的。也不见得就是自己的儿女。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多。一对小夫妻上面最起码有四个老人。甚至还会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所以也不是孩子不孝顺,是孩子养不起啊。这就是中国的现状。



要想老年生活乐无忧 ,就要准备好,以防后患。

第一:健康+朋友

老年人,不要用健康去换取身外之物,因为你的身体健康是拿金钱买不到的。老伴虽然去世了,走出家门打打太极拳,跳跳广场舞,锻炼出一个好的身体,拥有一个好的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人一生一定要有几个好友,一起结伴去旅游,去打太极,去跳广场舞,有什么事情相互有个照应。

第二:独居+老本

老了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容身之处,不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因为两代人的观念不同,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与其忍气吞声的和子女一起生活,倒不如自己独自居住来的舒心。等老了自己要留些养老钱,不到最后一定不分家产,俗话说的好:那是棺材本钱。万一有个病有个灾的,给自己的晚年的留一个基本保障。



为了自己老有所依,老年朋友一定要要自立自强,要有尊严的老去!


山东刘三姐


大家好:我现在己八十岁了,医师退休,我儿女都是公务员,平時都非常孝顺,每天抽空都来看我,还陪我出去一起吃饭,周六或周未开车去较近的城市玩,我老伴已离我而去近三周年,儿女们叫我我他(她)们一起住,我说不用,老年和年轻人生活习惯不一样,各自单独居住,步行5分钟节到,每天都有电话,微信联系。

我跟子女讲了,生活能自理独立生活,第二步请中点保姆,第三如果自己生活质量差一点,请住宿保(24小時)照顾,第三去养老院也可以考虑。第四如身体质量差住院请护工,子女各有自己的业,同時子女也会有他的下一代。任何事情只能有包容和宽容的心态,生活质量才会高,有了好心态才能渡过快乐的余生。谢谢大家!


張昔月梅


怎么办?自力更生。

我外公在我一岁多的时候就去世了,两个舅舅也相继去世,都说养儿防老,那么儿子们都去世了该怎么办?靠自己。外婆生了五个女儿,但是她始终觉得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生存问题是不能麻烦女儿的。虽然大姨们和妈妈都会出赡养费,但是外婆不要,她会缝补衣服,也会给脐橙做包装,虽然赚的钱不多,但是足够养活自己。

这里也要提醒广大网友们,无论如何都要为自己想一想!靠山山倒,靠人人会跑,还不如靠自己。我外公当时在分财产的时候,给外婆留了一小间房子。听妈妈说,两个舅舅没去世之前,他们也不愿意赡养外婆,弄得外婆在两个舅舅的小洋楼中间的空地上搭一个棚煮饭,烧水。如若当时外公将所有的财产都分给了两个舅舅,外婆又没有女儿,她就真的要露宿街头了!

我四姨对她两个儿子非常疼爱。早早地就给他们准备好结婚的房子。然后四姨和姨父租房子住。大表嫂刚进门的时候是冬天,四姨还每天给他们提洗脚水。结婚的时候,他们还自己借钱给表哥办婚礼,从礼服到婚纱照,从家具到窗帘,全是按照大嫂的喜好来买的。还帮着他们带孩子,一分工资都没有,甚至还经常倒贴钱。可结果呢,大嫂的孩子长到七岁的时候,二表哥的孩子出生了,四姨就帮他们带孩子。这时候大嫂心里满是怒气,直骂四姨是贱货,老巫婆,盼着她早死。甚至对四姨拳打脚踢。而大嫂做的这一切,大哥不闻不问,既不关心四姨的情况,也不指责大嫂。而二表嫂也一样不是省油的灯,她总觉得四姨偏心,为大儿子付出的更多。表面上她装出一副非常孝顺的样子,实际上心里都在暗暗地打算盘。

其实“老了怎么办”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二十岁就要开始为自己做准备。因为这个节点,你得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了。在你的计划里,有买房有生孩子,养育孩子等等。那买房,这个房子以后是给孩子呢还是自己住?

第一,保险一定要为自己买,儿女是否孝顺是一回事,如果自己生了大病,哪怕儿女有孝心,她们砸锅卖铁都出不起钱怎么办?第二,要给自己准备住的地方。不要想着子女会考虑这些,也不要想着跟他们住。第三,坚持锻炼,照顾自己的饮食。这样可以少生病少很多麻烦。我男朋友的爷爷奶奶都快九十岁了,他们和子女都在同一个小县城里,但是分开住。他们年轻的时候就为自己准备好了一套小房子,虽然很小,但是有一个房间,有厨房,有厕所。爷爷奶奶从年轻的时候就很注重健康。他们饮食一直很清淡,几乎不吃油炸食品,很爱喝红茶、绿茶。每天他们都会手牵着手绕着小县城走上一大圈,一个多小时左右。退休以后,他们每天早起散步买菜然后忙活午饭和晚饭,下午去爬山,吃过晚饭以后去散步身体一直很好,感情也很好。





夏溪的心雨


我大伯,今年76岁,大伯母仍在世,但俩人已经分居十多年了,大伯过着和丧妻没俩样的生活。

大伯人不错,就是爱唠叨。比中年妇女的嘴还要零碎,而且是个悲观主义和完美主义的结合体,整天不停的唠叨里全是挑的别人的刺。

比如别人喝水不小心滴了几点水到地上,他会说:哎呀,你注意点呀,都滴到地板上了!地板被水泡了同意坏的呀……反正没有十几分钟唠叨这个,这件事就不算完。

因为这个个性,还有简单粗暴的处理事情的方式,大伯的两个孩子都和他不亲,老婆也在忍了他半辈子后和他分开住了。

如今大伯母住在她女儿家,大伯父独自住自己家,一个城东头,一个城西头,平时根本不见面。她们的女儿住城东也在城东上班,根本没有时间也不想去看她爹,他们的儿子在外打工,每年很少回。

去年过年我回老家看了大伯,他一个人住在偌大的房子里,过年也是孤单一人。因为大伯母还有堂姐她们都去堂哥打工的地方过年了,大伯没去,也不和兄弟姐妹过年,就一个人煮了碗面当年夜饭了。

我问他平时怎么过,他说早起起来买点菜,然后回家做个早饭吃,就去打麻将了。中午叫个盒饭吃,下午接着打麻将,傍晚麻将散场就回家做晚饭,吃完看看电视睡觉。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大伯每天就过着规律又清苦的生活。

有时候觉得大伯挺可怜的,但一想到他的唠叨,那种鸡蛋里挑骨头的挑剔,也是觉得他真的是应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性格的缺陷造成了大伯如今孤单寂寞的生活,大伯母是不理会他了,平时自己一人生活,要是有个不舒服了,堂姐还有姑姑叔叔这些兄弟姐妹会去看他照顾他。


芝麻辰小七


人从医院来,转了一个圈又从医院走。死是人生的最后归宿,必由之路,谁也避免不了。作为老夫老妻,修炼的再好也不可能同年同月同日死。相识相伴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患难夫妻,一旦阴阳两隔,生死离别,留下一方的痛苦可谓撕心裂胆,悲痛欲绝。当年爷爷走时奶奶的悲痛,母亲走时父亲的悲痛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现在快该轮到自己老伴了。我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多个组织器官衰竭,经常泡在医院卧床不起。孩子不在身边,全靠老伴照料。近40年来,老伴跟随我转战边防海岛前线,丢掉了专业,吃尽了苦头。现在自己病情不断加重,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玩玩手机(两次大难不死都被医生抢救过来)。每当想到自己朝不保夕,归西指日可待时就会泪如泉涌,心如刀绞。我并不是怕死,我巴不得早日解脱。只是耽心我老伴经不起这个打击,耽心她今后的曰子怎么过。她才刚刚60岁,以后孤独的路还很长。有一次我和他谈及我的“后事”,希望我走后她能有个好的新的归宿。她听后哭的晕倒在地。这更增加了我的揪心。说实话,我活的很痛苦,全靠药物维持生命,药停心跳就会停。要不是为了我老伴,为了多陪伴她几天,我早就归西转世了。希望我走后老伴能节哀,坚强,乐观,勇敢。


居家活佛


我的父亲走了十几年了,母亲一个人过,头几年母亲能有走动,自己买菜做饭,儿女们有时间回家陪陪,这几年卧床,不能自理,儿女们由于各方面原因不能照顾,只好雇了保姆,照顾的挺好,可是人老了,特别希望儿女围着她,总是想让我们多陪她。我们有不舍,有无奈,总觉着亏欠母亲。

由此我也想,假如自己也到了孤单一人时该怎么办?

我们是独生子,将来还要顾着自己小家,顾着自己的儿孙,压力会很大,所以别说不愿意养,即便愿意养,也不打算给他们添麻烦。

如果我身体还允许,我会自己生活。好在我们和自己的父母不一样,我们有文化,可以给自己找很多事做。

每天做家务,把自己的生活环境搞好。年轻时没时间给自己养生,不注意饮食,有时间了可以注意一下营养搭配,做做养生粥,做点自己喜欢吃的,有营养的东西,做的少而精,既可以消磨一些时间,又可以调理身体。

还可以做些美食邀子女和亲友到家里用餐,增进感情。

没事不要窝在家里,多散散步,遛遛弯,打打太极,多活动活动身体。

也可以追一追电视就,多看一些喜剧片,娱乐节目,少看伤感的内容,有助于心情愉快。

也可以打打牌,活动大脑。

有机会也可以适当旅游。

总之能做的事很多,只要心态好。

如果年迈,不能自理,也别拖累儿女,去养老院,既有人照顾生活起居,又有说话唠嗑的人。或者在家雇保姆,也会很好。

我自己会手机,会电脑,更容易打发时间。

总之,虽然老来难,还是尽量不拖累子女,别依靠子女,当然求医问药还是少不了子女的帮忙。


情感文影


这种情况下,我会处理了一切,把钱装进华为,然后脚丈中国。我历时九年,分几次骑行考查了京杭运河。那我现在会选择走黄河,从源到海。然后是长江。红河,我走了三段,要好从头到尾捋顺一遍。玩,是人生最大乐趣,集吃穿住行说于一身,很修行。

所谓一辈子学穿,两辈子学住,三辈子学吃,玩呢?五辈子也学不会,因为它是最高境界!用尽你的一生,也就是学点皮毛,一个湖面而已。

其实,早有教导,凡事预则立,到老了再说老,早已经晚了,老是中年准备的课题,无非是两个东西,健康和钱,缺一你就别想安享。两个都缺,那一定会很悲惨,生不如死,明白的就集全力活几天,痛快几天,在痛快未尽之时自觉辞世。

所以,我一直炸呼向前看,即然就一个孩子,就该早明白养老要靠自己了。早二十年看到,养老会是个事吗?当然不会。我就不会!

学孔子的人全是往后看,早晚要回头朝前看的。不如直接学着向前看。吃饱撑着的可以学点孔子,对大多数人而言,孔子就是多余。

能习惯另一个人的,最好找个伴,两个人帮把着确实容易点。把死看透,到时侯自觉告退。只有这个态度会让你稍微安然!安乐死是极佳选择,明智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