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的新闻部长萨哈夫为何当时成了“世界明星”?

记忆斑驳旧时光-


如果说在伊拉克战争时,谁是伊拉克这个国家最忠诚的坚守者,恐怕非这个国家的新闻部长萨哈夫莫属。



当美国大军压境时,伊拉克军队高层甚至政府内部不断有人叛变,投靠美国。发展到后来,美国和其盟友的十多万军队气势汹汹的扑向巴格达时,连总统萨达姆都选择了逃亡。这时,人们普遍认为,伊拉克不会再有对抗美军的有效力量了,美军攻下巴格达进而控制整个伊拉克指日可待。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伊拉克政府中竟然有一位高官没有选择逃生,而是义无反顾的留在巴格达继续为伊拉克发声,抨击美国对伊拉克的入侵。这个人就是萨哈夫,伊拉克政府的新闻部长。

萨哈夫当时表现的无比镇静。面对即将侵入巴格达的美军,萨哈夫宣称:巴格达就是一个大的陷阱,如果美军胆敢进来,都会全部掉进陷阱里被大火烧死。听到萨哈夫掷地有声的发言,原本准备马上攻入巴格达的美军心中发毛,将进攻时间推迟了一天。美军在经过仔细评估后,认为没多大问题才敢进入巴格达。萨哈夫虽然只把巴格达陷落的时间推迟了一天,但比起全线溃败的伊拉克军队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可以说,萨哈夫一直在坚持,直到巴格达完全沦陷,他再也无法继续工作了,才不得不停下来。



其实,萨哈夫在整个伊拉克战争期间,都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他的本职工作。萨哈夫一直在向伊拉克民众传输美军必败、伊拉克必胜的坚定信念。当很多伊拉克人欢迎美军进入巴格达,并自告奋勇地砸毁萨达姆塑像向美国表忠心时,距离美军仅有数百米的萨哈夫仍然坚称总统萨达姆正在组织反攻,美军必将陷入汪洋战争之中而无法自拔!

萨哈夫的镇定自若和大义凛然,在当时的世界引起了很大震动,他被视为伊拉克真正的英雄,人们都喜欢看到他一身戎装、临危不惧、慷慨激昂的壮士形象。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成为世界明星呢?就连最后,当萨哈夫终于完成自己的使命,从容的步入美军军营,美国人都对他崇敬有加,在经过简单的问询后,就将他放回来了。

事实上,萨哈夫属于伊斯兰教什叶派,和萨达姆信奉的逊尼派是非常对立的。并且,萨哈夫在为官的过程中,曾遭到过打压,从外交部长降为新闻部长。但萨哈夫并不注重这些,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为重,坚守爱国的信念。萨哈夫不仅在新闻宣传战线上尽职尽责,而且在最后关头勇于担当,所以,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崇高的声誉。从这点上看,萨哈夫不仅仅是一位“世界名星",更是一位值得所有人尊敬的英雄。



后来,萨哈夫移居阿联酋,他受邀担任一家阿拉伯电视台的节目嘉宾,仍然受到广泛的欢迎。


高山流水116820061


众所周知,萨达姆及其统治下的伊拉克在宗教信仰上都是以逊尼派为核心,而且萨达姆的一众左膀右臂也大多都难以摆脱“总统老乡”的裙带关系,除了穆罕穆德-萨哈夫!

图为萨哈夫被恶搞主持天气预报

萨哈夫不仅不是萨达姆的同乡,而且他所信奉的还是与逊尼派对立的什叶派!如果仅看萨哈夫不合群的身份背景,新闻部长似乎已算是位高权重,但要知道,这还是被萨达姆降职后的结果。(在此之前担任外交部长)

在萨哈夫就任伊拉克新闻部长两年后,美军便发动了战争,而他本人也是因为在战争期间一系列行为瞬间成了舆论的焦点!

比如当美军已经攻打进巴格达城的时候,萨哈夫仍然可以镇定自若的告诉记者们:伊拉克军队已经击败了大量来犯的美军,美国人在伊拉克根本就找不到立足之地!尽管萨哈夫说这话的时候就能清晰听到不远处的枪炮声。

或许在外界看来萨哈夫的言行举止存在明显的自欺欺人!但如果站在还想延续统治的萨达姆政权的立场,萨哈夫无疑是尽职尽责的!相信任何一个危在旦夕的统治者都不希望看到部下轻言放弃。

而且当萨达姆和其子女、高官秘密出逃之后,萨哈夫成了唯一留在巴格达的高级官员;他没有千军万马,但却在新闻发布会上一次次唇枪舌战美军的入侵:战争期间,萨哈夫每天都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伊拉克军队再次“大胜”的消息。当然,萨哈夫的“谎报军情”对于局势最终的走向影响甚微。

萨达姆彻底倒台后,曾经“死鸭子嘴还硬”的萨哈夫也算是完成了自己作为前伊拉克新闻部长的使命,遂向美军投降;不过,美军并没有过多的难为他,萨哈夫后来也定居在了迪拜并成为了当地电视台的新闻评论员。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人不多,萨达姆政权的前新闻部长萨哈夫无疑是这样的人。他能够做到,在美军坦克距离他的演播室只有400米地方时,仍然面不改色,无视战局实情,坚称美军必败。他比较经典的段子是,

“我对我说的话负责,我告诉你们,美国士兵已经开始在巴格达城门下自杀了。我们鼓励他们更多人赶快自杀,这样可以提高美国的自杀率”

由此可见萨哈夫真是将“睁眼说瞎话”演绎到了极点。他的谎言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据当时萨哈夫的同事讲,又一半的伊拉克士兵靠萨哈夫的言论在支撑战斗。

(萨哈夫)

所以他也被西方媒体人戏称为“巴格达鲍勃”和“喜剧阿里”。他的形象被印上了海报,做成了玩偶,言论被美国人收集起来印到t恤上,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以至于时任美国总统布什都对他的报道“情有独钟”,他表示每当萨哈夫准备发表讲话的时候,他甚至会立即中断会议,看看萨哈夫说了什么。布什还戏称,有人可能会认为是美国人雇了萨哈夫,把他送到了伊拉克,此人堪称“经典”。

(不要慌)

萨哈夫肯定不是美国人雇佣的,身为新闻部长的萨哈夫虽然是什叶派,但是英语老师出身的他却靠着自己的能力当上萨达姆政府的外交部长。这在当时的伊拉克政坛堪称是一个奇迹,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2001年因为与萨达姆长子乌代发生矛盾,被免去了外长职务,成为了新闻部长,当然这也给了他闻名世界的机会。萨哈夫虽然嘴上很不干净,但是骂美国是不会成为“战犯”的,这只是其职责所在,作为萨达姆政权的“非核心”成员,其也没有被美军列入到“扑克牌通缉令”之中。这也就可以解释他为何没有被抓。

(萨达姆政权新闻部长)

萨哈夫在2003年4月9日晚间便消失不见了,人间蒸发了,据当时萨哈夫的同事讲,他当时化了妆,脱下军装换上了便服,神情落寞,之后便没有见过他。在6月的时候萨哈夫突然现身迪拜,接受阿拉伯电视台的专访,为此电视台花费了20万美金才请动他。而且在录制完节目后,萨哈夫将录像带扣下,直到儿子确认钱进账后才交给记者。萨哈夫在采访中介绍了当时很多人不知道的内情,包括“他为什么说无视战场事实”,“消失后去了那里”等。

(接受媒体采访)

萨哈夫针对自己说谎的时解释称,这是因为当时伊军的通讯不良,导致信息错误。言外之意,他当时也不知道局势如何,只能依照立场胡说八道。他称自己后来向美军自首,并接受了询问,然后就被放了,但是美军否认了他的说法,表示很想见到他本人,但是确实没见到。由此可见萨哈夫的受欢迎程度,能够让那些被他骂过的人都喜欢上他。

(接受媒体采访)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古姿


但萨达姆本人与他的20万共和国卫队都逃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后,依旧有一位萨达姆政府高官在坚守岗位,那就是萨达姆政权的新闻部长萨哈夫。在整个伊拉克战争中,萨哈夫几乎每天都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发出伊拉克的声音。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最后阶段,当萨达姆本人已经脱离,巴格达成为以座空城以后,萨哈夫依旧坚守岗位,称伊拉克人会有鞋子与子弹迎接美国人。伊拉克战争过程中,这位硬汉新闻部长萨哈夫为世人所熟知,成为了真正的“世界明星”

萨哈夫出生于1940年,是一位什叶派阿拉伯人。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是一位逊尼派阿拉伯人,家乡是伊拉克的提克里特。所以,在萨达姆政权中,绝大部分高官都是来自于提克里特的逊尼派。萨哈夫身为非提克里特的什叶派穆斯林,能够在萨达姆政权成为新闻部长这样的高官,依靠的是能力与对萨达姆的忠心。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正式爆发。作为新闻部长,萨哈夫也开启了“战斗模式”。在整个伊拉克战争期间,萨哈夫每天都会召开记者会,鼓舞伊拉克人的斗争,抨击美国与英国的侵略。萨哈夫被每天称为了“铁齿铜牙”,阿拉伯世界新闻界甚至将萨哈林的记者发布会称之为“萨哈夫秀”!由此可见,萨哈夫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

2003年4月3日,美英联军兵临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萨达姆已经逃往了家乡提克里特,大部分萨达姆政府的高官也纷纷躲了起来,伊拉克政府军也纷纷溃散。在最危机的时刻,也只有萨哈夫站了出来。萨哈夫称美国与英国不可能在伊拉克站稳脚跟,巴格达人会用鞋子与子弹迎接他们。此后,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在一处路障前将萨哈夫逮捕。

由于萨哈林本人并没有犯下什么罪行,美国人并没有难为萨哈夫,而是将其释放。获得自由以后的萨哈夫前往阿联酋的迪拜,选择在那里定居。此后,萨哈夫曾经接受过媒体采访,称萨达姆在伊拉克战争中采取了错误的战术。但是,萨达姆从来没有考虑过逃亡,也没有人敢于向他建议逃亡。目前,萨哈夫平静的生活在迪拜,并不时的受邀参加电视节目!

现在的萨哈夫

欢迎大家讨论,你认为萨哈夫是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美国观察室


尽管新闻部长萨哈夫跟萨达姆的姓氏的第一个字都带萨,但他不是萨达姆的亲信,不是萨达姆的老乡,跟萨达姆的信仰也不一样,就这个新闻部长职位也是被萨达姆降职的结果。就是这么一个外人、一个文人、一个失意的人,却认为是萨达姆的忠臣、伊拉克的英雄。在美国大兵压境时,中东硬汉萨达姆带着20万卫队落荒而逃,而在巴格达萨哈夫一人在“作战”。他混合着英语、阿拉伯语基本很粗俗偶尔很文雅地唇枪舌战,搞得美军打巴格达都不踏实。美军摸不透他的底细又对他咬牙切齿,辱骂他为小丑阿里(Comical Ali

为什么不叫他小丑萨哈夫而叫她小丑阿里呢?他的全名不是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吗?不,他的全名是穆罕默德·赛义德·阿里-萨哈夫(محمد سعيد الصحاف‎ 1940年7月30日——)他在大学里学的新闻专业,他的新闻专业不是英语老师教的,但他却想当一个英语老师。毕业后,当了一段英语老师后,他就投笔从政了。萨达姆的亲信都是北方老家提克里特的人,立有军功,最起码也是逊尼派,而萨哈夫是什叶派的大本营卡尔巴拉省附近的希拉人,是“中原”人。萨哈夫成为“世界明星”,就是他“孤胆英雄”的“丰功伟绩”。成为“世界明星”的原因,可以用其姓氏来表示:萨——撒谎、哈——搞笑、夫——佩服。

第一、撒谎——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

任谁都知道伊拉克都抵挡不住了联军的进攻的,可萨哈夫却一直声称萨达姆与他们同在,在电台上报喜不报忧。在没有进入巴格达之前,萨哈夫态度坚决地表示:

他们在伊拉克没有立足之地。如果他们进入巴格达,我们会用子弹和鞋子迎接他们。

当联军攻入巴格达之后,萨哈夫说出这是诱敌深入,然后一网打尽。在那种感觉好像不是美联军打伊拉克,倒像是伊拉克打美国。

我们是故意让他们进城的,因为这样才能更方便我们消灭他们,我们已经把他们的退路堵死了。”

面对着伊拉克的节节败退,萨哈夫就像战忽局局长一样,忽悠民众,麻痹自我,吓唬联军,他自己都快要相信自己的话了。真应了戈培尔那句话: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其实,萨哈夫撒谎,也是被迫无奈,总得给自己壮胆、鼓气吧。如果此时,他跑了,要么萨达姆饶不了他,要么联军饶不了他。倒不如做个“英雄”。

第二、搞笑——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萨哈夫表情丰富、手势有力、语调抑扬顿挫、气势雄浑,再加上英语和阿拉伯语交替使用,侮辱性词汇连绵不绝,立即让福垊想到一个人——阿Q。他倒没说“就算是儿子打老子!”他比阿Q还有气势,不过是虚张声势。因为萨哈夫有文化,它一些侮辱性的词汇也不太接地气,都是引经据典而来。联军有时莫名其妙,但阿拉伯世界却感觉畅快淋漓。联军对他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无论敬佩他的人还是嘲讽的他的人大多都称他为口炮导弹!哭笑不得的感觉!在巴格达沦陷的情况下,他还能这么说(下方),也真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了。

在巴格达没有美国异教徒,永远也不会有!……我一点儿也不害怕,你们也不用害怕!请放心,巴格达是安全的,固若金汤。”

第三、佩服——化险为夷继续骂

在联军攻下伊拉克的政府大楼前夕,天天发布记者会,铜齿铁牙萨哈夫一夜之间消失了。萨达姆很早跑到老家避难,而萨哈夫却跑到了阿联酋。联军最初以为萨哈夫是幕后大佬语言导弹,气得骂他小丑,谁知道萨哈夫真的是小丑。于是,联军也就不把时间放他的身上,而重点追捕萨达姆。正是这个时机,他才逃到了阿联酋。谁知,他到阿联酋后,重操旧业,继续咒骂联军,并表示萨达姆一定会东山再起的。萨达姆被处死后,他也就沉寂了,目前他表示要出一本书,追忆那曾经的岁月。


福垊


一个人的战斗,萨哈夫就凭自己的一张嘴抵住了美国二十万雄兵。萨哈夫无疑就是就是战斗到最后的一个人。他对的起伊拉克,对得起萨达姆。萨哈夫具有苏秦张仪之能。


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萨哈夫无疑是头号大明星,他在电视镜头上,以他的口舌为武器,把英美联军打的体无完肤溃不成军。最为关键的是,媒体包括英美媒体对萨哈夫的言论也是确信的。这就足以证明萨哈夫的能力和本事。

萨哈夫当时的职务是伊拉克新闻部长,曾经担任过伊拉克外交部付部长。曾经留学美国。通晓西方媒体的运作方式作用。所以他才能利用西方媒体来展示伊拉克的“胜利“

。萨哈夫行为就是忽悠。局座不是也有张哈夫之说吗。

从战争开始的第一场发布会,萨哈夫说:战争已经开始,美军在入侵伊拉克。但巴格达是安全的,美军在遭到痛击。到最后一次:我们正在伊拉克炙烤美军的胃。毫无疑问,萨哈夫唱的是伊拉克版空城计。基本面对已经是炮声隆隆,兵临城下的美军,萨哈夫居然是“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以最诙谐的语言,无以辩驳的逻辑把美英联军骂得狗血喷头和一文不值

。引发全球的赞誉和倾倒。

他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许是由于他巨大声誉,也是由于他没有任何权力被彻底边缘化。所以萨哈夫没有成为扑克牌中的一张。待尘埃落定以后。萨哈夫也归于平静。但对比那些死走逃亡的高官来说,无疑萨哈夫是幸运的。现在的他平静而安静的生活着。昔日的荣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一切仍在我们控制之下。他们已经歇斯底里了,失败者,他们认为杀死平民、扭曲人民的感情就会赢得胜利。我想他们不会胜利,那些狗娘养的!”

这句话就是萨哈夫说的,当年他是萨达姆的新闻部长,每天要对着美军开“嘴炮”,真正的铁嘴铜牙。他曾经解释自己的不雅用语,说道:“非常抱歉,我使用这样(粗俗)的语言……对于那些用炸弹来轰炸我们人民的罪犯来说,侮辱是不够的。”

正因为他的存在,美国人的宣传战就没赢过伊拉克,可以说萨哈夫1个人撑起萨达姆的宣传大潮。有人甚至评论说,萨哈夫1个人抵上1个伊拉克师的部队。

那些日子里,哈萨夫在巴格达举行新闻发布会,总会吸引全球的目光,对多数人来讲,公布的内容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他用什么词骂美国。

题主所提的:

萨达姆的新闻部长萨哈夫为何成了“世界明星”?其实,就这么简单,战争区的人关心内容,战争区之外的人关注他骂美国,哈萨夫一时间飙升为知名人物。

哈萨夫能够很镇定的开骂,幽默又风趣,给全球人带来很大的娱乐效果,结果无意间人们都记住了他的内容。尤其阿拉伯人就特别喜欢他,因为即便他开口骂人,很多词语都能在阿拉伯经典文学当中找到。

比如说当美国人就要打进巴格达的时候,萨哈夫就奚落道:“他们(美军)在伊拉克根本没有立足之地。我们会用子弹和鞋来欢迎他们。”在阿拉伯语里,用鞋子打人可是很不好的举动,此话一出得赞无数。

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后,曾经以扑克牌的形式发布“通缉令”,这幅特殊的扑克牌一共有55张,但是里面没有萨哈夫。后来,萨哈夫向美军投降,也没怎么惩罚。

或许,萨哈夫本来就不是1个特别重要的人物,在萨达姆政权里的地位不高。他出生于1940年,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什叶派,而萨达姆信奉的是逊尼派。

另外,萨哈夫不是萨达姆的家乡人,是萨达姆政权里的“外人”,谁都知道萨达姆信任提克里特的乡亲。战后,哈萨夫离开伊拉克,旅居在迪拜,有时还会上电视进行新闻评论,比被绞死的萨达姆要好太多。


子屠龙


萨哈夫之所以成为“世界明星”,是由几个主观、客观因素堆积而成的:

1、勇气爆棚,漠视危险。在巴格达事实上已经沦陷的情况下,对危险毫不畏惧,每天正常工作,不辱使命,这绝对是勇士、英雄所为,这也是其成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萨达姆政权核心是逊尼派,而萨哈夫这个什叶派却能在这个虎狼之地成为中坚,

什叶派固有的勇敢在萨哈夫身上得到验证,也是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人为数极少的亮点之一。

2、文职出身,战斗到底。伊拉克驻联合国代表杜里辞职之时,实际已经宣告政权彻底垮掉,所有军队斗已经被打散、萨达姆斗已经撤退的情况下,几乎是孤身一人,显示着萨达姆政权存在的骄傲证据,用这个假象搅扰敌军,同时保留了政权最后的尊严,这绝对会令军方汗颜。

3、浑水摸鱼,搅乱舆论。舆论战是萨哈夫的战争,发言席是萨哈夫的战场,三寸不烂之舌就是他的武器。在这个独特的领域,萨哈夫的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各种信息通过他的权威地位流向世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对震慑、扰乱敌方的战略战术,达到了任何人也无法达到的作用。联军经常因为萨哈夫的言论而犹豫甚至修改行动计划。仅此一项,厥功甚伟。

4、金句迭出,看楞世界。不但在存亡危机之时,在以往的工作中,萨哈夫也是以严肃的表情、轻松的揶揄,时不时推出流传后世的金句,让人津津乐道,也让更多的人对陌生的阿拉伯文明有了更多的了解。了解伊拉克政权的人其实早都会知道萨哈夫,他的特点与风格始终如一,而在这场战争中,他的特点发出最耀眼的光芒,以至于联军令人惊异的胜利都有些相形见绌。

5、风度翩翩,温文尔雅。自始至终从未有失态之时,甚至在最后一次新闻发布后消失在全世界的注视中,也不是丧家之犬那样的狼狈,即便被美军抓获,他也要求“保留尊严”,完全是一个爱惜名誉如生命一般的谦谦君子——虽然谎言不少,但那是宣传。

6、敌人夸奖,饮誉世界。军事家称他的作用相当于两个共和国卫队师,就连战争的发起人小布什对萨哈夫的表现也赞不绝口,每当萨哈夫出面时小布什都放下手中工作观看,就连开国家安全会议时也是如此,边看边说“真是个天才”。

小布什曾经大度表示,“我是萨哈夫的崇拜者,对萨哈夫着迷”(原话记不清了,应该是有讽刺的成分,但绝非全部讽刺)。

综上,萨哈夫名震寰宇绝非偶然,众多的因素将其推上历史的浪尖,不管他愿意与否,但历史确实赋予了机会。虽然萨哈夫成了“世界明星”也无力回天,但绝对是无愧于萨达姆政权的委托及阿拉伯反美民众的信任。


最后,让我们再重温一下萨哈夫的语录与金句——

我们最初的评估就是:他们都会死的。

我英语讲得比布什这个恶棍好。

我的感觉和平常没有两样,我们会杀光他们。

巴格达城里没有美国异教徒,永远也不会有。

我们已经摧毁了2辆坦克和战机,2架直升机以及他们铲子,我们已经把他们赶回去了。

我们完全控制了局面,他们已经歇斯底里了。他们是失败者,他们以为杀死平民并扭曲人们的感情就能赢得胜利。我认为他们不会赢,那些王八蛋。

英国“还不如一只旧鞋值钱”。

美军最受欢迎,因为我们将屠宰他们。

上帝会把他们交到伊拉克人手里,在地狱里把他们的胃烤干。我给你三倍的保证,巴格达城里没有美军士兵。

他们已经疯了。他们宣称有65辆坦克进入了市中心,我告诉你们这不是真的, 这是他们疯病的一种表现。

当我们在建立法律,当我们在创造文学和数学的时候,布莱尔和小布什的祖宗们还在山洞里乱划呢。

我可以负责地说,美国士兵已经开始在巴格达城下自杀,我们鼓励他们自杀得更多些,更快一些。

是的,美国军队正在推进,这只不过让我们更方便地打败他们。

我们要把醉鬼布什和他的走狗布莱尔的鼻子拖进伊拉克沙漠,伊拉克有2600万个萨达姆。

美国军队还在巴格达100英里之外,他们没有占领伊拉克任何地方,他们只不过是在互相兜售幻觉吧了。

布什是个非常傻的人,美国人民并不傻,我不明白这么聪明的人民怎么会选出这么一个傻总统。

在形势大好。美国军队正在试图接近近巴格达,我坚信他们的坟墓就在那儿。

真主将在地狱里让伊拉克人烤他们的肚皮。

他们的军队成百地自杀,战斗是残酷的,真主让我们胜利,战斗还在继续。

我们已经把他们引到了沼泽地里,他们除了死亡之外别想再伸出头来。

昨天晚上我们已经让美国士兵喝下了毒药,萨达姆.侯赛因的战士们和他伟大的军队给美国人上了他们历史上最难忘的一课 ……


历史脉动


在伊拉克战争中,当美军攻入巴格达时,伊拉克许多高官纷纷如鸟兽散,有的选择叛变,有的选择逃亡,只有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坚守到最后一刻,圆满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要说谁是伊拉克国家的英雄,非这位令人尊敬的新闻部长萨哈夫莫属!



萨哈夫的个人情况

提起萨哈夫,属于阿拉伯什叶派,被萨达姆一度从外交部长降为新闻部长,一度受到萨达姆的打压,但是他毫无任何怨言,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表现可圈可点,算得上是伊拉克的明星人物。

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他每天都是一身戎装,精神抖擞,充满激情,按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记者们透露伊拉克战争的情况,谴责美军侵略者的侵略暴行,号召伊拉克军民奋勇反击抗敌,让许多人都记住了他。



萨哈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充满了伊拉克人的血性,他太像一个爷们了!

伊拉克战争的情况

提起伊拉克战争,发生了许多让人大跌眼睛的事情。在美军围攻巴格达期间,许多人预测这可能这是一场持久战。因为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悍,算得上是一支中东强敌。但是,令人没有料到的是,在美军攻入巴格达时,几乎没有受到任何伊拉克军队的抵抗,一路势如破竹,太顺畅了!

当时的伊拉克乱得如同一锅粥儿。伊拉克政府高官有人选择向美军投降,有的人开始了逃亡,有的人直接叛变,甚至连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开启了逃亡之路,唯有新闻部长萨哈夫仍在坚守一线战斗岗位。

当时我们记得最清楚的是,面对美军气势汹汹的攻势,新闻部长萨哈夫说:巴格达就是一个大的陷阱,如果美军胆敢进来,就会全部掉进陷阱里被大火烧死。听到萨哈夫义正辞严的严厉警告,美军心里非常担心,但经过一番认真评估,被迫把进攻巴格达的日期向后推了一天。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美军攻入巴格达的时候,伊拉克军队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便丢盔弃甲,军车大炮洒落一地,无人问津。伊拉克军人当时想到的不是如何抵抗美军,而是选择如何匆忙逃命。甚至伊拉克的老百姓见到美军,也是列队欢迎,他们甚至帮助美军推倒了巴格达市中心的萨达姆雕像。这种情况甚至连美军也没有想到。令美军没有想到的是,萨达姆政权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伊拉克军人是如此的毫无战斗力。

美军攻入巴格达之后,萨哈夫还一直在坚持,他梦想伊拉克军人必然会化整为零,将与美军侵略者血战到底。但是,萨哈夫错了!他所预想的场景一直没有上演,萨哈夫知道大势已去,不得不停止手头的工作。

对萨哈夫的评价

可以说,萨哈夫是伊拉克真正的英雄,他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不得不离开自己所热爱的战斗岗位。

萨哈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信念,大义凛然,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尽职尽责,把生命置之度外,把危险抛在脑后,不得不令人尊敬和佩服。可以说,萨哈夫是一个出色的战斗员,也是一个对国家极为忠诚的人,在全世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后来,萨哈夫移居阿联酋,在一个电视台找了一份工作,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不管怎么说,萨哈夫是伊拉克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真正的男人,更是一个充满血性的汉子,伊拉克人应当记住他,世界人民应当记住他!


小甜嘟爸爸


其实,他说的才是事实,伊拉克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发动的战争是非法的,卑鄙无耻的,他是一个最称职的新闻部长,没有之一。

相反,那些编造谎言,发动战争的人,没有资格嘲笑萨哈夫,尽管他的祖国在强权下遭受了侵略和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