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政治体制是怎么样的?

司文郎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对俄罗斯关注比较多,比较有发言权。

总的来说,俄罗斯现在实行的是半总统共和制。1993年12月12日,我罗斯联邦举行全体公民投票。通过了俄独立以后的第一部宪法。同年12月25日这部新宪法正式有效,这部宪法也从中确立了俄罗斯实行像法国一样的半总统联邦共和体制。

这种半总统共和体制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掌握了一定的行政权。同时政府也必须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因为这种半总统共和制,它是结合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糅合起来的一个共同点。目前实行这种体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冰岛,葡萄牙,俄罗斯。其中法国是最典型的半总统共和制,以前法国实行多党议会制,但是这种政府极不稳定。所以在1985年以后,戴高乐政府制定了新宪法。特别加强了总统权力和政府权力。所以在一九五八年九月全民公投正实通过新宪法,法国进入了第五共和国。

  2. 俄罗斯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是俄罗斯联邦宪法和人和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总统可以按俄罗斯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总统有权任命国家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联邦政府会议。总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并可以领导国家安全会议。总统也可以有权解散议会。议会具有的权利是指控总统就有叛国罪。或其他十分严重的罪行。经最高法院确认以后才能弹劾总统。

  3. 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它是经历了一段政治混乱时期。看这段混乱时期以后,俄罗斯多党民主政治体制初步形成。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机制逐步抢一下。但是在1993年,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为争夺权利而发生争斗从而发展成十月事件,被逼无奈叶利钦总统用坦克镇压了议会,通过这次镇压也是俄罗斯的总统权利得到巩固和增强。叶利钦通过全民公投给予了总统更大的权力。一直延续至今,俄罗斯的总统权利都相当的大。也留下了一定的后遗症。
总的来说,俄罗斯实行的是半总统共和制,这种政体使俄罗斯内部想对稳定,也有利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我的观察,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猎鹰追风


世界上资本主义宪政国家的体制分为总理制和总统制两种。

总理制就是总理掌握着内政、外交 、行政和军事大权,不过遇到大事总理也不能一个人做主,一般都是召集议会坐那开会拍板。议会一般都是直选产生,获得多数的政党可以组阁,由他们推举出总理人选。

总理制的国家也有总统,但总统往往是象征性的,只出席礼仪性的活动。平时电视上看不到总统的影子,国家搞好搞坏跟他们关系不大。因为权力跟义务是对等的,总理出席国际会议的时候,很风光,但国家出现棘手问题的时候,总理忙得焦头烂额,总统悠然自得。像德国就是这种政体。

除了总理制,还有一种政体叫总统制。总统由老百姓直选或者间接选举产生,总统是国家的大拿,是三军统帅,国家各部门领导班子的人马都是总统的,由总统提名、任命。总统制的国家,总统很风光,出访、开会比谁都忙。但国家搞不好了,挨骂的就是总统,便宜不能都让总统占了。

说到这里大家就想起一个总统,特朗普。不错,美国就是总统制度。

俄罗斯是什么政体呢?

它名义上是个总统制国家,它的体制是俄罗斯独立后,俄罗斯联邦全体公民投票决定的。当时的总统叶利钦主持制定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新宪法,然后交公民投票。叶利钦当时很羡慕西方那一套制度,心说西方民主多好,我也要讲民主。体制只是一种框架,框架里面的结构和细节才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有的国家宪法规定总统可以解散议会会 ,没有什么具体的门坎限制,这些国家就非常乱,没有内阁国家就成了一条腿走路,那就要提前进行大选。

有的国家议会对内阁不满,总理干着干着就不让干了,因为议会可以对政府提出不信任,一旦这个不信任案在议会通过,总理就要下台,内阁也要散伙。意大利最多的时候,一年换过三次总理,屁股没有暖热就下来了,这样的总理当得真憋屈。

所以,一个国家只有一个笼统的制度还不能说制度健全了,要有详细的规则,还要有执行制度的适宜国情。

美国虽然是总统负责,但总统不能解散议会。总统虽然不能把议会怎么地,但可以否决议会的法案。

遇到独裁的总统议会不是没辙了?议会还可以再次对总统否决的法案进行表决,不过要三分之二通过,真正合理的法案就不会被总统枪毙。又维护了总统的权威,又肯定了议会的作用。

美国总统权力无边但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一旦总统犯了大错,议会可以弹劾他。不过这个罢免程序非常繁琐。参议院压倒多数通过,还要过众议院这道关。虽然过程漫长,程序繁琐,但弹劾过程就是对总统的拷问和审判,哪怕是最后弹劾没有通过,对总统也是个震慑和打击,让他不得不夹着尾巴。

所以,整体重要,细则更重要。

俄罗斯有跟美国一样的政体,西方政体最大的初衷就是要遏制权力、制衡权力,防止一个强人对一个国家进行垄断。所以,一般看不到西方哪个国家出现奥尔多安那样的强势总统。

但俄罗斯就不一样了,普京事实上当了几十年总统,成了一个无冕的皇帝。宪法形同虚设,总统制是挂羊头卖狗肉。

这也怪不得人家普京,因为俄罗斯宪法有漏洞。宪法只规定总统连任不能超过两届,但没有规定两任之后不能再担任总统,也没有规定总统不能再担任总理,更没说不能玩二人转。有人说俄罗斯宪法的漏洞是因为制定宪法的时候叶利钦没钱,请不到法律专家,就随便找了几个文盲来完任务。有人说叶利钦故意留下一个漏洞,等着普京来钻。

叶利钦已经作古,当时制定宪法的时候什么状况,已经无从得知。因为宪法的漏洞,让普京可以作为终身总统,虽然程序正义了,但结果不怎么地,可见制定法规多么重要。

在俄罗斯,如果宪法没有了漏洞,普京想要达到目的就要发动政变,或者控制议会修改宪法,就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有志者事竟成,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铁了心改变规则的人,神也没有办法,这就是国情。 

俄罗斯的前身是苏联,经历了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而且斯大林之前也是专制制度。俄罗斯没有民主的土壤,民主一夜之间降临到俄罗斯,没有产床,没有助产士,就这样降生了。能不能活下去,健康成长只能听天由命。

叶利钦一个大男人来照顾刚落地的俄罗斯民主,毛手毛脚把它吓坏了。叶利钦担任总统的时候,国家杜马说他独裁,要罢免他,叶利钦一怒之下叫来了坦克,下令炮打杜马,把襁褓之中的俄罗斯民主吓成了畸形儿。

俄罗斯独立的时候,叶利钦心里矛盾重重,明知道俄罗斯建国伊始百废待兴,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人,但又迷信西方的民主。当时的俄罗斯硬件不齐备,软件不具备。民主制度脱离了俄罗斯的国情,人民还没有具备接受民主的整体素质。

俄罗斯民间和官方潜意识中的专制基因和帝国诉求,跟民主体制相结合,长成了一个既不同西方又不同东方的怪胎。

所以,俄罗斯的体制是四不像。不是总统制,不是总理制,是个怪胎,是超级总统制或者说是总理、总统制。  

俄罗斯的经验告诉我们,体制再好,但一定要符合各国国情。罗马不是一天建成,民主同样不是一蹴而就。


历来现实


俄罗斯政治体制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叶利钦时期,第二个时期是普京时期。


叶利钦时期的政治体制:

叶利钦时期的政治体制是建立在戈尔巴乔夫改革之上的,由于此时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刚刚新生,采取什么制度就成为一个关键。


1991年3月17日,总统制全民公决通过,6月12日,叶利钦当选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

这就打下了后来俄罗斯作为一个总统制国家的基础。


但是此时的俄罗斯有一个问题:在叶利钦当选总统以后,以叶利钦为首的总统派支持者和以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议会派形成了对俄罗斯双重领导的局面。

这样就导致一个体制之争,有点像中国北洋时期的“府院之争”。


1993年,议会和叶利钦发生激烈矛盾,导致叶利钦决定下手除掉议会,促使后来所谓的“炮打白宫”事件,这个事件影响极为恶劣


这个事情特别讽刺,因为当时的叶利钦被西方视为“俄罗斯民主领袖”,居然直接用武力镇压议会。


这次事件后,俄罗斯就出现了所谓的“强集权体制”,而此时的西方依然是看好叶利钦,认为叶利钦炮打白宫是“不得已的选择”,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通过了新宪法,大幅度加强了总统的权力。


总统有权任命总理和各部部长,有权解散议会,有权决定议会选举和全民公决。

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组成的俄罗斯议会不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而仅仅是立法机关。

总理领导的联邦政府行使行政权,联邦法院行使司法权。

俄罗斯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武装力量统帅,凌驾于三权之上,这是和美国最重大的不同,因为美国总统仅为三权之一。


俄罗斯总统制更像法国的半总统制,而不是美国的总统制。


普京时代


今天的西方国家对于普京的抨击是毫无道理的。

因为当年叶利钦在进行大规模集权的时候,西方是相当欣赏叶利钦的,并且鼓励其集权,使用最激进的手段进行改革。

而普京的上台实际上是叶利钦的推荐。


普京上台以后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第一:巩固联邦制,强化了中央权力。普京在全国设立七大联邦区,实行总统驻联邦区全权代表制度,确立中央对地方机构监管,实现全国政令统一,必要的时候中央有权解除地方长官的职务,并且对于地方政府财政进行管制,改革了预算制度。


第二,普京改革了联邦主体的最高领导人的产生,过去是直选产生,现在是俄罗斯总统提名,地方议会表决通过,再由总统任命。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俄罗斯联邦已经出现严重的分离主义,尤其是车臣问题,这次改革主要是因为别斯兰事件导致的,这次恐怖活动导致333名人质死亡。


第三,打击寡头干政。叶利钦时代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寡头的肆无忌惮,普京上台后开始收拾寡头,首先2000年到2002年,新闻媒介控股总裁古辛斯基以及叶利钦顾问,独联体秘书别列佐夫斯基被清算,俄罗斯收回了公共电视台控制权,逮捕了尤先科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夫斯基,寡头经济被遏制。


2006年,俄罗斯批准联合国反腐条约,并且在当年对于总检察院,联邦安全局,海关总署的腐败官员进行大规模清理。


第四,规范政党。议会三大亲普京政党进行重组,形成了统一俄罗斯党,同时通过了《俄罗斯政党法》,截止到2012年10月,俄罗斯依法注册的政党已经到了40个,但是依然不能撼动统一俄罗斯党在议会的位置。


俄罗斯现在实行的实际上是所谓的“可控民主”,由于叶利钦时代全面倒向西方的失败,导致90年代俄罗斯经济极度恶化,大批大批的孩子没饭吃,少女卖淫,军队走私,车臣分离主义泛滥,整个俄罗斯在90年代堪称恐怖。


普京上台后开始收权,强化了中央地位,我个人认为普京的改革利大于弊,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由于这二十多年普京执政没有能够培养像样的接班人,今天的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实际上属于自由派,年轻,亲西方。


俄罗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目前俄罗斯有政治人物,不管是真反普京亲西方,还是假反普京亲西方,没有一个是形象好的,梅德韦杰夫也不例外。


开G8会议上,喝的醉醺醺,我也是服了他了。

叶利钦其实当年也和梅德韦杰夫一样,一天到晚喝的醉醺醺的,但是西方很喜欢他。

只有普京还算正常。

问题是普京如果下台以后怎么办。


李建秋的世界


俄罗斯实行的是半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这种体制是1993年12月12日经全体公民投票通过后颁布和实施的,完全具有法律效应。


半总统制是同时兼有议会制和总统制特色的政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半总统制下的总统比总统制下总统的权力要大的多,因为半总统制下的总统拥有解散议会、提议举行公民投票、甚至国家出现紧急情况下行使非常权力,而总统制下的总统不具备这些权力,在半总统制的国家,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实质上都围绕着总统权力,总统凌驾于三权之上,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只有行政权,是受立法和司法权制约的,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以法国最为典型。


联邦国家是指俄罗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共同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总统是国家的最高元首,由人民直选产生,任期6年,连任不得超过2届。俄罗斯联邦实行的是联邦民主制,根据资产阶级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互相制约、互相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

在俄罗斯由总统任命总理代理行政权,但必须经过议会批准,议会对政府施政不满只能弹劾总理,却弹劾不了总统。俄议会采用两院制,上议院称联邦委员会,下议院称国家杜马,上议院议员是由各联邦主体派的代表,下议院的议员是由全国选举产生。

俄罗斯的司法机关主要由联邦宪法法院、联邦最高法院和联邦最高仲裁法院和联邦最高检察院组成,联邦委员会根据总统提名任命这些官员,所以总统又凌驾于司法之上。俄罗斯总统同时也是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和国家安全会议的主席,可以不经议会通过直接颁布法令。俄罗斯实行的是多党制,最大的党派是统一俄罗斯党,普京就是统一俄罗斯党员,现任主席是梅德韦杰夫。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了解俄罗斯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俄罗斯在政治上有着悠久的集权传统。从莫斯科公国到俄罗斯帝国,再到后来的苏联,集权贯穿国家的整个发展,在俄罗斯根深蒂固。

而俄罗斯选择集权,是因为其复杂的地缘人文环境,需要用集权来增加国内的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

因此,俄罗斯的地缘条件决定了,其要保障国家延续和发展,必须在政治上选择集权。

不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在形式上选择了西方民主政体。现在的俄罗斯,采用联邦民主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当然,绝大多数人认为,俄罗斯采取民主政体只是表面,其根本还是集权——总统的权力在政府、法院与杜马之上,俄罗斯的政治属性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这种看法虽然有道理,但总统权力的越界,并未改变俄罗斯联邦实行西式民主政体的事实。总统权力的合法性是全民选举赋予的,这也是俄罗斯联邦有别于沙俄、苏联的关键。即使总统能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的选举提供便利,但只要全民选举赋予了总统的权力,那么俄罗斯联邦的本质就是西式民主政体。总统权力的越界只是因为俄罗斯根据自身国家实情对西式民主政体做出的修改。

那么,俄罗斯联邦为什么放弃了集权,而选择与自身基本国情不太相符的西式民主政体呢?在云石君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国民对苏联时代过度极权的厌恶心理。苏联时代的集权,在全球范围而言,其程度都是非常高,甚至达到了一种极端的程度。

过度的公有化,高度控制了国民的生活,再加上一些极端做法,引发了国民的强烈反感。而这种不满除了是对极端专制本身不满,也蔓延到是对集权政治体制的不满。同时西方用西式民主优越性理论对俄罗斯国民不断洗脑,以及冷战末期,西方和苏联强烈的物质文明程度差异的对比,使俄罗斯对集权政体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厌恶心理,这就为俄罗斯选择西式民主奠定了基础。

不过,国民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更多的是以感性的眼光看待事物,是以自己的直观感受和外部舆论来决定自己的好恶。但精英阶层有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会以规律和逻辑的角度来看待政治体制。

集权和民主在本质上都是人类社会治理的不同手段,并无好坏之分,只有合不合适。

而俄罗斯的地缘条件和国情,决定了俄罗斯采取专制集权更为合适。那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精英阶层为什么没有继续捍卫集权制度,而是顺势接受西式民主呢?

直接原因是因为,精英阶层对苏联的极端政治与国民一样也是心有余悸。在加上西方对民主理论的推广以及西方的物质文明远超俄罗斯的现实,动摇了精英阶层的认识。

再加上,苏联解体,集权派精英阶层被清洗,新的精英阶层为了得到国民的认可,即使不认同西式民主,也只能发对专制。

短期内精英阶层的大洗牌,让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和认知水平受到冲击而大幅下降,再加上国民对集权的反对,最终俄罗斯选择了西式民主。

第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出现了有利于推广西式民主的客观条件。

首先,国内地缘和人文结构变得更加单纯。苏联解体,俄罗斯失去中亚、东欧西部以及南高加索三个板块。其中南高加索与中亚位置过于偏南,远离俄罗斯的东西向国家地缘主轴;而东欧的乌克兰等国,虽处于主体核心区,但因受外力(西方、伊斯兰等文明体系)的影响较大,而限制了当地对俄罗斯文明的吸收。

这样的地缘格局,让中亚、南高加索、东欧西部的当地居民未被俄罗斯民族同化,而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征和宗教信仰。

因为这些板块存在较大的分离主义倾向,苏联采用高度集权的政治形式,来对冲地缘和人文结构的严重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苏联解体,这三大板块的脱离。俄罗斯联邦的地缘结构的规整性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其民族成分与苏联时代相比也单纯许多。虽然现今的俄罗斯,仍然面临着南俄、鞑靼等分离主义地区的困扰,但情况相较于以前好转了很多。

其次,外部环境形势有所缓和。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俄罗斯虽然仍面临着西方的紧逼,但相较于冷战时期,形势有了较大的缓和。

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环境相对缓和,使其用于应对外部威胁的资源降低,对应的其对集权专制的需要也被削弱。这就为俄罗斯推行西式民主打开了一定的战略空间。

第三,俄罗斯国运的衰退,已不利于集权的形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运进入一个下行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社会动荡,各阶层、各族群的矛盾日趋严重。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维持正常运转,一般只能采取两种方法。

一是政治高压。用国家政治的强制力和威慑力压制各方不满,减少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不过,这个方法,俄罗斯不能用。当时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已非常严重,仅凭政治高压无法解决,不然苏联也不会崩盘瓦解。

二是民主化。民主是一个缓冲阀作用,能让各个群体的矛盾通过政治博弈得到解决,这就大大减缓了社会冲突和暴力抗争的可能,社会秩序也趋于稳定。

从经济层面来看,政治集权有利于国家资源的集中调配,疆土的开拓,资源的掠夺,推动工业的规模化扩张。

但俄罗斯联邦不需要开疆拓土和资源掠夺,只要能守住现有的利益就谢天谢地了。

而内部的工业规模化扩张方面,苏联经过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模式,使得传统工业的扩张走到尽头。俄罗斯联邦需要的是工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在质量和技术上的提高。而这需要市场的自我配置,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集权对社会资源是高度控制的,市场的功能被大幅限制,人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因自主权力和匮乏的资源,而得不到发挥。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式的集权不适合俄罗斯联邦的经济状况,只有简政放权,然市场和个人有发挥的空间,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才能得到调整和转型。而这就从侧面给民主提供的有利条件。

国民的厌恶心理,有利于推广民主化的客观条件的出现,国运衰退等原因,使专制集权已不适合俄罗斯。种种原因,推动了俄罗斯在短时间内接纳了西式民主。

只不过,虽然接受了西式民主,但这并没有让俄罗斯获得预想中的新生。苏联解体已近30年,俄罗斯却依然深陷泥潭,甚至近年来衰败趋势还有加速之象。

为什么改了制,俄罗斯依然无法复兴,甚至越陷越深?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俄罗斯过分高估了西式民主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误解了自家困境与制度之间的关系。俄罗斯的衰败,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制度问题,而是有着非常深刻的地缘政治和历史规律方面原因。没有搞清楚这一点,贸然将国家困境归咎于制度,进而仓皇改制,这不仅不能将其拉出困境,反倒因为改制的跌宕,加速了俄罗斯的衰颓。

那么,俄罗斯在当代快速衰败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27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云石君



用户3558748365780


就一个始终没有摆脱的乌合之众的沙皇体制。


中式逻辑123


半总统制


人形立牌


宇宙第二“自由与民主”的典范国家


HiL乐乐


独裁统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