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国外发展缓慢,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占有率很低,是何原因?

我们的统一战线


微信在国外发展缓慢,特别是发达国市场占有率很低,是何原因?分析如下:

一、国内概况

微信是腾讯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自推出以来,经历了起步、完善和高速发展的过程,现已发展成为集即时通讯、社交和移动支付等为一体的,中国乃至世界最为成功的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软件之一。

目前,微信在国内,拥有覆盖全年龄段的,超11.11亿(数据来自腾讯官方2019年第三季度)月活跃用户,在国内可说是叱咤风云、圈粉无数。但在国外却只有曲曲4000万月活跃用户,且华裔使用者居多,发达国家更是用者寥寥,少有人问津。原因何在?分析如下:

二、微信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占率很低的原因分析

1.国情差异

微信是一款火爆的偏熟人社交软件,它的偏熟人社交模式更符合中国国情。却不太适合国外及发达国的情况。国外用户并不局限于熟人社交,更乐于接受新人。因此,像Facebook、Twitte等这样的广域社交软件,更符合他们的口味。

2.国际化晚

FaceBook和Twitte分别推出于2004年和2007年,比2012年4月才决定国际化尝试的微信,整整早了5~8年。这时的FaceBook和Twitte早已在发达国家站稳脚跟,且国外用户也早已习惯了拥有这些社交软件的生活方式。导致,国外用户很难再去尝试和接受另一款新的社交软件——哪怕是功能更加强大和全面的微信。

3.客户粘性极强

尽管,微信的功能更加强大和全面,也更能理解国人的使用习惯、生话方式和工作需求。但,由于社交软件客户粘性极强的原因,因此,想让国外用户立马放弃早已习惯的社交软件去转投微信是不现实的——需要时间。

4.移动支付在部分国家无法使用

如果腾讯要做跨境移动支付,就必须申请所在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许可,为此所花的时间将非常漫长且很难达成协议,导致微信的重要优势功能——移动支付,在部分国家无法使用,进而影响了微信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市场拓展。

5.本土化体验不佳

微信在中国的巨大成功,在于它对中国市场及国人的深刻理解,很多功能设计都是基于国人的需求、使用习惯,以致于它几乎覆盖了国人的方方面面。而海外版微信并没有针对国外用户的不同需求,去做出太多的本土化设计,只是国内版的多语言化——结果造成海外版微信本土化体验不佳、水土不服。

6.拓展力度不够

腾讯在微信的国际化初期,曾请梅西为其代言,但收效甚微。随后,微信的国际化拓展力度渐低,持续性渐弱。

三、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微信在国外发展缓慢,特别是发达国市场占有率很低的原因是:1.微信的偏熟人社交模式虽符合中国国情,但却不适合国外及国外用户的国情与口味;2.当微信决定国际化尝试时,FaceBook和Twitte早已在发达国家站稳脚跟,且国外用户也早已习惯了拥有FaceBook和Twitte等社交软件的生活方式。导致,国外用户很难再去尝试并接受另一款新的社交软件——那怕是功能更加强大和全面的微信;

3.由于社交软件客户粘性极强的原因,因此,想让国外用户放弃早已习惯的社交软件,去转投微信是不现实的——需要时间。4.微信的重要优势功能——移动支付,在部分国家无法使用。5.海外版微信在国外的本土化体验不佳、水土不服。6.微信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推广力度不够且持续性不佳——以上就是:微信在国外发展缓慢,特别是发达国市场占有率很低的原因。


晶莹之芯


微信在海外的发展的确不尽人意,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综合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导致。

1、海外不具有先发优势:

微信在国内虽然起步不晚,2010年的时候就已经在研发了,但是进军海外的时间节点就要晚得多了,直到2012年才开始进军国际市场,推出英语版。

而这个阶段,海外各个地区其实已经有了各自的手机社交软件,比如日本有Line,韩国有Kakao Talk,欧美有Facebook messenger和whatapp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APP基本都在自己的地盘上取得了优势地位,这种情况下wechat作为后来者就很难取得竞争优势。

2、社交软件特性阻碍发展:

社交软件的特点在于一旦大家都使用某款社交软件,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其中的用户就很难彻底摆脱,因为你的人际关系全在上面!

这种特性帮助微信在国内取得了优势地位(通过QQ的社交垄断优势迁移用户资源),但同样也阻碍了微信无法顺利打开海外市场。

前面提到了海外本身已经有了line、facebook、whatapp等社交工具,这些工具一旦度过了前期市场竞争,同样也是趋于社交垄断地位。因此,很多地区的本土社交软件都有很强的优势,比如line在日本,Kakao Talk的基本盘是韩国,而美国本土则是Facebook。

微信由于没在第一时间参与前期竞争,基本上错过了高速发展的窗口期,后续就不可能有效突破原有的社交垄断。即便是在发展的窗口期,说实在的也很难在国外打败本土对手,因为还有我们后面要聊的第三点影响因素。

3、东西文化的差异和海外偏见:

微信在一些设计上是非常符合国人特点的,比如红包,微信支付等,同时其创新出来公众号、小程序等产品也非常不错,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内容在海外就不一定能得到认可了。

拿最简单的红包功能来说,很多老外是理解不了的,即便是拿日本地区来说,人家也有发红包的习俗,但人家的习惯是拿白纸包的,这就是典型的差异。

而文化差异这东西是根深蒂固的,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得到改变。因此,你要让老外能短期内接受微信还是比较困难的。

最后再提一点,微信海外发展受阻一定程度也受到政治因素和长久偏见的影响,比如部分地区的人和政府会认为微信受到监控或审查等。

Lscssh科技官观点:

以上这三方面相互结合后发挥出巨大的负能量,有效阻止了微信在海外的大力扩张。目前Wechat在海外基本上还是以华人为主,用户群体基本上仍旧未脱离来中国文化这个圈子。



Lscssh科技官


感谢您的阅读!

微信,实际上属于比较严重的“发育不良”!

所以,微信怎么跳都跳不出个国际化,这让马化腾估计也很困扰。可是,想想也没有什么困扰的,微信的月活跃量已经超过了10亿+,对于微信来说,它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也有着天然的劣势。

天然的优势

微信的优势在哪里?我觉得可以囊括在三个方面:

  1. 微信的用户。我们知道微信的用户大多数是通过QQ转换而来,对于微信来说,前期如果没有QQ的转换,那么,微信的发展可能会受到很大的阻碍。我还记得2011年,我使用微信最早期的时候,并不是使用手机号码登录和注册,而是使用QQ进行一键登录。所以,微信的用户实际上有大部分是QQ的用户,这种转换就是微信的优势。

  2. 微信的特色。微信的主要特色和QQ是有很大区别。微信主要是以社交为主,所以它的界面简约性很高,我们也能发现,它基本上没有像QQ那样比较臃肿的功能性。
  3. 国内市场。微信是从国内发展起来的社交平台,它有着天然的国内市场,而国外的Facebook以及whatsapp等等,缺乏国内市场的根基。

天然的劣势

虽然说微信在国内发展迅速,但是在国外却有着很大的限制,第1种限制是因为Facebook等社交平台的发展相对比较活跃,而且,它们的根基已经比较稳,用户更能够接受Facebook等APP的存在。

另外,从形式方面,Facebook等APP会更适合外国消费者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是微信并不具备的。

国外的APP难以进入中国市场,这种屏障也影响了它们在国内的发展,但同样在国外市场,微信没有广泛的用户基础。

这种天然的优势和天然的劣势的结合,其实是微信不能够在国际市场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LeoGo科技


微信基本上是中国用户,西方国家基本Facebook,Twitter ,Instagram ,微信只是在你明友圈的人可以看到信息,Facebook 平台功能更强大,认识不认识的全能找到看到,旅行每到一个地方,FB就锁定你跟你说你在哪儿,食物,景点什么的。方便但就是FB掌握了你的行踪,有人觉得没隐私,不过我觉得挺好,万一我给坏人绑架了,FB 能救出我😀。


Sally62005


    国外的社交软件风靡100多个国家,而微信只有中国人在用。微信在国外为什么会“水土不服”呢?下文具体说一说。

    通常来说,占据市场,先入为主。西方的社交媒体发展更早,他们的社交产品相对来说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产品起步早,也跟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以同类产品为例,微软的MSN在1995年推出,98年才有了QQ的原型,WhatsApp早在2009年就出品了,微信直到2011年才推出。

    文化体系的差异

    欧美澳新是一个文化系统的国家,价值观彼此有亲近感,不太容易认同来自东方国家的应用。意识形态上,不太容易推广。


    微信的功能大而全,可以聊天、有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来说,海外最流行的社交工具instagram,以“简洁”著称,要做的事情就是发图、点赞。

    英语语言体系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以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国家更容易接收采用了相同语言体系开发的应用,以汉语为应用语言的微信则不同,即便微信推出了wechat,但是汉语翻译的应用和国际用户的使用习惯仍然有差异,况且国外版的微信,在功能上限制比较多。


    总之,微信在国内有10亿的用户,但是在国外很难发展起来,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微信的发展很符合国内的人际关系,但是并不适用于国外的具体国情。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Geek视界


微信是国民级应用,但称不上是国际化应用。可以说微信摈除国内市场来说,在国际上的占有率是极低的,特别是发达国家更是如此。究其原因,或国情、或时间优势、或使用习惯、又或隐私保护性等等…

以WhatsApp来说,最早成立于2009年,经过多轮融资之后于2014年被社交网络Facebook收购。很多时候,通讯社交应用要讲一个先来后到,因为用户基数是关键。就好比现在的微信在国内没有任何一款社交软件能够取代其地位一般。

用户习惯使然。

从区域划分而言,国内主用微信,国外有WhasApp、Facebook Messenger、iMessage,还有日韩的Line和Kakao Talk等等。

每款软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就如我们可能用不惯WhatsApp一般,国外用户一样可能觉得微信并不好用。可能是页面风格、应用操作方式等等…当然了,这是一个长期的习惯而致使的。

如果说微信是功能繁多,国外应用显得就“专注”不少了。

显然的,国外通讯社交类的应用太多了,这也是微信国际化难以实现的一方面阻滞因素。然而论它们的特点,可能还要数其功能“专注”这一点了。

微信就好像是一个大杂烩的应用桶一般,聊天、朋友圈、小程序…各种内容应有尽有。而国内的应用就显得专注和纯粹不少了,这或也是它们所少有选择微信的部分原因吧。

仍以WhatsApp而言,WhatsApp的目标就只是取代付费的手机短信而已。除了基本的通话、对话功能外,WhatsApp在通讯之外的延伸就只有类似于微信朋友圈的“动态”功能。

又或者Facebook和旗下的Messenger,这显然也是社交与同通讯分割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简单而纯粹的通讯功能自然也更加便于用户接受。

国外用户更注重于个人隐私保护,微信或也并非是最佳选择。

聊天加密是许多人所关注的另一话题,在国外而言其实用户们还有更高的要求。就如Telegram(TG)而言,它采取的是一对一端到端聊天加密。加密模式是基于 256 位对称 AES 加密,RSA 2048 的加密和 Diffie-Hellman 的安全密钥交换协议。简单的理解就是,一端发出的信息只能被特定的另一端收信人解密,整个过程中不允许第三方介入。只有信息终端才持有密钥,负责传递信息的服务器仅作为媒介。

但微信并没有采用端到端的加密方式,它采用的是传输加密法。于国外用户看来,他们更注重于个人隐私保护,微信也并非是最佳选择了。


总而言之,每个区域可能都有着其适应的一些社交通讯工具。其实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有这类似的功能,只是因各种可能的原因就一直被延续使用了。而微信显然是咱们不可或缺的一款国民级应用,但在国际化“扩张”的路线上,也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顺畅呢!


IT小众


这个问题要从好几个方面来阐述,设计技术水平、文化差异、意识形态等,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情况我们逐条分析。

第一,技术水平还有差距,西方社交媒体发展更早,先入为主。IT技术起源于美国,然后首先传播至西方其他发达国家(比如欧洲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比如韩国),最后才是发展中国家。

美国不管是底层系统设计还是顶层应用开发都具备较大程度的领先,然后是欧洲国家、日韩次之,他们开发出来的社交产品基于相对较高的技术水平,会有相对较好的技术体验,产品起步较早,比较贴合用户使用习惯。

以同类产品为例,微软的MSN95年推出,98年QQ才有原型,WhatsApp2009就已出品,微信2011年才正式推出,领先推出、占据市场,就已经先入为主,追赶者很难有大的成效。

第二,英语作为国际语言,以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国家等更容易接受相同语言体系内开发的应用。这种便利性使得发源于美国的一些应用能在全球快速推广,以汉语为应用语言的微信则不一样,尽快微信同时推出了wechat,但是汉语翻译过去的语意终究还是和国际用户使用习惯有出入。

第三,意识形态阻碍了微信推广。欧美澳新是一个文化系统里的国家,相近的价值观让他们彼此更有亲近感,不太容易认同来自东方大国的应用,没有一个好的开头,难以大规模推广。

总体来讲,以发达为代表的国外实时通讯软件市场,技术领先,已经率先推出应用抢占市场,没有明显优势的后来者微信很难打开局面。微信目前的海外用户集中在海外华人华侨、与中国有业务往来或有交集的外国公民,随着中国加大开放力度、企业加速国际化步伐、民众对外交流的增多,会有更多的人使用微信,但是国际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轻舟一号


问题:微信在国外发展缓慢,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占有率很低,是何原因?

回答:其实原因有很多的。

先发优势的问题

微信进军海外,已经是2012年了,但是WhatsApp在2009年已经开始做了,Facebook 在海外已经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了。虽然微信在2012年的时候有英文版,但是那时候刚好是国内移动互联网起步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所以微信聚焦了大部分的精力在国内。

你要知道,对于外国人来说,微信是作为外来者的。要进入到国外的市场,除了要花费更多的推广的力度,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花更多的力气。

而且社交软件问题在于,只有有一定规模的人在上面使用,那么就会形成社交的护城河,很多人都难以摆脱的,如果想要打破别人的护城河,需要的成本相当巨大。

文化的差异

微信是根据中国人的使用习惯来定制的社交软件,想要进攻海外的话,必须要对不同国家的人进行深度的定制,这就给微信带来了很大很大的工作量了。

要推动不同的文化的产品,这样带来的阻力是相当巨大的。老外很难理解我们的很多功能,例如为什么还要设定一个红包,还有一个转账的功能。

如果微信进行巨大的改变,根据当地人的使用习惯进行改造,那么就难免跟WhatsApp很像,那就会出现更多的问题,不仅仅没有自己的特色,还有法律上问题。

还有国家的问题

中国的企业出海,因为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问题,或者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偏见的问题,所以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微信已经没有了先发优势,还有如此大的阻力,想要在海外发展出色,这是相当困难的。


太平洋电脑网


为何国外发展缓慢,因为没有占据天时人和。

天时(先发优势)

智能手机开启了移动聊天软件的兴起,腾讯最早于2011年推出了第一版的微信,而在欧美市场,whatsapp早在2009年五月就推出了第一个版本,比腾讯早了两年。

脸书的facebook messenger也于2012初发布,日韩的line则几乎与微信同时发布。

软件早期,各大聊天软件都聚焦于普及各国本土市场,无暇他顾;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这依靠英语的语言优势,占据了欧美澳非的市场。

等到微信在国内普及完毕,放眼全球,市场已被分割完毕,天下已三分,微信如之奈何。


地利(语言、文化、民族认同)

正如前文所述,欧美澳新以及非洲,甚至印度,英语是通用语言,大部分是基督教文化圈,都是撒克逊-日耳曼的后人,所以更认同本圈子的人开发出来的社交聊天软件,因为同属一个文化圈,设计的各类功能更贴心。

所以微信的红包功能就在欧美没有市场,而whatsapp的阅后即焚功能,在中华圈这备受争议。日韩的line则融入了更多动漫因素。

截止到2018年,微信在全球聊天软件排行榜中位列第三,拥有10亿用户,以大陆居民和海外华侨为主。而whatsapp(facebook控股)位列第一,拥有欧洲、非洲以及中东绝大部分市场,用户数量15亿,facebook messenger则以北美用户为主,用户数量13亿。

人和(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

由于社交聊天软件设计国民信息和支付金融安全,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国都不会使用有意识形态对抗国家的软件,作为社会主义的微信,东风压不倒西风呀。


第十经济观察室


腾讯醉心于手游,哪有心思去搞推广,移动支付在国内也是支付宝先火,腾讯看到移动支付有利可图才开通微信支付,先是玩抢红包游戏才慢慢让大众接受,腾讯只想赚快钱,无心搞研发,在格局上跟马云没得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