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进化成恶魔前,他身上还有4张标签

在过去的2019年,小丑,这一DC漫画史上的最大反派,成了荧幕上的焦点。

1月12日,奥斯卡提名揭晓,影片《小丑》一骑绝尘,以11项提名领跑。

恶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进化成恶魔前,他身上还有4张标签

10亿美金票房,11项奥斯卡提名。豆瓣评分8.7,IMDb评分8.6。

在电影里,小丑的阴森令人不寒而栗,在电影外,小丑的口碑同样使你瑟瑟发抖。

为了《小丑》一片能成行,导演兼编剧托德·菲利普斯,跟华纳兄弟争取了一年。

见菲利普斯一片挚诚,华纳抠抠搜搜拨了5000多万美金,结果很惊喜,换来了票房大炸。

该片能够大杀四方,细究原因,一是小丑的人物吸引力过大,二是剧本写得太漂亮,三是演员的神演技征服了观众。

小丑,原是《蝙蝠侠》中的人物,不过若论知名度,怕是他比蝙蝠侠还高出几分。美媒TOP100漫画反派,小丑常年高票第一。

电影《小丑》,相当于前传系列,讲述了小丑的起源故事。

80年代的美国高谭市,富人阶层一手遮天,贫苦大众潦倒求生。小丑是一名落魄演员,苦于精神疾病折磨,长期被冷漠碾压,最后变成冷血杀人魔。

有希斯·莱杰珠玉在前,为了演好小丑,杰昆·菲尼克斯可没少下功夫。减重47斤,通过研究心理和病理,深挖角色特质。

观看此片时,我一度怀疑,拍完电影后,杰昆能顺利抽离角色吗?会不会陷入精神分裂?

如何评价杰昆的演技呢?我截了三张剧照,足以说明一切。

恶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进化成恶魔前,他身上还有4张标签

被偶像嘲弄时,小丑对着电视,绝望阴狠的眼神


恶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进化成恶魔前,他身上还有4张标签

直播现场,与偶像面对面,面具下的肃杀


恶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进化成恶魔前,他身上还有4张标签

将对方一枪爆头,笑中带泪,血成泪状

看完上面三张照,你有什么感觉?够不够狠?到不到位?

对《蝙蝠侠》里的小丑,很多人觉得有点吓人,等看完《小丑》后,吓人直接升级为恐怖了。

以前没人知道小丑姓甚名谁,恶魔就是他的代名词。不过在《小丑》里,他终于有了名字,叫亚瑟。

他不是天生的魔鬼,也没人一生下来就是恶魔。

在进化成恶魔前,亚瑟身上还有4张标签,恶魔不是他的唯一身份,只是他最后的宿命。

第一张标签:弃婴

亚瑟是一名弃婴,很幸运,他被人领养了。

很不幸,领养他的女人,有妄想症,领养他的男人,爱好家暴。

妄想症还好,毕竟胡思乱想的杀伤力有限,但家暴就过了,比如把孩子绑在暖气片上。

恶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进化成恶魔前,他身上还有4张标签

伤痕累累的身体


男人尽情享受着虐待亚瑟的快感,而养母无情地旁观着虐待的发生。

难怪亚瑟会患有精神疾病,相信与这段经历不无联系。

有怎样的开局,便注定了怎样的结局。当人们试着倒查某些原因时,总是查着查着,就查到了一个人的小时候,掀开童年一看,惨不忍睹。

暗黑和鲜红,是亚瑟童年世界的主色,他很习惯这两种颜色,所以长大后,对杀戮和血液适应得很快。

由于年纪太小,被家暴的细节,他自然记不住,但毫无疑问,这影响了他的一生。

种子埋于童年,枝叶发于少年,花果结于成年。

大人的思考方式和行动举止,与童年的经历息息相关。别忘了这句话,走得再远,也走不出童年。

很多悲剧,在原点处,已经打好了初稿。

第二张标签:普通人

亚瑟,也是一个普通人,而且就这一角色,他完成得还不错。

贫困潦倒中,他与养母相依为命,不仅不离不弃,还竭力做个好儿子。

在工作里,他和同事相处融洽,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挺和谐。

公交车上,他会扮鬼脸逗陌生孩子高兴。为能让后面的人进电梯,门快关时,他能伸腿去挡。手枪走火,他被吓个半死。

这样一个人,怎么看也跟魔头不沾边。

对这些细节的刻画,导演的镜头非常平淡,但却真实,用一件件小事,自然展现亚瑟的善良。

他一直在用力生活,他善良地对待世界,以求世界回之温暖。可他得到的,只有冷漠。

出于善意,在公交车上逗小孩,结果被孩子妈妈嫌弃,看他似看怪胎。

在街头扮小丑,遭小青年群殴,广告牌被砸烂。老板毫不体谅,还要扣他薪水。

恶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进化成恶魔前,他身上还有4张标签

被群殴之后,粉碎的广告牌,肮脏的街道,无情的城市


为了自保,他随身带着手枪。在儿童医院表演时,手枪掉了出来。为此,他丢了饭碗。

亚瑟活得很谨慎,也很认命,只要能做个普通人,在底层混满一辈子就行了。

这时,现实走上前来,扬手就是一嘴巴,而且还收走了他脖子上的铭牌。那牌上写着,悲催的普通人。

想做普通人?滚蛋!你没资格。

亚瑟一定很奇怪,我都这么卑微了,为什么还有人欺辱我?我都这么凄惨了,怎么从没人给我怜悯和帮助?做人这么难吗?

这城市那么大,就容不下一个爱笑的病人么?

第三张标签:病人

由于童年的受虐经历,加上身边有个妄想狂老妈,亚瑟病了。

发病时,他会控制不住大笑,属于一种脑损伤型的精神疾病。

恶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进化成恶魔前,他身上还有4张标签


被关进医院,七种药物混吃,各种心理调节,但病症并没有减轻。

“患精神病最糟的是,大家都希望你装作没病。”

了解他的人,知道他有癫笑症,不了解的人,直接将他视为怪胎。

因为这种病,亚瑟饱受歧视。每次被歧视,他都要自我修复好久,除此,别无他法。

不得不说,编剧的脑洞够大,将这种病放在一个小丑身上,那种反差感是如此强烈。

当别人歧视他、殴打他时,他还一直在放声大笑,痛苦的大笑,笑得让人发毛。

那既是在笑自己,也是在笑他人,更是在嘲笑整个社会。

触底反弹这个词,不适用他。他没有触过底,他的生活一直在向下,就像无底的深渊。

尽管知道自己有病,但亚瑟明白,他还是要挺住,大不了一直做个边缘人就好了。

徘徊在边缘的角落里,唯一的支撑,恐怕就剩下梦想了。

亚瑟是有梦想的。成为一名脱口秀明星,是他的夙愿。

第四张标签:演员

亚瑟的梦想并非空谈,他热爱表演,酷爱脱口秀。

恶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进化成恶魔前,他身上还有4张标签


为了成名,他虚心学习,并做了许多笔记,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像默里那样的大明星。

只要是默里的节目,他期期不落。在亚瑟眼中,默里是榜样,也是希望。

可是,偶像的光辉很快就褪尽了。

亚瑟在酒吧的脱口秀,被默里拿到节目中调侃取笑。

从那一刻起,他明白了,他永远也成不了默里,他们是两种人,一种高高在上,一种趴在泥里。

这两种人,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

梦想?太滑稽了,我不配拥有,也不该奢望。

“我的人生就是一出喜剧。”

想明白了这些,亚瑟的梦,碎了。他唯一的支撑,也没了。

虽然默里觉得他表演很烂,观众却很喜欢,于是他收到了节目组的邀请。

影片推进到这里,任何人都明白,亚瑟与默里的交锋,将是全片最高潮。这就像摁完智能马桶的臀洗按钮,然后静静地等着,等待激流出现。

果然够干脆。在直播现场,亚瑟痛斥完整个社会的冷漠后,一枪结果了默里。

好了,前四张标签摆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刻地审视亚瑟。

他的内心世界,一变再变,每次改变都是被动的,被迫的。

最初,一旦意识里泛起罪恶,他都会抗拒,后来才发现,抗拒无效,而且抗拒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他要求不高,只求活得快乐些。可悲的是,他的小名叫happy,脸上的小丑妆容也总是笑的,但他从未体会过快乐。

“快乐?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过。”

恶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进化成恶魔前,他身上还有4张标签


贫富严重分化,穷人和富人,没有交集。他们明明活在同一座城市,可彼此间,有时像陌生人,有时像死敌。

在既得利益者看来,底层人是瘟疫,是蝗虫,是垃圾。

“当你惹毛一个被遗弃、被当成垃圾的边缘人,会怎么样?我可以告诉你,你会自食恶果。”

最终身份:恶魔

最后的最后,亚瑟选择做一个恶魔。

回头看看,这个向恶魔靠近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你不会觉得,恶魔的斗篷就在衣架上挂着,亚瑟走过去穿起来就变身了。

不是的,一切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你甚至会觉得,有些……同情他。

恶魔身份的演变,影片做了详细交代,总共分了四步。

地铁上,三个男人调戏一个女人,亚瑟目睹后发笑不止,结果遭到毒打。他被迫掏枪还击,将对方全部射杀。

第一次杀人后,亚瑟感到了轻松,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其实,更像是一种复仇式的释放。

首次杀戮有被迫成分,后面的就不同了,可以说是越杀越顺手。

看完养母的病例后,亚瑟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悲凉的一生,病根儿竟源自童年?罪魁祸首正是养母。于是,用枕头捂死了养母。

杀同事蓝道时,亚瑟身手如电,毫不犹豫,干净利落。

第三次杀人后,他在楼梯上跳起了舞蹈。此刻的画面,绚丽到夺目,几乎是全片色彩最明亮的时刻。

恶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进化成恶魔前,他身上还有4张标签


亚瑟找到了归宿,他身体里涌动着莫名的畅快。

一路被逼到悬崖,与其恐惧,还不如痛快地腾身跃下。

杀到现在,默里的死,已是必然。

在无数观众的见证下,他举起枪,飞速扣下扳机,默里被爆头的那一刻,宣告了一个事实,小丑将与魔共舞,并公开与所谓的秩序为敌。

注意到他杀人的顺序了吗?四次被杀的对象,各有寓意,有施暴者,有简单意义上的坏人,也有传统意义上的好人。

本想着,杀坏人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后来杀着杀着,就……

这一点也不奇怪,既然做恶魔,又怎会挑食?

最讽刺的是,以前被无视的小丑,在电视上枪杀默里后,成了高谭市底层民众的图腾。


很明显,小丑,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层人。

恶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进化成恶魔前,他身上还有4张标签

骚乱现场,右上角的绿灯特别明显,代表着邪恶畅通无阻


正常人和小丑,谁都可能主宰世界。谁是正常人?谁又是小丑?

面向追随者,亚瑟用手指蘸血,将小丑的笑容扩大。既是强化领导者的身份,也说明他找到了终极价值。

恶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进化成恶魔前,他身上还有4张标签


在亚瑟的世界里,有两件事是快乐的,喜剧表演和杀戮。恰好是一喜一悲两个极端,在中间状态下,他无法感受到happy。

成为恶魔后,他实现了乐乐二合一,因为从此,他能以表演的心态尽情杀人了。两不耽误。

有人认为,《小丑》这部电影,全程都是亚瑟在幻想,并非真实发生。

我倒觉得,是不是幻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影片把小丑心里想说的话,全说透了。

该片必然会有续集,因为《小丑》的结尾,停在了黑暗取胜的瞬间,留下了一个天然的大包袱。

恶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进化成恶魔前,他身上还有4张标签


每个人对光明的认知不同。

在权富之人看来,光明有很多具体形式,比如大把的金钱,显赫的官位,体面的穿着,考究的美食等等。

在穷苦者看来,富人的光明经不起推敲。那的确是光,是底层人的血泪折射出的悲光。

如果你去问小丑,他的答案肯定更简单:光明没有太多形式,反抗并胜利,即是最大的光明。

恶魔不是小丑唯一的身份,在进化成恶魔前,他身上还有4张标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