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大賦是從漢賦中提取的新體賦,怎樣鋪寫動植物名物?

前言:

漢大賦是漢賦中典型的重要形式,屬於新體賦。它從漢初時期興趣,一直髮展了四百餘年,直到漢末才開始衰落,漢大賦對動植物描寫細膩。其中動植物名物裡,品類十分繁盛,只要是草木、飛禽、鱗介、走獸、靈木、花卉、神獸等內容,無不包含其中,其中名物用字同旁連綴,著重刻意於追求字體中偏旁之統一,並且句式多種多樣,整散結合,而以四言為主,三言次之,分別用作鋪寫不同場景中的動植物; 當中的名物鋪寫,以類相屬,名物之特性相同或者近似,並且名物的情狀摹寫中呈現了群體性的特徵。動植物名物之鋪陳展現出漢人物類觀念的明晰與文化認知之變動。

漢大賦是從漢賦中提取的新體賦,怎樣鋪寫動植物名物?

漢大賦石刻

漢賦名物多樣紛呈,"苞括宇宙,總覽人物" ,裡面對於動植物名物之鋪寫眾多,有賦全篇摹寫動植物,比如《鸚鵡賦》、《柳賦》、《鶴賦》、《文木賦》及《鶴賦》等。也有散體大賦當中鋪陳羅列出大量的動植物,其中最重要的在於集中鋪寫苑囿、都邑物產之豐富乃及狩獵之場景。前端"寫物圖貌" ,託物比德且體物詠懷; 而後部卻少有個體形貌之摹寫,然而名物鋪寫,卻是品類繁多,精心去佈置,多有同旁連綴者。

當前,賦學研究者對賦體文學的鋪寫做出相對概括性論述,尚無仔細深入,況且相對對於動植物名物鋪寫中的物性、物類觀念等問題仍極少企及。故而,本文以漢代散體大賦當中之動植物作為研究之對象,對當中用字和句式、物類觀念以及名物所反映的文化認知、名物特性和情狀等內容作一探究。

漢大賦是從漢賦中提取的新體賦,怎樣鋪寫動植物名物?

漢大賦存本

一、名物用字與句式

漢大賦裡動植物名物鋪寫中之用字,大多遵循著同旁連綴之規制,努力追求字形之整飭,魚貫而列,排比鋪陳。在動物類名物用字上,總體循字體的相同偏旁,鋪寫走獸,比如在《上林賦》一書中寫道:"其獸則麒麟角端,騊駼橐駝,蛩蛩騨騱,駃騠驢騾"。當中許多地方以"馬"字等類聚; 描寫猿猴類時,則以"蟲"或"犭"的部字鋪陳。再者如《上林賦》中所寫:"於是乎玄猿素雌,蜼玃飛蠝,蛭蜩蠼猱,獑胡穀蛫",又如《南都賦》所寫:"豰玃猱犭廷戲其顚"等地方; 而鋪寫飛禽的,多處用"鳥"的部字,比如《蜀都賦》中所寫"其中則有翡翠鴛鴦,嫋鸕鷁鷺,鶤鷫鷞"。在《西京賦》

中所寫的"鳥則鷫鸘鴰鴇,駕鵝鴻鶤"等等一類; 鋪寫魚類時,則常以 "魚"部字連綴成句,比如在《西京賦》一文所寫的: "鱣鯉鱮鮦,鮪鯢鱨鯋"等等。

同時,其中植物類名物之鋪寫用字,也大多遵循同旁連綴之原則,比如在《西京賦》中寫樹木時,以"木"部字來類聚的有: "樅栝椶楠,梓棫楩楓" ; 寫草類的,則用"艹"頭的字排列,寫道: "葴莎菅蒯,薇蕨荔苀,王蒭莔臺,戎葵懷羊" ; 寫竹子,則鋪陳出"竹"字部之多種竹子,道: "其竹則籦籠篾,篠簳箛箠"等,《子虛賦》《蜀都賦》《南都賦》《上林賦》等都為如此。

漢大賦裡對於動植物名物之鋪寫,句式十分多樣,主要表現為四言為主,三言次之,其中夾雜少量五言、六言及七言句式。其中四言的句式主要用於鋪寫諸侯或者天子之苑囿以及都邑當中名物。此類鋪寫,比如在《子虛賦》

中,誇耀楚王雲夢澤當中植物,寫道"其東則有蕙圃蘅蘭,芷若射干,穹窮菖蒲,江離蘪蕪,諸柘巴且"等等,又比如《西都賦》中描寫西京天子上林苑裡的飛禽,寫道: "鳥則玄鶴白鷺,黃鵠鵁鸛; 鶬鴰鴇鶂,鳧鷖鴻雁"。

《西京賦》及《上林賦》等文中也出現了眾多類似鋪寫。針對都邑里物產所作的鋪寫,比如在《南都賦》裡寫南陽郡江河中的水蟲,寫道: "其水蟲則有蠳龜鳴蛇,潛龍伏螭; 鱏鱣鰅鱅,黿鼉鮫。巨蜯函珠,駮瑕委蛇",在《蜀都賦》一賦中也有鋪寫,說道:"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羆,足野羊,蒙鶡蘇,絝白虎,披斑馬,跨野馬"等等內容。

漢大賦是從漢賦中提取的新體賦,怎樣鋪寫動植物名物?

漢代大賦名家

當中,為何鋪寫苑囿有都邑中動植物大多為四言,然而鋪寫狩獵場景裡之動植物卻大多使用三言呢? 四言式在兩漢期間是成熟之文學體式,故而漢賦中大多用四言,其中的優勝地方在於可在有限文字表述及空間中,收容更多名物。

因為漢字,可使用用一字表示一事。而古代動植物名稱大多使用單字,故而容易任意組合成句,四言一順,以此去排比鋪陳,讓句式鱗次櫛比、珠連魚貫齊,顯現名物品類之繁盛,形成不可阻擋之氣勢,讓人有視覺上之美感,此為"賦"之本義及賦體文學追求的博大宏麗,正如"斯於千態萬狀、層見迭出者,吐無不暢,暢無或竭"所言一樣 。

當然彩用許多三言句式去鋪寫狩獵場景裡的動植物,很值得關注。其中的原因在於三言句式多數表現為"1—2"式,也就是說,用動詞加名詞之形式去鋪陳名物,優勝之處則在於短促有力、節奏緊湊、活潑生動。這特別適合於誇飾和渲染狩獵場景之精彩及慘烈。

此外,也有少量五言、六言及七言等句式,類同於三言,需藉助動詞、助詞等方能較好較完成地表述,既可鋪陳名物,亦可摹寫情狀,比如下句所寫

"虎豹黃熊遊其上,豰玃猱犭廷戲其巔。鸞鸑鵷鶵翔其上,騰猿飛蠝棲其間"便是好此。多樣句式本來就是散體大賦之文體特徵,此種用四言為主鋪陳的 "整"及夾雜有三言、五言、六言甚至七言等句式之 "散"組合,"散""整"兼容之表達,是誦讀之需求,蛇對節奏變化有點調動,可避免句式的單調滯澀,而且能讓章法更為靈活多變。

漢大賦是從漢賦中提取的新體賦,怎樣鋪寫動植物名物?

漢大賦創作名家

二、名物特性及情狀

漢大賦對於動植物類名物之鋪寫,除去字形同旁連綴及句式之整散結合等以外,尚有一個地方被賦學研究者們所忽略,即類聚於一起之名物,其特性相同或近似,並且對名物情狀之摹寫,並非專門對具體名物之外貌、屬性或其行為等等去鋪寫,而卻是對類聚於一道的具有某種共性之名物去進行群體性情狀之摹寫。漢大賦中有首飛禽類名物的鋪寫,現以之為例:

"鴻鷫鵠鴇,駕鵝屬玉,交精旋目,煩鶩庸渠,箴疵 鵁盧,群浮乎其上。汎淫氾濫,隨風澹淡,與波搖盪,掩薄水渚,唼喋菁藻,咀嚼菱藕。鳥則鷫鷞鴰鴇,鴐鵝鴻鶴。上春候來,季秋就溫。南翔衡陽,北棲雁門。"

上面的"鴻",即為大雁。"鷫",即為"鷫鷞",在《本草綱目·禽一·鷫鸘》一書中,引用羅原所著的《爾雅翼》寫道: "鷫鸘,水鳥,雁屬也。似雁 而 長 頸,綠 色,皮 可 為 裘,霜 時 乃 來 就暖。"這裡的"鵠",指的是天鵝。"鴇"字,在《詩·唐風·鴇羽》一文中寫道:

"肅肅鴇羽,集於苞栩。"陸德明對其解釋的文章裡寫道: "鴇,似雁而大,無後指。"

植物類名物之鋪寫亦如是,現以漢大賦中樹木之鋪寫為例如下:

"於木則楩櫟,豫章樹榜。簷櫨樿柙,青稚雕梓。枌梧橿櫪,木斯楢木木畟。枒信楫從,俊幹湊集。木此櫅木夬楬,圠沈樘椅。從風推參,循崖撮捼。淫淫溶溶,繽紛幼靡。木則樅栝椶楠,梓棫楩楓。嘉卉灌叢,蔚若鄧林。鬱蓊薆薱,橚爽橚槮。吐葩颺榮,布葉垂陰。"

漢大賦是從漢賦中提取的新體賦,怎樣鋪寫動植物名物?

漢大賦長卷

上面引用的是《蜀都賦》鋪寫中的的諸多樹木,比為有材用,比如 "櫟",它的葉子可以用於養蠶,皮可用作染料; "櫨"木,則可用於傢俱製作等,; "梓"木,可用於琴瑟製作等; "橿"木,可作為車輪外周之木料等。

在鋪寫當中,類聚於一起之動植物,其特性大都相同或者有近似之處,頗具類屬性,乃為賦家地對事物之性質、形貌及功用等許多方面已有相對清晰認識晁補之基礎上,精心鋪陳名物之結果。此外,這與漢字特質是有關的。賦家努力追求名物之同旁以類聚,比如寫鳥就用"鳥"部字連綴,寫樹木就用"木" 部字類聚等。此類聯邊疊綴之動植物稱名,因為有有相同"義符",其形貌及性質等多方面相同或者近似。

有關漢大賦摹寫動植物呈現之群體性及情狀特徵,則主要表現於賦家鋪寫動植物抑或者其他各類名物,用意在於誇耀名物品類繁盛,作者見識之博廣且其學問之高深圳,其中他們對個體名物的情狀並不非常關注,故而名物情狀之摹寫十分省略及概括,此一點同漢代對體物小賦針對具體事物之仔細摹寫是不相同的。

漢大賦是從漢賦中提取的新體賦,怎樣鋪寫動植物名物?

漢大賦追求名物特性及情狀

三、物類觀念的表達

漢大賦動植物名物之鋪陳,是依靠事物之相同或近似之屬性去排列組合的,表現出賦家"自覺"之名物分類的意識,同時反映出漢人對事物特性的認識已相對清晰了。此種用類相從的行文思路及類屬意識,乃為漢人物類觀念之客觀性表述,這同先秦兩漢名物之分類與"類"思維均有密切關聯。

比如在《子虛賦》及《上林賦》等文章中,空間方位中鋪陳名物,及高、低、上、下、東、南、西、北之空間裡鋪寫各類動植物,用以下句子"其東則有蕙圃"、"其北則有陰林巨樹"以及"於是乎盧橘夏熱"等起先描繪,去鋪寫香草類、果木類及喬木類等植物; 而用以下句子"於是乎蛟龍赤螭"、"其獸則"以及"於是乎玄猨素雌"等起先描繪,去鋪寫猿猴類、走獸類、鱗蟲類等動物,其中名物鋪陳,雖然沒有未標註明白草、木、鱗蟲、走獸、飛禽各類,然而所有動植物均可按照類屬去鋪陳。

漢大賦裡對物類觀念之表達跟先秦兩漢名物之分類方法、原則等,均關聯密切。先秦兩漢時期對於動植物之分類,比如在孔子詩教有道:"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其中已經把《詩》中的動植物分成獸類、鳥類、木類及草類。在《周禮·地官·司徒》五文中,分動物為"毛物"、"臝物"、"鱗物"、"介物"、"羽物"五類; 植物成"皂物"、 "叢 物 "、"膏 物"、" 物 "、"核 物"共五類。

董仲舒在《禮記·禮運》中所寫的"四靈"和《淮南子·時則訓》當中的分類,形成他自己的"五蟲"說法,即"毛蟲"、"鱗蟲"、"倮蟲"、"羽蟲"及"介蟲"。大《大戴禮記·易本命》一書中寫道:"有羽的蟲三百六十種,而其中鳳凰為長; 有毛之蟲有三百六十,而其中以麒麟為之長; 有甲之蟲有三百六十,而其中以神龜為之長; 有鱗之蟲有三百六十,而其中以蛟龍為之長; 倮之蟲有三百六十,而其中以聖人為之長。這為乾坤之美類,禽獸萬物之數也。"這裡,把萬物分成為"五蟲",即走獸"毛蟲"、飛禽"羽蟲"、蛇、有甲殼的蟲類及水族"甲蟲"、水族等有鱗的動物和有翅的"鱗蟲"、無毛無甲之動物並且包括了人在內的"蠃蟲"五類。

漢賦中對於物類觀念之表達,除去受到先秦兩漢名物分類之影響外,也受先秦"類"思維產生的影響。比如在《周易》中寫道:"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荀子所說的物類的起源,必然有的起源。這其中的意識及名物的分類,當然為對先秦兩漢期間類屬觀念及類推思維之繼承。

這同先秦兩漢其他典籍裡有關名物分類比較進來,眾人可發現,賦中名物分類及類屬觀念則更加詳細,反映出人們對於事物性質之認識正在不斷地深入,名物之分類意識亦更為"自覺",展示出賦家們在鋪寫當中自覺地出現了名物分類的意識。另外,漢賦作家大多精通小學,比如司馬相如、班固、揚雄等人,他們皆精通訓詁之學,故而先秦兩漢期間的辭書等對賦家之創作亦有深刻影響。與此同時,辭賦當中 "類屬"觀念與"自覺"分類意識亦也促進人們物類之意識,對於辭書等裡面的名物分類原則及思想等都有重要影響。

漢大賦是從漢賦中提取的新體賦,怎樣鋪寫動植物名物?

漢大賦學家追求對物類觀念的表達

四、文化認知的變動

漢大賦中對動植物名物之鋪寫,展現出漢人喜好廣博而巨麗和尚奇之心理。其間,但凡陸地水生、天上地下乃至於神獸異木等者有鋪寫,且數量很多。其中僅在《西京賦》一文裡,所涉略之動物類名物即有八十八種之多,而植物類名物多達46種。並且其中種類繁雜。比如描寫竹子的,就有簳、籦籠、篠、篁、簜等; 描寫猿猴則有猱、猨、玃、狖、犭廷等。其中,又有一個物多種名的,比如描寫荷花,就有蘧( 蕖) 、芙蓉、茄、菡萏、藕等,以這種炫耀廣博之巨麗。根據歷時角度去考察,可以發現出漢大賦中對於動植物名物的鋪寫,反映出兩漢時期人們在文化上認知之變動,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裡:

其一,西漢期間,賦作裡對動植物的鋪寫,如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誇飾楚王雲夢澤"眾物居之,不可勝圖",而在《上林賦》中用更為誇張的表現手法去誇耀天子上林苑中名物之豐盛,從而宣揚並抬高天子之地位,從而貶低諸侯王的勢力。

可見,極盡鋪寫名物,是為了去炫耀物類的繁多並彰顯帝國的富庶。

漢大賦是從漢賦中提取的新體賦,怎樣鋪寫動植物名物?

漢代賦學家對文化認知有變動

其二,對遊獵場景進行鋪寫,比如在《上林賦》裡描寫天子在上林苑中舉行冬季校獵中,氣勢浩蕩時,就寫道"生貔豹,搏豺狼; 手熊羆,足野羊。……椎蜚廉,弄獬豸,格蝦蛤,鋋猛氏; 羂騕褭,射封豕。箭不苟害,解脰陷腦; 弓不虛發,應聲而倒"

。他們生擒或擊殺各種猛獸,弓箭射出,裂頸且穿腦,猛獸慘叫連聲。《羽獵賦》對此寫道,"徒角搶題注,竦讋怖,魂亡魄失,觸輻關脰。妄發期中,進退履獲,創淫輪夷,丘累陵聚"

其三,兩漢期間的賦作大多都是"憑虛構象"的,在摹寫虛擬之神獸異木時,大多用以表達祥瑞之景。如揚雄所著的《羽獵賦》裡天子就寫道: "發黃龍之穴,窺鳳凰之巢,臨麒麟之囿,幸神雀之林",而張衡在《東京賦》裡描寫洛陽吉祥時,寫道:"王鮪岫居,能鱉三趾"

在東漢期間,除去表達祥瑞意境外,他們還會用來進行附會,比如在《論 都 賦》一文裡敘述高祖"斬白蛇",在《東京賦》裡描寫光武帝

"龍飛白水,鳳翔參墟",在《反都賦》裡描寫光武帝他秉受天意時,寫道,"潛龍初九,真人乃發。上貫紫宮,徘徊天闕"等等。這裡他們把神異事件附會到高祖、光武帝等身上,假託是上天之旨意去預兆天命之所歸,這正是東漢以讖緯之說去論證得天下之合理性存在於賦裡的反映。

漢大賦是從漢賦中提取的新體賦,怎樣鋪寫動植物名物?

班固對漢大賦有貢獻

結語

漢大賦對於動植物名物的鋪寫,它的用字意境在於追求字形整飭、句式多樣化、整散之結合; 其中的名物特性相同或者近似,鋪寫名物群體性之情狀,名物的鋪寫同時也展現出漢代人們之物類觀念及文化認知觀。

另外,漢大賦裡除去集中鋪寫動植物之外,也有散見在賦文各地的種種動植物的描繪、繪。比如在《西京賦》裡寫道"上辯華以交紛,下刻陗其若削。翔鶤仰而不逮,況青鳥與黃雀" ,這裡用善於高飛之鶤雞、青鳥、黃雀等比喻不可及去極言建築物之高聳; 再有如在《西京賦》裡寫道:"蒂倒茄於藻井,披紅葩之狎獵",在《洛都賦》裡寫道:"帶螭龍之疏鏤,垂菡萏之敷榮" ,這些通過摹寫建築物上之動植物去誇飾建築物之華麗; 再如在《魯靈光殿賦》中描繪殿內天花板中雕飾之荷花"發秀吐榮,菡萏披敷。綠房紫菂,窋吒垂珠"

,又有猿猴、猛虎、白鹿、虯龍、黑熊、朱雀及白兔等動物雕繪在其他建築物上,顯現出了建築藝術之高超與壯麗。這也是賦家們通過了解物性後,在此基礎上,更為生動且形象的一種應用,也值得注意。

以上就是筆者對漢大賦動植物名物鋪寫的探究了。

漢大賦是從漢賦中提取的新體賦,怎樣鋪寫動植物名物?

漢大賦表述


葛洪. 西京雜記

劉勰. 文心雕龍注

司馬相如.司馬相如集校注

張衡. 張衡詩文集校注

揚雄. 揚雄集校注

易敏.《文選》漢大賦用字中的義符類化現象

袁枚. 隨園詩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