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仇从恩里来”怎样解答?

野骆驼9005184025938


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这是一些不知感恩的人习惯的思维,把别人的帮助当成了理所当然,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很不满意。生活中到处都有这种情况。


殷殷小姐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救过一个人的命。那是在夏天。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儿在水中游泳的时候,不小心沉入了深水区。当时他的父亲和很多大人都在河中施救。过了十多分钟没有找到。他的父亲和一帮施救的大人都站在河边,绝望的看着河面。我的朋友一个人下去了。他也感觉没有希望再返回岸边的时候一下子碰到了那个小孩儿。并把他捞回来岸上。经过一帮人的施救。把那个小孩儿救活了。这可是再生父母大恩一件啦!

慢慢的这孩子长大了。两家在一次为田里面浇水灌溉的时候发生了矛盾。并打起架来。那个被救的小孩儿(现在已经是青壮年了:)。用铁锹把我的朋友砍了一锹。鲜血直流啊!从此两家都变成了仇人。外面的人都说这真是恩将仇报啊!

其实那一次放水本来是一个小小的问题。若是普通人家也不会发生那么大的矛盾。就因为施救的一方居功自傲。被救的一方。也不谦让。所以才酿成了悲剧的发生。这真是仇从恩里来呀!


善者天佑勇者无敌


“富贵险中求,仇从恩里来。”这是曾国藩说过的一句话,也是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当然,有很多人会不理解,为什么恩情会变成仇恨呢?这句话也有恩将仇报的意思。很多善良的人,都会对别人施以恩惠,虽然我们做善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会要求回报。但是如果受惠的人,不知道感恩,反而恩将仇报,善良的人当然也会受到伤害。

俗话说:“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还有的时候,一个人受了别人很小的恩惠,一旦熬过去这个坎,就能报答别人,把人情还上。但是别人给的恩情太大的时候,有的人根本还不起这个人情,就觉得反正别人有本事,帮自己是应该的。不仅不知道感恩,一旦别人不再帮他,他还会心生怨恨,怨仇也就由此而生。

从这样的例子,我们就能得知,总是受人恩惠未必好,总是很有福气甚至会惹祸。因为一直顺风顺水,所以自己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没有了进取心,就算身处久福之地,早晚也会遇到莫测的祸患。到时候没有警惕之心,会给自己带来惨痛的教训。俗话说的好很:“受恩深处宜先退。”不要把话说尽,不要把事做尽,不要福享尽,这样人生才能留有余地,不至于陷入困境。



聆听鸟语


仇从恩里来,描述的是人心不足,永远不知足的体现。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此恨即仇恨之词。人的恩是从爱里产生的,别人对你无爱你何以感恩?仇是从恩中产生的。正因为别人对你好,给你关爱和帮助,正因为别人对你的无私奉献才导致了你的贪心欲望的产生而不知足了。你认为自己可以不吃苦不下劲不受罪而从容的可以得到别人的给予。所以你得了这头想那头。吃了这次想下次的无休止欲望。头次帮你十元你不嫌少,因为是开始给你救了急难而度过了难关。下次帮你一千你不嫌多。只因你有了依附之心和贪婪欲望的心思产生了。所以开始你说人好,你有感恩之心。再后你总嫌给你的不多而生了贪心便产生了怨气。此语意也恰如孙丽资助的赖皮狗一样。你穷了,你困了,你灾了,你难了。我给了你关心,给你了帮助,给了你我的血汗钱,为的是让你得到爱,得到成长和成材,为的是让你今后有一个有益的人生和幸福。可是你恩将仇报,你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呢?


福自福地來wjf


我们从上学读书的时候开始,老师就常常跟教我们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长大后我们却发现,有时候也是农夫与蛇的故事,不仅仅没得到回报,双方却反目成仇。这种事例生活中也是比比皆是。

这也可以用一句古话理解: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头米养个仇人。

意思就是当一个人有困难时,另一个人给予他帮助,可是帮的越多,受帮助习以为然,自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等有一天人家不帮他的时候,他反而心生怨恨。大概这也是白眼狼中的一种吧。

这句话在提醒我们帮助别人时要适可而止,不可以毫无保留的帮助对方,这样反而会导致双方反目成仇,实在得不偿失。也是在告诫我们做人要知足,要懂得感恩。不能把别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

网上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好心人在路边,看到一个乞丐,觉得他可怜,便给了他20块钱,以后这好心人每天路过这里,都会习惯性的给乞丐20块钱,乞丐开始很感激他。可是后来,好心人因为事业不顺,收入减少,这一天再次路过这里时,只给了乞丐10块钱,乞丐便不高兴了,埋怨他道:怎么才10块钱,我的另外10钱呢。故事虽然是故事,可也是来源于生活。

讲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吧。甲和乙是同事,甲有车,乙没车,两人上班顺路,乙就从此坐了甲的顺风车,一起上下班。半年后,突然有一天,甲跟乙说今天要送家人,没位置给他坐,乙表面或许不会说什么,可内心却会埋怨,甚至觉得甲是故意的、小气。路上顺便带一个人也耗不了多少油,不给坐就不给坐,何必想了这个办法拒绝他。第二天上班,甲就会发现乙对他爱理不理。这种事例生活中比比皆是。

这就是“仇从恩处来”最好的理解了。

古语往往也是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智慧,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告诫我们在帮助别人时要懂得分寸,受别人帮助时要知足,要感恩。


半塘


升米恩,斗米仇!

给好处给多了,人家就做指望了,有一天给不了,人家就会恨你了。

就算是你能一直给下去,但有些人的欲望也会不断膨胀,人家的期望,迟早会超过你的能力。

所以,得罪受恩之人的结局是再正常不过的。

这就是人性丑陋的一面。真实存在,不以你的意思为转移。

所以古人还说了,救急不救穷。

人都有碰上难处的时侯,看到人家碰到难处了,过不去时,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这本没错,这也本就是人性中宝贵的闪光点。

但切不可没完没了的输血,否则,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得罪人,招人恨,花钱给自己培养仇人。


疏桐流饷


曾国藩说过:“富贵险中求,仇从恩里来。”荣华富贵的生活,人人都想得到,想要超越别人,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敢于去冒险,才能有所收获。

曾国藩的处世智慧深受世人崇敬,他这样说当然很有道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一个人年轻的时候,的确可以毫无顾忌地去拼搏奋斗,就算失败也没什么,因为本来就一无所有,大不了重头再来。

可是人到中年以后,身上背负着家庭的责任,做事一定要谨慎,不能再行险。否则不仅自己容易功败垂成,还会祸延家庭,一定要重视了。

借鉴古人成功的经验时,我们一定要举一反三。曾国藩这位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中年,这二个险处尽量少去,去了,容易致祸。


繁竇子


我想这多是因为,爱之深痛之切。所导致对所关注的对象。一种过多的保护。这种保护往往以爱为表象。所采取的行动已成为受者的负累。从而造成施恩者失望。受惠者觉得约束或者压抑。久而久之,这种压抑或束缚必将以反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古语中仇从恩里来。如何能避免这种情况,首先要知道佛不渡无缘人。并非佛不慈悲,而是因为他知道花开花落皆有时。在你三岁的时候做不出20岁的时候才能做出的事。还没学会走路,绝不可能去参加马拉松。有些时候挫折和跌倒。是人生进阶的必要过程。我们不能抱有望子成龙的心态。去做出拔苗助长的事情。如果事与愿违,就带有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凡事须尽人事听天命。把握我所能控制的,我能做的,其他的不要想,也不要太在意。


日新月异惟精惟一


“仇从恩里来”,绝对是干货。恩仇作为一个词组,也彰显了仇从恩里来的一定道理。举个例子,a有恩于b, 此时a和b会对恩的大小有所认识,但a与b的自身素养高低不同,决定了他们对恩的认识有出入,甚至于大相径庭,再后来他们的矛盾也不可避免,会彼此产生怨气,一而埋下仇恨的种子。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于是就有了“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有容乃大”的警语。







愿君多晴天


我们施恩于别人,得到的应该是感激,怎么会换来仇恨呢?其实这其中蕴含着很深的人生哲理。有很多心地善良的人,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施恩与对方,他们并没有想得到什么回报,但是受恩者不仅不知恩图报,反而还会恶意诋毁,这样的人并不是没有。

之前曾有过报道,一位知名演员,资助一位贫困家庭的孩子,一直到上大学。可是这个孩子上大学以后就变了,因为长期受到资助,认为别人这样帮助他是理所应当的,于是更大放肆,开始攀比,花钱大手大脚,没有钱就伸手要。后来这位著名演员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停止对他的资助,这一下可惹急了这个孩子,狗急跳墙,还是诋毁这位明星。这就是典型的不知道感恩,受别人恩惠习惯了,一旦别人不再帮助他,他就会内心产生怨恨,你说可怕不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