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小说《封神榜》里为什么没有出现孙悟空?

从历史来看,西方神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里,都有集中展现,而我国的神话,虽然记载很多,但大多呈现出多元化、碎片化的特征,不过,在我国一些著名神魔小说里,还是能出现一些具有传承关系的神话故事,甚至会出现许多共同的神话人物。

就拿我国最有名的两部神魔小说《封神榜》和《西游记》来说,故事里曾出现了许多共同人物,他们相互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都有不少出场记录。

神话小说《封神榜》里为什么没有出现孙悟空?

大图模式

比如,二郎神杨戬,李天王,二太子木吒,三太子哪吒,在两部小说里的名称完全相同。一些大佬级人物,如,燃灯道人,慈航道人,文殊广法天尊,在《西游记》里分别变成了燃灯古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实际上,他们是同一个人,只不过,由道教身份变成了佛教身份。

令读者纳闷的是,大名鼎鼎的孙悟空,在《西游记》里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却在《封神榜》没有出现,甚至连名字也没有提过,为什么会这样?仔细分析一下,不外乎有两大原因。

神话小说《封神榜》里为什么没有出现孙悟空?

大图模式

其一,孙悟空是特定历史背景下被塑造出来的英雄形象。

《封神榜》和《西游记》虽然都是神魔小说,想象力丰富,具有天马行空的叙述风格,但都没有一虚到底,都是结合了具体历史背景来展开叙述,具有现实意义。

两部小说虽然都成书于明代,但描述的时代背景和时间先后顺序不一样,《封神榜》讲述的故事比《西游记》早了1700多年,在《封神榜》的时代,孙悟空还没有被塑造出来,人们也不需要用特定的英雄人物来满足对英雄的幻想。

神话小说《封神榜》里为什么没有出现孙悟空?

大图模式

《封神榜》,也叫《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1560年——1630年)大约在40岁时,耗费10年光阴写成。故事时代背景发生在商朝末年到周朝初年,距今3100年左右,以周武王伐纣为主要线索展开叙述,期间掺杂了许多宗教斗争,各路神仙各为其主,各显神通,最终,代表正义的周武王战胜了商纣王,体现了作者对惩恶扬善思想的认同,对仁君的歌颂,对昏君的抨击。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1500年——1582年)花掉大半生心血写成的巨著,故事背景发生在唐朝初年,距今1400年左右。以唐三藏带领三个徒弟踏上西天拜佛求经,路上与各种妖魔鬼怪缠斗为线索展开叙述。在本质上,《西游记》借助孙悟空的形象,不但赞扬了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同时也强烈讽刺和抨击了封建思想。

神话小说《封神榜》里为什么没有出现孙悟空?

大图模式

其二,孙悟空被看作是联系道教与佛教的纽带人物。

在中国,由于道家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历史非常悠久,历来有“遵道”传统。《封神榜》讲述的故事早,贴合“遵道”传统。而《西游记》的故事远远晚于《封神榜》,在讲述《西游记》的故事时,因为上层意愿,人们的信仰变了,孙悟空在此时横空出世,是历史的必然。

在《封神榜》故事的时代,仙道思想盛行,佛教还没有传到中国,作者许仲琳塑造的都是各路道家大神以及他们的徒弟,并安排他们粉墨登场。

神话小说《封神榜》里为什么没有出现孙悟空?

大图模式

而在《西游记》时代,佛教思想盛行,完全跟道家思想平起平坐,甚至超越了道教的影响。因此,作者吴承恩顺应潮流,在以前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塑造了许多佛家大神,扩充到了小说文本中。孙悟空的出现,正好是顺应了这个历史潮流。

但是,在中国,儒释道一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作者塑造孙悟空时,没有直接让他从佛教故事中诞生,而是让他从远古大神女娲补天的一颗彩石中蹦出,连孙悟空最初学艺时,都学的是道家本领,这些故事从侧面足以说明,孙悟空是联系道教与佛教的过渡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