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龍小學風雨兼程八十九載,碩果累累


騎龍小學風雨兼程八十九載,碩果累累

本網訊( 劉婭婭 /記者 戴華 )貴州報道 始建於1931年的騎龍學校,是湄潭縣最南端最偏僻的一所公立學校。該校座落在紅色文化一把“”七星刀”的故鄉石蓮鎮沿江村,迄今八十九載。八十多年來,風雨兼程,砥礪前行,碩果累累,人才倍出,教學鞭長。2012年6月被評為"湄潭縣五好關工委達標單位";2012年12月被評為″湄潭縣兩無三好達標學校";2014年10月被評為"湄潭縣規範辦學減負提質示範學校″;2014年12月被評為"遵義市規範辦學減負提質示範學校";2015年9月被評為"遵義市先進學校";2017年被評為"湄潭縣文明校園"。在眾多的榮譽面前,該校辛勤耕耘,真抓實幹,一鼓作氣,狠抓教肓教學質量,在歷年歷次鄉(鎮)統考中,次次成績一直名列全鎮前茅,在成績面前他們不驕不躁,穩中求進,該校到底有此高見、如此法寶呢?深深地打動著我的心!吸引著我前去採訪!請看:

— 一 一走進湄潭縣石蓮鎮騎龍小學系列報道之一

騎龍小學位於湄潭縣城最南端,南與黔南州甕安縣毗鄰,東與遵義市餘慶縣接壤,距離湄潭縣城71公里,離烏江風景區溪巖溝、馬尾水、鰲魚山,古渡口約3公里。學校佔地面積21262.5㎡,建築面積2030㎡,現有教學班6個,幼兒園1個,學生200餘人;教職員工13人,其中專任教師11人,工人2人,本科學歷5人,大專學歷2人,高中及以下學歷6人。

騎龍小學風雨兼程八十九載,碩果累累

在這片人傑地靈的土地上,騎龍小學集蜿蜒騎龍山之靈氣,匯碧波沿江濤濤之風韻,辦學薪火代代相傳,文明之風悠長深遠。

據瞭解,學校始建於1931年,當時村民文化知識欠缺,副保長楊與亨見此狀況,便動員大家出力出物,自己出錢,請當地木工以騎龍山舊廟一樓一底全木結構殿宇為基礎進行修繕,用以辦學,取名雙龍小學。

1950年為了繼續辦學,當地稍有文化的高道凡、姚儒林、豐顯富自願到校任教,由年長的高道凡任校長,當時有初級小學三個班,在校生50餘人;1952年初,上級教育部門調來張維久老師到校任教,高道凡、姚儒林相繼辭教離校,在教師嚴重欠缺的情況下,上級教育部門又調來了羅文鬥老師任教;1953年到1956年,簡永昌,李代凡、王正榮等老師相繼到校任教,由簡永昌任校長,期間教師相繼離開;直到1957年,在校學生120人,彭子田任校長;1958年彭子田調走,上級教育部門調來楊宗雲任校長,這時才開始才有5年級,雙龍小學才成為5年制完全小學;1959年楊宗雲調走,王定安任校長;1960年至1963年龐開俊任校長。1964年,豐顯富任校長,在他擔當管理學校一切工作後,心急如焚,在一次全縣教師會上,他向教育局領導提議:馬山的雙龍村叫雙龍完小,我們雙龍學校也是完整的5年制學校,為什麼不叫完小?在這樣的情況下,縣教育局深知理虧通過研究,最後才承認原茅坪區石蓮鄉雙龍小學是完小,後更名為騎龍完小。

在豐顯富校長的帶領下,騎龍完小的教育教學工作進一步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及社會各界的認可,學生生源也大幅度增加,師資力量也有了進步的充實。1967年辦戴帽初中,在校生增至260多人。直至1982年,因轄區集中辦學,摘掉戴帽初中,學校初中班級停辦;

1983年3月,豐顯富退休,上級任命戴育明出任校長,他根據學校實情,因地制宜,調整佈局,研究制定了學校長遠規劃和學校新的遠景規劃和教學實施方案,使學校教肓教學質量一躍提高。消息不徑而走,來奔讀學生人數猛漲,由原來1一6年級單班實行雙班並行。

八十多年的風雨兼程,學校沿襲多次改革,正是由於有了他們老一輩的奠基凝聚艱辛與付出,騎龍學校才有更上一層樓。

1986年,在學生生生源人數不斷增加,每班人數多達50餘人,全校實有學生600多人,他們在姚國輝校長帶領下,面對校舍困難,學校堅持白天上課,晚上下隊開會、集資,在村委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一共籌集資金5萬餘元,將廟宇拆除!於其舊基建216平方米磚木結構小青瓦基礎上,修建了六九教室4間,辦公室1間;1987年,學校根據當地村民教育需求,徵得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同意,恢復騎龍完小兩年制初中,1989年,聘請老師因工資微薄,辭教返家,初中部造成師資欠缺而停辦。1983年,撤區並鄉,因屬地管理體制改革,該校原屬湄潭縣茅坪區調整規劃為石蓮鄉,由石蓮中心小學轄區管理,將騎龍完小更名為騎龍小學。

據悉,為了進一步改善學校辦學條件,1998年,在遵義市財政局工作的老校友姚國華同志的幫助下,市財政局、市教育局撥款2萬元,硬化了近800平方米的學生活動場地;2000年,遵義醫學院開發公司老校友楊再林無償資助2萬元、還有遵義市人壽保險公司老校友朱明昌資助一萬元,修建了一條近400米的進校毛石公路;2006年,國家撥款新建560平方米磚混結構教學樓一幢;2016年,原舊廟廢址1986年所建216平方米磚木結構小青瓦因成危房停用;之後,隨著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該校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歲改善。2012年5月,國家投入資金新建教師週轉房(3層)一幢;2013年3月,遵義政協智力支邊辦聯繫香港魏曼齡女士到學校視察後,向學校自願捐助15萬港幣,湄潭縣政府匹配資金29萬元,新建恩典教學樓一幢;2013年4月,遵義市政協智力支邊牽頭,湄潭縣教科局、香港沈大馨先生聯繫,由香港劉壁如女士捐資20萬元,縣政府配套53萬元,修建學生宿舍及食堂操作間一幢;2014年4月,遵義市財政局撥款15萬元,湄潭移民局配套6萬元,將400米長3.5米寬的進校公路進行了硬化,徹底改變了學校師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的”真實現狀。

歲月如歌,幾經蹉跎。從1986年一2015年9月,其間經歷了姚國輝、胡健、石智波等3位校長的艱辛,騎龍小學才有瞭如此可喜成就及面貌。

2015年9月因石智波同志工作調動,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任命楊天平同志主持學校工作。他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管理,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困難,2017年在全縣村級小學中,率先實行養宿制管理,通過近二年來的實踐,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均有明顯變化;為了提高教師教學業務水平,減輕師生教學負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2017年貴州甲卜科技有限公司捐助學校教育教學資源網一套,並承諾終身免費使用;2017年學校教育教學實施設備得到進一步改善,班班通、各功能室均按標準配齊。2018年縣教育局劃撥專項資金200餘萬元,修建了幼兒園和學校校門,基本實上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一道道難關,一道道坎坷,他們迎刃而上,不辭艱險。儘管當時辦學條件艱苦,但學校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僅在1986年一2010年間,騎龍小學先後獲得“石蓮鄉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石蓮鄉先進集體”、“石蓮雙基驗收工作成績顯著單位”、″石蓮鄉雛鷹行動五自實踐活動第三名"、"湄潭縣紅旗中隊”、“六縣(市)小學語數競賽笫二名”、"茅坪區學校工作檢查村級學校第一名”、"湄潭縣小學六年級教學質量檢測村級學校第三名"等集體榮譽20餘次。

當記者問及楊天平校長對下步工作、有何規劃打算時?他不亢不悲,慷慨陳詞:學校以求實奮進、祟德篤行為校訓,努力營造團結文明、和諧守紀的校風、敬業愛生、博學嚴謹的教風、勤思善思,樂學好問的學風,積極推行教學改革,優化辦學條件,堅持以人為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優化育人環境,強化內部管理,辦學質量逐步提高,讓學校的各項工作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和社會名界認可。

採訪完畢,記者既欣慰又感動。欣慰於偏遠山區能有這麼好的學校和堅韌不撥,帶領學校熱愛這方樂土的好校長及老師們;又感動,感動於建校80多年來的各位老校長,為帶領鄉村學校文化建設,默默無聞,樂於奉獻,為國家培養有識人才,將青春播灑,無怨無悔,令人感慨;感慨於時代,感慨於時代造就了這批與時俱進,不斷開拓,敢作敢為,樂於擔當的領軍風範!在此,記者預祝騎龍小學在楊天平校長的帶領下,明天將會更加燦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