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康熙守住長城不出擊,準噶爾軍可能會兵臨北京城下嗎?

於無聲處34


那是一定會的,不出擊就等於養虎為患,使得噶爾丹的實力和野心極度膨脹,更會助長噶爾丹恢復元大都的野心。


瀋陽上班族


噶爾丹是準噶爾部人,綽羅斯氏,號博碩克圖汗,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琿臺吉第六子,準噶爾部貴族首領,是17世紀厄魯特蒙古(衛拉特)準噶爾汗國大汗,也先的後裔。

噶爾丹幼年在西藏班禪和達賴處學佛法。1670年(康熙九年),其兄僧格琿臺吉在準噶爾貴族內訌中被殺。噶爾丹自西藏返回,擊敗政敵,成為準噶爾部琿臺吉。噶爾丹奪得準噶爾統治權後,積極向外擴張,先後擊敗和碩特部,征服哈薩克、滅葉爾羌汗國,稱雄西域。1688年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威逼北京。

早在1694年2月,康熙登上八達嶺長城,也是藉著這種意境,發了一通感慨,並詔知後世,凡大清國君,當持王道、取民心、練兵馬,永不築長城。

康熙認為長城根本抵禦不了所謂的外患。自從秦朝開始修築長城,之後漢朝、唐朝、宋朝都有修理長城,但是哪個朝代沒有邊患呢?秦朝修了“固若金湯”的長城,卻二世而亡!

康熙因此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要想真正做到“眾志成城,固若金湯”,就必須大行王道,修德安民,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安定了,邊境自然就安定了。

康熙的前半生,可謂創業艱難。清朝雖然已然入關,但是外有三藩,內有權臣。孤兒寡母,主少國疑。而康熙一步步從絕境翻盤,先是擒鰲拜,然後平三藩,收臺灣。1697年,康熙第三次征討噶爾丹時,親自滅了噶爾丹。

康熙如果守住長城不出擊,那麼必須分兵駐守長城!長城那麼長,兵力分散了,噶爾丹肯定會抓住機會各個擊破,那麼噶爾丹攻入北京真是指日可待!



大江侃歷史



所謂“萬里長城萬里空”,靠長城維護國家統一不受邊疆禍患侵襲那就是自欺欺人,康熙親征準噶爾不是沒有視察過長城,但是康熙視察了長城以後得出的結論就是自古王朝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穩固民心發展經濟增強國力並且壯大軍隊才是王道,而長城就是個擺設罷了,沒什麼用處。


秦始皇時期倒是修建了長城自以為“固若金湯”那為什麼到了秦二世就亡了呢?後世歷朝歷代也是把修築長城當成維護國家穩定的大事來做,可是怎麼也還是沒躲過朝代更迭的命運呢?明朝也是修建長城怎麼清兵還入關了呢?可見國家的發展壯大靠的民心是國力是經濟是軍事,而不是所謂的長城罷了。


康熙看的很明白,長城的年頭太久了,要是修建一次無非就是虛耗人力物力財力罷了,還會弄得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民心不穩國家不穩這樣的事康熙不做,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他在位期間智擒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平定噶爾丹,康熙靠的是自己的政治智慧以及民心。


康熙是千古一帝,他的政治智慧以及帝王心術都是值得稱讚的,並且康熙放棄修建長城也是明智之舉,康熙三打噶爾丹最後逼得噶爾丹服毒自殺徹底消滅了蒙古隱患,不得不說康熙是個英才,如果康熙看不透一味地固守長城那麼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因為長城太長了需要修也需要派兵駐守,戰線那麼長兵力分散這才真是給噶爾丹機會的愚蠢做法啊,那麼噶爾丹攻入北京才真是指日可待啊。


婉兮歷史


如果康熙守住長城不出擊,一代草原梟雄嘎而丹毫無疑問會大軍壓境兵臨城下。強敵來犯,一代雄主康熙大帝會自己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也決不會袖手旁觀、姑息養奸,必會調兵遣將擊敗強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