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出狱后,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监,太监是如何称呼他的?

占牧师


溥仪出狱后,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监,见到溥仪后,太监们不由自主就跪下,带着哭腔喊出了三个字:“万岁爷”!


“皇帝”一词始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他自称“始皇帝”。


自唐朝起,中国人开始使用“万岁”表达对皇帝的祝福,后来衍生成为皇帝的代词。


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大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这时候的溥仪还不到三岁。


溥仪3岁登基,6岁退位,稀里糊涂当三年皇帝。


溥仪18岁时被冯玉祥赶出皇宫后,日本人将他给接到了东北,建立起所谓的伪满洲国,做了康德皇帝。


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在逃亡路上被苏联军所俘虏,到1950年才被引渡回国。


1959年12月4日上午,功德林里面迎来了第一次的特赦,被关押十年的溥仪终于迎来人生的转折点,第一批特赦名单,溥仪赫然在列。


第一批总共特赦了33人,其中包括了皇帝溥仪还有以杜聿明为首的一批国民党将领。


然而第一批的特赦也是最难的,除了要努力学习认真改造,还要确保你的思想得到了改正。


溥仪特赦后回到北京城,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以及卖门票的工作。


出狱后的日子,是溥仪这一辈子最舒心最安逸的,他不仅娶了老婆还有了工作,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这可是这个历史上的第一份。



溥仪的新生活开始了,而且还是平等的公民生活,他说“我做过四次皇帝,第三次是康德,现在和其他公民一样,成了集体皇帝。”


有一次与人聊天,溥仪听说,曾经在宫里伺候自己的老太监们还健在人世,并且住的也不远。


于是,重情义的溥仪决定去探望阔别了几十年的老下属,他很想见见他们,也想看看他们在新社会里都过得怎样。这要是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一个皇帝会屈尊去看望下人。


溥仪3岁时被接到皇宫,离开了母亲的陪伴,在举目无亲的皇宫,很是孤单寂寞。


那些太监们照顾他,整日和他作伴,和他玩耍,让年幼的溥仪感觉到了一丝暖意。


前半生里,陪伴溥仪最多的便是那些太监了,终日和太监在一起,他和太监们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对于三十多年前贴身伺候过自己的那帮家伙们,溥仪曾说过:“他们陪我玩,哄我睡觉,喂我吃饭;他们领我的赏,也挨我的打;别人可能有时会离开我,但他们却日夜陪着我;他们是我的奴隶,也是我的老师。”


当身着平民服的溥仪出现在房间门口时,那些曾经的老太监竟全部抖抖衣服跪倒在了地上,然后一起磕头带着哭腔喊着:“万岁爷”!



溥仪是他们以前朝夕相处并日夜侍奉的旧主子,他们一边是心疼溥仪颠沛流离吃了那么多的苦,一边是见了旧主子激动。


这些老太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还可以再见到以前的旧主子。


在他们心里,哪怕清朝灭亡了,溥仪仍然是他们的旧主。


再次见到以前的主子时,哪怕是过了几十年,那双腿也根本不听使唤,嘴里还是会忍不住的习惯称呼溥仪“万岁爷”。


溥仪当时百感交集,“万岁爷”这三个字他已经许久未曾听到了,猛然从昔日伺候自己的太监口中听到,他有些酸楚。


但酸楚之外,又有一丝温暖以及少许的尴尬和难堪。


就像溥仪惦记着他们一样,这些老太监们也同样惦记着他。


只是,已经接受了自己公民身份的溥仪,清醒明白时代不同了,他已经放下过往种种,在心底完成了转变。


这样的溥仪,来看太监,便只是会老友一般,而并未有其他。


他赶忙扶起太监们,并对他们说:“新中国成立了,每个人都是平等自由的,你们切不可再如此称呼我。你们一定要好好的生活下去,旧时代早就过去了。”


其实现在我们看来,太监们喊出来的那一声“万岁爷”,已经和封建等级无关了,纯粹只是一个代号,就和我们的名字一样。


溥仪,这个清王朝最后的皇帝,最后的万岁爷,从万人之上变成了中国公民。


他是封建制度结束的证明者,是新时代的见证者,新中国给了他一份体面的工作,让他过上平凡人家的幸福生活……


有书课堂


1959年,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了十多年的溥仪被特赦,成为了一名普通而自由的公民,回到北京后,溥仪特别想念故人。

因为溥仪从三岁就被抱进皇宫成为皇帝,童年时期很多时间是在太监的陪伴下长大的,因此溥仪特意想去看望当年曾经陪伴自己在紫禁城,而且尚在世的太监。

经过多方打听,溥仪才知道曾经伺候过自己的那些太监们大都住在北海公园南边北长街路的万寿兴隆寺里面,万寿兴隆寺其实就是太监养老院,没有钱置办房产的末代太监们大多住在这里面,得知地点的溥仪有一天登门去看望了这些太监们。

溥仪一进门,太监们看到曾经的小皇帝溥仪都激动不已,太监们就齐声高喊“万岁爷”,这下让溥仪很震撼诧异,溥仪一下子惊住了,毕竟自从1945年伪满洲国倒台,这15年里从来没有人这么喊过他,这三个字让他感觉恍如隔世,同时又无比尴尬和辛酸。

溥仪虽然热泪盈眶,然而激动归激动,溥仪还是能看清形势的,因此他只能说:“这可使不得,现在什么时候了,怎么还弄以前那一套,现在我已经不是皇帝了,就是一名普通的公民,下次不要这样称呼了,叫我同志就好”。太监们听了溥仪的话,没再说什么,只能默默无语点头。

溥仪对待太监的反应,说明他的思想已经彻底解放了,不再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封建统治下的皇帝,而是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此后的时间里,溥仪一直过着平常人的生活。

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以及卖门票的工作,1962年4月30日溥仪和护士李淑贤结婚,在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为得了尿毒症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走完了自己坎坷而传奇的一生,享年61岁。


小聪历史客栈


虽然溥仪陆续娶了婉容、文秀、谭玉玲、李玉琴、李淑贤,总共五位夫人,但是并没有留下子嗣,为何?还不是因为溥仪年轻时被宫里的太监宫女教坏了,当时看管小皇帝的太监怕他晚上出去玩,就不停地把比他大好多岁的宫女往他身上推,结果就造成了长大后的溥仪生理机能显著下降。


其实,作为真命天子,溥仪的一生,不可谓不悲惨。

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大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这时候的溥仪才刚不到三岁。

但溥仪刚坐皇帝两年就赶上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势不可挡,5岁的溥仪一边下《罪己诏》,一边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队两镇南下,同时命海军驶入武汉江面配合陆军作战,但荫昌却指挥不动北洋陆军。无奈之下只能邀请袁世凯,于是,袁世凯趁机要挟清廷,与孙中山密谋说:“谁能让溥仪退位,谁就担任第一届大总统。”

结果,袁世凯一面向溥仪皇室施压,一面又用丰厚的条件安抚他们,许诺每年给皇室成员提供400万两银元,让溥仪等皇室成员暂居紫禁城。

之后,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隆裕太后以太后的名义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溥仪退位,当时的溥仪只有6岁,可以说是糊里糊涂的当上皇帝,又糊里糊涂的成了别人的俘虏。

不过,退位后的溥仪日子过的还算可以,袁世凯还算给清皇室保留了颜面。溥仪每天学学诗词,练练书法,但老师们却没教给他历史、地理。也就是这段时间内,溥仪与宫中的太监、宫女产生了“深厚的友情”。

1917年,溥仪安静祥和的生活被打破,前清遗臣张勋妄图复辟,溥仪被推上帝位仅仅11天,就又匆匆忙忙第二次宣布退位,退位后的溥仪又开始吟诗作画,养狗驯鹿的闲散生活。

▲:溥仪、婉容、三妹

在1924年的时候,西北军阀冯玉祥无视民国政府制定的皇室优待条件,直接命令鹿钟麟带兵包围了紫禁城,溥仪等一众皇室成员被赶出皇城,在发给那些曾经伺候自己的宫女太监每人200大洋后,溥仪自己也无奈的搬离了皇城,百年基业毁于一旦,溥仪当时的心情注定久久不能平静。

但命运似乎不是这个瘦弱的“天子”能扭转的了的,之后,他被日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挟持到满洲地区,后续又成立了伪满政权,溥仪无奈的又一次成了皇帝,不过。这一次却是傀儡的“康德”皇帝,与那个曾经的清廷已经没有任何关系。

▲:伪满康德皇帝溥仪

1945年8月8日,就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几天,苏联对日宣战,以势不可挡的架势击溃关东军,伪满政权宣告破灭。溥仪与关东军将领在奉天机场还没来得及逃亡日本就被苏联抓获。

被抓获后的溥仪乘坐一架双引擎杜格拉斯载到苏联赤塔一号军用机场,被拘押在伯力四十五号特别监狱一直到1950年8月1日,在被关押期间,溥仪还曾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法庭上,溥仪将伪满责任一股脑的都推给了日本人,但事后扪心自问,他认为自己做的事确实推脱了自己的责任。


即便这样,溥仪还是怕回国之后被追责,当时溥仪想申请永久居住在苏联,不过没得到同意。最终,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

在1959年12月4日上午,被关押十年的溥仪终于迎来人生的转折点,由辽宁高院宣读了第一批特赦名单,溥仪赫然在列,当时他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之后,溥仪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以及卖门票的工作。有一次与人聊天,溥仪听说曾经在宫里伺候自己的老太监还健在人世,并且住的也不远。溥仪就收拾收拾一下准备去见一下自己阔别了几十年的老下属。


几经周折之后,溥仪找到了老太监家,可等溥仪进了门,两个人都愣在当场。随后,溥仪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老太监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万岁爷,可算见到您了,奴才这把老骨头在进黄土之前见到您,真是死而无憾了”。

溥仪把年轻时太监们捉弄自己的事早就忘干净了,大步上前欲把老太监搀扶起来,老泪纵横道:“别,别叫万岁爷了,不合适了…………起来说话吧”

老太监抹了一把脸上的老泪:“那,那叫您啥啊?之前不是一直叫万岁爷,都习惯了”。

溥仪与老太监相拥而泣:“以后叫同志吧,这样对大家都好……”。老太监看了溥仪一眼:“知道了,万岁同志……”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本篇文章的上半部分是历史事实,而溥仪见老太监的事,充其量不过是民间的道听途说罢了,笔者只是根据标题,猜想揣测编纂的,当不得真。



小小嬴政


1923年7月16日,中国最后一批仍在岗的太监被溥仪一声令下,赶出了紫禁城,发放了从20块到200块不等的一次性补偿遣散费后,开始各寻出路。

说溥仪不恨太监是假的,他的生理机能就是葬送在这帮不太负责任的家伙们的手中,当年正是因为他们频繁把宫女们推倒在少年溥仪的龙床上,溥仪才由起床眼花很快过渡到萎靡不振,落下个永久的病根。

二十天前,他对太监们的耐心到了极点,那是因为建福宫失了火,焚毁房屋一百多间,里面的宝贝全都毁于一旦,失火现场有一股子浓重的煤油味儿。溥仪知道,能纵火焚毁、掩盖库藏亏空的,恐怕只有这帮家伙们。偷点东西也就忍了,放火烧屋狠点了吧?照这趋势发展下去,哪一天是不是要连我都给烧了?

全给朕麻利儿滚蛋!

太监们当中,比较激愤的当场就跳了筒子河,少部分特有钱的盖了宅子回去享福,大部分苦无一技之长,早就未雨绸缪,攒钱供奉寺院,以图日后终老于此。这一天终于来临了,除了极少数没做准备的去了地安门的燕翅楼,其余的都去了经营多年关系的寺院。

一别三十年,沧海变桑田,溥仪在1959年特赦后回到北京城,面对古都种种新人新气象,开始也很是兴奋,有空就四处逛逛。

说起溥仪这人,对待身边的下人一直还不错,不记仇。当年在伪满洲国当“

皇帝”时,侍卫李体玉与皇后婉容有染,连孩子都生出来了,溥仪还给了他400块钱封口费轰走。巧的是,这李体玉也来到了北京,住的地方离溥仪还不算远,有一天居然在大街上遇见,溥仪看到李体玉穿戴,知道他家里经济条件一般,还上门送了钱物。

回忆起三十多年前曾经贴身伺候过自己的那帮家伙们,溥仪也很想见见他们,看看他们在新社会里都过得怎样,于是忍不住打听了一下,去了太监们栖身的寺院里。

好家伙,这,这,这不是皇帝陛下来了!一个老太监见到溥仪后,马上膝盖一软就跪倒在地:“万岁爷!”

院里的其他几名风烛残年的老太监也跑了出来,纷纷跪倒在地,激动地老泪横流,除了一声声“万岁爷”,他们似乎也说不出其他的话来。

溥仪眼眶一酸,赶紧把身边的老太监扶了起来,“别价,现在是新时代啦,可不兴这么喊咯!”

太监们抹着眼泪:“可您就是我们的万岁爷!”

溥仪吓得直往两边看:“你们老哥几个是还想害死我不是?想再让我进去是怎么着!不喊这个,不喊这个,要叫我......”

溥仪吭哧半天:“嗯,对了,要叫我同志!”

老太监们懵圈了:“几个意思?万岁爷......同志?”

最后几句纯属逗咳嗽,博君一笑,千万别当真!


历来现实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溥仪是吧?这是全地球唯一一个回自己个家要买门票的人。哎!你说这事整的!这还不算,一辈子当了三次皇帝,前两次处于懵逼状态,自己个做不了主,虽然是傀儡皇帝,但好歹还有人把他当回事。这最后一次好不容易自己个做了回主,得,让给骗了,当了个说啥没人听,干啥没人当回事的,哎还是傀儡皇帝。

还有,被妃子逼着离婚,还离成了,这要是搁过去就是皇帝被自己个的女人给休了。哎!这事没过多久,皇后又给自己个戴了一顶超大号的绿色的帽子,直到皇后临盆了,自己个才知道被绿。你说这保密工作整的。

哎呦!我去!肚疼!

这心酸事一捞一大把,您唠一整天他也唠不玩啊!

得!咱还是进入正题,瞅瞅题主的问题吧!

溥仪和太监

咱先了解一下,溥仪对太监的理解。按照他自己个的话说,他们陪着俺打卡逗蝈蝈玩蛐蛐,还喂俺吃饭;回过头来俺就赏他们,当然俺生气的时候撸起袖子还揍他们;眼跟前熙熙攘攘的全是人,来一波走一波,愣是没记住几张脸,但这帮家伙却日日夜夜的守着你,睁眼是他们,闭眼还是他们;你说他们是俺的奴隶没问题,称他们为俺的老师他也没错。

矛盾!所以啊溥仪对太监是既爱又恨,五味杂陈啊!

爱,咱就不提了,先说这恨吧。

当年溥仪是有胃病的,这好不容易逮住个零嘴——一袋子板栗。好家伙这顿糟,全糟肚子里去了,好悬没撑死。结果就被这帮人给整到隆裕太后的耳朵眼里去了,隆裕怒了:“一个月不准吃东西,天天和瞪眼稀饭!吃不死你!”

得,最后溥仪被饿的两只眼睛都快成俩绿灯泡,最后受不了了,偷偷摸摸的和鱼抢鱼食吃。

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偷偷摸摸的不知道跟哪弄了一酱肘子,塞怀里,乘人不注意就偷偷啃一口,您说这事弄的。就他那油糊了一眼的嘴巴,谁瞅不出来啊,顺手就被太监把酱肘子给抢走了。最后这事都搞成了心理阴影,到了晚年都认为酱肘子是最好的东西。

小孩子吗?都不忌口!这有一次又被溥仪给逮住了,狠狠的吃了一顿,结果又吃撑了。俩太监架着溥仪的胳膊,往地上使劲的蹲屁股,说是消食,好悬没把溥仪给蹲死。这还不算完,隆裕太后要给他败火,您说败就败把,这帮太监直接给关到了小黑屋里,溥仪在里面哭天抢地的,这帮人愣是一点反应都没有,溥仪不恨他们才怪呢!

13岁的时候,太监们嫌弃他大晚上太闹腾,这不就把那些个宫女往他床上塞,这么一塞,得大晚上所有太监都能睡一囫囵觉了,但最后溥仪遭了罪,没后了!哎!你说这事整的!

所以溥仪要报复。

溥仪大白天没事干,就喜欢毒打太监。据说有一次他一个小时用鞭子就抽了十七个太监,一般人听到溥仪叫过去,吓的直哆嗦。

逼着太监吃些古古怪怪的东西,比如吃个小金鱼啥的,瞅着不过瘾,整个螃蟹吃吃。说道这估计有人说了:“不就是金鱼吗?螃蟹十几个二十几个只管上,吃不下您糊我大耳光子!”

得!你也别逞能,溥仪让吃的是生螃蟹!活的!连壳一起吞!那硬就不说了,还都带刺!说是要看魔术,大变活螃蟹!吃不死你,算老梁没说。

最后又整了一大盘铁砂!是的铁砂,老梁没有打错!让太监全吞下去!最后溥仪的奶娘王焦氏赶了过来,这才阻止了这人间悲剧!

当然,太监们回敬他的也不少。1923年的时候,溥仪瞅着一年比一年高的支出,这就有心想瞅瞅内务府的账簿。毕竟民国政府每年给的四百多万现大洋咋就不够呢?

这一瞅了不得,内务府的日常支出居然比慈禧在的时候,最高纪录都多,而且娶皇后进门的时候,婉容那头上的珍珠都让人给掉包了,据说是卖给了老毛子,溥仪那叫个气:“查!一定要查出来!”

结果,正准备清点财物的时候,建福宫就被烧了,哎呦!我去!那场大火把这宫烧的就剩下一堆土渣滓了,把溥仪气的嘴都歪了。

“这么重的煤油味!你们想骗谁呀?滚!都滚!”溥仪怒了,亲自拿着小枪,叫一帮子太监收拾东西滚蛋。

脑壳大一点的太监拿二百大洋,小太监拿二十大洋,领了钱拿了东西,全部都撵出了宫。

那这帮太监咋样了?

那些个真正拿了大头的贪污太监依然过的衣食无忧,比如那张三德,宫号小德张,就那霸王别姬中张公公的原型。人家前头伺候了慈禧,后头又伺候了隆裕。

手里的钱大把大把的,这出了宫就蹲到了天津,人家法租界搞了一套宅子,住的腻味了,转手卖了。又跑到英租界搞了一套房子,住了没多久,被庆亲王看中了,送人。自己个又在英租界搞了一块地基,重新盖了一套,整的有山有水,有荷花池,宅子的空中还整了一小飞机,天天没事看风向。还娶了四个黄花大闺女当老婆。脑袋上还扣着资本家和地主的帽子,工厂,商店不老实。

太监做到这份上,也算是极致了,这到了新中国,以卖油炸果子为生,当了小贩!死的时候八十一岁。

但更多的太监就没有他这么好命了。

做太监做的久的,按照老规矩每月得到的月奉里拿出一部分给,北京的寺庙里捐一点,预备着出了宫,到寺庙了养老。这帮太监被赶出来之后,好歹还有个容身的地。

那些个没有基础的太监,一出宫俩眼一抹黑,啥也不是了。只有一小部分命好,遇到富人想要享受一把当皇帝的瘾,就聘用了这帮人,还能有个吃喝的地方。

最大一部分太监就流落街头,据说头一年当乞丐的太监就有三百多个,这过去一年后,就少了一半,那去了?谁知道呢?那个年月死个把个人很正常的!

溥仪自己手里留了一小部分太监。最后跟着去了东北,小日本被揍的爬不起来投降之后,溥仪就剩下光杆司令被老毛子给端到了西伯利亚和一帮子小鬼子管在了一起。

之后的事

当然因为有着皇帝的身份,自己个有个小屋子,享受单间,好吃好喝好招待着,听说还给整了五个大美女给伺候,但溥仪坚决不要,在这地头上一呆就是五年。

最后就被咱新中国给接了回来,蹲到抚顺战犯管理所里接受思想教育,编号981.

1956年的时候,遇到特赦,做为第一批特赦人员这就回归了社会。

这一出来就面临着身份证的问题。

“家住哪里?”

“紫禁城!”

“哎!”

“曾经做过啥?”

“……皇帝!”

“啊!”

他这身份证不好办,得上报!得,没办法蹲在妹妹家里闲得慌,这不溥仪就想到那帮子太监,也不知道他们过的咋样了,这就想去看看。

结果一打听,他知道这帮人现在被政府收养起来,养在了养老院里。

“去瞅瞅吧!”

好咧!他这一来,大家伙开始没认出来。当溥仪叫了几个人的宫号的时候,这帮人才清醒过来,呼啦超跪倒一大片:“万岁爷您好啊!”

“别别!以后要叫同志!”溥仪赶紧的将这帮人都扶了起来:“你们再叫万岁爷,我以后可真不来了!”

这规矩定下来,这帮人以后也就不叫万岁爷了。

在询问下,溥仪知道这些太监每人每月能领到十六元的生活费,要是能管个事啥的,就能拿到三十五元,但大家伙能花几个钱,其实十六元也够了,重要的是,一帮人都能相互扶持着,日子过的也算开心。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答:溥仪一生,在两个重要关头走错了路。

原本,1912年2月12日,他已经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

而在同日,袁世凯作为代表,也已经颁布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优待皇室条件》。

这“优待”条件非常丰厚。

首先,溥仪虽然宣布辞位,但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也就是说,溥仪还可以保留尊号,甚至,在中华民国的跟前,与其他外国君主地位相同。

当然,您可以说尊号是虚的,但新政府承诺每年拨款四百万元予以优养,并且可以暂居紫禁城,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也就是说,溥仪仍然可以在紫禁城和颐和园里保留他的小王朝格局,安逸走完他的一生。

但是,他自己作死。

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五千“辫子兵”进京搞事,声称要复辟大清朝。

张勋这在五千人成什么气候?!

溥仪竟然傻乎乎地以为“中兴大业”的机会到了,高高兴兴地配合张勋行动。

但仅仅十二天。复辟闹剧便收场了。

虽说溥仪这年才十二岁,懵懂无知,但他主动配合张勋的作派,让人心寒。

那么,1924年9月,冯玉祥以国民军的名义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就成为了名正言顺的事。

一开始,有人指责冯玉祥破坏了契约精神,说当年袁世凯与清廷签订有《清室优待条件》,不应该驱赶溥仪出皇宫。

但是,就因为溥仪配合张勋复辟,是他破坏契约精神在先,怨不得别人。

溥仪从紫禁城出来后,变本加厉,越加妄图复辟大清。为此,他不顾一切,投入了日本人的怀抱,签订了一系列卖国条约,亲手“裁可”各种政策、法令危害人民,支援日寇侵略中国,破坏和平,奴役和残害中国人民。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溥仪先是想投往日本,被苏联人捕获后,就想尽千方百计赖在苏联,不想被移交回加接受审判,他知道,一旦回国,九死一生。

实际上,在漫长的封建王朝史上,自东晋以降,凡亡国之君,都难逃被杀害的宿命。

但是,新中国却是把溥仪当成“失足者”来改造的。

这让溥仪触动极大,从此洗心革面,追求今日之“是”,告别昨日之“非”,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在改造期间,溥仪以“认罪书”的形式写自传,写了40多万字,是为《我的前半生》的初稿。

1959年12月9日,溥仪从抚顺战犯管理所被特赦回到了北京,隶属于公安部的群众出版社为了将此书出版,便成立了一个写作的班子,并尽可能为溥仪提供写作的方便。

溥仪想把《我的前半生》写得更翔实,但对童年、少年的事印象模糊,特别是写到绕不开的太监一节,可写的东西很少,他实在想不起具体的事件来。

为了帮助他,群众出版社的编辑就领着他去万寿兴隆寺,找居住在这里的十多名太监了解具体情况。

当年清朝灭亡,民国成立,宫里还有一千多名太监,按照《内务府账册》上的记载,当时给月支的银子是3949两,人均为白银2.6两。

有些太监感觉末日来临,暗中往宫外偷东西换钱,为以后的生活铺路。

溥仪知道后急了,准备清点大内的宝库。

也不知哪个脑袋短路的太监,竟然纵火焚烧大内的宝库建福宫。

溥仪年少气盛,一怒之下,仅留下少数几十名心腹太监,而把其他的太监一股脑驱逐出紫禁城。

这些惨遭开除的既没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又被人另眼看等,生不如死,有的直接投河自杀,有的找条绳子上吊,还有的沿街捡拾煤渣,更有300多名太监沿街乞讨,一年后活着的只剩下100多人聚居在……

时隔三十多年,还有十余人聚居在兴隆寺苟延残喘,忍辱偷生。

溥仪和群众出版社的编辑来了,太监们认出了他,都呼喊着“万岁”下跪。

溥仪是个经过两次复辟失败的人,深知这一声“万岁”搞不好会给自己带来天大的麻烦,身子一激凌,赶紧上去扶起他们来,警告和纠正他们不许乱喊。

和太监们叙旧归去的路上,溥仪偷偷抹眼泪,对群众出版社的编辑说道:“我对不起他们啊!……”


覃仕勇说史


溥仪的一生,其实是悲剧的一生,三岁的时候,被挑选为皇帝,过了三年,清朝就被推翻。好歹民国政府承诺允许皇帝及皇室居住在故宫,并且每年给他们大量钱粮布帛,但是条件是,皇帝不准踏出故宫一步。就这样,年幼的溥仪被禁锢在皇宫,连看一眼外面的世界都成了奢望。再后来,北洋军阀政变,溥仪被赶出皇宫。日本人打进来后,要立溥仪做满洲国的皇帝,天真的溥仪真的以为日本人要帮他复国,其实,他只是日本人的一颗棋子。日本关东军覆灭后,溥仪又被苏联掳去,在苏联关了五年。新中国成立后,溥仪作为政治犯,关押在抚顺监狱,直到1959年被特赦,正式成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溥仪的一生都在受人摆布,成为各路野心家的工具。如果能让他自己选择,估计他会选择做一个平明老百姓吧。溥仪一生的命运,也与近代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也只不过是在历史巨浪中的一朵小浪花而已,沉浮都由不得他。

1959年被特赦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反响,各国媒体都争相报道了这个消息,毕竟,这是个曾经的皇帝。而溥仪,也重新回到了这座他待过19年,却并不熟悉的城市-北京。曾经他拥有整个中国,后来被禁锢在皇宫的深宫大院内,现在,他是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可以随处走,随处逛,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溥仪刚到北京时,他的弟弟妹妹就已经来车站接他了。一声声“大哥”,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但又有点陌生。在帝王家,兄弟姐妹的亲情,往往会被权力吞噬,最后反目成仇,大开杀戒,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两天后,溥仪来到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办理完户口登记后,昔日的末代皇帝溥仪就成了一名正式的新中国公民了。这注定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所以民警们还为溥仪特意拍了张照片,以作留念。这张照片连同溥仪的户口登记簿,现在都保存在北京警察博物馆中。

不久后,溥仪还专门去看了曾经贴身俯视自己的太监。虽然溥仪对太监的印象不是很好,皇帝被废后,虽然太监们还尊他为皇帝,但私下里却应奉阳违,经常偷窃宫里的珍宝出去变卖,溥仪想要彻查此事后,这些太监们联起手来,干脆放了把火,毁灭证据。溥仪也看透了这些太监的嘴脸,一气之下,将所有的太监都赶出宫去。

但是有的太监对溥仪还是很忠心的,比如有个叫孙耀廷的太监,伪满洲国成立后,孙耀廷又找到溥仪,继续服侍这位“皇帝”。溥仪其实自己在生活方面是什么都不懂的,在抚顺监狱时,连基本的系扣子系鞋带都做不好。经过几年改造,才有了点社会生存能力。

所以,溥仪去看望曾经的太监,也是一种感恩,毕竟这些太监曾经腐蚀过他。这也是改造的成果之一,让溥仪认识到,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如果放在以前,他可能都不会正眼看一下这些太监,毕竟这些人只是“奴才”而已。

“皇帝主子”的驾到,让这些太监受宠若惊,忘了现在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了,当即跪下要高呼万岁爷,真是奴性已经刻到骨子了。但是溥仪马上制止了他们,并向他们说明,自己和他们一样,已经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新中国公民,不再有奴才和主子了,希望他们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1967年10月17日,溥仪在北京去世,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一卷青史


1909年,当时的溥仪年仅三岁,尚在襁褓之中的他便继承了皇位,年号宣统,然而溥仪仅仅在皇帝位置上坐了三年的时间就被迫退位了,溥仪宣告退位的时候也让清朝的统治正式结束了。之后的溥仪在1917年的时候又一次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这次仅仅只坐了11天的时间就再次宣告退位了。之后的溥仪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被日本人控制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在日本战败之后,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获,于1950年8月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学习改造,九年之后溥仪成功出狱,那么溥仪出狱后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监,那些太监是怎么称呼他的呢?1959年12月4日,最高法院对末代皇帝、甲级战犯溥仪宣读了特赦通知书。自此,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了10年之久的溥仪,在全新的社会里,重新获得自由。溥仪被释放的理由是:确已改恶从善。




关于溥仪出狱后去看望太监却有此事,在溥仪所写的《我的前半生》的新的一章就说过“我更见到了当过太监的老朋友,知道了他们许多人的近况。他们正在民政局为他们专办的养老院中安度晚年。”

有一天,溥仪的小妹韫欢告诉他:“宫里过去的几个太监还有七八个尚在人世,现在住在万寿兴隆寺,您要是得空,可以去看看他们。”若论溥仪的本心,他并不想见到这些太监。过去,他们是主仆关系;现如今,他们都是新社会的同志。天知道,溥仪见到这些太监之后,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可是,如果不见的话,又有些不妥。毕竟溥仪已经“改恶从善”,拒绝见这些被他伤害过的人,就是没有正视自己过去的恶,这要是传出去,溥仪十有八九得回炉重造。



无奈之下,溥仪只好选了个日子,决定去一趟万寿兴隆寺。当溥仪出现在万寿兴隆寺门口时,他再次犹豫了一下。门口晃了一小会儿之后,溥仪毅然迈着步子,走进了兴隆寺。

彼时,几个太监正忙活着在寺里打扫卫生,准备新的一天。忽然,有一个太监跪在地上,嘴里失声尖叫道:“皇上!”与此同时,脑袋不住地往地上磕头。其他几个太监闻声,赶紧跑过来,抬头一看门口站着的那人是过去的老主子,顿时老泪纵横——没想到,忍辱偷生了半辈子,还能再次以太监的身份跪拜皇上,何其幸哉!


于是,他们纷纷跪在地上,嘴里喊着“皇上”。溥仪看到这几个太监如此称呼他,吓得魂都飞了——要知道,这都新社会了,人人平等,冷不丁被几个太监跪下来叫皇上,万一有人揭发他“倒行逆施”,溥仪是百口莫辩呀!

想到这里,溥仪赶紧迎过去,将为首的太监孙耀庭扶起来(溥仪认识他),嘴里细细碎碎的重复一句话:“我是来赎罪的,你们不要喊我皇上……”边说,身体边颤抖,似乎被噩梦惊着了一般。

孙耀庭看到“皇上”如此失态,恍然大悟,原来现在已是新社会,哪儿还有什么皇上?几人坐在院子里寒暄几句之后,溥仪赶紧借口离开,临走前,叮嘱孙耀庭,一定不要把见他们的事情传出去,否则“咱们都要倒霉啦!”离开万寿兴隆寺,溥仪左晃右晃,又回到家中,把自己锁在家里几天不敢出门。

可以说溥仪从未为自己活着,直到新中国成立的那刻起,他才最终自由了,他才最终为自己活了一把了,也只有在那个时候溥仪才活得最开心了。也正如溥仪在自己的自传中所说“我在前半生中,不知“家”为何物。在抚顺的最后几年里,我开始有了“家”的感觉。到了植物园不久,我觉得又有了第二个“家”。我处在自上而下互助友爱的气氛中。”


大老二爷


溥仪是不幸的,一,近一生颠沛流离,二,拜一群太监所赐,搞得溥仪生理动力几乎断绝,夫妻生活屡屡受挫,最丢人,皇后婉容出轨身旁的侍卫,还生了个孩子。


但比起史上的亡国之君,他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后,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而溥仪依旧活蹦乱跳,甚至去了东北做康德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在逃亡路上被苏联军所俘虏,在1950年才被送往回国。

之后九年,待在抚顺战犯管理所。

1959年,溥仪以年度赦字001号,获得特赦,回到北京。然后开始了平等的公民生活,他说“我做过四次皇帝,第三次是康德,现在和其他公民一样,成了集体皇帝。”

三次的皇帝生涯注定他的生活不平凡。办理户籍时,家庭住址、文化程度等问题尴尬不已,家庭住址老实说住在紫禁城吗?说自己没上过学堂而是私塾先生所教?可以说自己的老婆有四个吗?


应朋友邀,去故宫时,居然还要买票,在里面游玩时,有个人跑上前来,兴冲冲问溥仪“金銮殿的龙椅做起来,舒不舒服?”

某次做公交车时,偶遇一批旗人,他们立马跪下,高呼“万岁——”

等等,所以,溥仪的处理方式就是尽量少地出门,争取是不出门。

命运无常,世事沧桑,不经然一瞥,现以垂垂老矣,溥仪又想起了自己在别人笔下的“帝王大器”,以及那群太监让自己某段时间看太阳都是绿色的。当然了,也有和自己关系好的太监。

于是,溥仪便提步前去看望,门一进,他们即刻跪地,高呼“万岁爷”,老泪纵横,哗啦啦不断。

溥仪退后一步,连摆手,称使不得,使不得,又说道:“皇帝跪下,管皇帝叫“万岁爷”,这合乎规矩吗?”


太监们又说“您就是我们的万岁爷啊。”

溥仪扑哧一笑,“我们都是集体皇帝,还是管我叫万岁同志吧。”


史小二记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不到3岁的溥仪继位。光绪帝没有子嗣,溥仪是载沣的长子。对于慈禧为什么要让溥仪,作为光绪帝的接班人,有很多说法。但我认为最靠谱的是因为溥仪母亲的原因,溥仪的母亲是荣禄的女儿,从小被慈禧收在宫中,留在慈禧身边。荣禄是慈禧太后的宠臣,也是慈禧的初恋情人。



当年慈禧老佛爷强行把荣禄的女儿嫁给载沣,也许就是有特殊考虑的。为什么说是强行呢?因为载沣当时有婚约,慈禧一出手,没办法载沣只好毁约,把人家退掉,娶了荣禄的女儿苏完瓜尔佳·幼兰。直到慈禧太后把溥仪过继给同治时,大家才明白怎么回事,慈禧儿子的儿子,不就是慈禧的孙子嘛!1908年11月15日,也就是光绪帝去世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也驾鹤西去了。



慈禧太后把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孩溥仪推上皇位,就等于给溥仪的人生画好了轨迹,溥仪从此不再是自己啦,他是大清的皇帝,是天下人狂呼‘’万岁‘’的那个人。能做皇帝本来是人生的幸事,可溥仪的皇帝当得太艰辛了,此时的清朝也被慈禧太后搞得一塌糊涂,就是一个烂摊子,三岁的溥仪能干什么,什么都干不了。由光绪皇后隆裕太后和载沣摄政,这两人又怎么能够拯救清朝于危难之中呢!



山雨欲来风满楼,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宣告了统治近300年的清王朝结束了。溥仪成为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虽然在1917年7月份,张勋搞了一次复辟,可这次闹剧只有十来天,溥仪就再次退位。



9.18事变后,日本人扶植溥仪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1934年~1945年),溥仪想靠日本人的力量复清,可他没想到日本人是靠不住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8月17日,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虏,在苏联关押了5年,1950年8月才被押回到国内,囚禁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直到1959年12月4日那天,溥仪接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走出了战犯管理所,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名普通的公民。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安排他到北京植物园工作。




算做溥仪女人的一共有五位,她们分别是:婉容、文绣、谭玉龄、李玉玲和李淑贤,溥仪最爱的是谭玉龄,陪伴溥仪走完最后人生的是第五位妻子李淑贤,1964年,溥仪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前半生》出版,1967年10月17日末代皇帝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病逝。

1912年,溥仪退位后还是继续住在紫禁城的,而且国民政府还会负担他的全部费用,所以在紫禁城里,溥仪还是皇帝,太监也还是太监,日子也算过得去。此时的溥仪过得还算悠闲,除了念书就是玩耍,因此溥仪有很深的文化功底。可到了1924年11月5日,一切都变了,冯玉祥不顾国民政府同溥仪签订的协议,派鹿钟麟带兵逼溥仪离开紫禁城,并掠夺了宫中的很多珍宝,史称“北京政变”。溥仪无奈回到亲生父亲载沣的家里暂避,后被日本公使馆容留。






正所谓‘’树倒猢狲散‘’,溥仪离开紫禁城时,身边没有几个人,所以紫禁城的太监和其他人等,只能离开紫禁城,各找各的出路。太监有回河北老家的,有投河自杀的,也有讨饭偷生的,也有一些去到庙里的,总之七零八落,这些人的命运也是非常悲惨的。

1959年溥仪被特赦后,回到了北京,溥仪的内心感慨万千,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感受,只有溥仪自己知道。在政府的关心下,溥仪有了户口,有了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妻子,有了自己的家,他开始了全新的普通人的生活。



不管是谁都有回忆,不管是谁都有情义。溥仪是曾经的皇帝,但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所以他也有回忆,也有情有义,只是往事不堪回首,在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后,他也很快就适应了。有一次,当听到他妹妹说,还有几个曾经服侍他的太监还活着,现在住在北京城西的万寿寺里。溥仪听后,内心波动很大,一番挣扎后,他决定去看看他们。

溥仪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后,裹的严严实实,在一个黄昏的时候踏进万寿寺,寺庙冷冷清清,几个以前的太监在闲聊,一看进来一人,都吓一大跳。当他们回过神来,看清楚来人时,齐齐跪倒,高呼‘’万岁爷‘’!溥仪用手势制止了他们,随着这一声‘’万岁爷‘’之后,是长时间的静默,之后便是众人的嚎头大哭,溥仪也是热泪盈眶。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一去不复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