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成都“看多”版块调查8:“尴尬”的中和

在“南拓”的推动下,成都城南各大版块强势崛起,站南、大源、金融城三期、新川都逐渐呈现“高攀不起”的架势,但

中和似乎是一个大写加粗的例外,境地甚至有点尴尬。

实际上,中和版块地理位置优势很突出,北侧为金融城三期、西侧为大源、南侧为新川。在城南使出洪荒之力发展的十年里,金融城已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大源村摇身变成了国际大源,白纸作画的新川也呈现了新姿态,可火三轮、城中村等标签依旧刻在中和身上。这既有历史的遗憾,但更多是现实的无奈:区域价值与发展现实严重错位,组成了一盘很难判定输赢的尴尬棋局。

2019成都“看多”版块调查8:“尴尬”的中和

△中和版块相对位置示意图

这样的“尬局”能被打破吗?

中和组了个尬局

锐理君发现,在2019年初高新区的拟供地计划中,中和版块有超百亩土地计划出让。此外,随着区域旧城更新逐步落地,地铁与TOD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和“破尬局”似乎并不太难。

连续断供5年 中和发展“差口气”?

锐理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中和仅成交了13宗地块(含招拍挂),供应节奏相当缓慢。有趣的是,2009-2010年就成交了10宗,土地市场算是到达第一个小高潮;但在2010年之后的近9年时间内,中和仅成交了3宗地块而具体到这3宗地块,除今年1月成交的TOD用地外,另外两宗为住宅用地。

2019成都“看多”版块调查8:“尴尬”的中和

再来看楼面地价,2009年至2010年,中和的成交楼面地价多在3位数浮动,最高为1495元/㎡;2018年6月,万科以11440元/㎡+溢价23.81%拿地中和,触摸到了全新的地价天花板,这也掀起了中和土地市场的第二次热潮。

2019成都“看多”版块调查8:“尴尬”的中和

△2009.01-2019.10中和版块土地出让情况

客观对比相邻的片区,中和的地价还有追涨幅度,但土地供应和区域发展节奏不匹配,让这里始终感觉“差口气”。目前,该版块内的品牌房企并不算多,仅有万科、朗基、北京城建等。

备案均价16597元/㎡ 中和仍然“刚”的很?

锐理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前9月,中和商品住宅备案均价为16597元/㎡,与主城区前9月的平均房价(16701元/㎡)基本持平。供销方面,2017年至今,中和住宅供应面积54.71万㎡,销售面积56.67万㎡,供销比0.97,基本平衡。

中和版块内极少项目能做到高认购快去化。目前在售的项目有万科璟南堂(销售均价21000元/㎡)、新景璟歆府(销售均价19460元/㎡)、仁美熙和府(销售均价18063元/㎡)等,受制于价格因素,开盘去化效果并不理想。

2010年-2012年,中和住宅销售主力产品面积段为50-90㎡,其中70-90㎡占比最多;在市场改善大趋势下,2017年开始,版块内住宅销售主力产品面积段往90-130㎡发力,130-170㎡的产品也有一定增幅。整体来看,90-130㎡仍是近期主流的产品面积段,置业客群也以刚性需求为主。

2019成都“看多”版块调查8:“尴尬”的中和

形象与配套双差 中和“太难了”?

虽然背靠国际城南这个大IP,但是中和似乎和“国际”二字不沾边,也被不少网友戏称为:进一步繁华CBD,退一步遍地火三轮。

区域界面“老、破、小” 配套品相真不高

中和面貌最让诟病的地方就是“老中和场镇”,过往安置房、自建房住区庞大,被很多人冠以“城中村”之名,断头路、钉子户更是区域面貌更新的直接阻碍。版块内的商业主要依靠各大菜市场和小区底商,今年开业的喜港城购物中心才给中和带来了稍微大型的商超,而教育方面能拿出手的也只有中和中学......

2019成都“看多”版块调查8:“尴尬”的中和

△被戏称为“城中村”的老中和

2019成都“看多”版块调查8:“尴尬”的中和

△喜港城购物中心及在建中的地铁6号线

“堵堵堵”是常态 出行是“老大难”

中和交通已经形成三横(吉龙一街、吉龙路、朝阳路)三纵(红星路南延线、中柏大道、成仁快速路)之势,乍一看并不差,但由于这里的道路常年施工且通行需求巨大(特别是往西侧软件园方向),导致交通通行效率极低,早晚高峰拥堵是常态。


破“尬局”有两把大火

中和占据南4环、府河旁的地理位置,呈“一南一北”的发展之势:北端为“旧城区域”,是以前的老中和场镇,区域界面和高新区的“气质”最不搭;南端部分区域为“新城”,是依托新川科技园打造的高品质住区。

与大源、新川等版块相比,中和起步晚、发展慢,但区域洼地的属性依然明显,“两把大火”也正在照亮未来的开发之路。

No.1

第一把火:片区改造更新有进展

中和版块已经形成了新、老城并存的形态。按照高新区《中和旧城更新实施规划》,改造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域,自2017年年底开始摸底调查,预计用3—5年时间对中和老城区老旧房屋(棚户区)改造5千余户,分批进行。

公共配套方面:

近3年,中和重点建设特色街区、老码头、邻里服务中心、道排工程建设、老城区微绿地等项目,后期将结合旧城改造在老车站配置中心公园、打造“水韵文化”民生项目等。

生态方面:中和将打造滨江生态公园(环城生态带内的绿道文化休闲公园等),并在拆除老旧住房后建设景观生态绿廊;另外,建成五岔子桥后可以连通江滩公园和桂溪公园,为中和片区居民出行至世纪城、软件园片区提供方便,这对片区交通出行是一大利好。

区域改造已经开始。根据今年8月高新区管委会在地方留言板的回复,中和今年将启动中和中学、中街27号等12个地块的搬迁工作。

2019成都“看多”版块调查8:“尴尬”的中和

△2019年8月高新区管委会在地方留言板的回复

城市面貌差是老中和的沉疴痼疾,改造更新需要花长时间、大功夫。必须明确的是,旧城更新是个持续性动作,“好看”只是第一步,激发内在需求,提升内在品质才是关键。

当然,就整体而言,这很有难度。

No.2

第二把火:陆肖站TOD“提劲”

当我们谈中和的时候,我们还能谈什么?此前,中和没有一个可以立于成都楼市的区域品牌标签。不过,随着今年9月底陆肖站展示中心主体结构的提前封顶,TOD价值逐步兑现的中和似乎有了新的品牌旗帜。

陆肖站TOD项目位于中和和新川版块交界处,作为成都首个TOD综合开发项目,不仅对成都的TOD综合开发起着示范作用,也成为中和交通和形象改善的重要牌面。

交通:陆肖站TOD依托6号线(有望在2020年底之前通车)与22号线换乘为基础,采用地上和地下互补的模式,再依托地铁打造“公交+慢行”的一体化交通体系,能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和目前的交通效率。

2019成都“看多”版块调查8:“尴尬”的中和

城市面貌方面:陆肖站作为片区级站点,未来将联动地铁6号线的张家寺站、中和大道站、观东站和应龙站,实现片区同步发展,打造功能互补的活力轨道生态圈;还将依托陆肖站打造210米的地标建筑,沿中和一线形成高低错落、开合有致的城市天际线,改变区域无地标的现状。

2019成都“看多”版块调查8:“尴尬”的中和

△陆肖站进展 图片来源:成都地铁官微

TOD对中和房地产市场有着极强的重塑作用,不仅可以利用“地铁+TOD”改变区域土地的开发现状,还能联动新川,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为区域的商业、商务、居住提供有益支撑。

写在最后

中和虽然占据地利优势,但区域庞大的安置房、自建房始终制约着未来的建设。在生长与停滞这场角力的拔河里,中和步履艰难。

不过,交通路网日渐成型+区域公服配套逐渐升级+TOD项目引领带动,让中和具备了破局的后天优势,不过需要警惕“三年又三年”的慢改造模式。

谁都耗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