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乾隆两征准噶尔,清末和民国时的西北边疆会怎样?

凌毅清


公元1759年,称雄一时的准葛尔汗国覆灭,新疆这片沃土自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历时一千余年的岁月,终于重回中原王朝的怀抱,故土新归,对我国的战略意义巨大。

一、奠定未来960万平方公里版图的基本格局。

古代中国历来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明国家,领土扩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是否有利于农耕和适宜生存,对北方游牧民族很少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基本处于被动的守势。两汉之际,中央政府的臂膀伸向西域,大唐巅峰之际势力深入中亚,远达波斯,然而这种扩张随着中原王朝的国力衰退而昙花一现,新疆始终处于一种羁縻,不稳定的统治状态。随着清朝前期猛烈的对外扩张,对边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控制,使新疆这块图底牢牢地掌控在中央政府的手中,成为当今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为我国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提供法理依据。

今天我们讲某某处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固有领土,那么这个“自古以来”要从何时算起呢?古代中国的领土范围随着国力的兴衰起伏而不断变化,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近代国家的明确边界。清代前期通过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明确了与沙俄的北部边界,清朝整合的东北,漠北,西藏,新疆的广大区域得到有效控制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使我们继承这部分领土有了基本依据。如果没有乾隆皇帝对准葛尔果断出击,收复新疆那么以当时沙俄的噬土成性,新疆必然沦为沙俄的口中食,到清末民初那个动乱的年代,国力孱弱,我们再谈自古以来,恐怕也于事无补。

18世纪中叶,大清王朝正值巅峰,准葛尔汗国内乱,以现在的视角来看,是实现完成祖国统一的最好时机。如果错失这一机会,我们不妨作如下假设:

沙皇俄国一直垂涎于准葛尔汗国的土地,趁其处于内乱,考虑此时正处于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会迅速采取利用利用上层贵族首领,逐步蚕食的方式,将天山南北吞并殆尽。这样新疆病入沙俄后,河西走廊将直接暴露在沙俄的兵锋下,青海,甘肃将成为面对沙俄的前线,中国西北边防的压力骤然加大,直面沙俄这样的强邻,在地缘上陷于被动。随着19世纪后清朝的逐渐衰落,对沙俄的扩张将愈发无能为力,至清末民初,内忧外患不断,新疆与中国领土的距离将更加遥远,很大可能成为俄国的事实领土。参照19世纪下半叶沙俄相继侵占我国外东北,外西北15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20世纪初策动外蒙古独立的事实,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新疆这块战略要地的屏障,我们的近代史还要增加多少血泪与磨难!所以我说平定准葛尔,将新疆并入祖国版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群山河一寸血,吾辈当自强,捍卫中华民族领土的神圣不可分割!


月下小酌


如果没有乾隆两征平定准噶尔,后来的西北边疆地区很可能会遭沙俄毒手,或者成为和那些斯坦一样的。当然历史不能假设,或许乾隆的后代出个更厉害的皇帝也不一定,但是时间不等人。

1755年,清军兵分两路征讨准噶尔汗达瓦齐叛乱,战争进行的比较顺利,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叛乱。平叛期间,创造了清军作战史上的一个奇迹,阿玉锡等率22骑突袭达瓦齐叛军大营,直接导致叛军崩溃。

战后,立下大功的阿玉锡受到乾隆的嘉奖。战前投诚清朝的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也因参与清军平叛,给清军带来了大量关于准噶尔部的情报,受到乾隆的奖励,被封为辉特汗、双亲王,拿双倍俸禄。但是双亲王、双倍工资也根本满足不了阿睦尔撒纳的野心,他投靠清廷不过是想借助清军的势力,打败政敌达瓦齐,从而使自己独霸厄鲁特,成为统领四部的大汗。

但是起初乾隆并不知道阿睦尔撒纳的野心有如此之大,所以平定达瓦齐以后,册封了厄鲁特四部的四位汗王,以为万事大吉只留下班第、鄂容安和萨喇尔等人,率领五百清军坐镇,大军就班师了。

阿睦尔撒纳,本是厄鲁特辉特部台吉,不过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外孙。他先是帮助达瓦齐夺取汗位,而后壮大自己的实力和达瓦齐分庭抗礼,结果在内讧中不敌对手,就率部投靠清廷。清朝平定达瓦齐叛乱,正好合了阿睦尔撒纳的意。

1755年,在清军大部队前脚刚走没两个月,阿睦尔撒纳就公开反清,袭击伊犁,清朝留下的守将班第、鄂容安兵败自杀,萨喇尔被俘。乾隆大怒,于第二年正月,派定西将军策楞和副将哈达哈率军进伊犁平叛。

大军兵分两路,西路军由策楞率领,从巴里坤出发,北路军由哈达哈率领,从乌里雅苏台(位于今蒙古国的扎布汗省)出发。玉保率西路先锋中了叛军缓兵之计,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清军得伊犁空城。

阿睦尔撒纳之所以逃亡,是因为乾隆在其反叛之初通过大封特封厄鲁特各部首领,使得叛军内部被分化。不少首领开始倒戈,攻击阿睦尔撒纳。再加上赶来的清军,摆在阿睦尔撒纳面前的只有死路一条,好汉不吃眼前亏,先溜再说。

策楞、玉保因贻误战机被撤职查办,达尔党阿接替策楞为定西将军,兆惠威副将进驻伊犁。和俄国暗中勾结的阿睦尔撒纳在冬天偷偷潜回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地区),收集党羽、残部自立为汗,并向沙俄求援,条件就是永远臣服沙俄。兆惠在鄂垒扎拉图(今新疆乌苏西)大败叛军宰桑达什策零部。

1757年,为了彻底平定阿睦尔撒纳叛军,乾隆再次调集七千清军至巴里坤,定边将军成衮扎布、定边右副将军兆惠各领一军,兵分两路杀向伊犁。清军一路追击,阿睦尔撒纳不敌,再次逃往哈萨克。哈萨克汗阿布赉迫于清军的威势,欲擒阿睦尔撒纳献给清军,未能成功。阿睦尔撒纳逃往沙俄,但是过了两三个月就因得天花而病死在沙俄。

其实,1745年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内部为争夺统治权内乱不止,已经有不少首领不堪忍受率众归附清朝。没有像噶尔丹、噶尔丹策零这种强力的人物,准噶尔已经不是铁板一块。在1755年准噶尔达瓦齐叛乱被平定前,准噶尔达什达瓦部宰桑萨喇尔1750年率众投清;1753 年杜尔伯特部首领策凌、策凌乌巴什、策凌孟克投清;1754年噶尔乌梁海库木降清。

照这样的节奏,即使乾隆不对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穷追猛打,假以时日准噶尔也会不攻自破。不过这样太慢了,乾隆等不起。1955年乾隆已经44岁了,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年活头,而且一旦出现无能的子孙继承了皇位,清朝出现衰弱的迹象,准噶尔绝对不会错过入主中原的良机。

另外,在阿睦尔撒纳死之前,乾隆皇帝曾派使和沙俄交涉,让其交出叛首阿睦尔撒纳,但是被沙俄拒绝。沙俄本就和阿睦尔撒纳一直勾勾搭搭,其目的显然是觊觎我新疆地区的广袤土地。在沙俄看来,阿睦尔撒纳是非常有利用价值的,可以通过他来实现他们侵占新疆的目的,到手的肥鱼怎么可能交给清朝?

当时沙俄征忙于侵占中亚地区,一是腾不出手来,要不然早就有对新疆所行动了。何况在康熙时期沙俄就曾对我外东北地区进行殖民侵略,为此还和清朝于1685年-1686年打了两次雅克萨之战。和沙俄勾搭的噶尔丹乘机发动叛乱,迫使清朝为避免两线作战不得不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暂时稳住沙俄。

乾隆是个有作为的帝王,对沙俄的野心非常清楚,为了大清江山社稷,必须以雷霆手段解决准噶尔的问题,若不赶快解决,等沙俄从中亚腾出手来掺和进来,想再要解决就更困难了。

好在阿睦尔撒纳得天花死了,沙俄顺水推舟将其尸体送还清朝。

至此,对清朝造成巨大威胁、困扰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长达六十七年的准噶尔部,终于被彻底平定,而后乾隆就命人绘制新疆地区的详细地图,将之纳入帝国掌控之中。可以说,乾隆十大武功里,平定准噶尔具有深远的意义。

若不是乾隆反应迅速,以雷霆手段平定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等叛军,说不定新疆早已遭沙俄毒手。可惜的是晚清腐败无能,西域还是有大片领土被沙俄给侵占了。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很可能变成俄国的土地或是成为斯坦国。

历史上中原王朝往东南的扩张是非常顺利的,自然环境好,汉人文化程度高、生产力先进,很快就能扎根下来,并快速繁衍,依靠人数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但往西北的扩张和移民总体上来说是失败的。

定居民族无法适用游牧生活。移民实边必须依靠内地大量输血,所以中原王朝盛世时经常能统一西北,但国力一旦衰败就会立刻失去西北,比如安史之乱后,西域一丢就是上千年,直到乾隆才击败准噶尔才重新收复。

乾隆收复新疆长期以来被视为平定准噶尔之乱后的“嫁妆”。天山是南疆和北疆的界限,天山北面是茫茫草原。这里是游牧民族的天下,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崛起一个强大的部族,匈奴、突厥和蒙古人是典型的代表。

南疆多为沙漠,沿着塔里木盆地上零星的分布着若干个绿洲。绿洲生态脆弱、且分散,在没有适宜干旱地区发展的“伊斯兰教”传入前,南疆民族不懂得如何联合起来成为一个强大的政权。

北方游牧民族全民皆兵,武力强盛,但游牧经济无法支持大规模战争所需的战略物资。他们在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入主中原前,通常会越过天山,用逐个击破的方式征服南疆,然后将南疆当成战略后方。准噶尔的噶尔丹征服南疆不过是复制成吉思汗的成功经验。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西北是否稳固,主要取决于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态势。汉朝和唐朝能把匈奴和突厥赶到中亚,他们委任几个官员带几千官兵就能完成对西域的统治。明朝不能把蒙古彻底打趴下,就无法对西域实行有效的统治。

准噶尔汗国被认为只北方游牧民族的“回光返照”,因为当时火器已经开始大规模装备部队。蒙古人的弓箭虽然暂时没有落后火器太多,但游牧经济是注定无法供应现代火器战争的。

准噶尔的部队也装备了大量火器,但主要来自沙俄的支持,被称为“包沁”的炮手也来自中亚穆斯林。这说明当时准噶尔汗国在科技上已经落后于同时期的大清、沙俄和中亚的穆斯林。

如果乾隆没能在准噶尔内乱之际将其灭亡,并巩固了中原王朝在新疆的统治,有可能永远也无法收回。因为准噶尔必然会被科技和文化更先进的沙俄,或是沙俄支持的中亚穆斯林国家打败。那时候西北成为沙俄或是斯坦国将是大概率事件。


史料不辑


既然是如果,那么就不存在什么必然性。

要知道,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满清(后金)也是中国的一部分,明清属于内部战争,那么请问,准格尔是不是内部战争呢?蒙族也是中国人,既然如此,又说什么没有乾隆,西北边疆就会丢失变为俄国的呢?人家也是中国人,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对不对?不过没有收复的话,这片地区就在中国之外了,那它到底还是不是中国人呢?真是头疼。

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在最初的时候是向西扩展的,无它,东边是大海,只有向西扩展,所以从汉朝开始,中原王朝就掌握了西域,新疆这片土地就已经归属了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开疆扩土,一直到了唐代。

但是,由与时代的局限性,通讯和交通的不便,中原王朝对西域采取的是设置汉郡以汉人管理,设置少数民族酋长管理的少民州府来自治,在此之上,总设都护府进行管理。

在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这些边远地区的区域是十分臣服的,但当中原王朝衰弱的时候,这些区域则就会选择远离中央政府,自立或者竖起叛旗。

唐灭亡以后,西域一直处在和中原政府隔离的状态下,直到清朝收复新疆,这个时段是清朝最为强的时代。

然而问题既然问了,如果没有乾隆收复。那么会不会有别人收复呢?比如某些所谓清朝带来了新疆,蒙古,西藏,东北,台湾等嫁妆,没有清朝就没有现代中国的言论,你们怎么能知道别的时代做不到收复呢?想想在汉朝就可以将其纳入版图,那为何别的时代又做不到呢?

对清朝来说,乾隆收复新疆,正是他处在好时候,康熙穷兵黩武,将国库挥霍一空,雍正上台后惩治贪官污吏,执行新政,火耗归公等政策,累死累活积攒了一大批钱,这下乾隆就有了用武之地,乾隆能收复新疆,钱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时代的进步,武器的跨代,都也是一个方面。当年汉族王朝能够平等西域将其纳入版图,如果换了乾隆时期是汉人的王朝,一样能将其纳入版图。

当然,如果说到清朝乾隆时期没收收复的话,后边就不好说了,从乾隆,嘉庆开始,历代清帝均是资历平平,好在也是乾隆有钱有人,否则越往后就越不好说,如果乾隆没有收复的话,这片地区恐怕很快就会被沙俄吞并,或者成为沙俄的保护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