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97个孙子,为什么一眼就相中12岁的乾隆?

夏目历史君


一眼相中,不靠谱吧?尤其对于康熙这位阅历丰富又遍读百家典籍的皇帝。

所以,我更相信康熙喜欢上了弘历。



借助侍卫,康熙得知老四家有个11岁的娃娃,极为聪颖,指文背书立就,毫无偏差。第二年,四爷邀请康熙来圆明园赏园子,趁机举荐弘历随侍学习。

十二岁弘历长得眉清目秀,个子高高的,眼里带着些许灵气。而背书呢,落落大方,从容不迫,毫无拘束。

康熙喜欢上了他,心里也明白老四的心思,所以将圆明园一旁的牡丹台赐予弘历,用作起居读书的地方。不是要随侍学习吗?康熙又将畅春园的“澹宁堂”赐给弘历。




出于好奇,康熙又让人找来弘历的八字,经人一算,大富大贵之相,福禄寿喜皆是喜庆,所以着人告知,“将弘历养育宫内。”

所以,此养育非彼养育,不是废太子胤礽之子爱新觉罗·弘晳打小入宫,也不是将胤禵的儿子接入宫中这般,而是喜爱。

康熙宽容著称,但过于地宽容使得九子夺嫡,朋党之争,官吏腐败。他的内心是孤独的,儿子无情,他的内心渴望有人陪伴。而这位与众不同地弘历正中下怀。



因为内心的孤独,所以他喜爱弘历。

另外一面,也说明康熙有意传位于胤禛。

因为胤禛务实,所以传位,所以喜爱弘历。我认为弘历说得好,他说:

孙臣年甫弱龄,性复钝鲁,顾特被恩宠,迥异他人者,岂非我皇祖推爱我皇父之心,比诸孙有独挚乎!

一壶浊酒喜相逢,这里是史小二记,欢迎您的关注!


史小二记


康熙有97个孙子,为什么一眼就相中12岁的乾隆(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和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在圆明园首次相会,弘历当时年仅12岁,他不可能了解这次会面对自己乃至整个国家带来多么重大的影响。

那是康熙生命中最后一个春天,圆明园牡丹台前数百本牡丹开的正鲜艳,胤禛邀请父皇到家中赏牡丹,正深陷儿子们的夺嫡旋涡而苦恼不已的康熙欣然应允。

三月二十日晚,康熙驾临牡丹台,把酒临风,心情非常愉悦。

后来的史学家都说,把弘历介绍给康熙,是胤禛精心策划的一个计谋,但是康熙似乎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正当父子聊得高兴之际,胤禛很自然的提出来“您的两个孙子打生下来还没有机会见到圣颜呢!”。

康熙随口说道“好啊!上次我听侍卫说你有个儿子书读的很好,把他两个叫出来看看。”

长到十多岁,孙子才第一次见到爷爷,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个奇事儿,对爱新觉罗家族来说却很正常,康熙有35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24个,有20个女儿,不说孙女,只是孙子就有97个,政务缠身的康熙一生见过的一半都不到,甚至有的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弘昼、弘历被叫到康熙面前行礼,擅长面相识人的康熙,对弘昼倒是没有太深的印象,他一眼就看中了弘历,这孩子与众不同,他身材硕长,容貌清秀,特别是双眼满是灵气和沉静,初次见皇上,康熙发现他一举一动敏捷得体、不慌不忙,一点都没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常有的紧张局促。

凭着丰富的阅人经验,康熙感到这个孩子与众不同,就把他叫到自己跟前,询问起他的功课,弘历落落大方的背诵了几段经书,并从头到尾清晰的讲解了一遍,康熙非常高兴,这是他所有见过的孙子中间,最出色的一个,相比起来,旁边的弘昼就显得黯然失色了。

几天后,宫里太监到圆明园,让胤禛写下了弘历的“八字”带进宫去,呈送康熙。

过了几天,康熙再次驾临圆明园,饭后宣布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要把弘历带进宫里抚养。

康熙97七个孙子,为什么要把弘历带在身边呢?

其实,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皙也曾经被康熙养在宫中,这对诸皇子来说是一个信号。

弘历的生辰八字让康熙很感兴趣,据1929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首批公布的内阁大库档案显示,乾隆属兔,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八月十三日子时,因母亲身份低微,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康熙请人对弘历的八字进行推算之后,发现这个孩子不简单。

故宫档案中有乾隆生辰八字及康熙六十一年时人批语:

爷俩情深

自弘历入宫后,康熙开始了怡儿弄孙的日子,祖孙二人在避暑山庄几乎天天形影不离,夏天,康熙泛舟湖上,弘历在山上玩耍,看到龙舟,急忙跑了过去,康熙站在船头高喊“慢点跑,别摔了”,祖父焦急的声音印在弘历的脑海里,六十年后他在诗中《晴碧亭忆旧》还提到这件事。

在爷孙俩相处的半年时间里,康熙亲自教他射箭,弘历天分很好,第一次练习就连中五矢,康熙非常高兴,赐给他一件黄马褂。(见《避暑山庄纪恩堂记》“或命步射,以示群臣,持满连中,皇祖必为之色动”)

康熙还让弘历使用火枪,让人把一只羊捆在百步之外,他初次试射,“一发毙羊”,康熙大喜。

弘历给康熙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永安莽喀围场猎熊,康熙火枪将熊击倒,见无动静,以为熊已死,让弘历上前补一箭,好让他获得“初围获熊”美名,弘历发愣,没有向前,在康熙的催促下,才醒过神来,催马向前,熊突然翻身而起,怒吼一声,直扑弘历,众人惊呆,康熙举枪射击,熊扑身倒地,康熙回到帐中,对随驾的和妃说“弘历这孩子命真是贵重,如果他早一点催马过去,熊起马惊,不知道会出什么大事,这孩子将来福气比我大!”(《啸亭杂录》)

围猎之后看,康熙指名要见弘历生母,钮钴禄氏见驾,康熙让她抬起头来,观看良久,说“果是有福之人,有福之人!”(《清高宗实录》),这个普通的格格,果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最有福的太后之一,长寿延年,尽享荣华。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从避暑山庄回京后两个月,驾崩于畅春园。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继承帝位是“圣祖深爱神知,默定于前,世宗垂裕谷诒,周注于后”,意思是乾隆的皇位是康熙早就定好的。

当然,《清高宗实录》都是后人撰写,为乾隆的继位找借口,有夸大其词之说,不过弘历的父亲雍正在“九子夺嫡”之中能够胜出,弘历发挥了一定作用这是无可置疑的。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很多民间传说甚至在野史都说,康熙皇帝对自己所有的儿子都不满意,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储君人选。但是他在某一天突然看到了四阿哥胤禛的儿子弘历之后,一下子就定下了人选。甚至有野史说四阿哥为了夺位,把自己的女儿和大臣陈世倌的儿子给掉了包。

即使到了康熙最后一年,当时弘历也就才12岁而已。他是如何得到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的欢心,最终帮助四阿哥夺取了储君之位呢?要知道康熙的儿子本身就很多,有30多个,接着有儿子生下的孙子就更多了,有97个。估计很多孙子康熙皇帝压根就没有见过,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

话说某一天康熙皇帝意外地见到了自己四阿哥的两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两个孙子。在见到弘历的第一面的时候,康熙就被弘历所吸引住,而弘历见到了皇帝也不胆怯。而康熙皇帝对弘历非常的满意,直言自这个孙子是自己最优秀的孙子,随即就将弘历带回了皇宫,亲自对他进行教育。

据说康熙后来还见了弘历的母亲,也就是当时四阿哥的侧妃,并且直言弘历母子都是有福之人。弘历之所以如此能够吸引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很大程度上除了弘历本身长得俊秀之外,还在于他有才气有福气。总之,不管传说如何,弘历对于四阿哥能够最终夺取皇位却是有不小的作用。而且康熙皇帝传位给四阿哥有一种隔代指定皇帝的意味在里面。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康熙最后选择雍正,绝不是因为看中了乾隆。

乾隆能够成为雍正的接班人,也许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康熙晚年对待乾隆的态度。

康熙一生生有35个儿子,除了11人夭折之外,仍有24人活了下来,所以即便不算夭折的11个儿子,康熙的儿子也多达24个,不得不说确实很“高产”。

他的儿子便已经有这么多了,不用想也知道他的孙子更多了,康熙晚年之时,恐怕会有那么几个儿子是记不住的,更不用说孙子了。

所以,乾隆能够得到康熙的召见,并且让康熙记住他,这对于乾隆而言,甚至对于老四胤禛一家而言,绝对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康熙六十年,即1721年,此时的乾隆只有10岁,康熙则已经67岁,只是没人会知道康熙皇帝会在第二年便会病逝。

这一年,雍正突然跑到皇宫里见了康熙一面,也不知道他和康熙说了什么,没过多久,康熙便饶有兴致地去了雍亲王府。

康熙一到雍亲王府,雍正便乐呵呵地迎了过去,给已经67岁的皇帝爹倒了一杯酒,然后便便喝便聊了起来,聊得正酣之时,突然一个小脑袋闪了出来。

雍正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儿子弘历,心中一动,对着弘历斥责道:“弘历,你皇祖父在这,怎么还在那儿胡闹?还不快过来拜见你皇祖父?”

于是,乾隆在雍正的斥责中走了出来,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乾隆竟然没有一丝的扭捏和惧意,悠然自得地走到了康熙的面前,然后跪了下去磕了个头,声音清朗地说:“弘历拜见皇祖父!”

康熙看着神色如常的乾隆,心中一惊,将手中的酒杯往桌上一放,眼中慢慢透出了欣赏的神色,笑着说:“不错,过来坐我身边。”

康熙皇帝活了几十年,为何见到一个10岁的乾隆便会吃惊?

清史稿中对乾隆容貌的描述是“隆准颀身”,上一个“隆准颀身”是谁?是刘邦,刘邦此人颇有胆色,此时乾隆的表现也和刘邦相似,这也是康熙颇为吃惊的原因。

于是,康熙便拉着乾隆的手聊了起来,越聊便越喜欢乾隆这个孙子,也是,康熙已经老了,自然更想享受享受含饴弄孙的生活,更何况活泼开朗的乾隆也确实招人喜欢。

雍正虽然被撇下了,但是,他看着自己的皇帝爹和自己的儿子聊得投机,不但没有感到失望,反倒轻笑着看着他们。

乾隆如果真能讨到康熙的喜欢,显然也会对雍正夺嫡有所帮助。

后来,康熙便下诏让人将乾隆带回了宫里,让乾隆在宫里接受最高等的教育,让庶吉士福敏教授他帝王所应该学习的知识,又让允禧教他学习骑射,让允禄教他学习如何使用火器,不可谓不重视。

乾隆也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学文他能过目成诵,学武他也能上马如履平地,这么一来,他便更得康熙的喜爱了。

康熙曾经带着乾隆去狩猎,一箭射倒了一头熊,他以为熊已经死了,又想着试试乾隆的胆量,所以便对乾隆说:“弘历,你跟着御前侍卫上前去看看熊死了没有,如果没死的话,便再给它一箭。”

乾隆听了康熙的话,不但没有害怕,反倒隐隐有些兴奋,康熙看在眼里,也是暗暗点头。

可是,当乾隆上了马,向着熊走过去的时候,中箭的熊却突然爬了起来,向着乾隆疯狂地扑了过来,几乎所有人慌了神。

这时候,只听“嘭”地一声,康熙一枪射中了熊,熊又一次倒了下去,乾隆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对于乾隆能够如此幸运地逃过这一劫,康熙面上虽然没说什么,可是心里却又吃了一惊,所以回到营帐中后便忍不住对自己的一个妃子感慨了一番,只有短短的八个字:“是命过重,福将过予!”

这小子命格太硬,将来的福气绝对超过我!

康熙晚年在乾隆身上感受到了一点亲情的味道,这才是他越来越喜爱乾隆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康熙应该也在乾隆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乾隆和雍正相比,偏武的乾隆显然更具有“冒险性”,当然,换一个词也可以说是进取心,偏文的雍正则显得守成。

康熙一生破有武功,所以对于更具有“冒险性”的乾隆也就更喜爱了。

康熙对乾隆当然也不仅仅是一个爷爷对一个孙子的喜爱,背后的政治意义显然也很重要,康熙喜爱乾隆,便会让雍正多一分机会。

不过,要说康熙是因为乾隆而选择的雍正,这一点显然不可能,“九子夺嫡”闹得这么凶,康熙也观察了这么多年,他不可能不知道谁最适合接自己的班。

相反,反倒是乾隆后来能够稳稳当当地接雍正的班,才是得益于康熙晚年对他的喜爱。如果不是康熙当时对乾隆表现得过于“溺爱”,又或者没有对妃子说“是命过重,福将过予”这八个字的话,恐怕雍正也会用和康熙差不多的方法选择继承人。

之所以会有康熙因为乾隆而选定雍正的说话,这便得好好感谢隔壁的李氏朝鲜了,李氏朝鲜在自己的史料《李朝实录》中写了一件事——

康熙在临终之前召见了马齐,对马齐说:“我的四儿子胤禛雍亲王最有贤德,等我死了以后,便立他为皇帝。”

康熙顿了顿,又颤颤巍巍地继续说:“胤禛的二儿子弘历很有英雄气象,将来一定要让胤禛立弘历为太子。”

于是,便有了康熙隔代指定皇位继承人的说法,朝鲜的记载又能有几分真?

此外,康熙真的一眼相中了乾隆?恐怕也不然,康熙对乾隆的喜爱或许是真,毕竟人老了确实喜欢念情,但要说一眼相中乾隆以致隔代指定乾隆为继承人却没有可能。

康熙死时,乾隆不过11岁,康熙考察了雍正几十年,可见他对于选择继承人有多谨慎,又怎么可能会任性地指定只认识了一年时间的乾隆?


宁糊涂


康熙有97个孙子,为什么一眼就相中12岁的乾隆?

  康熙应该算是一个英明贤君,小的时候为了保住皇位吃了不少的苦,后来为国为民,也算是尽心尽力,他的臣子基本称职,他的后宫还算干净,他统治偌大帝国六十一年,要说这样的一个皇帝,因为短时间相处,就把宝座传给一个12(11)岁的孙子,我不是很相信。

  有人说了,因为看中孙子弘历的未来可堪大用,然后才有位置传给老四,这种说法粗看挺好,当年司马炎就是这么传位的嘛。可是康熙的孙子很多,在他眼前活动的,他喜欢的可不只弘历一个。弘历直到十多岁,才在雍正的推荐下见到康熙,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我个人觉得得应该是在众多夺嫡的皇子中,他喜欢雍正的务实才会关注弘历,乾隆曾自言:“孙臣年甫弱龄,性复钝鲁,顾特被恩宠,迥异他人者,岂非我皇祖推爱我皇父之心

,比诸孙有独挚乎!”弘历的八字很好,可能使得本来就有意于老四的康熙坚定了想法。


  众多的孙儿,康熙都算很疼爱,他许多孙子都在宫中培养过,比如说八、九、十阿哥们的儿子,都曾培养宫中,老八的儿子弘旺九岁的时候,内廷行走,十四的嫡子弘明“幼侍内廷御前”,十四的两个儿子常在康熙身边,康熙也带着他们去热河避暑山庄,去木兰围场,因为十四没在京城,所以替他操办十四阿哥儿子的婚事,赏赐十四的几个女儿不少银绸(皇父仁爱爱臣弘明.弘阶,携往热河,诸项食用之物均次第赐,皇父仁教我子弘春、弘楷,携至木兰围场,为弘明娶妻遣送京城,皇父诸事思虑周全,特遣侍卫、巴雅喇等送来。又闻皇父所之匾额、对联,赏悬新房婚娶)

  老三嫡子弘晟受封世子,担任西北军事议政大臣兼管理火器营署理前锋统领,看看这名,也应该知道得有能力才能担任重要职位。老三的另一个儿子弘曦也早就放在十四身边学习去了。

……,以上这些,弘历都没有经历过的。

  不可否认,康熙对弘历是喜欢的。但是要说因此相中他,一心传他大宝,感觉有点夸。乾隆心中敬爱自己的皇爷爷,在他登基后的漫长岁月里,经常怀念当初那一点点短暂的相处时光,向世人夸大自己是最钟爱的皇孙,——以乾隆的性格,说出来的话,多少是有水分的。可是,成者王侯败者寇,当了皇帝了,怎么说都可以了,谁能奈他何?他说是,戏文就这么唱呗,传着传着就成真的了。(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由于子孙众多,爱新觉罗·弘历(后来的乾隆帝)在雍亲王府里长到十二岁时,他的祖父康熙帝竟还不知道自己有这个孙子。

祖父不认识孙儿,这在寻常百姓之家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对于拥有三宫六院数十嫔妃、子孙成群的帝王来说倒也不足为怪。

史载,康熙有子35人,除中途夭折的外,活至成年者有24人,这些儿子又给他生了97个孙儿,还有众多孙女,这么多子孙,又各有居处,终日忙于处理政务的康熙皇帝别说都见过,有些还没见过面不说,恐怕连名字都不知道。因此,乾隆在其父胤禛的雍亲王府里长到十二岁前,还无缘得见祖父。

此前,胤禛(雍正皇帝)已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弘晖,是长妻乌喇那拉氏所生,可是在八岁时病亡。齐妃李氏为胤禛生过三子,分别是弘盼、弘昀、弘时。但弘盼还没满两岁就夭折了;弘昀排行老二,也在十一岁时死去;只剩一个八岁的弘时。胤禛贵为亲王,又是帝位的有力争夺者,仅剩一子,膝下未免有些单薄。

就在这时,弘历呱呱坠地,生母成谜,他的诞生又逢多事之秋,康熙诸皇子争储夺嫡的斗争日趋激烈,已呈白热化状态,皇太子尊位立而又废,废而复立,皇亲贵戚和宗王大臣们都卷入了夺嫡的纷争中,一时间朝中分成几派,相互攻讦、暗算,闹得是鸡飞狗跳、人心惶惶不安。为立储一事,康熙帝举棋不定,搞得焦头烂额、身心俱疲,一筹莫展。

年纪衰迈的康熙大帝,英明一世,文治武功均可圈可点,是清帝中一等一的人物,但面对诸子间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的争斗,却束手无策,精神上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与折磨。弘历就在这波谲云诡、变幻莫测的争储棋局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弘历在出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没有引起重视,然后其父胤禛却早已看出此儿绝非池中之物,将来一旦风雨际会,必会鱼化为龙,大有作为,他也坚信其祖父康熙也一定会喜欢这个聪明颖悟、沉着机智的孙儿。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胤禛邀请父皇康熙到竣工不久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游赏,改变弘历一生的重要时刻到来了。

胤禛颇有心计,他在康熙游园的间隙中,请奏让自己的四子弘历见驾,康熙见这个从未谋面的孙儿容貌俊秀,而且机敏过人,应对如流,心里便异常喜爱他。接着康熙又向胤禛详细了解弘历的学业以及各方面的表现,并将弘历的生辰八字要了去。

《清史稿》载,当年的万寿节刚过完,康熙再次来到圆明园,并宣布要将12岁的爱孙弘历带入宫中“养育抚视”。在宫中(紫禁城),康熙特地命孝懿仁皇后的妹妹、贵妃佟佳氏和温惠皇贵妃瓜尔佳氏亲自担负起抚育弘历的重任,并嘱咐一定要“精心抚育”。如此特殊待遇,远远超过了其他96位皇孙。乾隆长到12岁才得见祖父康熙,不想第一面就换得祖父如此惜爱之情,可见少年乾隆不仅聪明过人,而且已经颇识大体,知道如何表现才能获取老皇帝的欢心,更明白给老皇帝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将会对自己的前途、命运产生多么重要的影响。

史载,弘历后来回忆道:“

夙兴夜寐,日觐天颜;绨风繙书,或示章句;玉筵传膳,每赐芳饴;批阅章奏,屏息待劳;引见官吏,承颜立侧 ”。选谁做接班人的问题长期困扰并折磨着年老的康熙帝,父子成仇,兄弟互害,垂暮之年的康熙内心是复杂而痛苦的。如今,这个小孙儿弘历成了他晚年的精神寄托。于是,康熙在对孙儿的教育下倾注了很多的心血......祖父康熙对孙子弘历的宠爱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也间接为胤禛在“九龙夺嫡”中抢占了有利的位置。后来,本不占优势的四阿哥胤禛逐一击败强有力之竞争对手,继承了康熙的帝位,成为雍正皇帝。

在如此众多的孙儿中,康熙唯独对弘历“恩逾非格,情有独钟” 。显然,康熙的深情眷顾,为弘历将来荣登大宝,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先声。

后来,雍正帝在传位给儿子乾隆的遗诏中也如此说:“

圣祖仁皇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弘历),抚养宫中,恩逾常格”。因此有学者推测:是不是因康熙钟爱弘历,故而传位给其父胤禛,使弘历将来可以顺理成章的子承父业,以后能顺利继登帝位......

朝鲜的《李朝实录》还记载其使臣在雍正继位后一个月,在宫中听到一种说法:康熙病危时,在病榻上对阁老马齐说:“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指弘历)文武兼具,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

事实到底如何 ?因时过境迁,史料记载缺乏,如今已经难觅真相。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铁马冰河wu


说“一眼相中”真的不为过!康熙六十一年3月25日(公元1722年),康熙帝、胤禛与小弘历在圆明园聚到了一块赏牡丹,当时圆明园是胤禛的府邸。这是历史上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当时乾隆才12岁。

根据乾隆的自画像plus,少年乾隆应该是长下面这个样子的,画中的乾隆扮作童子模样。


刚刚经过一场大雨,牡丹开的格外好看。最重要的是久旱逢甘霖。这时胤禛内心的os应该是:前阵子闹旱灾,父皇正在忧心,结果连日的斋戒后,终于得降大雨,此时的父皇必定是龙颜大悦的时候,而父皇是极喜牡丹的,圆明园中胤禛精心培育的牡丹又开得格外的好,此时若把乖巧的小弘历介绍的到父皇跟前……

这次见面也算是天时地利人和了。所以小弘历一出场就抓住了康熙的眼球,小弘历虽然是第一次面见这位黄祖父,但他不慌不忙,言行举止十分得体。让康熙不禁“见即惊爱”,当即下旨要将小弘历带到宫中。

事实上,这次安排小弘历面圣是胤禛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的。小弘历熟读诗书,背书也不在话下,十分讨喜。而此时得康熙已经走到了晚年,能得享一下属于皇家的天伦之乐想来也是康熙的所乐见的吧。说来说去,最得意的就数胤禛了。自己的儿子能得到皇阿玛的喜爱,有他的一份功劳,同时他也是最大的受益人。


文物考古聊历史


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任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少年时就挫败了鳌拜,成年时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保卫雅克萨。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

康熙一生共有儿子35人,成活长大的有24个,一共有97个孙子。在这97个孙子中,康熙为什么一眼就相中弘历,并且晚年还亲手把他带回皇宫抚养呢?

古时候也有母凭子贵,也有父以子贵,更有子以父贵之说。而乾隆恰恰是占了他父亲的光。

弘历的父亲是雍正王也就是胤禛。胤禛是个非常有城府的人,当诸子争位时,他从不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也不巴结谁,也不贬低谁,他不参与政治斗争。他用一个〞孝 "字征服了康熙。

子凭父贵,康熙喜欢雍正,爱屋及乌,从而就喜欢雍正的孩子弘历了。

还有就是乾隆本身的原因。乾隆小时候长得很阳光,帅气,非常爱笑,很能吸引人。而且在文采,射箭还有才艺上可圈可点。这一点康熙非常满意。后来康熙将乾隆带回宫里抚养。让他在这里接受最好的教育,并且派人专门教他。最后乾隆也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

还有就是乾隆出生时辰引起康熙的注意,康熙在对弘历上心之后,便立马命人测算了他的生辰八字,结果显示弘历是富贵命格,且文治武功皆为优秀,未来铁定顺遂无比,这令康熙喜出望外,更加喜爱这个孙子了。

还有一件事更加坚定康熙对乾隆的喜爱了。历史中记载,有一次皇家狩猎,康熙射中了一头熊,康熙让乾隆再补上一箭,可是命令刚下,这头已经倒地的熊突然张牙舞爪地朝康熙和乾隆爷孙俩咆哮而来,但勇敢的乾隆没有惊慌,立即掏出弓箭射中了熊,这一次,把熊给彻底射死了。这件事情,给康熙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当时乾隆才十来岁,不是像其他孩子一样吓得大哭,而是如此大智大勇,康熙再对比一下那些还懵懵懂懂的皇孙们,这差距一下就出来了。

康熙皇帝因为这次乾隆的护驾有功加上英勇过人,还破天荒地去看了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认为钮钴禄氏也就是乾隆的母亲是有福之人。

通过以上原因,康熙倍加疼爱乾隆。康熙在临死之前便立胤禛为皇帝,并且让雍正立他的四子弘历为太子。


历史漫谈君


清朝的康熙皇帝子孙繁盛,据统计他有三十五个儿子、二十个女儿和九十七个孙子。在众多的儿孙中,康熙帝最喜欢的是雍亲王胤禛的第四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甚至存在着这样的一种说法,康熙帝之所以传位给皇四子胤禛,是因他偏爱乾隆的缘故。

康熙之所以喜欢乾隆,其实是因为少年乾隆留给康熙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并且康熙帝也对乾隆的生辰八字也进行过研究,最后得出了乾隆高寿有福的结论。康熙至此对这个皇孙开始另眼相看

乾隆帝出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但他直到十一年后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皇祖父。康熙六十年一三月,还是雍亲王的胤禛邀请父皇康熙帝到圆明园赏花,康熙帝欣然答应。三月二十日,康熙帝来到了圆明园欣赏牡丹花,在这里他看到了一位十一岁的少年,此人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康熙帝瞬间被眼前这个少年所吸引,史书记载“见即惊爱”,之后康熙帝又询问他的功课等内容,弘历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落落大方的回答,这让康熙甚是满意。康熙帝虽然子孙众多,但是由于平时朝政繁忙,所以,

康熙的很多孙子他至死都没有见过。加上少年乾隆风度翩翩,气质非凡,又落落大方,所以才让晚年被九子夺嫡折腾的五内俱焚的康熙帝"一见钟情"。


几天后,康熙帝派太监来到圆明园,命雍亲王将弘历的八字呈上,康熙帝经过对比和推测,最终得出了乾隆帝是强势之命,并且寿命很长,一生富贵的结论。古人一般非常迷信,康熙虽是皇帝,但也不可避免。不过后来从乾隆帝的人生经历来看,也确实是被康熙帝言中了。




历史课课代表


在康熙晚年,他对自己的儿子们失望透顶,十多个儿子,几乎所有人都为了皇位费尽心机,天天勾心斗角,没有一点兄弟的样子,唯独只有老四胤禛,似乎表现得对皇位漠不关心,至少,他没有参与夺权的证据被康熙抓住——这大概也是老皇帝欣然前往老四家的原因吧。老皇帝到胤禛家可不是一次两次,据统计,在康熙晚年,先后到胤禛家玩过11次,除了安心以外,老皇帝平时交给胤禛的任务,他总是能办得迅速而周到,这一切,都被康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其实让开创康乾盛世的祖孙三代帝王相见,是雍正的一个绝妙的策划。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相逢的地点正是雍亲王的后花园——圆明园。在清朝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十二日(西元1722年4月27日星期一)傍晚六七点,康熙在圆明园牡丹台喝一口酒来哼一句曲时会见了雍正、乾隆还有比乾隆小三个多月的弟弟弘昼(按阳历算一岁,按阴历也就百天)。康熙见到乾隆时,康熙当时就惊呆了,惊到连酒也不喝了,当即放下了酒杯!

要知道,如果为了弘历继位,至少要封他皇太孙,否则雍正一继位,怎么保证最后接替雍正的是弘历?要知道雍正虽然子嗣不多,但在康熙晚年,至少雍正海有三阿哥弘时,比弘历更年长,并且生母为侧福晋,比弘历生母地位高;弘昼虽然康熙不怎么喜欢,但或许雍正喜欢呢?还有史料记载中雍正最爱的儿子,年氏所生的八阿哥福惠,虽然他最后没活到雍正去世。但他生前所享受的待遇都超过两个哥哥弘历弘昼。后来雍正继位后还生了弘曕。要是传位雍正,谁能保证雍正一定会传位弘历?所以这说法,完全不可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