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议恢复传统汉服与繁体字,对此你怎么看?

沐譯


汉服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不仅仅保留还可以推广,在适合的地方穿上,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其实现在一、二线城市和境外旅游汉服穿的人越来越多了,个人认为这是民族传统文化觉醒的在外体现,西方文化的入侵表现在方方面面的,我们要警惕。

繁体字就不认同了,虽然繁体字也是传统文化,但和简体字比起来毫无疑问难学的多,中国教育程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本科普及率才不到6%,繁体字推广必定给教育带来难度,字体最重要作用是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一切有利于推广的都要尝试,不能开倒车。

中国在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汉语汉字也要与时俱进利于推广传播,本来象形文字学习难度就要高于拉丁语系,繁体字就让人很绝望了。


苍苍云山


是啊,有人提出恢复繁体字,还有繁文礼节,还有孔老二……去掉“中医”,去掉“鲁迅”……

好啊,非常好的。有一天恢复到“甲骨文”时代是不是更是中华之文明呢?

有句名言叫“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知道那些提出这些建议的人是否懂得?

人类的发展是从落后向进步发展的,而不是倒退的!复古?不可笑吗?

不说了,没意思……


卫兴润


汉服穿与不穿,我认为这要根据每个人的性挌,喜爱,欣尝,兴趣来决定,不能强求。

二,简化汉字己有几十年了,也使用了几十年,在人们心中己扎下了根,特别是在七八十年代以后中,青,少人更是如此。因此我认为没必要改回去,改来改去,容易造成混乱。

如要继承繁体字,可以在书法等方面传承。


徐老大


请问有些人,你的父母去世后,你有没有在你父母墓前守孝三年?当你做计算时有没有使用算盘?没有就别张口恢复传统文化、闭口保留传统文化,什么丢了传统文化就是背叛祖宗。传统文化里有精华也有糟粕、有合时宜的也有不合时宜的。糟粕必须丢弃、精华而不合时宜的也自然会消失,只有那么优秀而有时代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才会流传下去并发扬光大。而那些整天张口恢复传统文化、闭口发扬传统文化的人,不信大家观察,他们要塞给人们的,往往是传统文化里糟粕的东西。


云住青山


有容乃大,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乃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正在兴起为强国,中国文化也要复兴。就服装而言,人们由于工作和世界大环境的需要,很多女人不可能再穿汉服。在民国时期,曾对我们的服装有过不错的探讨和改进,比如男人穿的中山装、女人穿的旗袍等,都是很不错的民族服装,解放后我们的解放鞋、解放帽等也很不错,有的如解放鞋已经走出了国门。文化复兴过程也是创新发展的过程,就服装而言,我们不妨把唐装、汉服、中山装、旗袍、解放鞋等等,与西装类服装加以糅合,开发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出来。仅仅停留在仿古或崇洋上的文化绝对不是好文化。文化的复兴并不是穿一件汉服或唐装就能决定的。中国的汉字就是中华文明的最好传承,而汉字却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我们不可能把汉字恢复到甲骨文时代。中国的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以及中华各民族的节日文化、多神教文化、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都是中国文化的魁宝,已经被我们传承了下来。我们不提倡复古,倡导的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提倡的是创新发展。我们推崇汉服,但不能一股脑儿的照抄照搬古人的做法,要推陈出新,只有这样中华文化复兴才有前途。





myn8


繁体字是否应恢复,还是可以讨论的问题;汉服这种糟粕,有什么可恢复的?

先说说繁体字的问题。首先我的态度是:

繁体字没有恢复的必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简体字更便利于大家使用。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们的国民人口大多数都是文盲。而古代的繁体字过于繁琐,是不利于展开扫盲运动的,正是靠着简体字的普及,才使老百姓都识了字。

因此,简体字本身是有利于民生、民用的。但是,现行的汉字简化方案确实也不完美。

这点我们也应该承认——古代存在不能互相替换的异体字,简体字把这些异体字全部等同起来,这其实是不利于理解文字含义的。

总而言之,未来可以对简体字进行局部的修正,但总体上汉字简化是趋势,不能逆转潮流。

汉服的情况则不同。

首先,这种衣服没有任何的实用性,纯粹是商业炒作的结果,现代社会不需要这种衣服。

其次,古代没有汉服的说法。古人穿戴的衣服,是讲究礼仪规则的,皇帝穿的衣服,大臣官员们不能穿,大臣官员们能穿的衣服,老百姓不能穿,这就是所谓的“礼不下庶人”。

现今流行的所谓汉服,基本都是模仿古代达官贵人的衣服,而非平民老百姓的衣服。这种衣服本身代表着等级制度的文化糟粕,和人人平等的精神相背离。

因此,以上的提议纯属多余,是吃饱了撑的才恢复。


HuiNanHistory


时代在前进,反映在社会各方面都在进步,现代服装和汉字简化,都是为了人们省去不必要的烦闷缛节,节约更多的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并非忘本,要继承还要创新,要与时俱进不能倒退。


用户3718634967499


提到汉服,就离不开90后。现在汉服已经是一个十亿级的市场。不容小觑!“走,穿汉服上街去!”是90后的日常。再加上热门影视剧IP的影响,希望也能体验一把剧中人物。

也源于90后不那么崇洋媚外,从潮流国货的偏爱度上就可以看出,所以这一代人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东方服饰文化优越感超过西方,流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日本人有和服,西方人有西装,在日本,任何一个日本女人穿着和服踩着木屐走在街上,行人都不会侧目。在苏格兰,一个男人穿着苏格兰短裙也不会让人惊讶。而在中国,穿着汉服上街,总会有长者的不解和路人的指点,从头到脚透露着格格不入。中国,像是一个丢失了传统服装的民族。

且不说汉服市场地位的高低和拥趸者的多寡,如果在某些特定的场合,特殊的节日里,能够用汉服唤起一种庄重典雅的仪式感,让传统节日重新焕发光彩,那它就是文化的复兴,就值得肯定!

想象一下,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时,我们都可以郑重其事地换上自己民族的传统汉服,做一些充满仪式感的传统习俗。那将是汉服最美丽的归宿,最崭新的启程。

穿汉服,不是为了回到过去,是为了找回我们民族曾经美丽的东西。

那一片片薄纱、一段段褶摆,并不是繁琐的复古,而是流转在衣物之上的中华岁月,是对天地的敬重,亦是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我们中国人敬重自己的文化和服饰,外国人才会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他们对李子柒的惊讶和好奇上就可见一斑。

独特不是错,趋同才乏味。


魔教萌主


中华民族是发展的民族,进步的民族。在不同朝代,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质、特征和时代印迹。汉服和繁体字也如此,它们都是要发展变化的。汉服作为文化符号,历史的见证,我们有理由让汉服在传承中更有生命力,但是不能全面恢复,只应在某些特定场合、舞台演出等情况下着汉服,不能搞全面恢复。当然,在服装设计上,吸收汉服元素,推陈出新是必要的。再有,关于恢复繁体字问题,我个人认为,我们简体字已全面使用,没必要放弃简体字,打倒车开始学繁体字,因为简体字我们已经用得很"深入人心”了。如果要对繁体字提些想法,我建议让极少数人掌握就够了。





渺星人


假如要恢复全民穿漢服和重新启用繁体字,筆者以为,此举不妥,为什么要把简单的生活方式搞得复杂纷乱呢?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社会变革成了倒施逆行,必将导致各行各業要反其道而行之,不知道要花多少的冤枉钱,这注定是一场异想天开的不可为之的复古行为,谈何容易。

首先,如果一个人喜欢穿汉服可以去古装店尽情选购,而且卖家非常欢迎你,当你穿上了它,店商会赞口不绝地赞美你,说你很有生活品味,象一位谦谦君子或窈窕淑女。

其次,如果你爱写繁体字,可以随心所欲,尽自己个人兴致去书写,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要强加给每个人你做得到吗?

愚以为,如果这两种愚蠢行为要普及成为国家举措,那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

人是最复杂的个体,虽然东西南北文化有差异,但各人所接受的外界事物和审美观却大相径庭,如果不被人们接受的事物即,即便采取某种福利措施或制定地方实施细则,复古的事情也肯定不可能被人接受。

建议题主就在自己的家族中做示范吧,把你的这两个想法用三年时间去做,看看能不能落实到每个家族成员中。

是的,書法爱好者,他们也常常使用繁体字,如果在一幅作品中,字的繁简能合理搭配,在书法艺术上可以使作品的美得到升华并相得益彰,收到一定藝術美的效果。

关于汉服着装问题,我认为只能作为舞台上演出做服饰来用,与现代人的现实生活已经相距甚远了,如果要普及纯属头脑发热之举,切不可为之。

附图三笔者拍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