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居异国42年,89岁女作家弥留之际落叶归根,昔日嫁妆变成博物馆

1946年的冬天,作家凌叔华的丈夫陈西滢成为了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常驻英园的代表。1947年,47岁的凌叔华带着女儿一同前往英国与丈夫团聚,之后,一家人便一直在欧洲定居下来。

侨居异国42年,89岁女作家弥留之际落叶归根,昔日嫁妆变成博物馆


然而,身在异乡为异客,漂泊在外的游子心里无时无刻不想念着故乡,思乡是中国人内心根深蒂固的情结。晚年的凌叔华,思乡之情也变得愈发强烈,1989年底,侨居异国42年的她,在自己89岁这年不慎摔伤了腰骨。或许是感到来日无多,这位女作家终于下定决心,在生命最后的日子回到了北京。

89岁女作家凌叔华弥留之际落叶归根,此时的她已经因为癌症病入膏肓,在仅有的几次清醒时刻,她说想到史家胡同看旧居。史家胡同,在紫禁城东边不远处,是北京人人都知晓的著名胡同。这里曾居住过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史可法、赛金花、章士钊、乔冠华等。

侨居异国42年,89岁女作家弥留之际落叶归根,昔日嫁妆变成博物馆


20世纪初,这条胡同住着一户显赫的人家,这个人家的主人便是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凌福彭是广东番禺人,1985年赴京赶考,成为全国排名前五的进士。那一年,他的名字与康有为等其他同一届进士一起被刻在了北京孔庙的石碑上。

勤勉干练的凌福彭,曾担任过一品大员,发迹后的他在北京置办了有99间半房的豪华府邸。1926年,凌叔华和陈西滢结婚时,由于陈西滢家境并不富裕,凌福彭就把自己用于文艺创作的后花园——史家胡同24号,总共28间房,送给女儿当做嫁妆。

侨居异国42年,89岁女作家弥留之际落叶归根,昔日嫁妆变成博物馆


回想当年还是少女的凌叔华,曾在史家胡同主持过北平最早、声名最响亮的文化沙龙,康有为、齐白石、泰戈尔等都是她的座上客,在结识北大指定陪同泰戈尔访华的徐志摩、陈西滢后,这二位成了凌府的常客。

凌叔华生在史家胡同,长在史家胡同,只是结婚后,由于丈夫陈西滢和鲁迅的矛盾日益激化后,陈西滢在北京有些待不下去了。于是,1929年,陈西滢离京赴武汉大学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及外国文学系主任,凌叔华也随丈夫到武大任教。她在京城最为青春无限风华的岁月,也随之落幕。

侨居异国42年,89岁女作家弥留之际落叶归根,昔日嫁妆变成博物馆


抗日战争期间,他们辗转重庆、成都。再后来,凌叔华随同陈西滢定居英国,越走越远,她从此离开了北京,也远离了史家胡同。尽管凌叔华日后凭着英文自传《古韵》,在国外风行一时,但她的一生始终对史家胡同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

1990年5月16日,凌叔华最后的愿望得以实现,躺在担架上的她回到了史家胡同24号。只不过,这里早在解放后就已经变成了一所幼稚园,孩子们列队欢迎这位老奶奶。六天后,经历过富贵贫贱,战乱流离,漂泊异乡多年,带着对史家胡同旧居的深深眷恋,凌叔华与世长辞,享年90岁。

侨居异国42年,89岁女作家弥留之际落叶归根,昔日嫁妆变成博物馆


凌叔华去世后,她的女儿将母亲的昔日嫁妆——史家胡同24号,转让给了街道办事处。经过多方努力,如今这里又变成了一个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这座见证了凌叔华留在北京生命印记的故居,就这样演变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胡同博物馆,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关于一代才女凌叔华更多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