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芬兰只是一个小国,但是士兵手里的武器却十分先进,这是怎么回事?

疯癫冬瓜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会被人提起的,就是战争年代的那一些事情。虽然有很多的英雄事迹被我们传颂着,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场由人组成的对战当中,损失最多的就是士兵,所以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都非常的讨厌战争的发生。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提起二战时期的一个小国,这个小国家就是芬兰。很多人不明白的就是这样一个小国,为何它们在作战的时候,手里拿的武器却是十分先进的。这里面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要说到芬兰,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国家是一个让人惊讶般的存在,它虽然看起来国土面积非常的小,而且人口也不是特别的多,但是就是因为它们以自己非常小的国土面积和非常少的人口,给当时的苏联予以重创。它的这一个举动的确让世界震惊,可是我们也不得不对它们之所以能够对抗这样的一个大国背后所拥有的原因,以及实力方面的问题进行一番探究。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当时手上有着非常先进的武器,就是因为这批武器让它们能够得以走向这样一个让人惊叹的结局。

那么很多人一定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芬兰这样一个小国家,却拥有着非常先进的武器?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当年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在这样的生产能力之下,它们的枪械基本都来自与自己国家的供给。可能正是因为出于自保的这一个因素,所以它们在生产枪械的时候也要求的十分严格。正是因为这样,它们才能够在短期内生产出非常精良的武器,并且也有了后来非常出名的一些冲锋枪,就连自己国家的一些重要的战争,都是以这些枪械的战斗力而取胜的。

若是仅仅凭借这样一个能力,它们肯定没有办法给当时的苏联这么大的打击,所以从另一方面,也出自于它们的战斗力非常强的这一个优点。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之中,我们都知道缴获敌人的枪支是补充自己的弹药最好的方式,而当时的芬兰自然也是意识到了这点,所以它们就在跟苏联对打的过程之中,不断的缴获它们的枪械,并且在自己的智慧之上进行一定的改良,这种改良就使得这些武器有着更加强大的性能,而且还被打上了浓浓的芬兰的标签。

除开这些原因之外,芬兰也是一个经济实力比较强悍的国家,当它们有了钱以后,自然也就有能力购买一些非常先进的东西来扩充自己的军备。在战争当中若是拥有了先进的武器就能够在场上抢得一定的先机,而它们也正是因为自己有着这样强大的经济基础,才能够从一些较为厉害的国家,比如说英国购买一些武器。当然除开这些购买的武器之外,有一些国家也会主动向它们输送一定的武器,去打倒自己的对手苏联。在这种前后的连续叠加之下,它们的武器又变得异常充足,所以在战场上几乎都使用的是最先进的武器。

当然除开这些之外,很多人也知道,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芬兰其实在战争接触到了德国,而德国对它们的帮助可以说是如虎添翼。德国在全世界范围之内都被公认的是一个武器制造大王,就是因为这样,它通过自己的援助使得芬兰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挥。

当然这里面也有着我们不可忽视的政治因素,而芬兰作为一个跟德国关系好的国家,它的武器自然也是从来不用忧愁的。我们无法去评价这样的先进武器,对于当时的芬兰来说有着怎样的负面影响,但是从苏联当时的反应来看,的确是芬兰的这一小股势力给了它们非常大的打击,这种打击也使得苏联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并且也成了人们诟病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猫眼观史


芬兰毕竟只是一个小国,因此在军事重工业等方面不是很强,不过在难度较低的轻武器等方面还是很不错的,在二战中就有M1931索米冲锋枪、LS26轻机枪、L39反坦克步枪等杰出代表,打出了芬兰武器的名声。

芬兰人自行研发的索米冲锋枪火力猛,射速快而且精度较高,在苏芬战争中给使用滑雪橇的芬军小分队利用冲锋枪、机枪等武器给不善于极地环境作战的苏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像著名的芬兰狙神西蒙海耶除了芬兰产莫辛纳甘步枪外,同样使用的有索米冲锋枪。除此之外还有LS26轻机枪、芬兰产莫辛纳甘等不错的武器。

对于绝大多数小国而言,是没有多大的实力去发展军事重工业的,所以二战时期的芬兰也是如此,像火炮、坦克装甲车辆等重型武器很难制造,只能购买外国产品或者在作战中缴获敌军武器。不过毕竟轻武器的门槛低了很多,因此芬兰人得以研发了多款不多的单兵武器。

而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也拉拢了芬兰这个和苏联有过纠纷的国家,而作为友谊的象征,德国也向其提供了不少武器,其中就包括M35钢盔、MP40冲锋枪、MG34/42机枪等轻武器,重武器方面也有三号突击炮、Bf109战斗机等常见的德式武器。


战争之王


二战芬兰的战斗力,也是在特定场景下的局部优势太明显导致的:

打过DOTA,LOL的朋友都知道,作为一个高手,并不需20分钟6神装才是无解肥。所谓的无解肥,往往是在特定情况下的装备领先。比如前期出门装一样的条件下,对方多你一个鞋子,就已经是无解肥了。这点对芬兰来说,是一样的。

尽管芬兰没有完备的军工,但是由于芬兰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人均受教育的程度比起苏联要高很多。对芬兰这种国家来说,打防守反击战这种局部战役,军人的素质文化往往比装备重要的多。

即便在今天也是这样,我们国家在国防问题上,最不安稳地区的军人往往都是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军人构成的。

有了这批高素质人才,在装备选择上就方便多了:

首先,芬兰根据作战地形特点,基本放弃了对重装备的使用,转而使用机动性、灵活性更强的轻型装备,比如我们熟悉的索米冲锋枪。

2. 最新的反坦克装备

为了对付苏联的坦克,德国早早研发出了反坦克武器“铁拳”,这种反坦克武器重量不到10千克,但是射程可以达到30米,并且威力也不小,以铁拳30为例,3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140毫米装甲。

当然了,这个设备是坑,由于设计问题,导致芬兰士兵大量因此阵亡。


3. 三号突击炮

这个萌萌哒的小坦克是德国研发的,芬兰于1943年到1944年间陆续从德国人手里弄来了59辆,而这些蒙蒙哒的小坦克至少帮助芬兰击毁了87辆苏联坦克,而芬兰只损坏了8辆。可以说,3号突击炮一战封神。

所以说,芬兰最厉害的,恰恰不在于单纯的装备,而是在于对装备的选择,这些装备整体增强了芬兰的战斗力,从而让芬兰在二战期间以弱战强,虽然打输了,但也让苏联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酒骑风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二战芬兰军队装备的武器并没有题主所说那么先进,其最有名的武器莫过于索米冲锋枪,特点是精度极高,但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芬兰军工厂每月只能生产出不足2000支索米冲锋枪,虽然在冬季战争中表现优异,但也综合性能也远谈不上十分先进。

二战芬兰士兵主要还是装备以莫辛纳甘(包括芬兰仿制的M28)和98K为主,这两款步枪虽然堪称经典,但同样也不能算先进,只能说是世界主流装备。至于芬兰自产的LS26轻机枪,连自己人都称其为“卡壳26”,可见其性能之低下。冬季战争中之所以能大量杀伤苏联军队,主要原因还是:一、刚经历大清洗的苏联军队本生战斗力出现了问题;二、芬兰军队内线作战可以充分的发挥熟悉地形的优势。

芬兰装甲部队更是连自产坦克都没有,主要以缴获的苏制坦克为主(包括T系列和BT系列),直到从德国引进59辆Ⅲ号突击炮后,芬兰装甲部队才算有了制式武器。Ⅲ号突击炮性能不错,但可惜芬兰接收的时候已经是1943年了,再好的武器也有过时的时候。

芬兰空军同样没有自产战机,装备以早期(冬季战争)从美国引进的“水牛”和后期从德国进口的BF-109、斯图卡为主,其装备水平和其他仆从国军队没多少区别,唯一值得指出的是芬兰军队的战斗力还不错,不论是空军还是陆军都有亮眼表现,空军还出了一个击落94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所以说芬兰士兵的装备有多先进,一定是有什么误解,其装备水平和罗马尼亚,匈牙利等仆从国差不多,自产武器能力还不如匈牙利,别人好歹装备的是自家的坦克。但是芬兰军队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


桌面战争兵棋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苏联为什么要打芬兰呢,1809年,芬兰并入俄国,1917年,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芬兰宣告独立,列宁也承认了芬兰为一个主权国家。但是随后芬兰也像苏联一样爆发内战,不同的是在芬兰,红军败了。

这样一来,芬兰和苏联就走上了两完全对立的路。而芬兰边境离列宁格勒只有32公里。苏联自然不会担心小小芬兰会进攻苏联,但是斯大林却怕德国人以芬兰为地基进攻苏联。


所以斯大林就和芬兰谈判,说你把你的国境线往后撤25公里,并把汉科半岛租给我,我修个海军基地咱们俩一起对付德国人,我呢就割北边两倍的土地给你。

而芬兰人呢,对这个要求是严词拒绝,首先,苏联人给的土地只有北极熊,没有任何意义,其次,苏联有侵吞过芬兰的历史,而现在苏联也基本控制了波罗的海三国,芬兰怕这是苏联步步蚕食芬兰的一个手段。

苏联并不把芬兰这个人口只有两百万,军队只有三万人的北欧国家放在眼里,见芬兰拒绝苏联的要求,便悍然出动四十五万人,两千四百辆坦克,一千九百八十门火炮和七百多架飞机全面入侵芬兰。

而芬兰,重武器相对苏联来说,几乎等于没有,唯一有优势的是射击精度很高的单兵步枪和大量装备芬兰部队的“莫洛托夫鸡尾酒”,也就是燃烧弹。


插一句,“莫洛托夫鸡尾酒”全称是“给莫洛托夫的鸡尾酒”,并不是莫洛托夫发明的。最初用于西班牙内战,后来才普及。

芬兰人利用地形优势节节抗击,并取得较大战果,但是双拳难敌四手,苏联人在付出了高达20万人死亡,百万人受伤的代价终于逼迫芬兰割地议和。

在整个苏芬战争中,最出彩的还是芬兰的游击队,他们被苏联人称为白色死神,一袭白衣一杆枪,隐匿在雪地之中,对毫无防备的苏联人进行偷袭,而且他们尤其喜欢打苏联的补给车队和野战厨房,给苏联红军的士气造成巨大打击。


要说芬兰士兵手里的武器有多先进那是在开玩笑,苏芬战争芬兰的武器水平基本还停留在一战,也就是单兵武器射击精度不错,像样的重武器基本没有,而且全国才两百万人,军队规模很小。之所以能给苏联人造成如此重的伤亡守仁君认为有以下两点。

芬兰人同仇敌忾,全民皆兵,主场优势,以逸待劳。利用地形优势节节抗击。

经过大清洗的苏联红军实在没什么看头,会打仗的将军大部分不是被枪毙了就是被发配去西伯利亚挖矿了。带兵的将军都是一些马屁拍的贼溜,实战经验等于零的人,打仗不是靠武器装备碾压就是靠人命往上堆,而且苏联确实轻敌了。


守仁读仁


芬兰是波罗的海边上的一个半岛国家,在二战期间人口不敢440百万左右,综合国力只能算是一个三流国家,芬兰虽然是欧洲国家,但是本国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在苏芬战争爆发的时候也不过4万左右。

芬兰只是一个三流国家,军工大家可想而知了,芬兰在整个二战在中只有也把枪是能拿得手,那就是索米冲锋枪,并且以芬兰的重工业也生产不了飞机和大炮,所以上面说的武器十分先进只是一个伪命题。

芬兰以前是属于苏联的,后来从苏联二月革命中独立出来,后来也被苏联所认可,后来苏联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其中芬兰也爆发了红色革命,但是失败了,所以芬兰和苏联的政治意识形态是对立,这就是苏联为什么要进攻芬兰的原因之一。

到了1939年由于希特勒在欧洲迅速扩张,苏联担心希特勒以芬兰为跳板进攻苏联,苏联在此前就想跟芬兰以土地换区芬兰的港口,由于苏联给的条件没有达到芬兰想要的,所以被拒接,这也是苏芬战争爆发的导火索,1939年苏联以20个师45万人,两千多辆战车,一千多架飞机,从四个方向对芬兰发起了全线进攻。

苏联进攻芬兰后,由于出于政治形态和政治利益,德国和英美等国极力的帮助芬兰,在战争中芬兰得到了美国英国德国等一些国家先进武器的资助,这也是士兵武器“十分先进”的原因。在入侵芬兰的过程中由于芬兰人们同仇敌忾奋勇抗敌,虽然最后还是战败,但是也让苏联付出20多万人的代价。

在苏芬战争中芬兰缴获了不少苏联的武器,所以芬兰的武器装备也是杂七杂八的,各国型号的都有,当然除了中国的,这个时候的中国连自己的武器都供应不上,何谈顾得上其他国家呢。到了苏德战争爆发后芬兰继续与苏联抗争,这个时期芬兰得到了德国不少的武器装备,由于本国的军工比较弱,芬兰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步枪和冲锋枪。

苏德战争期间芬兰趁机收复以了前被苏联强占的土地,但是它并没有宣布加入法西斯阵营,而是在收复失地后宣布永久中立,这个时期的苏德战争已经大得不可开交,芬兰随便加入一方阵营都可能影响到全局的发展,但是芬兰也认清局势,知道自己的国家力量弱小两个超级大国都惹不起,所以就宣布了永久中立,在这一点上芬兰也是做得很不错的。

我们可以结合苏芬战争期间和二战期间对芬兰的影响,芬兰在这个时期士兵的武器装备并不算先进,只能算是比上不足不下有余吧,毕竟只是一个小国,跟德国美国还有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武器装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只能说二战中芬兰士兵的武器装备处于一个中等水平吧。


无笔


这个似乎说不上很对,因为芬兰士兵手里的武器其实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除了昂贵的索米冲锋枪外,芬兰的其它武器也就保持在二战一般水平上,算不得“十分”先进。

比如芬兰士兵最惯用的武器M28,这东西根本就是苏联莫辛纳甘91/30式的芬兰仿制品,连子弹都是苏标的7.62*54R。随着苏芬战争的爆发,芬兰士兵最后连自己的M28都用的少了,反而大量装备缴获的苏军莫辛纳甘。

到1940年苏芬停火后,芬兰又疯狂生产了改进型的M39版莫辛纳甘10万只,但这些武器只能说加工比苏联那种糙货好一些,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再说“索米”冲锋枪,实际上这种冲锋枪并没有在战争中体现出什么卵用,因为它太它女良的贵了。就算是再好的性能也无法掩盖它就是个冲锋枪的事实,再牛逼你也不是高斯机关炮或电磁米尼岗。

“索米”的制造工序极为繁复,有些生产环节完全是在“为标准而标准”,所以在带来极好的标准质量的同时,也生产的异常艰难。而且它的用材使用的还是瑞典进口的优质铬镍钢,这种不锈钢算在当时算是上等材料了,相应的也为加工制造带来了麻烦。

所以索米1931尽管是一支高性能的枪,却并不算一种符合“战争科学”的武器,它产生了不符合实际的工业成本和必要劳动时间,故而没有让芬兰士兵大规模的装备上这种好武器,更没有对战争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再看看二战的那些军事强国是怎么造冲锋枪的:

苏联一口气能搞出一堆PPSh-41,全部换上照搬索米1931的71发弹鼓,让新兵拿着乌拉到200米内再泼水。后来的PPSh43冲锋枪更是极尽粗制滥造之能事,不断降低生产标准,提高和优化生产能力,让最普通的金属加工厂和女人孩子都能制造,在子弹管够的情况下谁都能提枪喷敌人一脸。


德国直接上马冲压机件的经验,用压饭盒的态度和方式面对自己的MP38/40冲锋枪,只在关键技术上花功夫下本钱,连当时流行的木质护木、枪托都给简化了,也是一开工就出一堆,比98k的制造还迅速。

英国更过分,敦刻尔克以后逃回岛上,军队基本是丢盔弃甲手无寸铁,于是他们砸锅卖铁的滥造武器。最突出的就是“斯登”冲锋枪。这种武器直接山寨自德国MP38/40的结构,连弹匣都是通用的,却又丑又简单,还便宜到极点。英国人就是靠着这种武器熬过了“至暗之时”,甚至还大量的空投给法国抵抗组织,反正便宜嘛,要多少有多少。

财大气粗的美军也差不多,开头是没办法,一直在使用昂贵的汤普森M1928A1冲锋枪,后来一有机会就换成了简化改进版的汤普森M1A1,但后来很快又换成了超级便宜的M3“黄油枪”,同样采用压饭盒的技术,产量大,产速快,造多少不都是走个量么?量多砸死你行不?

索米呢?索米从1931年投产,到苏芬战争时国防军才装备4000只,芬兰军队将之作为轻机枪使用,每个步兵班差不多配备了一把,到1943年这个数字才增加为每个班两把,一直到战争结束芬兰人也没完成“每个班三把索米”的愿景。加上出口德国、瑞典、保加利亚这些国家的份额,以及瑞士、瑞典、丹麦仿造的一起也不过8万只。

这8万顶个什么用?也就比生产了3万把,泡泡都没冒几个的日本百式冲锋枪强点,苏联当年PPSh-41造了600万只,PPSh-43造了100万只。美国的M3造了60万只,汤普森造了200万只。英国斯登造了400万只,德国MP40造了100万只。冲锋枪是什么?大批量投入的廉价武器而已,能让新兵拿着提高己方火力密度,能有效武装每一份抵抗力量就够了,造那么高级娶媳妇当传家宝吗?

在此期间,芬兰人也才刚刚搞明白冲锋枪不能当机关枪使用的问题,因此许多部队装备的是缴获的苏联捷格加廖夫机关枪,再搭配上大批量的莫辛纳甘,芬兰士兵手中几乎是全苏式装备,谈什么“武器十分先进”呢?

很显然,芬兰的索米1931走进了“精品武器”的窄巷子,他们错误的将一款并不适合战争的武器开发了出来。所以索米在后世总被冠以“工艺品”之名,它并没有带领士兵们走向胜利,徒然好看罢了。

至于芬兰自己的LS26轻机枪,则根本不能算什么先进武器,这款武器连芬兰士兵自己都喊它“卡壳26”,并不怎么受欢迎,否则也不会拿缴获的捷格加廖夫又顶替索米又顶替它了。

LS26唯一能称上先进的是它那管退式的轻机枪概念,然而这种技术在M2大口径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上并不罕见,尽管说LS26的结构概念当时很先进,在后世看来却也没对机枪界产生什么特别举足轻重的大影响,倒是有点牵扯突击步枪的发展。

而且这东西9.30公斤的重量配备上20发的弹匣实在是说不上多强大,苏联捷格加廖夫轻机枪9.1公斤,却能带47发弹盘,而德军大名鼎鼎的MG42机枪也才11.57公斤,这些枪的可靠性都大大高于LS26。此外还有捷克的ZB-26和英国寨出来的布伦机枪,也都是9公斤左右的体量,但作战性能LS26显然不能比。就算南部中将设计的“歪把子”也不见得比LS26性能差。

最后还得说说芬兰自己研发的L39反坦克枪,这东西只能说明芬兰具备一定的工业能力,但是真的论性能呢,芬兰人自己都承认:它在正面无法击穿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只能选择侧面和背面,而且还不能打后脑勺。

这种武器芬兰生产了1900多具,主要用于狙击苏军的T26和BT7这些老坦克且效果并不算太好。不过有赖于芬兰善战的军队,国民素质较高的士兵们很快将L39与配发的高爆弹、燃烧弹结合运用,将它当做类似现在的“反器材步枪”使用,用在穿透障碍杀敌、战术狙击、攻击碉堡等行动上;他们还开发出利用苏军坦克下坡时露出顶盖的的时机“打盖子”的战术,倒是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但是,比起苏联的反坦克枪,芬兰的L39就立马变成了弟弟。无论是西蒙诺夫的PTRS,还是捷格加廖夫的PTRD,毛熊制造的反坦克枪都拥有正面干穿德军坦克的实力。而这些东西对苏军而言只是暂时缺乏反坦克装备的“应急”方案,他们一口气生产了6万3千只PTRS和18万5千只PTRD,并且开发了更坚硬的钨钢芯穿甲弹头,打得德军3、4号坦克叫苦不迭,只得附加装甲应付。

更疯狂的还有PTR Blyuma“布留玛”反坦克枪,这款1942年以后开发出的反坦克枪将虎式坦克当做了性能参考,它能在100米内任意穿透虎式的侧甲,弹头速度比现在的穿甲弹还快,端的是一个凶猛。

不过这样的武器却逐渐让兵强马壮的苏军看不上了,他们坚持口径即正义,射程即真理的理念,特么喀秋莎火箭炮都能开着满场转了还要这东西干嘛?将军们一声令下,一大票填了穿甲弹的ISU-152、SU-100伴着漫天的IL-2强击机涌上去,就算元首的老鼠早俩月下线也依然是个拖回车里雅宾斯克打靶的结局。

显然,芬兰当年的武器研发情况其实并没“十分强大”,他们有闪光点,却依然有很多缺陷,许多路不是芬兰走的“高级”,而是真正的战争强国懒得费这力气。就像苏联一样,有一群ISU152还整啥子反坦克枪?有整箩筐往外倒的冲锋枪要啥贵的要死的“高级索米”。

芬兰牛的其实是人,厉害的是那些作战勇敢,又善于动脑子,技战术一流的官兵们,他们明白自己该干嘛、能干嘛,坚决的痛击了侵略者,又非常克制的不让自己搅进世界大战的乱局中,很好的保卫了自己的国家。

所以说,对于芬兰轻武器“十分强大”这种问题,我们应该更客观的去看待。就像怎样去理解他们将“莫洛托夫鸡尾酒”第一个发扬光大一样。


那么老王就到此为止了,谢谢大家百忙之中的阅读。原创不易,欢迎交流。


王司徒军武百科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二战时期是一个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在二战爆发前,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并不高,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家,在二战时却倒向了德国,还曾帮德国给前苏联军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据了解,在”二战时期“芬兰的武器装备绝对称得上一流,虽然整体与美英苏德有一定差距,但在所有参战国中算得上是佼佼者了,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国在二战中会有如此先进的武器装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芬兰早早就倒向了德国阵营,作为德国的盟国芬兰得到了德国的军事援助,在武器装备方面水平直线上升,装备了大量德式装备的同时,还装本国原来的武器装备统统进行了升级换代,甚至连军装和头盔都是清一色的德国货。

虽说芬兰武器装备多是得到了德国的援助,但是芬兰自己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他们仿制升级了一些德式枪械,并制造出了一些性能优良的轻武器。

所以说芬兰先进的武器装备不仅得到了德国的援助,其自身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老子说史


二战时期芬兰总人口约440万,常备陆军只有3.2万,却在苏芬战争中重创苏军。芬兰军队尤其擅长滑雪作战,直到现在芬兰人这一优势还保持着,冬奥会中的滑雪射击项目,芬兰人都有所斩获。

芬兰人的先进武器从何而来:

自制

在苏芬战争中,芬兰的游击队以酒瓶为容器,将石油,助燃剂,磷混合,自制成汽油弹。芬兰士兵“亲切”地称其为“这是给莫洛托夫的鸡尾酒”,这种汽油弹给苏军营地和运输车辆造成重大的伤害,成为芬兰士兵的秘密武器。

只依靠这种土味自制的汽油弹当然不可能和强大的苏军进行抗衡。芬兰在1918年结束内战后,积极发展经济,工业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芬兰本土可以制造的武器大多以枪械为主,索米冲锋枪,莫辛-那纳甘m/28-30步枪,L-39反坦克步枪,M26型轻机枪,VLMyrsky型战斗机是其可以拿出手的武器。其中令苏军闻风丧胆的索米冲锋枪,被誉为二战时期最好的冲锋枪之一,是苏军口中的“魔鬼”冲锋枪。

接受国外援助或购买

芬兰国土与苏联接壤,最近的边界距离苏联工业重镇列宁格勒只有25公里。在二战爆发后,苏联想将芬兰变成其战略缓冲带;德军想以此作为入侵苏联的跳板;英法想拉拢芬兰加入同盟国。芬兰一直与各方眉来眼去,但是却一直保持中立。这也为芬兰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奠定了基础。

英法在苏芬战争末期援助芬兰156架飞机,400余门火炮,85门反坦克炮;瑞典援助芬兰12架战斗机,8架后勤飞机和5架轰炸机。芬兰最终战败,被迫割地求和,但是并没有被灭国,这些武器也就被保留了下来。



苏芬战争后,希特勒利用芬兰民众对苏联的仇恨心理,成功拉拢芬兰对苏联的“继续战争”。在此期间,德国疯狂援助芬兰军队,其武器装备开始德械化,就连步兵头盔都是德制的。陆军方面芬兰拥有三号突击炮,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空军方面则有斯图卡俯冲轰炸机,JU88轰炸机和BF109式战斗机。

缴获

苏军在苏芬战争中惨胜,战争结束后,一位苏联红军将领悲愤地说:“我们得到了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足够埋葬我们牺牲的战友了。”

斯大林太过于轻敌,妄图在16天内打垮芬兰军队,导致苏军在苏芬战争中准备不足,损失惨重。芬兰军队在苏芬战争中,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创造了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缴获的苏制武器颇丰,包括200多辆坦克,700多门火炮,其中更有威力巨大的TM-3-12重型铁路炮,枪械弹药不计其数。



芬兰的军事实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苏德美相比确实存在差距。但是使用武器的关键是人,“白色死神”西蒙·海耶创造了狙击505人的世界第一狙杀记录,飞行员依诺·尤蒂莱南曾击落94架战机。由于北欧民族素有尚武传统,战争爆发后芬兰全民皆兵,实力不容小觑。


梓蕤


常话说的好,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会看得更远,芬兰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在二战之前,很多人都没注意到北欧的这个小国,但是到二战的时候,重创了苏联,这个是多么厉害的战绩呀!全国人口只有370多万,国防军队只有3.3万,那么就算芬兰的战术再好,那么也需要武器装备的强大,就像NBA中的马刺的波波维奇,战术再好,但是没有执行力是一样的道理,那么小的芬兰,武器为什么那么先进呢!


第一、良好的教育、强大的创造力

在芬兰这个小国,他们对教育是十分看重,在芬兰所有学生都可以接受一样的教育,不管你是国内的还是移民的,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的,不管你是天生聪慧的还是比较反应迟钝了,他们的老师都是平等对待没有什么偏见,他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而且他们考试的评估是非常的严格的他们考试只是一个简单的测试,老师更加看重还是自由发挥,而且看重是课外的一个自我的创造力,所以他们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可以自己研发很多的武器,而且在二战的时候还非常的出名。


芬兰生产比较有名的有L-39反坦克步枪、莫辛-纳甘m/28-30步枪、M26型轻机枪、索米冲锋枪、VLMyrsky型战斗机,一个那么小的国家竟然有那么强的军工业,真的让人佩服。

第二、敌人帮造

苏芬之战中,芬兰依靠雪地森林游击战,轻松把苏军耍的团团转再加仓苏军一时大意,进入了芬兰的圈套,再加上苏军打习惯了大平原作战,芬兰的森林和严寒把苏军拖惨了,所以苏联自宫的分栏的时候伤亡惨重,所以芬兰就利用这个机会把连的武器收起来,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军工兵改造,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良,b苏联生产的武器还要强,这个就是芬兰的军工业的强大,但是在所有的计谋当面对强大的兵力有武器的时候还是会败下来,这个就是实力,最后芬兰败了,但是虽败犹荣。


第三、好友的送礼

在二战的时候德国就希望把芬兰拉进自己的战队,然后对付苏联,在德国几次邀请下芬兰加入了德国,和德国成为盟友时候,芬兰得到了德国的很多武器在二战初期的时候德国的战力是第一的,他们的武器装备也是非常的强大,特别是装甲部队,给芬兰一点武器,他们的实力就大大的提升,而且英法两个国家也经常卖给芬兰武器,所以说芬兰的武器装备是非常的先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