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岳飞最后没有遵循赵构的圣旨回朝,凭借自己的声望兵马能像赵匡胤一样黄袍加身吗?

种花家族


我的回答是不能,虽然岳飞比赵匡胤更能征善战,但是当时的他不具有赵匡胤那种政治基础。虽然东都汴梁被金人蹂躏,徽钦二帝被掳北狩,昭示着北宋朝的灭亡,令大宋举国慌乱、震惊。

但是整个南宋的权利结构还是相对稳定的,宋氏江山的根基还没有动摇。岳飞并不是像赵匡胤一样大权在握统领天下兵马,而只是宋朝诸多将军当中的一名,诸多方面军中的一支队伍而已。

绍兴十一年,岳飞的最后官职是枢密副使(宋代以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与同门下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要政。枢密使有时亦称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其副职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任此职者一般为文官,且往往即由同平章事兼任,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这样的官位虽高,却已经没有掌控、私自调动兵马的权力了。

而且据我所知,在这个时候岳飞能够受到绝对拥戴的也只有岳家军,其他军事将领对岳飞只是以同事的眼光对待,并没有具有赵匡胤那样的一呼百应的人脉。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逝后,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正是主少国疑的时候。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实际上周世宗柴荣在世的时候,对赵匡胤过度信任,几乎让赵匡胤军政大权独揽。而且在离世前还对赵匡胤进行了托孤,包括禁军将领也是拥护赵匡胤的。所以赵匡胤黄袍加身是众望所归,完全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但是岳飞就不同了,因为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开国将军们的权利,为了防止黄袍加身这样的事情在自己子孙身上重演,建立了一套文官节制武将的制度。终宋一朝,经济繁荣,文艺发达,但是军备孱弱的病根就种在了那里。

所以岳飞根本没有造反的条件。况且岳飞精忠报国、生性耿直,从来也没有反叛之心。赵构十二道金牌传召岳飞,岳飞自身清白也不认为皇帝会给自己安插一个什么说不清的罪行收拾自己,更没有想的会被以“莫须有”的罪名秘密处死。

即便岳飞要反,一是皇帝并没有说要治他的罪,师出无名;二是外有强敌,他若反叛只会给敌人以协助平叛的口实,造成亲者痛仇者快的局面;三是如果失去国家根基,单凭岳家军腹背受敌,也会很快覆灭。所以岳飞不会反,不愿反也不能反。


谢金澎


若不论岳飞与赵匡胤的性格差异,就时势而论,如果岳飞有此意愿,或许能成,但也只是或许,未必百分百能成。原因如下:

岳飞统领的十数万岳家军骁勇善战,军纪严明,从不扰民,深得百姓拥戴!而南宋其他军队羸弱不堪,战斗力极差,可以说是御敌无术、扰民有方。岳飞要反,必然势如破竹!这一点是岳飞最大的优势。

但与陈桥兵变不同的是,赵匡胤所处的五代十国时期,天下礼崩乐坏,伦理纲常混乱,谋权篡位之事时有发生,天下百姓和文武百官已经见怪不怪了,所以赵匡胤篡位开国,几乎没有什么舆论压力和顽强抵抗。

而岳飞时期,大多数官员和百姓还遵奉礼法,恪守君臣之礼。如果岳飞造反,或许会遭到天下人口诛笔伐,遭到保守派大臣们负隅顽抗,甚至岳家军内部也会有保守派的将士不愿造反。古人对名节看得非常重,“逆贼”的名声可不是人人想背的。那时的岳飞成了造反的逆贼头领,民心所背,失道寡助,成败也很难说。就看岳飞会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会不会给将士们洗脑,会不会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替天行道”。











壳飞文化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如果真如题主所说,岳飞反了,而且成功了,只有两种结局。

一:自立为王

前有女真狗番子虎视眈眈,后有南宋朝廷派兵征讨。

如果最后,他驱逐了狗番子,也打赢了内战,那么他留在史书上的名声就和赵匡胤差不多,多是雄才伟略,但也有违德忠。

二:败寇身死

起义成功了,但没干过番子和南宋。

那他留在史书上形象,就是贰臣,和张孝纯一样。

其实他还有其他的选择,那就是率军回朝,先引起舆论,争取百姓和大臣的理解,然后不管皇帝的态度,打出清君侧的名号,先杀了秦侩和那些奸臣。

这样一来,皇帝肯定是对他恨之入骨,而且他的举动很容易就被人安上是想造反。

所以杀了秦侩以后,马上就得认怂,拿出秦侩是奸臣而且通敌的证据,哪怕是伪造的都行,主要是争取其他大臣和百姓。

如此一来,皇帝的顾虑就大了,他是有功之臣,而且杀的又是奸臣,如果他坚持要定岳飞的罪,那么皇帝就会失了民心和寒了忠臣的心,所以尽管皇帝此时对岳飞恨之入骨,但也不能杀他。

如此一来,命保住了,接下来就是联络韩世忠,辛弃疾他们,一起反攻金人,以功劳来保命。

其实皇帝也是受了蛊惑,只要岳飞他们能成功复国,或者说复国有望,那么皇帝也是会慢慢转变的。

不是南宋没有能人,是奸臣太多,骨头太软,皇帝太无能,若换成李世民,曹操,秦始皇,早就把女真畜生赶尽杀绝了。

可惜,一切都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

终还是我最喜欢的辛弃疾的那首词写的那样。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谢谢!


姓叶名知秋


每次回答岳飞的问题,我就忍不住心中悲凉,更让我气的是如此英雄被现在网上的键盘侠大加鞭笞,言归正传,提主说岳飞会不会学赵匡胤黄袍加身,我给的回答是不可能,第一这样做不是岳飞这样的大英雄所谓,第二就算有这个意愿客观上也不肯能成功。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县人。南宋第一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隶属于宗泽麾下,先后参与、指挥对金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备受尊崇。

回看岳飞短暂的一生,满腔的忠烈,每当读到岳飞被冤杀,我总是心中一股郁气难以挥发。岳飞,是被“拉肋”酷刑处死的。什么是拉肋?就是两个狱卒外扯犯人两个臂膀,然后行刑人用利器猛击犯人肋部,刺穿心肺而亡。看了只能不让人气愤!!!

言归正传,说岳飞不可能学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其一:岳飞是一个有着浓厚忠君爱国思想的人,为人正直,在中兴四将里面是家财最少的,而岳家军的军纪也是最好的。岳飞一心为国为民,没有任何野心和反心。宋高宗赵构处置岳飞时,岳飞是束手就擒、引颈就戮的,没有任何过激举动。哎!

其二:岳飞掌握的岳家军,虽然听起来很像私人武装,但其实是如假包换的南宋政府军,这一点和割据的军阀武装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岳家军的主要班底还是南宋正规军的配置,一旦岳飞篡逆,长期建立的忠君爱国的思想会让部队信仰崩塌,合法也变成了非法,还有多少将领愿意附逆,很难说。当然这个假设本身就不成了,岳飞根本不可能反。

其三:岳家军后勤补给的主要来源还是南宋朝廷供给,可以岳家军的粮饷牢牢掌握在宋高宗赵构手中。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岳家军根本不具备造反的后勤保障。

其四:南宋官军并不只有岳家军一支,还有其他“中兴四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都不是吃素的,陕西四川的吴氏兄弟拥兵十几万更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这帮人不可能坐视岳飞黄袍加身。

其五:宋朝不是五代军阀割据时期赵匡胤夺权时的政治体制不同。宋朝推行的是重文抑武政策,武将在朝中的地位并不高,宋朝的体制也限制了武将们做大的可能性。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发动第二次“陈桥兵变”几乎是无法完成的,既无民心支持,又无文臣响应。

岳飞忠烈千古,我皮蛋哥我最为敬仰的民族英雄,结尾就用岳飞的满江红抒发我对大英雄的追怀吧: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我家的猫叫皮蛋


题主说的事基本不可能。

首先,岳飞是死后成名,在当时他没有什么威望,官品也不大,在宋最大官品的武官也就五品,岳飞的品级肯定不足以树立自己的威望。

其次宋实行的是兵将分离的制度,就是平时武官手下没有兵,有兵的不能带兵,,也就是兵没有将,他们只是在教头的带领下练兵,比如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就是练兵的,并不能带兵,岳飞能带走的,就是他从自己庄子里带出来的私人部队,也就是所谓八百岳家兵,其实有没有一百都难说,毕竟岳家庄也不大。

所以岳飞想造反绝无可能,别说岳飞,在宋的制度下,任何一个武将都不可能有能力造反。


观上灵云


我们要知道岳飞的性格是不可能做出黄袍加身之事的,因为岳飞是一个忠君爱国的民族英雄,忠义之下绝对不会做出黄袍加身之举。

历史已成史实无法假设,其实如果一次也无妨,如果岳飞最后没有遵循赵构的圣旨回朝,凭借自己的声望兵马能像赵匡胤一样黄袍加身吗?

岳飞黄袍加身成功的几率很小,甚至可以说不可能成功,有几个原因让岳飞无法黄袍加身。

其一,岳飞是一个忠君爱国的民族英雄,不可能不遵循赵构的圣旨回朝,也不会做出黄袍加身之事。我们要明白重要一点,迎回二圣并不是出自岳飞之言,而是出自赵构之口,岳飞统领军队之后一直奉行赵构的皇令,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包括干预立储等事都是岳飞在向帝王,向天下人表明自己忠君爱国,并未一些人口中的政治低能。

其二,不管北宋还是南宋,都是重文仰武,武将永远受到文官的压制,岳飞根本没有权利去黄袍加身。

其三,岳飞并没有黄袍加身的野心,从宋高宗赵构要处置岳飞之时就可以看出,岳飞并没有做出任何抵抗,只是束手就擒。

其四,岳飞的岳家军并非岳飞的私人军队,当初岳飞统领军士之时乃是以精忠报国为口号,倘若岳飞实行忤逆之举而黄袍加身,岳飞的威信瞬间就会化为乌有,倘若岳飞黄袍加身,拥护者少之又少。

其五,自古以来都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足以证明后勤粮草对一个军队的重要性,就算岳飞可以带领岳家军黄袍加身,可是后勤如何供给。

其六,当时局势岳飞也不可能黄袍加身,当时岳家军正在与敌军交战,如果岳飞抗旨未回朝,赵构必然会断其供给,没有后勤的岳家军不用黄袍加身,敌军就可以让其覆灭。

其七,南宋虽然整体武不如文,南宋军队不止岳家军一支军队,还有其他军队在各地,倘若岳飞黄袍加身,其他军队也势必会将刀刃指向岳家军,可以说胜者未必是岳家军,其他军队的实力可能在岳家军之上。

其八,岳飞当时已经被整个南宋奉为民族英雄,倘若岳飞做出忤逆之举,岳飞不但在军中,甚至在民众心中瞬间毫无威信,自然整个岳家军无法得到民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岳飞倘若黄袍加身,在不得民心之下如何夺取江山。

综合上述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岳飞黄袍加身的希望渺茫,总之岳飞精忠报国是不可能做出黄袍加身之事。

岳飞乃是民族英雄,不知道题主如此之问是出于什么目的,反正岳飞已经是我国人民心中的爱国的标杆,一些人哗众取宠想颠覆岳飞高大的形象是不可能的,颠覆岳飞形象整个中华56个兄弟姐妹都不会答应的。


豫北老崔


就算他真的谋反,前有金国,后有南宋,南宋皇帝本不想北伐,秘密和金国达成协议杀岳飞休战,岳飞如果抗命,必然南宋会和金国联合围剿,就算你岳家军再能征善战,没有充足后勤保障,必然坚持不了多久会被围剿,结果肯定是会被诛九族,落个谋反醉,也不会成为民族英雄代表,下场会更惨。

岳飞想要保命最佳方案就是落草,或者制造意外事件金蝉脱壳,隐姓埋名,显然不可能这么干,岳飞如果是贪生怕死之人,也带不出一只能征善战的岳家军。

岳飞犯的低级错误,只能自己买单,风波厅被赐死,是最好归宿,不会遗祸后代,后代有机会还能翻身。


灰色轨际


这个假设不成立,岳飞有造反的实力,也有造反的机会,但没动过造反的心思。


如果非说假设成立,我认为岳飞能成功黄袍加身。


岳飞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什么,是精忠报国,是如何做一个忠臣。他在统兵那会,也没有培养私人势力,要军队效忠于自己。有的只是站在宋朝朝廷层面上看问题。

有人说岳飞情商低,这纯粹是胡言;岳飞智商、情商一直在线。岳飞打仗这么厉害,智商绝对没问题。至于情商,可以看一件事,岳飞向宋高宗提出北伐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宋高宗的忧虑,所以说迎回宋徽宗的棺椁,对于是否迎回还在世的宋钦宗提都没提。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才会把大量军队交由岳飞指挥北伐,这时候宋高宗是全力支持岳飞北伐的。后来岳飞被多道金牌召回、处死,那是秦桧等人,在宋高宗身边反复说武将掌握这么大军队的危害,宋高宗听的多了,对岳飞也开始产生了怀疑,才有多道金牌召回岳飞的事。要不然不会出现先授予实权,然后再多道金牌召回这样宋高宗态度180度大转弯的事;这只能说明宋高宗原来支持岳飞,后来反对北伐。岳飞之死那些文臣士大夫“功不可没”。


过去即历史


赵匡胤是掌握了周的大部分实力,而且柴荣的儿子小,没啥影响力。政变成功。

岳飞,首先给我们的形象是正面的,忠臣良将,精忠报国。绝无篡位之心。这种假设是在为“莫须有”背书。不支持这种假设。

其次,我们单纯地探讨能不能成功。

岳飞当时所处的是南宋与金之间的战略缓冲带:伪齐地盘。无论宋,金都不会允许这种缓冲人物存在。宋,金的军事实力都远在他之上。他的部众对于抗金是坚决的,相信他如果反叛杀他会更坚决。

最近讨论岳飞的话题很多。我主张还历史本来面目。宋史关于那一段的历史记载还是清楚的。不应该神化,更不能贬低。


挑战一切613


不可能,岳飞只是其中一支武装,怎么说吧,孤军深入,没有后方,只有失败,当年陈庆之就是例子。这个没办法,南宋为什么敢杀岳飞,因为对于南宋而言一个岳飞,死不足惜。而且,杀了岳飞稳定朝廷,这就是政治。而且,岳飞的伟大其实是后世给的,很多真的是过分夸大。我知道这么说,肯定有人怼,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否则,人皆有帝皇之心,只是实力不够,否则岳飞不会回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