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墓藏著“劍冢”,內有春秋時期9000把名劍,專家研究後:不能挖

出土於湖北荊州望山楚墓群的“越王勾踐劍”,讓現代人都見識到古人的“黑科技”,它歷經2400多年而不鏽,輕輕一下就劃破26層紙,表面的鍍鉻技術在西方直到20世紀才掌握。但如此逆天的名劍竟排不進古代十大名劍榜單!它們分別是軒轅、湛瀘、赤霄、太阿、龍泉、干將、莫邪、魚腸、純鈞、承影。這些神兵利刃有些僅見於神話傳說,而有些卻真實存在。

此墓藏著“劍冢”,內有春秋時期9000把名劍,專家研究後:不能挖

在春秋時期吳越相爭,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反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重傷不治,臨死前他囑咐兒子夫差幫自己復仇。而夫差兩年後順利打敗勾踐,將勾踐俘虜囚禁了三年,勾踐被放回去之後立志復仇,便有了著名的“臥薪嚐膽”的典故。

而被囚禁的這三年時間,夫差除了讓勾踐劈柴餵馬幹苦力,還讓他在闔閭的墓地中幹活。《越絕書》載:“玉鳧之流、扁諸之劍三千,方員之口三千,盤郢、魚腸三千在焉。”夫差知道父親闔閭喜愛名劍,便蒐羅天下名劍,將九千把名劍陪葬在闔閭墓裡,其中就有扁諸劍、魚腸劍這樣的神兵,所以闔閭墓裡有個大大的“劍冢”!勾踐可能就是因為看到這個過程,回去之後才令工匠造了越王勾踐劍。

此墓藏著“劍冢”,內有春秋時期9000把名劍,專家研究後:不能挖

那麼吳王闔閭墓和他的“劍冢”位於哪裡呢?《越絕書》載:“闔閭墓在虎丘山下,池廣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還記載了裡面黃金珍玉無數。這個虎丘山,便是如今蘇州著名的虎丘山風景名勝區,裡面還有一大盛景叫“劍池”,傳說為大書法家王羲之所寫,看名字就知道,取得就是闔閭墓得天下名劍的典故。

然而遊客們基本上也只能看看風景,聽聽導遊說一下典故,因為闔閭墓如今還在池子下面沒被挖開呢!史載當年吳王夫差為父親闔閭修墓之時,徵調十萬民夫,用大象運土石,穿土鑿池,挖出來的土壤石頭都堆成了一座山,可想而知這個工程有多大。不過裡面畢竟藏著絕世神兵,歷代覬覦的名人可真不少。

此墓藏著“劍冢”,內有春秋時期9000把名劍,專家研究後:不能挖

想盜這座古墓的人個個都是歷史名人,當年勾踐復仇成功之後就挖過,但以失敗告終。《元和郡縣誌》記載,秦始皇曾派大量士兵來到虎丘山,想把整座山給挖空盜墓,結果可能是沒找對位置,還是失敗。到了三國時期,盜墓“祖師爺”曹操沒來,孫權倒是來了,也沒有找到。

時間來到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那時候唐伯虎仕途無望,在蘇州老家靠賣畫為生,沒事就和文徵明等人到處遊玩。當時在“劍池”上面有座北宋年間建的虎丘塔,因為年久失修,蘇州知府便令人抽乾水池維修,唐伯虎聽聞之後跑去看熱鬧,誰知道這次真的發現了吳王闔閭墓的蹤跡。

此墓藏著“劍冢”,內有春秋時期9000把名劍,專家研究後:不能挖

原來闔閭墓的入口根本不在山上面,而是位於“劍池”下面的一個神秘洞口,水被抽乾之後,南寬北窄,狀似一把利劍,劍鋒所指之處便是入口。而入口處疊放著四塊巨大的石板,那是墓門,光線極暗,不仔細找根本發現不了。秦始皇和孫權等人可能怎麼也沒想到,費盡心思想找的入口在水池下面。

當年唐伯虎發現入口之後可來勁了,馬上興奮的叫來一堆朋友,想盜墓!可蘇州知府一點面子都不給,據《蘇州府志》記載,當年知府令衙役把唐伯虎一行人都給趕走,然後還在牆壁上寫下發現闔閭墓的一些細節,如今這些文字還在風景區內供遊客觀賞。

此墓藏著“劍冢”,內有春秋時期9000把名劍,專家研究後:不能挖

​蘇州虎丘“劍池”裡的泉水終年不幹,清澈見底,曾被“茶聖”陸羽評為“天下第五泉”,池水只有在維修建築的時候才會抽乾,沒多久又會蓄滿。上一次被抽乾還是在2008年,有考古專家進去仔細的勘察過,得出來結論:不能挖,也不敢挖!

原因很簡單,“劍池”本身就是古代遺蹟,而且它的上面還有一座宋代的虎丘塔,當年建塔之時工匠可能也沒想到會剛好建在闔閭墓上面。如果想把墓挖開,肯定就要大規模掏空山底,那麼虎丘塔也會隨之倒塌。不能為了挖一座古墓,毀掉另一座重點保護文物。所以那藏著天下名劍的吳王闔閭墓,以後還會繼續沉睡於此,留下人們無盡的猜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