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的都头、林冲的教头、鲁智深的提辖、卢俊义的员外和高俅的太尉,官职排行是怎么排的?

努力提高思想觉误


这几人的官职,从大到到小这么排列的。

一、高太尉。太尉在宋朝是正二品,在水浒时朝廷有好几个太尉,已经成了虚职,尽管高太尉被皇帝给了掌管军队的实权,其实与他“太尉”名号无关。

他的权力,相当于民国时期的国防部长。

二、鲁提辖。 鲁智深之前是渭州经略府的提辖主要职责就是训练军队、捕捉盗贼等。宋朝渭州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而其提辖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武警支队长,团级。

三、武都头。这个不难理解。武松是在县当的都头。一般县衙里衙役少的话,就一个都头,人多分队多了,每个队的队长也可以叫做都头。武松就相当于今天一个市县里的刑警队队长或者是治安大队长、缉毒队长吧。

四、林教头,这个有些争议,所以多说一下。 林冲号称八十万禁军教头,这当然不是他要手把手的把几十万人教上一遍。应该是,教禁军几十名首领,然后几十名首领再分别开班教下去。

在今天来说,林冲相当于是今天部队聘请的格斗教练了,属于一种聘用人选,不属于部队编制人员。我们再看今天部队请的一些格斗教练,要么是搏击冠军,要么是有名的武打大师,比如过去海灯法师就被部队聘请过。

林冲虽然只是个教头,但这个教头却不是随便谁能当上的,所以林冲在自我介绍时一般会说他是“禁军教头”这个名号,可看出这在当时是一个让习武之人敬佩的职业。

综上,林冲相当于今天某个军区或者精锐部队无固定期限聘请的格斗教练。

五、卢员外。这个不难理解,就是一个地主之类的有钱人。

相当于今天人称的老板。





戴草帽的小老鼠


众所周知,明代《水浒传》虽以宋代为背景,实际上是描绘的明朝的市井风俗。我们为这几位主要人物的官衔排序,也要依据实际情况,而不能凭空臆测。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实际上只是从八品武官

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他实际上根本不是“八十万士兵教练”这个意思,而是从八品的普通教练员(当然武艺很高是肯定的),负责一些禁军士兵的训练。

高俅:位列三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高太尉位列三公,开府仪同三司,为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国公,享有很高的荣誉和地位,做到了从一品。“八十万禁军教头”和“太尉”,听起来都很厉害,然而这里头差着十多级呢,如同乡领导和国级领导的差异。

武松:“都头”,县尉(县公安局长)旗下佐官

我们再说武松的都头,其实就是县里负责治安的头头。按照《水浒传》自己的解释,县里有两个都头,一是步兵都头,管着二十个使枪的、二十个土兵;一是马兵都头,管着二十匹弓马手,二十个土兵。可见武松的确是官,否则当上了都头也不会请那么多人一起庆贺,也不会说上官(县令)见爱。这个官职,至多是从九品,甚至没有品味。因为按照规定,州县里的县尉(即治安总官)才是从九品,武松可能隶属其下。

鲁智深:“提辖”,地方部队营长级别

鲁智深这个提辖,是朝廷设置在各地负责安保的武官,隶属于禁军,直接由朝廷管辖,不受地方官员约束。平日里负责本地禁军的训练校阅,率领兵士缉捕盗贼。“渭州经略使种师中帐下提辖官”,证明他是地方上的提辖,地方上的提辖,在比较混乱的时候,往往多达二三十人,往大了说,略相当于军队上的营长。

卢俊义:员外,是古代富翁的常用称呼,无官职

卢俊义这个员外,是没有官职的,古代将大财主、富翁,都叫做员外,意思就是“正员以外的官员”。


综上,个人认为,只论官职,上述人物的排序为:

高俅高太尉>>>>>>>>>>>>>>林冲林教头>>鲁智深鲁提辖>武松武都头>卢俊义卢员外


豆子人民艺术家


官位排序:高级军官太尉高俅,地方军中级军官提辖鲁达(鲁智深),中央军下级军官教头林冲,地方下级军警长官都头武松。

但武松管辖百八十的土兵,较林冲有实权,出行有土兵护卫、挑担行李伺候服务,林冲一个兵都木有,家里一个丫头伺候还是自费的。

卢俊义木有官职。

一、武松的县都头,地方下级军警长官,是县政府地方军队领导,相当于今日县武装部长,兼有县公安局长的部分职能,如缉匪捕盗等。

二、林冲的教头,宋代军队都教头为中级军官,教头则为下级军官,木有统兵、指挥权,相当于今日连级的下级军事教官。


三、鲁达(鲁智深)的提辖,属于地方军中级军官,相当于今日的营连级军官。

四、卢俊义的员外,不是政府官职的员外郎,是民间对富商豪绅大户的尊称。

五、高俅的殿帅府太尉,可是不得了的大官,为古代最高官职太师、太傅、太尉尊号“三公”之一,军事高官,掌控宋朝中央军----禁军。

宋代的中央军----禁军总司令,当然是皇帝,下设殿帅、马帅、步帅统领,相当于三个副总司令,高俅的殿帅府太尉可以说是三个副总司令之一!




z山海


隋朝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基本确定了以后封建朝代的行政机构框架。宋代也基本沿用。根据宋代吏制与兵制,按照职位高低,排列如下:

第一、高俅。高俅位列太师、太傅、太尉三公之一的太尉,正二品,是宋代中央军~禁军的统帅。宋代重文轻武,以文抑武 ,最高军事机构是枢密院,文官枢密使是最高军事长官。禁军是宋代的正规军,直属朝廷,宋仁宗年代,禁军达到80万人,这就是80万禁军名称的由来。地方部队叫做厢军,另外,还有蕃兵、土兵等。比如,县一级地方武装的士兵就叫土兵,在水浒传中,武松管领的就是土兵。

第二、林冲。禁军中有若干教练士兵军事与武艺的教官,分为都教头、副都教头、专职教头、辅助教头等多个层级。林冲是80万禁军枪棒教头,属于专职教头。从水浒中太尉高俅点卯,点到禁军教头王进;陆谦与林冲喝酒时,说到:太尉又看承得好;禁军教头王文斌兼任团练使以及林冲中等的家境等细节看,林冲的级别虽然不会很高,但也不会很低,应该相当于团级或副师级,属于中级军官,但没有兵权,不能指挥部队。

第三、鲁智深。鲁智深是老种经略属下的提辖官。宋代的州一级地方武装有提辖官设置。提辖的下一级是正牌军、副牌军,上面还有校尉、牙将、统制、统领、团练、指挥使、都监等多层。因此,提辖属于级别较低的军官,相当于营级。

第四、武松。武松景阳冈打虎,得到阳谷县知县赏识,任用他为都头,也就是负责巡逻捕盗的捕快头儿,相当于现在的治安大队长。知县就能任命的官,其实属于吏,进不了官员序列,没有品级。

第五、卢俊义。员外本来是六部职司部门的副职官员,一般为正五品或从五品。但后来,只要出钱,就可以买一个员外的头衔。因此,员外成为乡绅地主的统称和尊称。卢俊义是一个富商,其实,没有任何官职。水浒中,祝家庄的祝员外,收了鲁智深救的歌女做外宅的赵员外等都属于这种人。


傅世伟


尽管小说《水浒传》里面的有些官衔和历史上的不一样,但是大致上说,高俅这个太尉还真是个正经的“高官”。

高俅是宋徽宗亲自提拔的“殿帅府”太尉。就是那个“八十万禁军”的总司令。

宋朝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很严,按道理高俅管理军队,但是不带兵打仗,一旦需要打仗,会有别的专门带兵打仗的将领替代管理军队的官员来指挥,这就叫“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尽管如此,高俅的官职和其它那几位相比,要高N个档次。

官阶第二的是鲁达,也就是后来的鲁智深。

鲁达是延安经略府的“提辖”,本来提辖这个官职在《水浒传》里面就有大有小,鲁提辖的官职就赶不上孙提辖——病尉迟孙立。但鲁智深至少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现役军官”,比不上统兵的病尉迟孙立,但是比武松还是绰绰有余。

武松是阳谷县的“都头”,但是实质上只是县衙的一个“雇员”。因为他只是阳谷县令“聘用的”,不属于官仅属于“吏”。

武松这个“吏”,大体上相当于“治安大队长兼县令的保安队长”。

武松的“吏”赶不上鲁智深的那个“官”。

卢俊义的那个“员外”,和官阶无关 。“员外”本身是对“候补官员”的统称,通常那些考不上功名的“举人”可以通过“花钱捐官”的方式,得到一个“候补官员”的名额,故称为“员外”。

卢俊义这个“员外”,不是这么回事,“卢员外”这个称呼,是老百姓对地方富户士绅的“尊称”而已。除了好听,没什么实际意义。


步武堂


这几位论官职排行的话,很明显高俅排第一位,依次排列为鲁智深,武松,林冲,卢俊义。

高俅,因踢得一脚好球而脱颖而出,后来深得宋徽宗皇帝的赏识,后来在徽宗皇帝的提拔下,高俅从一个平民百姓一跃而起,成了掌管千军万马的军事高官。官居殿帅府太尉之职。


高俅的这个太尉头衔,在宋朝当时就是一个很大的官,官级仅次于丞相,但是高俅的这个太尉权利却是最大的,整个京师的军队都归管。所以说他欺压陷害梁山好汉林冲等人,那是绰绰有余,一句话分分钟搞定的事。

殿帅府太尉这个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这样的一个级别。算是部队的一,二把手。所以高俅官职排行第一,毋庸置疑。实至名归。

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梁山步军统帅之首。没上梁山之前担任的官职是提辖官,提辖手底下大概也就三,四十号人那样。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排长,或者副连长级别,官职排位第二。

武松,绰号“行者”,水泊梁山步军首领,曾经景阳冈上打过猛虎,后来被阳谷县令招为都头,管理治安。职位略高于押司,下属十几个衙役,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刑警队队长一职。级别要逊色与鲁智深的提辖,毕竟人家是军衔,他是警衔,所以武松应排在鲁智深之下。位居第三。


林冲,绰号“豹子头”,梁山五虎将之一。京师八十万禁军教头出身,后来因被高俅父子陷害而逼上了梁山。林冲的这个禁军教头名声虽然响亮,可是并没有什么卵用,也就是说一点实权没有,部队他调不动,政事他更管不着,所以有名无实,说白了只是一个军队聘用的教官而已。只因为林冲执教的地方是在京师,天子脚下,所以林冲才能有如此高的名气。因此说林冲这个教头并非什么官职,所以他才如此受气,就连高衙内调戏他的娘子都不敢反抗,最终赔了夫人丢了工作。林冲的教头不是官职,所以把他排在武松之后,位居第四。


最后一位,河北“玉麒麟”卢俊义,卢俊义江湖中人都管他叫“卢员外”,他的这个员外并不什么官职,只是人们对当时大户人家有钱有势的财主一种尊称,并非古代的员外郎一职。卢俊义巧好是北京大名府的富户,因此被称为员外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卢俊义没有什么官职,只是一个武功绝伦,腰缠万贯的财主罢了。因此非要把卢员外整进来排名的话,他排倒数第一是最恰当不过了。

综上所述,就是高俅的太尉排第一,鲁智深的提辖排第二,武松的都头排第三,林冲的教头排第四,卢俊义的员外排第五。


任驰赢天下


《水浒传》的故事背景是北宋,由于存在很多虚拟的情节在里面,许多职位也是和历史上的不一样,下面咱们就小说中这几个职位的性质做一下对比。

首先说下都头,宋朝都头可是个很大的官职,但武松的阳谷县都头从官职上更像是衙役或者说是捕头。北宋时期的县里可压根没有都头这个职位,而是皇宫警卫队和各路城防军中的各类军官名称,而在小说中都头这个官职被施公以“都教头”的称呼体现了,比如八十万禁军都教头丘岳,就是被杨林一刀剁了的那个货。所以说武松的都头在小说中并不算什么大官。

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名字听着很霸气,但其实官职也不算大,从工作内容来讲林冲只是众多教官之一,并不是说林冲一个人就能管八十万人那么多。要注意林冲只是分管枪棒训练的教官,按照兵种来讲那不同种类的教官就多了去了。

提辖到算是一个宋朝特有的官职,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武官,而提辖的管辖范围也较大,责任也重大。而鲁达在打镇关西前他已做到了经略处军官,那么提辖的官职自然还要大一些。

最后说太尉,就别管这里的太尉和历史上是不是一致的,但高俅是什么货色,我想大家也都知道。

所以职位方面来讲从高到低依次是太尉、提辖、教头、都头。


欢迎指正。


逻辑文史游


我来给你列列,翻译成现代的官职,让你明白。

1.武松的都头:北宋的都头该是一个军职,相当于现在的连长。但武松有负责一个县的治安的管理的,相当于县公安局长;

2.林冲的教头:这个教头是禁卫军的教练,相当于国防科技大学的一个教授;

3.鲁智深的提辖:宋代州郡多设置提辖,或由守臣兼任,专管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相当于某地的警备司令,武装部长这种类型的;

4.卢俊义的员外:就是地主,当地的土豪,没有官职;

5.高俅的太尉:这个是牛逼的官位,相当于总参谋长,或者国防部长,国防副主席。

一目了然了,不用谢。


疯哥哥l


古代文化灿烂多姿,让我等后世之人,都能获益匪浅,一部《水浒全传》洋洋洒洒上中下三卷本,总共有96万字之多,让读者沉浸在英雄侠义的豪迈气概之中,久久不能平静。

个人作为水浒爱好者,写了108将外加前两位梁山泊主王伦和晁盖的评论,包括众武将之间的对垒,武力值比较之类的文章,前后累积竟然有四、五十万之字,感到非常意外,似海绵一般,吸取了水浒书中的许多食材。

突然感觉似寄生虫一般,凭借一部《水浒全传》就收获了粉丝、收获了阅读量、收获了人民币,谨向作者施耐菴、罗贯中致敬!




都头:武松,是作者极力塑造的英雄人物,在景阳岗上赤手空拳就打死了一只大虫,阳谷县县太爷爱惜人才,除了赏赐金银以外,还委任武松为县衙门的都头。

北宋的都头,袭用了五代旧制,都一级统军官,马兵是军使和副兵马使,步兵则是都头和副都头。

但书中武松的都头官职,并非正规军队的官职,而是负有治安责职,类似当今的县公安局刑警队长的职务。

但网上也有人认为武松的都头,相当于当今的县公安局局长,个人认为不妥,应该是县公安局下属的刑警队长。

教头:林冲,出场时就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貌似头衔非常大,说出来得吓死人。

其实,八十万禁军,只是个称谓而已,北宋鼎盛时期的总兵力,事实上,护卫皇宫和皇室的军队,根本就没有八十万规模的军队存在。

禁军,是宋代宫廷的正规军;教头,指的是操练士兵武艺的军官。因此,教头实际上就是一个中下级军官,按资历不等,相当于当今的团、营、连、排级别。

所以林冲在军中的地位并不高,与高俅的太尉级别,相差真是太过悬殊了,高俅这厮才敢明目张胆地陷害林冲。

提辖:鲁达,担任的军职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在山西五台山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

提辖,是北宋一路或一州所置的武官,为“提辖兵甲盗贼公事”的简称,主管本区军队训练,督捕盗贼等职务。

鲁智深的提辖职务,相当现代的县处级别,军队和武警中的上校团长,属于军队和武警中的中级军官。

太尉:高俅,是北宋末年权臣,宋徽宗时期的官员,曾管理北宋禁军,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

北宋军中的第二号人物,相当于现在国防部长级别,也有可能是总参谋长级别,属于军中位高权重之高级将领。

历史上的高俅,并非书中所描述的一无是处,崇宁三年,吐蕃赵怀德等叛宋的事变中,高俅指挥得当,获得大胜,并使赵怀德等复降。

大观二年,高俅、童贯、刘仲武等大臣,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

员外:卢俊义,人称河北三绝,棍棒天下无双,北京大名府富商,大财主、员外。

被吴用等人利用李固与贾氏的奸情,使计赚上了梁山泊,后来成为山寨第二头领,招安后,作为副先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

员外,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以及乡间豪绅皆称员,北宋时,已非正式官员,只是民间对有钱人的称谓而已。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对本文有不同意见,欢迎读者朋友们指正,当虚心接受,尽管过了知天命年龄,但依然能不断进步。


国平军史


水浒传里武松武都头、鲁智深鲁提辖、高俅高太尉、林冲林教头、卢俊义卢员外,根据官职大小职级高低排名如下。

高俅、太尉府太尉,正三品,正部级。

卢俊义、兵部员外郎,从五品,候补委员。

林冲、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正六品,副师级。

鲁智深、经略府提辖,正八品,正营级。

武松、阳谷县都头,正九品,副科级。

查找《宋史•职官》的相关内容,北宋实行三省六部制,宰相是百官之首,直接向皇帝负责。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三省名义始终存在,但是已经混同为一省。同时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三省制度名存实亡。

北宋对军队控制主要通过枢密院、太尉府、兵部,枢密院、太尉府、兵部相互制约。军队的指挥权在枢密院,设有正副枢密使,童贯是枢密使。枢密院直接向皇帝负责,管理带兵的将领,制定作战计划,具体实施对内对外战争,但是枢密院没有练兵的权力。太尉府有练兵权,但是没有军事指挥权。兵部不指挥训练军队,但是兵部有调配军队资源的权力。

太尉归属于门下省,北宋的太尉有好几个,都是文官编制。太尉的职责是武选,武选是个大概念,主要有三大功能,包括军队的招募、军队的训练、主持武举考试,太尉以下有52阶官职。《水浒传》里出现了三个太尉,洪太尉、宿太尉、高太尉,高俅是主管军队训练的太尉,洪太尉是主管武举考试的,宿太尉主管招募军队兵役。

兵部主要负责军队的编制、驻扎区域、军事物资调配、后勤保障等工作。兵部设有正副部长,既兵部尚书、兵部侍郎。兵部下设四个司,司的主管是御史。御史台以下是郎中令、员外郎,郎中就是兵部委员、员外郎就是候补委员,皆是五品以上的级别。

员外郎是候补官员,当郎中令缺少时,就由员外郎替补。卢俊义是兵部员外郎,在兵部工作时,和枢密院的童贯意见不和,童贯排挤卢俊义,卢俊义就干脆回家去了。卢俊义回家后经营自己的家族企业,虽然不再拿朝廷的俸禄,但是他还挂名在兵部,所以,社会上称呼卢俊义为“卢员外”。

高俅是负责训练军队的太尉,军队的训练有两大块。一块是培训下级军官和禁军教师的,一块是训练士兵的。太尉府的主要工作就是培训、轮训下级军官以及禁军的教师,军队士兵的训练,靠的是成千上万的下级军官和禁军教师。太尉府很像某个军事大学,大学下面设有若干个分院(系),分门别类的有三四百个教头。

【宋史、乡兵、保甲篇】节选:“元丰二年十一月,始立《府界集教大保长法》,以昭宣使入内内侍省副都知王中正、东上阁门使狄谘兼提举府界教保甲大保长,总二十二县为教场十一所,大保长凡二千八百二十五人,每十人一色事艺,置教头一。凡禁军教头二百七十,都教头三十,使臣十。。。。。。三年,大保长艺成,乃立团教法,以大保长为教头,教保丁焉。”元丰二年是公元1079年。

八十万禁军教头,是有多个级别的,都教头是正职,四品的正军级干部;副都教头是副职,四五品的副军级干部。八十万禁军枪棒、刀剑等等有头衔教头,是专业管理教头,从五品或正六品的正副师级干部。没有头衔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属于专业训练教头,从六品或七品的正副团级干部。林冲是有头衔的教头,全称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水浒传》中有个叫王文斌的,也和林冲一样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挂衔为郑州团练使,正师级的军队干部。

北宋的经略府相当于一个军区,经略宣抚使相当于军区司令。鲁智深在渭南小种经略种师道手下,军职头衔是提辖官。《宋史职官》中,提辖不是正儿八经的官职,意思是提辖一队官军,宋史中提辖的正式官职是都头。由于,都头被军队和地方混用,衙门里的捕头被习惯叫成“都头”,正规军队的都头,为了和地方衙门的都头区别,干脆大家就称呼为提辖。

提辖一路(一队)官军,有多少人呢?军队的编制五个人有伍长(副班长),十个人有什长(班长),三十个人一小队,有小队长(排长),一百人有百夫长(连长),管理二三百人的就是都头(提辖官),军队里的提辖官是正副营级军官,衙门里的都头是正副科级干部。鲁智深鲁提辖、孙立孙提辖等,都是正副营级军官。

     《宋史》中对县级分成好几种,开封府管辖的中都、洛阳两个县是北宋最大的县,人口都在几十万,所以这两个县享受的正五品的待遇。外省的县级单位,一万户以上是大县,七千户以上是中县,四千户以上是小县,四千户以下的县皆在边远地区。

大、中、小县的官员设置不一样,万户大县享受六品的待遇,七千户中县享受从六品的待遇,小县享受正七品的待遇。大县设有县令(县长)、县丞(副县长)、县主簿(常务副县长)、县尉(政法委书记),小县不设县丞。县尉是主管治安、司法、刑狱的官员,相当于县政法委书记,兼任县公安局局长。县尉的下面有好几个都头,几十个到几百个衙役捕快,根据这个县人口的多少确定。

宋江所在的郓城县是个大县,都头有好多个,朱仝是马军都头,雷横是步兵都头。他们两人都是正职的都头,手下还有副职的都头。武松所在的阳谷县是中等县,武松打虎以后被任命为阳谷县的都头,应该是副职的都头,相当于阳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的副大队长。有些钟爱武松的人认为,武松的都头职位相当于县公安局长,这是完全错误的。县公安局长是县尉,公检法司都由他一人兼任,武松武都头相当于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的副大队长,享受的是副科级待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