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的塘多大最合適,水深多少最好呢?

池塘是養殖魚類棲息和生長的環境,直接影響魚類的生理活動和生長,間接影響天然餌料生物的繁殖,兩者都會影響池塘的魚產量。

池塘條件:食用魚飼養池和苗種飼養池也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食用魚飼養池主要是面積較大,水較深,方便注、排水,易於水質控制。

養魚的塘多大最合適,水深多少最好呢?

良好的食用魚池塘應具備以下條件:

1.水源和水質

水是養魚的首要條件。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質,溶氧量高,不含超量有毒物質,加上池塘注、排水方便,這樣的池塘有利於密放精養,提高水體載魚量和魚產量。

2.面積

面積大小的要求,以能滿足魚類生態和生長的需要為宜。漁諺說:“寬水養大魚”,充分反映了池塘面積的重要性。面積大,受風面也大,易使水面形成波浪,促使空氣中的氧溶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和促進池水上下對流,加速上下層水的混合,提高下層水中的溶氧量,這對改善水質,促進物質循環十分有利。

實踐表明,池塘面積以10畝(6670平方米)為好。池塘過大,投餵飼料時易造成魚類攝食不均,水質也不易控制,日常管理、成魚起捕都比較困難,魚產品過於集中會影響鮮活魚貨均衡上市。

養魚的塘多大最合適,水深多少最好呢?

3.水深

漁諺說:“一寸水,一寸魚”,這反映了水深和魚類生長之間的關係。水的深度是池塘高產的重要條件之一 。 據實驗統計,單位面積的淨產量隨著水深的增加而提高。水深1.2~1.5米與池塘1.7~2米的池塘相比每畝(667平方米)少收穫100kg的魚,相比於水深2~2.5米的池塘,每畝(667平方米少收穫)150kg的魚。

水位過深的池塘,下層光合作用比較弱,上下層水混合較為困難,下層水溶氧不足,阻礙物質循環,同時也大大增加了成本的投入。因此,池水過深也不好。池水深度一般以 2.5~3米為宜。池塘面積較小時,水可略淺些。

養魚的塘多大最合適,水深多少最好呢?

4.池形和池坡

池形以長方形為好,長與寬之比以2:1或5: 3為宜,這樣便於投飼、起捕操作以及起捕網具的規格化,且能節省勞動力。

池子的方向,可根據地形和當地經常颳風的風向而定。因夏季多刮西南風,冬季多刮西北風,一般以南北向為好。可使塘埂受到風浪衝擊的面積大大縮小,同時池水受風面積增大,也有利於池水增氧。池底應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傾斜,高差10~20釐米。

池塘埂面寬度為4~6米,中心埂面寬為8米,土地較多的地區還可適當放寬。塘埂上可留出一定面積用於種植青飼料。池塘坡度以1:2.5或1:3為好。沙土或沙壤土土質鬆散,可適當將坡度放大些,以減少塘埂倒塌的可能性。

養魚的塘多大最合適,水深多少最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