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首领晁盖死前暗示的接班人是谁?

晕海的感觉


毫无疑问,晁盖死前不用暗示,就是指定宋江接班当寨主。

晁盖的遗嘱到底是怎么讲的

稍微留意一下第五十九回“芒砀山公孙胜降魔,曾头市晁天王中箭”这一回,就不难发现,“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这句晁盖遗嘱是假遗嘱,是宋江篡改了的。林粉不顾文本,就此认定晁盖指定的接班人就是林冲。因为,梁山之上只有林冲能够完成这个遗嘱。

这是个自欺欺人的理由。即便是晁盖的遗嘱就是这样,林冲能够捉拿史文恭吗?林冲有能力在二十合中击伤秦明吗?绝对不能!

宋江固然绝对不可能挑战史文恭,但他有吴用的支持,设计乱箭射死史文恭,报仇者难以查找,而宋江又亲自指挥,难道宋江就不能完成这个遗嘱吗?

更为重要的是,晁盖遗嘱是这样讲的:“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稍微分析一下:晁盖在临时之前,担忧宋江的安全,叮嘱他保重。同时,要他清除内贼,捉拿射死他的凶手。在此,总结我以前的文章,晁盖所指的这个内贼就包括林冲。晁盖再没作为,总不能让这样的人接班吧!

那么,能够做到清理门户的人恰恰就是宋江。

顺带说一句,林冲参与这场谋杀,主使就是宋江,宋江不可能捉拿同伙,于是,便篡改了遗嘱,嫁祸史文恭。至于林冲在这场谋杀案中的评价,我认为是有利于梁山发展的,林冲没有做错,是舍了小义而成了大义。因为,招安是梁山的最好出路。

晁盖显圣再次报答宋江

因为宋江的报信,晁盖躲过一劫。为此,晁盖对宋江感激不尽。宋江有难,晁盖冒着生命危险下江州劫法场,这是晁盖除了打曾头市而外,唯一一次出山。宋江上山后,便要让位,以晁盖的为人,这绝对不是作秀。最令人感动的,则是“托塔天王梦里显圣”。

当时,宋江兵打大名府,急切不能下。一个夜晚,晁盖给宋江托梦。这段故事若与宋江报信那一回对看,施耐庵的意图就太明确了,写法简直一模一样。不说别的,就说两人讲过的几乎是翻版的一段话:

宋江报信: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兄弟,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

晁盖显圣:兄弟不知,我与你心腹兄弟,我今特来救你。……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今不快走时,更待甚么。

这还不明白吗?晁盖时刻感念宋江的血海恩情,就是死了,也要帮助兄弟完成人生理想。后来,晁盖还以阴魂缠绕史文恭,这是在帮助宋江完成捉拿史文恭的计划,然后,顺利登上寨主之位。还是那句话,吴用完全可以不用卢俊义来捉史文恭,以当时的情况,派孙立这样的战将就可以做到。

晁盖英灵既然能预知宋江的背疮,难道不能感应到宋江捉拿史文恭的用意吗?

晁盖不让宋江接班是因为要阻止招安?

绝对不是。这也是假定林冲接班的、选择性忽略原文的故意疏忽。在书中,施耐庵两次写到晁盖赞同招安的事情。

彭玘被捉上山,宋江教他先见了晁天王。凌振被捉后,彭玘劝降于他,当着晁盖的面,彭玘说:“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凌振答应投降后,晁盖很高兴,吩咐:“且教做筵席庆贺。”

再一次就是劝徐宁入伙,书中是这样写的:

宋江执杯向前陪告道:“现今宋江暂居水泊,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非敢贪财好杀,行不仁不义之事;万望观察怜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林冲也来把盏陪话道:“小弟亦到此间,多说兄长清德,休要推却。”……晁盖、吴用、公孙胜,都来与徐宁陪话,安排筵席作庆。

既然晁盖赞同并支持招安,何来反对宋江招安而阻止宋江当寨主之说呢?

梁山还有谁能当寨主?

我认为没有,只有宋江是最合适的人选。晁盖非常清楚这一点,因而,他从没有像宋江那样,假意让过呼延灼、关胜、卢俊义当寨主,晁盖让位给宋江是真心实意的。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推辞不坐,晁盖说:

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

晁盖是真心真意,晁天王为人做事一以贯之,不会偷奸耍滑。他的让位生前如此,死后也是如此。这不仅是因为宋江曾经救过他的命,而是他认为宋江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因而,晁天王支持招安,支持宋江扩展梁山队伍。因而,晁盖放心的让宋江带兵打仗,宋江每次带新的兄弟入伙,晁盖都要排宴席庆贺。

从晁盖的角度,还有谁可以达到宋江的水准?

宋江上山后,把梁山从晁盖当寨主是的十一人,发展到一百零八人,绝大部分都是宋江的带上山的,这些人能够支持别人吗?尤其是势力雄厚的朝廷将官,原本就因为以招安而落草的他们,能不积极支持宋江走招安道路吗?

实际上,梁山好汉中,最早提出招安的是行者武松。这是在孔家庄与宋江分手时说的话。续书不顾原著这一点,竟然在排定座次后的同一回书中,让武松跳出来反对招安。真是逻辑不通啊。

梁山泊排定座次后,宋江率领全体人员对天发誓要“替天行道,辅国安民”,众好汉一齐相应,全体赞同招安。梁山泊在宋江手里发展壮大,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试问,梁山之中还有谁能够做到这一点?

总而言之,晁盖指定的接班人就是宋江,没有别的可能。梁山最合适的寨主也是宋江,其他人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绿野萍踪01


要弄清晁盖死前暗示的接班人是谁,就必须弄清晁盖最欣赏谁。

同时还要弄清晁盖除了朝廷那些奸臣污吏之外,在梁山上最痛恨谁,这个最痛恨的人,他是绝对不会让对方做接班人的。

有一个事实:梁山上是有斗争的,而且这个斗争还非常之激烈。

这个斗争的两头,一方是晁盖,另一方,就是宋江。

所以,晁盖眼里的接班人,肯定不是宋江。

毋庸讳言,宋江上山,就是奔着这头把交椅去的。

我们知道,宋江上山,是因为杀了老婆,又在浔阳楼题写反诗题写反诗,结果被处死罪,即将问斩,是晁盖带领众兄弟,拼死将他救上了梁山。

宋江争位,是分三步走的。

第一步,就是架空晁盖。

虽然宋江最终落草,最开始的原因也是因为私放晁盖、吴用等人,是有功于梁山的,但这个功劳立足尚可,但要做大哥、坐头把交椅,还略嫌不足。

但是,宋江到梁山之后的一系列表现,却处处体现了出头争位,他真的想当大哥。

当时,有2个人是铁心帮宋江的,一个是吴用,一个是李逵。作为军师的吴用,自宋江上山以后,就唯宋江之命是从。凡宋江要办的事,他都拥护,凡宋江反对做的,他都反对,即使晁盖的主张。

李逵更是赤胆忠心,李逵常说:“哥哥剐我也不怨,杀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吴用在暗处为宋江使劲,李逵在明处为宋江撑腰,其他众好汉,大都随吴用和李逵调排,宋江在梁山上因此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第二步,逼死了晁盖。为什么说是宋江逼死了晁盖呢?因为宋江到了梁山之后,异常积极,一连领头打了智取高唐州、大破连环马、三打祝家庄、聚义打青州、大闹华山、芒肠山降魔等六场战役,而且“阵阵不离穆桂英”。为什么这样积极?急于建功嘛。建功干吗?争头把交椅嘛。

而且,六场战役,没一场是晁盖安排他的,次次都是自己主动,为此,晁盖以“连次多遍下山”暗示他太过了,但他毫不在意,甚至用“这个是兄弟的事”去回敬晁盖,这就真有点过了,气得晁盖点起五千兵马就去打曾头市,但即便如此,宋江还只让晁盖带了林冲、呼延灼等有勇无谋的头领,那些吴用、公孙胜等军师们,宋江一个也没让他们一起,注定了晁盖的失败。

所以,晁盖中毒箭身亡,宋江难辞其咎。

第三步。借力上位。他借的什么力?铁哥们。他的铁哥们,无非吴用、李逵、武松、刘唐、鲁智深等。晁盖临终设置了一个宋江上位的难题,遗言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后来,是卢俊义活捉了射杀晁盖的史文恭。

然而,后来推举梁山泊主时,吴用给那些铁哥们频递眼色,于是,在他们的叫嚣之下,吓得卢俊义只得连连推辞。此时,宋江又使一计,本来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按晁盖遗言,接班人自然是卢俊义,根本不用争,但宋江太狡猾,竟然避开晁盖遗言,而无中生有来个和卢俊义分别进攻东平府、东昌府,谁胜谁接班。

卢俊义早就没打算和宋江争了,位子本来是自己的,何须争?宋江既然要争,那你争好了。卢俊义深知此中深意,所以“提兵临境,一连十日,不出厮杀”,让你美梦成真。所以,宋江上位还一个原因,就是卢俊义的谦让,将位子拱手相让了。

晁盖死前遗言:“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这一方面说明他有意不让宋江当接班人,因为宋江就是拼了老命也不可能捉得了史文恭的,另一方面,说明他心里是有接班人选的。这个人,可能不是一个,是几个可能捉得到史文恭的人,一个可能是林冲,论品德和武功,林冲是合适人选;另一个可能是卢俊义,论人望、品格和武功,卢俊义也是特别合适的。

晁盖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替梁山的将来着想,因为在他心目中,是万分不想让宋江上位的,因为他知道,以宋江表里不一和贪婪的性格,他一上位,只会把梁山带向灭亡。


帝国的脸谱


当然是林冲!



晁盖死前已经明白自己的中毒箭事件是个阴谋,但苦于没有证据证明心中的怀疑对象——宋江,所以临死也给梁山设置了一个难题,那就是:

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这么一来,晁盖的目的就很明显了,不把老大位置直接顺位传给宋江就是对宋江的怀疑和不放心。



而他设置的这道难题对当时的梁山诸将来说,都很困难。但唯独对于林冲来说机会最大,这就是晁盖的聪明之处,他既阻止了宋江继位,又给了林冲机会,还暗示让林冲给他报仇。

那么晁盖为何选林冲做接班人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林冲为人忠厚诚恳,武艺高强,出身正规军队,有丰富的带兵经验和组织领导能力。梁山交他手里,晁盖死得安心。

最关键的是,林冲身负血海深仇,和高太尉势不两立,反抗精神最彻底。不至于像宋江一样天天喊着招安。

二、林冲武力值很高,如果说当时的梁山有谁能捉住凶手,那非林冲莫属。



三、晁盖物归原主,把当年林冲让给他的老大位置再还给林冲。

当年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后上梁山入伙,结果王伦不答应。本就看不惯王伦的林冲在吴用的蛊惑下手刃了王伦,然后把老大位置让给晁盖。

晁盖在临死之际想起林冲让位的事儿,所以他首当其冲想到让林冲接替他做梁山老大。



四、因为晁盖临死时,他心里很清楚宋江羽翼已丰,势力强大。而林冲的势力就差远了,所以他为了林冲的安全,只能暗示,不能明说让林冲继位。至于林冲后面能不能做到,晁盖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综上所述,所以我认为,晁盖临死时暗示的接班人就是林冲!



(欢迎点击关注墨鱼轩书画阅读欣赏更多文史典故)


墨鱼轩书画


晁盖带兵下山讨伐曾头市时,估计和宋江已经是面和心不和了,这从晁盖带领的二十名头领就能看出来。

跟随晁盖下山的二十名头领是:

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张横、杨雄、石秀、孙立、黄信、燕顺、邓飞、欧鹏、刘唐、阮小五、阮小二、际小七、白胜、杜迁、宋万。

这二十人中,林冲、刘唐、阮小七、阮小二、阮小五、白胜、杜迁、宋万这些梁山老弟兄一个不剩,全部带到了曾头市,呼延灼是名将之后而随军出征,徐宁是被时迁偷了甲诓上梁山,却不是宋江死党,所以也随晁盖出征,穆弘张横虽然是江州劫法场时上的梁山,却是浔阳江、碣杨镇上的两霸,服理不服人,所以能进晁盖法眼,而杨雄、石秀、孙立、黄信、燕顺、邓飞、欧鹏则是宋江看不起的人。

所以晁盖带领的二十个头领没一个是和宋江走的太近的人,为了凑这二十名头领竟然把三院、张横等水军头领带去曾头市打陆战,而最该带上的军师吴用却没带,因为吴用和宋江走的太近了。

所以晁盖兵败曾头市,自己被毒箭射伤等于是自找的。

回到梁山当夜便死了,临终时当着众头领的面对宋江说:

“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这也就是说,晁盖就不准备让宋江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至于谁能抓住史文恭,那就听天由命了。


jianchi


《晁盖之死乃天命非“阴谋”,卢俊义是晁盖预定的接班人!》

宋江上梁山后,是梁山军的“壮大期”,三打祝家庄,大破呼延灼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等等,梁山迅速壮大。宋江有架空晁盖的嫌疑,宋江派系成梁山第一大派(有40多人),晁盖、林冲派系仅20多人。但是,若说宋江害死晁盖是“阴谋论”,抢班夺权是“子虚乌有”。宋江没上梁山就想诏安,上了梁山还想诏安,和托塔天王晁盖推翻宋朝的宗旨相违背,形成梁山军两条路线的斗争,这是不争的事实,最终宋江梁山军确实诏安了。

【第一】“晁盖之死”是梁山“路线斗争”诱发的。

晁盖是东溪村的保正,相当于村长。东西二村闹鬼祟,两村请道士做法镇鬼,石匠制作一个“石塔”,被安置在西村村首,自此鬼祟皆入东溪村。晁盖大怒,环抱石塔放置在东溪村村头,东溪村无鬼祟也,晁盖名声大震号为“托塔天王”。

晁盖作为基层干部,深知民间疾苦,痛恨北宋朝廷对内横征暴敛,对外纳贡投降,他早就有干一番事业的想法,所以当刘唐报信“生辰纲”时,晁盖萌生干大事业的决心。晁盖等七人截取“生辰纲”,没有杀害一个人,也没有大肆挥霍“不义之财”。事发后,宋江报信晁盖等人上梁山,林冲火拼王伦后,林冲扶晁盖为梁山之主。

宋江因为给晁盖报信,晁盖为报恩修的一封书信和两锭金子,因小蜜阎婆惜出轨,获得书信而要挟宋江,宋江怒杀阎婆惜。宋江被刺配江州,在浔阳楼写下反诗,遭江州判官黄文彬陷害。晁盖动用梁山全伙江州劫法场,宋江不得不上梁山。

宋江上梁山后,什么事都抢着做,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等等,宋江有“拉帮结派”“架空”晁盖的嫌疑。随着梁山的日益壮大,梁山军中出现“反宋”和“诏安”,两条路线的斗争,曾头市矛头直指梁山和晁盖,晁盖坚决要亲自带兵出征曾头市,从而诱发了“晁盖之死”。

【第二】“晁盖之死”是天命使然,没有“阴谋论”。

梁山做大后,晁盖亟需做大梁山骑兵,多次派人去北国(辽金),大量购买战马。这一次,有个叫段景住的,盗的金国太子的坐骑“照夜玉狮子”,打算送给梁山入伙,来的时候被曾头市给抢去。索要无果惨遭毒打,曾头市还放言专和梁山作对,“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

晁盖听了之后勃然大怒,宋江又要越俎代庖,晁盖坚决要亲自出征,遂点得5000兵马,头领二十名: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欧鹏、邓飞、杨林、白胜。这20名头领中基本没有宋江的亲信,而林冲、呼延灼、徐宁等人,是绝对忠诚于晁盖的。

第二天,晁盖出征前,宋江、吴用、公孙胜等众将相送,呼啦啦一阵怪风刮断了晁盖新作的“认军旗”,这是一个不详之兆。“风折认军旗,必厥上将军”,吴用、宋江力劝晁盖改日再出兵,晁盖说:“天地风云,何足怪哉。”托塔天王不信邪,坚持要出兵攻打曾头市。

晁盖率梁山军攻打曾头市,首战不利后退扎营。当晚,有两个自称法华寺的和尚,要带晁盖前去劫营,林冲道:“哥哥休得听信,其中莫非有诈?”晁盖未听林冲劝谏,前去劫营所带十个头领:呼延灼、刘唐、阮氏三兄弟、欧朋、燕顺、杜迁、宋万、白胜。其中没有会射箭的孙立,因此有人说是孙立射死晁盖,根本不能成立。

【第三】晁盖是干大事的人,不是大金的奸细,曾头市才是大金的“第五纵队”。有的人写文章给晁盖扣屎盆子,胡说什么晁盖是大金的奸细,那真的是瞎了眼胡说八道。说这样话的人,连《水浒传》都没有认真的看。

《水浒传》原文“曾头市长官曾弄,年过五旬。原为大金国人,年轻时来中原做些人参买卖,聚得数万贯家财。因有膂力,霸住村坊,改名为曾头市。曾弄系外国侨民,官府不敢得罪,因而曾头市势力越做越大。膝下五子,乃是:曾涂、曾密、曾索、曾魁、曾升。又请得两个豪杰:史文恭、苏定,见做曾头市正副教头。曾头市地面方圆数百里,人口众多,军马过万,扎下五个大寨,无人敢惹。”

曾头市作为大金国在大宋的情报据点,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是大宋最为忌惮的,必须要有个由头,和梁山作对保境安民是一个绝对合理的借口,不会引起宋朝廷的怀疑。段景住盗得大金太子的坐骑“照夜玉狮子”,曾头市在第一时间就获得情报,并且在段景住去往梁山的路上抢劫。

晁盖急于亲自攻打曾头市的原因,晁盖对天下大势看的清楚,宋朝对外的不作为,金国必然取代大辽成为中原的大患,金国在中原的据点曾头市,必须早早的拔掉。正是因为晁盖着急,准备工作不充分,又不听林冲的劝说,率领一半梁山军前去劫营,结果中了埋伏,一支箭射在晁盖脸上,上面写着“史文恭”。

不想那箭头有毒,待晁盖回到梁山时,便已经病重不治了。晁盖临死对宋江说:“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之主。”

【第四】卢俊义是晁盖预选的接班人。

史文恭何许人也?据说是周侗的徒弟,史文恭曾经在“御拳馆”习武。御拳馆就是大宋武举高考补习班,周侗在天字号任教,卢俊义、林冲、史文恭均在御拳馆习武。史文恭人品不好,有一次喝醉酒调戏歌女,被周侗给逐出师门。

因此,史文恭没有参加1106年的武举恩科,而卢俊义、林冲均金榜题名。卢俊义在兵部供职,遭童贯排挤辞官回乡,挂名为“兵部员外郎”(正师级);林冲进入太尉府,成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副师级);史文恭只能在民间当教师,后来聘为曾头市的教师,成为金国的奸细。

单论卢俊义、林冲、史文恭三人的武艺,卢俊义身高将近两米(九尺二寸),枪棒天下无双;林冲身高182(八尺有余),“马上林冲,马下武松”,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史文恭身高和林冲一般,使一杆红樱长枪,有万夫不当之勇。无论枪棒武艺,还是身高力气,卢俊义都比林冲、史文恭略高一筹。林冲对阵史文恭可以取胜不能活捉,卢俊义对阵史文恭几个照面分胜负。

林冲火拼王伦将晁盖立为梁山之主,说明林冲不想当梁山之主,这一点晁盖非常清楚。由于宋江有“诏安”的思想,晁盖不想让宋江当山寨之主,也是非常明显的。晁盖临死:“捉得史文恭者为梁山之主”,当时梁山上能胜史文恭者,就只有林冲一人,而林冲未必能活捉史文恭。显然,晁盖这个遗言是有针对性的,卢俊义是唯一的人选。

问题是,晁盖死时卢俊义未上梁山,关胜也没有上梁山。晁盖是怎么知道卢俊义可以捉史文恭的?很简单,林冲给晁盖说的。除了卢俊义外,关胜能否活捉史文恭呢?不能,关胜武艺比卢俊义略欠火候,和林冲不相上下。而且,关胜是使大刀的,只能杀人不能活捉。梁山其他猛将呼延灼、鲁智深、武松等人,只能和史文恭打成平手。











冷清先生


回归题目,我可以确定的说:晁盖死前暗示的接班人绝对不是宋江,甚至可能没想好,但是更倾向于林冲。

▲梁山好汉

很多读者持有宋江阴谋论的观点,认为是宋江为了取而代之,设计害死了晁盖,秘密让花荣射死了晁盖等等,这种夸张的观点都站不住脚。

个人认为,研究水浒的问题,千万不要把三国的尔虞我诈带进来,否则就背离了作者创作的初心。

一、晁天王临死前暗示的接班人,绝不是宋江,甚至可能没想好,但是更倾向于林冲

《水浒传中》写道: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晁盖死前给宋江留遗言

这里可见,晁盖说了贤弟保重,是第一个想到宋江的,但紧接着说让捉得射死我的做老大,明显就是没考虑宋江。因为通过箭上写了史文恭的名字,晁盖知道是谁射的他,通过两军阵前的交锋,更对史文恭的手段有所了解,所以,以宋江的身手,绝不可能捉得史文恭,所以几乎直接就被排除在了晁盖定的接班人范围之外。

▲毒箭上写着“史文恭”三个字

晁盖这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清楚:宋江是不可以当领袖的,我们都知道晁盖是铁了心当一辈子反贼,根本没有为梁山的后路做过多考虑,而宋江的梦想却是归顺朝廷,报效国家,他们走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路线,晁盖留下这一手也就是为了防止宋江把梁山带偏。

晁盖也知道与宋江不是一路人,宋江对他虽有救命之恩,但可在山上立足,甚至给予较高的地位,但不是晁盖心目中的“梁山泊主”人选。

那么为什么说可能没想好呢,因为晁盖中了毒箭,当即“血晕倒了”,此后三天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直至死亡。在这种状态下,很难能理性全面地思考筹划梁山泊的未来,何况当时山寨正处在发展的上升期,不断有新的好汉入伙,甚至很多宋江在外打仗招收的人,可能晁盖还不熟悉呢。

最后来看为什么说更倾向于林冲:

  • 首先,林教头在火并王伦时对晁盖一伙人有很大帮助,且林冲作为前京城武官,在推选山寨之主时,却高义地让位于晁盖,也是一种恩情,至少在晁盖心中,作为一个连村干部都算不上的他,对林冲是没话说的。
  • 其次,林教头当时是山寨武力值第一人,这是无可厚非的,与林冲相近的呼延灼,上山晚,威望不够。

▲豹子头·林冲

所以此时晁盖能够匆忙想到的,基本只有林冲,他设定的捉住史文恭,也是让林冲能够借此机会,得以服众。说白了,就是给全山寨兄弟布置了一个基本上只能由林冲完成的任务。

▲曾头市教头史文恭

晁盖是整部小说的前期铺垫人物,其格局的狭隘性决定了他必须死,且从剧情发展来看,他是意外战死而非被内部人害死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就决定了全书宣扬的核心价值观主要载体(宋江)不可能被黑化。

为什么说我是“纯美理想主义”呢,因为我一直认为义气、豪杰、忠君报国这三个具有递进意义的词,正是作者施耐庵想向读者且仅仅想要向读者传达的核心内容。而非一些阴谋论、尔虞我诈等。

正是为了凸显这一核心内容,所以塑造了晁盖这一人物用来衬托宋江,他与宋江其实就是截然不同的两路人。

从各种证据上看,晁盖的地位此时确实受到了宋江的极大威胁。但是从作者施耐庵的角度来说,晁盖在这里是必须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收尾整理者罗贯中。

▲施耐庵像

施耐庵的历史记载不多,据说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施之常后裔,中过举人,也中过进士,还与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的刘伯温相识,从其身世与经历上看,施耐庵肯定有着忠君爱国的思想。

而罗贯中也不用说,从其作品《三国演义》贬低曹操,赞扬刘备的角度来看,也是“忠君”的思想。施耐庵和罗贯中都是忠君的思想,这就决定了晁盖必须死。

以晁盖为代表的一众好汉是一群与朝廷彻底决裂的人,他们以晁盖为首,可以占山为王,可以造反,但决不会投降朝廷。

▲梁山好汉聚义

而以宋江等为首的曾在朝廷做过官的人,他们因奸臣陷害、时运不济等被迫落草,但却是心怀朝廷的,一心只想“封妻荫子,光耀祖宗。”

而这种思想,无疑也是施耐庵和罗贯中所赞扬和想要传达的忠君报国的思想,同时也是本书的最核心价值观。

但是晁盖不死,梁山就不能被招安,这部小说就不能传递出作者的核心价值观。

所以这也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在借水浒传告诫人们,还是不要造反的好,否则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水浒传中最后众的的结局也说明了这一点,梁山好汉得了善终的最后只有三十九位,而且大多是辞官归隐,做了良民的结果。

所以关于晁盖之死是必然的,这本身就是情节需要、作者刻意为之,就算不是宋江故意所为,最少也是被一众想招安的好汉“绑架”所为。就像宋太祖当年的黄袍加身,事到临头,你不做,也会有人帮你做。

既然我们前文说明了晁盖的死服从于剧情发展的需要,那么他死前心目中最合适的接班人,无非就剩下一个关系相对最紧密、上山最早、身手能服众、人品也不错的林冲了。


关注 ,带你畅游历史星河,品读历史故事,汲取文化滋养~

随手转发是美德,

请在下放留下您宝贵的评论,我们一起交流水泊梁山那些事儿~


戰國君


首先,晁盖暗示的接班人其实就是宋江了!

因为,其一,晁盖是完全了解宋江的能力和声望的;其二,宋江对于梁山对于晁盖是有再生之德的;其三,宋江是包括晁盖等人在内的梁山众兄弟们,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最终给请上梁山的;其四,也只有宋江能够使梁山做强做大。

其次,晁盖之所以在临终之前当着宋江的面说:“……谁抓住害死我(晁盖)的凶手,就是梁山之主……”主要的原因是:

(1)宋江的江湖名声虽然大,但是宋江其实并没有参加“智取生辰纲”的行动过;宋江也没有参与“火併王伦”过。也就是说,宋江不是梁山的初创者和奠基人。

(2)宋江的初心也根本不是上梁山落草为寇的,然后宋江上梁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替天行道”,再然后就是接受朝廷的招安,为朝廷为皇帝效力。

(3)晁盖知道自己和宋江完全不是“同路人”了。因为晁盖的最大理想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银。”而已。同时,晁盖也想籍此考验考验一下宋江,也好让日后梁山众兄弟更信服宋江,跟随宋江走得更远更远!

第三,晁盖决不可能暗示梁山的接班人是林冲的。因为一方面,其实林冲并不是一个好的“帅才”,林冲决不是当首领的料。另一方面,林冲有过“弑主”的前科。此外,晁盖是与林冲一起去攻打曾头市才送命的。

第四,晁盖也不可能暗示梁山的接班人是公孙胜的。原因很简单,公孙胜参加革命工作完全就像是“打酱油”似的存在,而且公孙胜公孙一清还是一个修道者,革命的意志一直都不是太坚定的!











骑蜗牛走高速


在小说《水浒传》中,晁盖之死与宋江接位是一大悬案。有很多人认为,其实是宋江派人在暗中下手,晁盖对此心知肚明,因此在弥留之际不愿传位给宋江,留下遗言说谁捉住凶手谁便做山寨之主。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梁山首领“本来”就是宋江,倒是晁盖后来居上,暂时取代了宋江的地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水浒传》的故事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蓝本的,在北宋宣和年间,确实有一位名叫宋江的人纠集了三十六人纵横河朔,最后被张叔夜招安,替朝廷征讨方腊。

南宋龚开曾写过宋江三十六人赞,记录了三十六人的绰号姓名。其他一些典籍,如《大宋宣和遗事》中也记录过宋江众人的名姓,大同小异。这些人当然是以宋江为首,而绰号“铁天王”的晁盖只是宋江手下的一个兄弟。

另外元朝杂剧中也有很多梁山故事,也都是以宋江为梁山首领,没有晁盖什么事儿。

到了《水浒传》中,才提升了晁盖的地位,让他成为梁山第二任首领,后来在攻打曾头市时中箭身亡,宋江才当上了第三任梁山首领。

那么在《水浒传》里,到底晁盖之死是不是宋江派人下的手呢?其实《水浒传》主要有三个不同的流传版本,即繁本、简本和金批本,要分不同的版本进行讨论。

在繁本中,晁盖临终前确实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不过这显然是晁盖弥留之际的愤怒之言,并非不想让宋江接班,也不能证明宋江派人杀了晁盖。因为后来宋江突生急病之前,晁盖还曾托梦示警,说明他并不恨宋江。而且梁山好汉捉住史文恭后,书中也描写了宋江的心理活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心中一喜一怒:喜者得卢员外见功;怒者恨史文恭射杀晁天王,冤仇未曾报得。

在简本中,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晁盖的临终遗言是:“贤弟保重。捉得射死我的,与吾报仇,死亦瞑目。你自立为寨主。”晁盖直接传位给宋江,并无二话。

在金批本中,这个问题较为复杂。因为金圣叹不喜欢宋江,所以他在批评《水浒传》时,对原书进行了删改。金圣叹通过种种细节努力暗示读者,宋江是个阴险小人,处心积虑地害死了晁盖。不过那些都是金圣叹有意修改的,不足为凭。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梦露居士


梁山首领晁盖死前暗示的接班人是谁?

攻打曾头市厚晁盖左眼中箭,败下阵来。本来凭借常年舞刀弄棒的身体素质,应该能够消化这一箭的伤害,可惜这是一把毒箭!在弥留之际,他含着对曾头市史文恭的巨大仇恨、对梁山泊朝夕相处兄弟情的不舍、对梁山泊这个第二家乡水天一色的美景的眷恋。

晁盖在英雄人生的最后时刻,并没有像很多人期待地把权力禅让给最合适的宋江。

最后时刻晁盖将射中自己眼睛的箭,用尽他最后的力气把它折成两段,并留遗言:“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这一句话非常有意思,有的人听了心凉了一截,比如宋江,显然晁盖并不心甘情愿的直接将权利让给宋江。那么对于梁山泊来说,有可能凭一己之力活捉史文恭,或者说合力干成这件事的人,真是比比皆是,那么晁盖心中所暗示的接班人是谁呢?

“豹子头”林冲

从能力上看:林冲出身不凡,曾是八十万禁军总教头,职位和能力相当于首都军区总司令。

从个性上看:林冲为人低调,不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火并王伦这件事,他也是深思熟虑,百般克制,实在是王伦此人嫉贤妒能,容不得山寨有能力强过他的人存在。

另一个角度看,林冲的低调也显示他聪明过人,不显山不露水,不到关键时候都能够按捺内心冲动,按兵不动。虽然他极少表达自己的观点,看着没什么抢班夺权的野心。但是,作为梁山泊较早期的首领之一,再加上八十万禁军总教头这个头衔的加持,他的威严还是很大的。

从政治立场上看:林冲妻子被高衙内调戏,自己隐忍下来,毕竟自己的势力和高衙内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如此,还是中高俅的计,持刀误入白虎节堂,由此被林冲被发配沧州牢城,仕途也算终结。可是他的倒霉命运并没有结束,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他在草料场看守时,又遭到陆谦、富安放火暗算。可以说林冲与以高俅等奸臣遍地的朝廷势同水火。

这一点看,林冲与晁盖十分相近,都看透了朝廷腐败,索性在梁山泊偏安一隅与朝廷隔绝,惹不起我总躲得起吧。在政治立场上,晁盖和林冲都是坚定的站在朝廷的对立面,井水不犯河水。而宋江,内心时时想着朝廷招安,封侯拜相,至少谋个一官半职,衣锦还乡。这就是文人和真正的好汉立场不一样的地方。

如果林冲坐上头把交椅,会不会梁山的结局就不一样了?林冲就会引领着兄弟们割据一方吗?我想至少,能够保持梁山泊极大的人才输入,至少能盘踞一方,难以剿灭,甚至做个山东王,未尝不能。


白杨咏史


“哪个捉得射死我的,哪个就是山寨之主。”

晁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宋江你当了山寨之主,别忘了给我报仇啊!

但这句话近似于乞求,说了也不合适。但不说吧,搞不好真的就没人给自己报仇了。

对土匪来说,继承人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

首先因为头领在精力最旺盛的年龄,基本上都用来和人抢地盘了。在今天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也一样,家里把什么都安排好了的男女,早早就结婚了。而那些家里没什么条件的,或者想改变命运的,就需要拼一把事业,然后爱情就没有了。

所以土匪头子的亲儿子基本上都是小孩子,比如钟相杨幺起义中,钟相的儿子钟子义,在钟相死的时候年龄非常小。这种小毛孩子基本上没什么能力领导各种大叔的,所以二把手篡位,在所难免。

如果土匪头子没有继承人的话该怎么办呢?

有一种说法是,土匪是飞翔的雄鹰,有一天飞不动了,也就该死了。对晁盖也是一样,没儿子的晁盖有一天老了,不想当土匪了,基本上别的土匪也就该灭掉他,自己当头领了。

对晁盖来说,执掌水泊梁山时,江湖上还有黄泥岗、饮马川、清风寨、二龙山……大大小小是十几个山头(有意思的是,这些山头都劫过生辰纲),到打曾头市的时候,梁山已经稳坐江湖势力第一位,这时候晁盖的进取心一直都存在。

但这个时候,晁盖忽然中毒箭了。

大家不要觉得,当土匪老大死了,下面的小弟就一定肯为大哥报仇。毕竟对小弟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但凡家里有点积蓄,谁愿意上山当土匪啊。

就我们熟知的刘关张桃园结义,关羽死了,刘备也是先称帝,然后再考虑打吴国。大哥对小弟如此,小弟又多大程度上会把大哥当回事呢?

所以晁盖告诉宋江“哪个捉得射死我的,哪个就是山寨之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让宋江当山寨之主。但是前提是让宋江为自己报仇。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