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法特是一個怎樣的人?

驕然


亞西爾·阿拉法特(1929年8月24日——2004年11月11日),全名是拉赫曼·阿卜杜勒·拉烏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賽尼。他是遜尼派穆斯林,巴勒斯坦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巴勒斯坦,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在一戰結束後,他們就和猶太復國主義者開始了無休無止的摩擦。最終,聯合國通過決議,將原巴勒斯坦地區一分為二,一個是阿拉伯國家,另一個是猶太國家。

1948年,以色列宣佈建國並很快獲得全世界的承認。而巴勒斯坦,則一直備受困擾。

1959年,面對巴勒斯坦的一系列內憂外患,阿拉法特成立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堅持以“革命。直到勝利!”作為自己的宗旨,致力於巴勒斯坦的建國和和平。

1964年5月,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各個國家的代表,總計400多人,在耶路撒冷舉行巴勒斯坦人國民大會,決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組織),法塔赫正式成為巴解組織中最大的派別。

1967年,在美國和蘇聯的暗中支持下,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爆發了“第三次中東戰爭”,阿拉法特率領巴勒斯坦軍隊積極參戰。

1973年,圍繞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的歸屬權問題,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作為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再次加入作戰,希望為巴勒斯坦建國創造條件。

1988年,巴勒斯坦國成立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中國也開始積極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

1989年,阿拉法特正式當選為巴勒斯坦總統。期間,他開始轉變對以色列的強硬態度,雙方開始進行積極的接觸。

1993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奧斯陸經過14次的秘密談判,終於達成具有歷史意義的“奧斯陸協議”,在加沙和傑里科首先自治等重大問題上,達成了原則協議。

1993年9月13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美國白宮南草坪正式簽署了《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這一里程碑式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

1994年,阿拉法特因巴以和平進程的推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阿拉法特以其個人的魅力和無畏,長期活躍於國際政治舞臺,為了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業,積極呼籲和奔走。自然,他引起了敵對勢力和極端宗教組織的不滿,多次遭遇了襲擊與刺殺,但是他卻屢屢化險為夷,他的傳奇經歷,絲毫不遜於古巴的卡斯特羅。所以,阿拉法特被稱為是中東的“不死鳥”。

2004年11月1日,75歲的阿拉法特在巴黎治病時去世。關於他的死因,成為一個巨大的謎團。

洛桑大學輻射物理研究所宣稱,阿拉法特是釙中毒而死,因為在他衣物上發現大量的釙-210殘留,這些殘留足夠以殺死數十人。“阿拉法特死因調查委員會”的結論,也推斷阿拉法特是中毒身亡的。

但是,也有不同的觀點出現。比如,法國科學家通過對阿拉法特屍骨的化驗和檢測,認為並沒有確鑿證據可以證明,他是被放射性物質殺死的。

直到現在,對於阿拉法特的死因,也沒有明確的結論。

作為巴勒斯坦的核心人物,阿拉法特之死,將對巴勒斯坦內部、以色列內部、阿拉伯國家內部,甚至未來的中東和平進程,都產生了重大的和深遠的影響。

回答完畢!

《巴解之父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傳》






文史不假


提到巴勒斯坦,就不得不提到他們的前總統阿拉法特。作為“巴以問題”的中心人物之一,阿拉法特將一生精力都奉獻給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的事業。直至今日,國際社會上對於阿拉法特的爭論,依然沒有停止。

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戰鬥了一生,一度與以色列簽署友好協議。但最後又提出用“人肉炸彈”對以色列進行報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阿拉法特舊照)

阿拉法特於1929年出生在耶路撒冷,是一位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我們知道,阿拉伯人自公元7世紀便開始了對巴勒斯坦地區的統治。但在更早以前,這片土地卻曾經是猶太人的家園。

19世紀末期,猶太人在歐洲強國的支持下,開始逐漸回到了巴勒斯坦地區生活。猶太人從阿拉伯人手中購買了土地,他們學起西方強國的經營模式,讓猶太人佔領區逐漸具備了國家的雛形。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對猶太人實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政策,這讓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越來越多。

二戰之後,聯合國通過了巴以分治的方案,巴勒斯坦地區被切割成兩個板塊。一個是由猶太人組成的以色列,另一個是阿拉伯國。這樣的結果,讓阿拉伯人非常不滿,他們隨即對猶太人進行了瘋狂的報復,第一次中東戰爭正式打響。

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阿拉法特正值血氣方剛的少年時期。他在早年間擔任過巴勒斯坦抵抗運動領導人阿卜杜勒·侯賽尼的私人秘書,這讓他從小就有著鮮明的阿拉伯民族主義色彩。

在戰爭中,阿拉法特所在的阿拉伯聯軍,本來已經快要攻下以色列。但由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介入,阿拉伯聯軍最終敗下陣來。阿拉法特在戰爭結束後去到了開羅,在開羅大學學習土木工程。

大學期間,阿拉法特成為了巴勒斯坦學生聯合會主席,在畢業之後進入埃及軍事學院成為了一名中尉。

(中東戰爭)

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打響,阿拉法特在塞得港參加抗擊英國、法國、以色列三國入侵埃及的戰爭。儘管最終以色列在聯合國的調停下撤出了西奈半島,但阿拉伯人仍然還是失利的一方。

這場戰爭後,阿拉法特參與秘密籌建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組織“法塔赫”。1964年,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委員會會議,並正式成立巴解。阿拉法特作為法特赫代表,也參加了此次會議。

1967年,以色列以壓倒性的力量,在短短6天內橫掃阿拉伯世界。第三次中東戰爭以阿拉伯聯軍的再一次失敗而告終。

但在第二年進行的卡拉邁戰役中,阿拉法特領導的“暴風”突擊隊同以色列軍隊進行了一場正面交鋒。阿拉法特使用“空城計”,引導以色列15000人的軍隊進入了卡拉邁城中。最終在“暴風”突擊隊和巴勒斯坦各方面武裝勢力的支援中,以色列400多名官兵在戰鬥中陣亡。

這場難得的勝利,讓阿拉伯世界士氣大振,阿拉法特因此在1969年當選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失敗後,阿拉法特改變了法塔赫武裝鬥爭的立場。他努力在政治和外交領域努力,希望為巴解謀求更多的生存空間。

(沙龍舊照)

此後十多年間,阿拉法特又多次當選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1988年11月,巴勒斯坦正式建國,阿拉法特在次年正式被選為巴勒斯坦國總統。

阿拉法特在當選總統後,正式聲明放棄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政策。在1991年蟬聯總統後,阿拉法特開始與以色列和平談判。

1993年9月13日,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在華盛頓簽訂了《奧斯陸協議》,這對整個巴勒斯坦國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也因為阿拉法特的努力,他在1994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不過好景不長,自2001年沙龍當選為以色列總理後。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民進行了殘酷的轟炸,阿拉法特隨即領導人民以“人肉炸彈”進行報復。巴以雙方均死傷慘重,巴勒斯坦地區再一次被戰火籠罩。

2004年,阿拉法特因病(一說毒殺)在法國去世,享年75歲。

阿拉法特始終以頭戴方格頭巾的形象示人。據他本人表示,這是巴勒斯坦農民的傳統。他希望以一直戴頭巾的形象,來表達自己對巴勒斯坦人民的真摯感情。

作為以色列人眼中的極端恐怖分子,阿拉法特自60年代以來,無數次遭到暗殺,但最終都大難不死,他也因此被稱為“不死鳥”。作為巴勒斯坦人民眼中的英雄,可以說,阿拉法特為了民族解放,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張生全精彩歷史


亞西爾.阿拉法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巴勒斯坦的嬌子,是民族領袖。也許巴勒斯坦沒有成功,但是阿拉法特是成功的,他是巴勒斯坦的精神領袖。他走到哪裡都是那身阿拉伯頭飾和一身軍裝,時刻都沒有忘記自己的民族。


阿拉法特從1969年開始擔任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簡稱)組織執委會主席,一生都在致力於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運動,並與以色列等周邊國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鬥爭。

以色列長期把阿拉法特作為暗殺對象,曾收買了阿拉法特身邊的人,通過他在汽車裡安裝了無線電發射器,以便於以色列戰鬥機能進行精確打擊,阿拉法特作為工程師出身,很快發現了無線電發射器,因為他發現以色列戰鬥機時就高度警覺的發現了這個東西,不能不說有運氣成分,但他的嗅覺實在比一般人靈敏。



1982年,以色列圍攻貝魯特時,沙龍指使四十名特務暗殺阿拉法特,並指揮轟炸機十三次轟炸阿拉法特辦公室,阿拉法特每一次都能死裡逃生,不得不說是上帝在眷顧他。


為逃脫每一次襲擊,阿拉法特最擅長喬裝打扮,總是能化險為夷。當有人問他為什麼總能成功逃脫呢?他沒有回答,可能是他運氣好吧!我覺得更多的是他的敏感性和反偵查能力比較強,再加上巴勒斯坦情報部門的努力,使得他一次又一次逃離險境。不管是他的朋友還是他的敵人都一致的稱他為“巴勒斯坦不死鳥”!


微百科noland


阿拉法特到現在為止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大多數巴勒斯坦人民視他為英勇的自由鬥士,他象徵著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期望。

然而,大多數以色列人則認為他是一個頑固不化的恐怖分子;而阿拉法特的對手,包括哈馬斯和巴解組織的一些左翼分子,則譴責他腐敗以及對以色列政府過於順從。

數十年來,以色列政府一直試圖暗殺阿拉法特,包括試圖攔截並擊落他所乘坐的私人飛機和商用飛機。

暗殺行動最初由凱撒利亞(Caesarea)進行。該組織是摩薩德(Mossad)的一個分支,組織了多次有針對阿拉法特的殺戮。

以色列1982年入侵黎巴嫩,以色列國防部長沙龍創建了代號為“鹹魚”的特工組; 特別行動專家梅爾·達乾和拉菲埃坦在黎巴嫩跟蹤阿拉法特,並企圖從肉體上消滅他。

"鹹魚"特遣部隊策劃了對阿拉法特和巴解組織高層領導人居住建築物的爆炸。但阿拉法特神奇的死裡逃生,躲過一劫。

2001年,時任以色列總理的沙龍承諾停止暗殺阿拉法特的行動。但是,在2004年3月哈馬斯運動的創始人亞辛被以色列成功暗殺後,沙龍在2004年4月表示,“我的這一承諾不復存在”。

阿拉法特在2004年10月25日的一次員工會議上嘔吐,這是他健康狀況不佳的明顯信號。病情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迅速惡化。

阿拉法特於2004年11月11日凌晨3點30分被宣佈死亡,享年75歲,法國醫生稱這是大面積的出血性腦血管意外(出血性中風)。

當阿拉法特被宣佈死亡時,巴勒斯坦人民進入了哀悼;整個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清真寺的擴音器中發出了古蘭經的哀悼禱文,街道上燃燒著輪胎。黎巴嫩的巴勒斯坦當局和難民營宣佈哀悼40天。

阿拉法特之死,意味著巴勒斯坦建國夢想到徹底破滅。


閒看秋風999


恐怖分子的祖師爺。


用戶3662025899706


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爭取民族權利鬥爭的領袖人物,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業的一面旗幟,他曾多年擔任民族權力機構的主席。

阿拉法特1929年8月出生於耶路撒冷的一個富商家庭。他從十幾歲起便開始參加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曾擔任運動領導人侯賽尼的秘書。第一次中東戰爭失敗後,阿拉法特逃亡開羅,後來移居加沙。

1950年,阿拉法特進入開羅富阿德大學工程系學習。1952年,他擔任埃及巴勒斯坦學生聯合會主席。其間他非常活躍,積極地交往自由軍官組織成員,並且給納吉布遞交血書,還創辦了一份叫作《巴勒斯坦之聲》的雜誌,號召巴勒斯坦人為爭取民族權利而鬥爭,也呼籲其他阿拉伯國家支持巴勒斯坦。

大學畢業後,阿拉法特曾在科威特工作,也做過建築承包人。他原本有機會成為一名富商,過上富裕安定、兒女繞膝的生活。但是他放棄了這些。1957年,他成立了一個秘密小組,這個小組最終發展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的中堅組織法塔赫,在巴勒斯坦被佔領地區進行以反抗以色列為主旨的游擊戰。1964年,阿拉法特領導法塔赫游擊隊開始了武裝反抗以色列的鬥爭。上世紀70年代起,雖然他領導的法塔赫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他還是勸說巴解組織面對以色列存在的現實,做出適當讓步,實現巴以之間的和解。

1974年11月13日,阿拉法特在第29屆聯合國大會演講,他說自己是帶著一枝橄欖枝和一把自由戰士的槍來的,呼籲巴以互相尊重,爭取和平,也奠定了巴解組織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性。1993年,在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總理拉賓的共同努力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實現了互相承認。鑑於阿拉法特在巴以和平中做出的貢獻,他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在1996年的巴勒斯坦大選中,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

2001年,巴以之間爆發大規模流血衝突,以色列將此次事件歸咎於阿拉法特,並於年底將他軟禁在拉姆安拉宮。由於阿拉法特健康狀況惡化,經過多方斡旋,以色列同意2004年10月27日阿拉法特離開巴勒斯坦從約旦赴巴黎,最終於11月11日,阿拉法特在巴黎逝世。


一知


在當前國際上,有兩大新聞引人注目,一個是美國總統大選,一個是阿拉法特的病情。至於美國總統布什獲得連任,因為美國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所以誰當選總統自然會讓大家關心。而阿拉法特則不然,他所領導的巴勒斯坦只是個錐兒小國(暫且這樣叫吧),對世界也無足輕重,可阿拉法特的一舉一動也同樣受世人的關注,這足以證明阿拉法特是個特殊的人物。

說他特殊,是因為他在不斷升級的巴以衝突中,他所領導的巴勒斯坦儘管很弱小,卻能在以色列面前堅強的站著,這也使阿拉法特名聲大振,深受巴勒斯坦人民的擁戴。幾十年來,阿拉法特就是在這種不斷的衝突中打造了自己的威信,讓世人刮目相看。

在各國首腦中,阿拉法特只能是個小人物,不僅國家小,而且國力也不強,他的對手沙龍只要是手稍稍一用力,阿拉法特就將遍體鱗傷、體無完膚,而阿拉法特憑著自己高超的外交能力和在國際上的影響,利用民族間的矛盾,給沙龍以各個方面的壓力,使巴基斯坦在長期的巴以衝突中,始終能有一塊生存的領地。

我佩服阿拉法特,佩服他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長期的政治生涯使阿拉法特經歷了無數次的暗殺、衝突,卻毫髮無損,也許是上帝真的是在保佑這位巨人吧,他的病情也牽扯了很多人的心,國際社會所擔心的就是巴勒斯坦一但失去阿拉法特,其前景將令人擔憂,巴以局勢將成為未知數,人們期待著這位巨人能重掌乾坤。

不管別人怎麼評說阿拉法特,在我看來,他能把在殘喘中生存的巴勒斯坦維持到今天的程度,能抵擋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能受到這樣一個民族的崇拜,是不容易的,是值得人們尊重的,他應該是一個英雄,至少說他在巴勒斯坦人的眼中是個英雄,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