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曆史上還有哪些未解之謎?

戰漢古玉


趣談答案:華夏曆史數千載其中的未解之謎自然是多之又多,我們暫且來看看。

1.易經之謎

大家都知道已經作為奇門遁甲當中的一類,是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根源之一。

而易經本身就因它神奇變化莫測多端的一種外在形象成為了古代的帝王之學。

但就是這樣的一本書籍,因為歷史方面的原因導致文化斷層,現階段流傳下來的易經並不是最開始的完整版本,而出現很多缺失。

那麼易經究竟是由誰研發出來的,又是由誰書寫出來的?在易經的書寫過程中又究竟經歷了什麼?這一切我們都不得而知。

2.山海經之謎

大家都知道山海經是由誰來寫的,而在山海經當中又有哪些內容,可是我們知道這些內容之後,反而會給我們增添無數的疑惑。

因為山海經當中記載的那些動物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的話,那些動物究竟是什麼?如果不存在的話,又怎樣描繪得如此繪聲繪色,栩栩如生。

現在又有人提出這樣的一種假設,我們現在把鸚鵡培訓,然後讓它們說一些人類的語言,可是若干年之後鸚鵡消失了,當我們在史書上記載鸚鵡之後,若千年若萬年之後的新人類在發現這樣的記載,會不會又把我們對於鸚鵡的記載,當作是類似於山海經的奇書呢。

3.同治皇帝死因之謎

同治皇帝作為清朝的第八任皇帝,他的死幾乎成為了整個清史當中的重點研究對象。

而對於同治皇帝的諸多研究當中出現了兩種死因,第1種死因是梅毒,第2種死因是天花。

但是整個清朝政府對於當時的歷史文獻記載諱莫如深,甚至那些史官都不願意動筆寫上兩句。

這就為研究同治皇帝增加了很大的難度,與此同時,同治皇帝究竟因何而去世成為了千古謎題。

4.推背圖之謎

關於推背圖就不用過多介紹了,是由李淳風和袁天罡兩個人共同書寫的,而推背圖當中的相關預測究竟是準確與否,一直被歷代史學家所解讀。

其實這種解讀很容易解讀歪了,也很容易解讀扭曲甚至會出現穿鑿附會之意。

那麼推背圖當中的文獻記載究竟是真是假,如果是真又有幾分真有幾分假呢?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1.長明燈

長明燈一般都是在古墓裡,公園1400年人民發現古羅馬國王之子派勒斯的墳墓裡也點燃著這樣一盞燈,這盞燈已持續燃燒了2000多年!風和水都對它無可奈何,熄滅它的唯一的方式就是抽走燈碗裡那奇怪的液體。之後再全世界多個地方出現了長明燈,但是這種長明燈一旦出現,就會以各種方式毀壞,彷彿有人可以在保護長明燈,長明燈能點燃千年而不熄滅,並且後世一直在嘗試製作長明燈,但是毫無例外,全部失敗了。

2.武則天無字碑

武則天死之後就在合葬陵前立下了兩塊石碑,其中一塊石碑是武則天為高宗歌功頌德而立的碑,上面還有武則天親手撰寫的碑文;但是還有一塊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據說上面一個字都沒有。有人說這是在誇耀武則天的功績難以用文字形容;有人說這是在罵武則天壞事做絕,惡行罄竹難書;也有人說,這正是武則天高明的地方。她留下一塊無字碑讓後來人去自由評說。

3.千年青銅劍

1994年在秦始皇兵馬俑立出土了一批青銅劍,它們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但是出土時依舊光亮如新,鋒利無比。科研人員發現,劍的表面有一層厚10微米的細密的氧化層。這個發現使國際為之震動。由於用鉻化處理防鏽的技術,是20世紀30,時代才由德國人獲得的專利。這就代表了中國在德國申請專利之前就有了這種技術,而且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掌握了這種技術。





枕千古


話說南海從來沒有平靜過,我某守礁部隊曾吃過一個大虧,礁上的士兵全部犧牲或神秘失蹤,發生了什麼呢?

南沙群島的南燻礁是一個漲潮淹沒退潮露頭的礁石,1988年,我軍在此建立了高腳屋哨所,留下12名戰士駐守。1990年11月7日,南燻礁哨所失去了通訊信號一直聯繫不上,這是怎麼回事兒呢?我軍派出艦船前去查看,觸目驚心的一幕出現在人們面前,哨所裡彈痕累累,好像剛剛發生了一場激戰,六名戰士都倒在血泊裡失去了生命,剩餘的5名戰士包括班長和副班長下落不明沒有了蹤影,現場的人除了悲痛和驚訝,,心裡都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

你可能會問,不是12名戰士嗎?現在只是11個呀!這也趕巧兒了,第12個戰士在事發之前離開這個哨所,去附近我島嶼的軍事基地看病去了,才倖免遇難。我軍震驚之餘,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徹查原因,調查人員在現場沒有找到任何外來的物品,哨所牆壁上到處都是彈痕,彈殼兒卻不知去向,我戰士的武器也沒有了蹤影,經過水下探察,找到了丟失的武器,但失蹤的五名戰士始終沒有找到,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哨所究竟發生了什麼至今仍是一個迷。


你瞅沙


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與你分享。


錢壯飛的犧牲之謎

錢壯飛,是我軍頂級情報員,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和李克農、胡底並稱為“龍潭三傑”。他在秘密戰線上發揮出的戰鬥力,不亞於千軍萬馬。

1929年,錢壯飛順利進入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這是中統的前身。而錢壯飛的職務是徐恩曾的機要秘書,這個職位相當的關鍵,就像是心臟起搏器一樣的重要。

在敵人最重要的情報科內部,安插了我軍的情報人員,而我軍的情報人員居然還是敵人情報頭子的秘書。由此可見,錢壯飛的能力和重要性。

1931年4月25日晚,南京,錢壯飛獨自值班的時候,收到了來自武漢方面發來的特急密電,本來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錢壯飛沒想著要拆封密電。但是,武漢一連發來六封,這不得不讓作為情報人員的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他當機立斷拆開了密封,嚇出了一身冷汗。

顧順章在武漢被抓鋪後,叛變了!

顧順章,早期領導人,身居核心領導層,掌握著很多機要秘密,他的叛變無疑於一場十級地震!這個“最危險的敵人”已經招供了武漢方面的信息,多名地下聯絡員遭到殺害。而這封密電揭露了上海的多處聯絡信息,在上海這個大都會,紮根著更多、更重要的人物,一旦他們暴露了,那後果不敢想象。

當晚,錢壯飛就把消息傳達了出去,次日清晨,他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將密電送到徐恩曾的辦公桌上後,離開了南京,去往上海。

由於他及時的情報,上海的人員得以迅速撤離,周恩來也曾表示,如果不是錢壯飛的這次行動,他和上海那些人早就不在人世了。

錢壯飛經上海到達大後方,從事情報偵查工作。

1935年3月的時候,錢壯飛跟隨部隊長征到達貴州省金沙縣,為保證部隊南渡烏江的成功,他隻身進入當地的山林中進行偵查,這一去,杳無音信,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後被判定為犧牲。

關於錢壯飛的犧牲,有著下面三種常規的說法:

1、死於空襲。這種說法主要是來源於,有當地群眾反映,在空襲的時候,看到有一個騎著白馬的紅軍,墜入江中,而老鄉們描述的墜江人衣著和外貌特徵,都和失蹤的錢壯飛相似。

2、惡霸見財殺害。這一說法主要來源於,金沙縣黨史辦的調查。有一穿著軍裝,挎著兩個包,拿著手槍的戰士,沿著烏江北岸獨自行走,他還曾向當地百姓買過吃食。後來到黎叢山家中,這個黎叢山,是當地惡霸的走狗,可人生地不熟的戰士不知情,誤以為他是個普通群眾。黎叢山看到戰士身上的兩個挎包,以為裝著不少財物,便熱情的給他當嚮導。趁戰士觀察烏江岸邊地形的時候,一把將其推落30餘米高的巖底。歹毒的黎叢山來到巖底,看著重傷在地的戰士,他舉起石頭砸了下去。隨後拿走挎包和手槍,換取了一些米糧和一匹馬。當地群眾不忍戰士曝屍荒野,將其就地安葬。

3、土匪綁架撕票。這種說法沒有具體來源,大約來自於人們的猜想。

後記

錢壯飛的墓,位於貴州省畢節地區金沙縣後山鄉張家埡口。

關於他的犧牲地點定論,是在後山鄉。這是因為在解放後,抓獲的一名後山鄉的反動民團頭目交代,他們曾在山林中遇到一個穿著軍服的戰士,他自稱文書。但是,看模樣和氣質像是個領導幹部,不由分說殺害後棄屍于山洞中。而據他的描述,犧牲的戰士和錢壯飛極為相似。

當然,目前也有很多人對這一定論說法持懷疑態度。

但是,不管怎麼說,錢壯飛,這個傳奇人物的犧牲是既定事實。英雄的屍骨至今還不知道在何處?唉!


賤議你讀史


中國歷史未解之謎實在太多了,小編在這裡分享幾個比較有名的,也是比較典型和有意思的。

1.西施的生死之謎

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也是中國第一位女間諜。而做為越之功臣,吳之罪人的西施最後的結局如何,則眾說紛紜。

有人說被勾踐沉江。

《墨子·親士》篇就說:“西施之沈(“沉”,古作“沈”),其美也。”《太平御覽》引東漢趙曄所撰《吳越春秋》中有關西施的記載說:“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隨鴟夷以終。”這裡的“浮”字也是“沉”的意思。“鴟夷”,就是皮袋。在後人的詩歌裡,也多次提及了西施沉水的事,李商隱的《景陽井》詩云:“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皮日休《館娃宮懷古》詩:“不知水葬歸何處,溪月灣灣欲效顰。”

這說明在唐代,人們是認可了西施被沉水的說法的。

這與上述記載相同。而民間傳說較多的是被越國大夫范蠡暗暗接走。《越絕書》卻如此記載:“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在《史記》這部具有權威性的史書裡,儘管有范蠡的詳盡記載,卻找不到有關西施的隻言片語,難解的謎團讓人倍感缺憾。又有人說被仇恨的吳國人民亂棍打死,至今史學界也沒有統一的結論。

2.西周“九鼎”遺失何處

九鼎是鎮國神器,在我國古代屬於至寶。相傳夏啟收集了很多珍禽異獸等奇異之物,然後繪成圖,讓工匠仿刻於九鼎周身。一鼎象徵一州,九鼎象徵九州,反映了王權的集中。九鼎作為夏、商、周的鎮國之寶,世代相傳了2000多年。最後九鼎到底去了哪裡?至今仍是未解之謎。根據《史記》記載,秦穆公把九鼎掠到了秦國都城。

但《漢書》上說,九鼎沉沒於彭城泗水之中,一直未能找到。如果司馬遷所記屬實,後來九鼎應該落入秦始皇手中,因為有“始皇東遊出周鼎”之說。秦始皇對九鼎十分珍愛,所以九鼎也有可能被葬入秦陵,這也是目前一些考古學家支持開掘秦陵的原因之一。

3.戰國和氏璧下落不明

戰國時期的和氏璧流傳千年,奇貨可居,價值連城,“完璧歸趙”被傳為千古佳話。和氏璧最後流向何處,眾說紛紜。唯一肯定的是,這塊寶玉尚在人間。根據史書記載,秦國滅六國後,秦始皇得此寶貝。有人說,秦始皇在和氏璧上雕了“受命於天,既受永昌”八個字,將其作為傳國玉璽。

後來和氏璧歷經劉邦、王莽、司馬炎之手,一直傳到後唐。傳說後唐被石敬瑭滅國後,李從珂人玉共焚,但和氏璧能耐1300攝氏度高溫,一般火根本無法焚化,不過和氏璧就此下落不明。也有人說,和氏璧被作為陪葬品埋在了秦陵,並沒有作為傳國玉璽流傳於世。如若真被埋藏在秦陵,和氏璧終有重見天日的一天,那我們也還有機會一睹寶玉風采。

4.青銅劍千年不鏽之謎

秦始皇兵馬俑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隨同兵馬俑一起出土的還有一批青銅劍。雖然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但是劍身光亮如新,鋒利無比。無獨有偶,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了一把越王勾踐劍。其做工精細,削鐵如泥。這兩大考古發現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奇怪的是經過科研人員檢測,寶劍鋒面有一層鉻鹽化合物,正是導致寶劍千年不鏽的原因。

這一發現轟動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後發明並申請專利。眾所周知,鉻是一種稀有金屬,熔點高達4000攝氏度,提取相當不易。現代科學發明竟然出現在公元前200多年前,有誰能想象,秦始皇手中的劍竟然是現代科學的結晶。層層謎團無法破解,成為了千古之謎。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


黑白史


慈禧太后口含的夜明珠到底下落何方?

慈禧太后的鳳冠上共有九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其中最大的一顆在慈禧死後被含入嘴中,葬於清東陵定東陵。據記載,夜明珠,其估價在1908年時值1080萬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8億多。

民國十七年被孫殿英盜取,後孫殿英為了避免殺頭之禍,多方大肆行賄。委託戴笠把夜明珠輾轉送給了第一夫人宋美齡,蔣介石才沒有將其砍頭治罪。據說宋美齡把夜明珠當做鞋飾,在一次酒會上恰遇停電,這顆夜明珠大放異彩,引來眾人圍觀,夜明珠被傳的神乎其神。晚年宋美齡從臺灣移居美國,2003年106歲高齡的宋美齡於美國去世,夜明珠也隨之不知去向,究竟是交付於何人亦或是賣給誰人成為了一個迷。有傳說此夜明珠被美國大亨買下,將其展覽在自己的家族博物館之中。但這也是傳說,曾有多人就有關這顆夜明珠多方查詢下落,包括臺灣博物館也派出多路人馬明查暗訪,一次宋美齡回到臺灣有人專門問起過這事,都被宋美齡否認了,說自己壓根就沒有見到過夜明珠。如同朱棣探尋朱允炆的下落,無論在國內還是遠赴國外找尋者都空手而歸沒有確切的消息,夜明珠流落到何方神聖手中很難知曉。





禎心不改


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歷史上的未解之謎實在太多了。

一 傳國玉璽之謎

秦始皇讓人刻好傳國玉璽之後,讓宰相李斯在上面刻上了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據史料記載,玉璽方圓四寸,上面刻有五龍交鈕。傳到了漢代,玉璽缺了一角,用黃金鑲補。

三國時,玉璽從皇宮流出,碾轉到孫堅孫策袁術等人之手。袁術死後,王璽才重回到漢帝手中。此後歷代皇帝視之如奇珍,國之重器。

隋唐時,玉璽仍在。五代朱溫篡唐後,玉璽又逢惡運,後唐廢帝李從柯被契丹擊敗,持玉璽登樓自焚,自此玉璽下落不明。

二 樓蘭古城消失之謎

樓蘭古城在西漢時,曾經十分興旺發達,是絲綢之路上一座重要的古城。後來古城衰敗,至於它衰落的原因,一直是歷史之謎。一種說法,樓蘭消失於戰爭。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還有人認為:樓蘭衰敗於乾旱、缺水,生態惡化,上游河水被截斷後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樓蘭曾頒佈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

說法之三:樓蘭的消失與羅布泊的南北遊移有關。 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遊移的週期是1500年左右。歷史的真相如何,至今沒有定論。

三 秦始皇陵墓之謎

秦陵中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

內部是不是像傳說的那樣,有仿造的天地?上有日月星辰,下有山川河流。裡面灌注了大量的水銀來保護。

四 李闖王寶藏之謎

李自成敗退出京城的時候,曾經將國庫中的金銀財寶掠奪一空,意圖日後東山再起。其部將野拂用了九艘大船來轉移家當。野拂在臨死前,將這些寶藏分散埋藏在了天門山上幾個隱秘的地點。數百年來,無數人不斷地去探尋,始終沒有結果。

李闖王失敗後,究竟躲在了哪裡?李闖王究竟有沒有這麼多的金銀珠寶。若有,又藏在何處?這也是令人難解之謎。

到了清末,光緒帝珍妃跳井而亡,距離現在僅有一百多年。但珍妃是自己跳井的,還是慈禧讓人把她推下井的,真相一直爭論不休,也是難解之謎。

歷史給後人留下了太多的謎團。謎團的本身不僅是精彩的故事,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吸引著人們去破解。


風土揚


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時,考察隊在庫木庫都克附近紮營。其時,汽油和水所剩無幾。為了解決困難,繼續東進考察,彭加木獨自外出找水走向沙漠深處,不幸失蹤。黨中央、國務院得知消息後,告知中國科學院領導並與新疆取得聯繫,累計4次派出十幾架飛機、幾十輛汽車、幾千人拉網式地尋找,面對著黑風暴颳起的沙包、沙梁、沙山,沒找到蛛絲馬跡。



實況逃脫


補充幾個與大家交流~

越王勾踐劍不鏽之謎

1965年,在湖北市荊州市的望山楚群墓裡,出土了一把歷經2400年還無比鋒利的越王勾踐劍。劍身上刻有8個鳥篆銘文,證明這是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所佩帶的寶劍。據當時考古人員回憶,勾踐劍剛出土時異常鋒利,竟把一工作人員的手指劃破,血流不止,可見,這把青銅劍有多鋒利,埋在地下兩千多年還能保持如此鋒利令人驚訝不已。

後來,經過科學家的檢測發現,勾踐劍表面有一層鉻鹽化合物。這一發現簡直令人大為不解,鉻鹽氧化處理是近幾百年才被髮明,為什麼在2400年前,古人就已掌握這種化學處理方法,簡直令人太不可思議了。

李自成的下落之謎

明代末年,李自成揭竿叛逆自稱闖王,一起勢不可當殺入北都城,厥後因吳三桂翻開山海關引清兵入關,僅僅做40天天子的李自成也在與清軍對立中忽然奧秘消逝,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似乎人世蒸發一樣不知所蹤,至今還是未解之謎。

和氏璧的下落之謎

在戰國時期一度成為各國爭搶的寶貝,完璧歸趙後,應該在後來秦國一統天下後在秦國手上,但是後來和氏璧的下落卻是無從獲知。有人說,秦王破和氏璧,製成傳世玉璽,歷經劉邦、王莽、司馬炎之手,一直傳到後唐,石敬瑭滅後唐,後唐李從珂人玉共焚,從此下落不明;也有人說,和氏璧被作為陪葬品埋在秦陵。

長江斷流之謎

在中國歷史上,史上曾記載兩次長江斷事件(長江枯竭見底):一次是1342年,即元朝至正二年農曆八月,江蘇泰興的老百姓早上起來一看,長江之水沒了,露出了一大片淤泥河床,這真是千古奇觀!流了上億年的長江水說沒就沒,想一想就令人毛骨悚然。

另一次發生在1954年1月13日下午4時,長江水又斷流了,發生的地點仍是泰興。那麼,長江水為什麼一下子消失的呢?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但有人推測,長江河床下面有一個大裂谷,裂谷把長江水“吞掉”了。


史海微事


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的未解之謎可就太多了,聽我一一道來:

太平天國寶藏在哪裡

太平天國的失敗固然令人嘆息,太平天國鉅額珠寶失蹤同樣令人遺憾。據說天京陷落後,曾國藩許諾官兵公開搶劫三天,大批金銀財寶被瓜分殆盡。曾國藩的夫人從南京回老家時,居然有三百多量滿載寶物的船隻,不過這對比天國從清廷搜刮的只是九牛一毛而已,有說寶藏在湖北九宮山,還有說在四川,總之誰都沒有見過,這批寶藏被掩埋在歷史的塵埃裡。

長明燈千年不滅之謎

長明燈:古代人死亡之後,在墓穴的一個角落或某一個位置所放置的永遠不會熄滅的燈!說出來可能大多數人根本不相信,因為這在科學上根本無法解釋,而現實生活中許多探險者、科學家甚至盜墓者的的確確見到了長明燈,但很遺憾的是這些長明燈當被人類打破沉靜之後,便神秘的熄滅或者消失不見了,長明燈在目前的科技水平根本無法破解。

武則天無字碑之謎

武則 天為何要立無字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考古人員宣稱這塊留給武則天的石碑上曾經刻滿了預備寫字的方格子,可是後人始終沒有發現其中的碑文。武則天的無字碑為什麼沒有字呢?有人說這是在誇耀武則天的功績難以用文字形容;有人說這是在罵武則天壞事做絕,惡行罄竹難書,也有人說,這正是武則天高明的地方。她留下一塊無字碑讓後來人去自由評說。

千年青銅劍不鏽之謎

湖北隨州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一把越王勾踐劍,做工精細,削鐵如泥,經過科研人員檢測,寶劍鋒面有一層鉻鹽化合物,此為千年不鏽之故。這一發現轟動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後發明並申請專利。眾所周 知,鉻是一種稀有金屬,熔點高達4000攝氏度,提取甚為不易。現代科學發明,竟然出現在公元前兩百多年前?層層謎團,孰是孰非,只能成為千古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