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到底谁胜了?

RUUS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中国赢了啊,哈哈哈。

两伊战争是伊朗、伊拉克两败俱伤的战争。

双方从1980年开打,到1988年停产,前后持续8年之久。

这还不是那种低强度的战争,零星冲突,而是两国倾全国之力的大会战。

两国动用的总兵力高达数百万,对于总人口不到5000万的两国来说,几乎是全民皆兵了。

实际战斗惨烈无比,甚至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包括儿童老人)在狂热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

就武器上,两国使用了包括苏式米格-25战机、飞毛腿导弹、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反舰导弹等等在内的先进武器。

血战了8年,结果如何?

伊拉克承认伤亡人数为35万人,另有6万人被伊朗俘虏。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

伊朗宣称死亡30万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

就双方公布的数字来说,伊朗损失更为惨重。

但国际社会认为两国都隐瞒了伤亡数字,实际伤亡总数应该超过100万。

而两国总人口才4000多万,伤亡100万是相当可怕的数字。

比伤亡更惨重的,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开战之前,伊朗和伊拉克都算是中东比较不错的国家。

尤其是伊拉克,人口不过1000多万,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GDP是人口3600万伊朗的一倍以上。

战前伊拉克很多老百姓已经拥有私人汽车,算是阿拉伯国家中相当不错的。

伊朗虽然较差,但由于巴列维王朝时代的巨大积累,人民生活也至少保证了温饱水平,接近小康。

然而,8年血战中,两国直接军费开销就有2000亿美元。为此伊朗和伊拉克早就花光了所有的外汇储备,还欠下来巨大的外债。

其中伊拉克因为欠了科威特、沙特、阿联酋等国800亿美元,不愿意偿还,随后还发动了入侵科威特的战争。

国际社会估计战争造成的直接经济破坏高达5000亿美元,导致两国经济倒退10到15年。

以伊拉克为例,战前每日石油出口高达350万桶,战争末期只有100多万桶,锐减了三分之二。

伊朗的损失也差不多!

但是,战争对于伊朗和伊拉克两国的意义是不同的。

作为伊拉克,他本来想借助伊朗的混乱时期入侵,打垮伊朗,夺取阿拉伯河的支配权,控制霍尔木兹海峡以掌握海湾的石油通道,从而彻底成为海湾地区的头号强者。

结果是,萨达姆偷鸡不着蚀把米,停战时仍然恢复了战前的态势,反而损失极其巨大。

战后的伊拉克失业率极高,很多城市毁于战火,人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伊拉克还需要负担数十万阵亡士兵家庭的抚恤金,以及数十万伤员的长期治疗和善后费用,预计15年内经济也难以腾飞。

同时,这种无意义的战争导致伊拉克民众的普遍不满,很多人开始反对萨达姆。

这也是萨达姆后来试图借助占领科威特平息人民不满的重要原因。

作为伊朗,虽然它的损失比伊拉克还大,却仍然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在战争爆发前,霍梅尼政教合一政权,并不受伊朗所有人民的支持。

习惯了巴列维王朝时期的世俗化和安逸生活,伊朗人惊恐于霍梅尼政权的大清洗以及极度保守的国内政策。

可以说,战争爆发前,伊朗国内局势是严重不稳的,人民对霍梅尼政权相当反感。很多人认为霍梅尼政权有着巴列维王朝的缺点,却没有巴列维的优点,试图将政权推翻。

然而,两伊战争爆发以后,尤其是伊拉克军队入侵伊朗大量领土后,人民为了保家卫国,开始团结在霍梅尼政权附近。

由此,霍梅尼政权得以奇迹般的稳定下来,并且一直执政到今天。

两伊战争,伊朗和伊拉克两败俱伤,胜利者却是中国的军工企业。

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强调经济建设,军工生产放到次要位置,很多军工企业只能自筹生计,转而生产煤气罐、防盗门之内。

军工企业工人穷困潦倒,纷纷改行,一些企业眼见倒闭。

然而,两伊战争爆发以后,伊朗和伊拉克都在全世界范围购买武器。

两国都是穷国,无法购买价格高昂的欧美先进武器,同时两国的士兵素质低下,也难以使用高精尖的武器。

几乎不约而同,伊朗和伊拉克都来到中国。中国不但可以生产物美价廉的大量苏制武器,还是唯一可以保证巨大生产量的国家。

在1981年5月,北方工业公司与伊拉克签订合同,向伊拉克出口2800辆69-2中型坦克和280辆以69-2式坦克为底盘的装甲抢救车和工程车。此时的69式坦克物美简练,单价只有50万美元,不足美欧坦克的三分之一。

这只是无数订单中的一张。伊拉克采购的中国坦克和装甲战车的数量超过了4000辆。

据统计,80年代伊拉克从中国购买的装备达到50亿美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亿美元!

伊朗也是一样。

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当时伊朗和伊拉克的代表都赶到我国某军工厂,急需要订购武器。

军工厂无法安排,只能让他们住在同一栋楼,单日让伊拉克代表去车间查看,双日让伊朗代表去查看。

由于全厂只有一间清真食堂,所以很多时候伊朗和伊拉克的代表都是在同一个食堂吃饭。

两国代表自然不是傻蛋,他们心照不宣,把对方当做透明人,反正都是来执行国家交给的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已经等同于下岗的军工企业职工,简直是喜极而泣。

已经多年停工停产的车间,一时间灯火通明,通宵达旦的加班。

人歇机器不歇,24小时都不停的生产,有的连春节都坚持工作,颇有当年大跃进时期的势头。

萨沙最后说一句:我代表当年的军工工人,感谢霍梅尼和萨达姆同志。


萨沙


这个问题要分两个层面回答。第一,名义上来看,是伊拉克赢了。两伊战争打了8年,伊拉克获得了阿拉伯国家以及美国的全力支持,美国在两伊战争期间,不仅给萨达姆武器,还直接给贷款。情报支持,甚至还亲自参与。因此,最后的结果是伊朗扛不住了,伊拉克就坡下驴,结束8年战争。伊拉克宣布胜利。而且从伤亡来看,伊拉克阵亡20万士兵,伊朗阵亡了40多万,从这一点来看,也是萨达姆占据了上风。



第二,从实际来看,都输了。萨达姆发动两伊战争,最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扩大自己的出海口,延伸阿拉伯河:二是,抵御波斯人发动的伊斯兰革命。而八年战争,萨达姆除了从富国打成穷国,还欠了一屁股债外,什么也没得到。两国恢复了战前的边界线。而对于伊朗来说,巴列维时期的富裕,建设成果也被打的一干二净。而且,伊斯兰革命后嚣张的气焰被打下去,除了留下40万士兵性命,还有几十万百姓死伤外,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所以伊朗也是输家。



第三,谁赢了呢?美国。其实,1979年,对美国是很头痛的事,在阿拉伯世界同时诞生以强权人物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和以霍梅尼为首的伊朗,两个国家都很富裕强盛,而且都想做中东老大。而美国最不愿看到的是中东出现强国,这样不符合其肢解,碎片化中东的战略目的,也无法掌控中东石油。而两伊战争,一下子将两个中东强国打垮,自己还不费吹灰之力,而且自己通过武器贸易,赚的也是盆满钵满。美国可谓成了最大赢家。



历史真相背后


从表面上看,两伊战争让伊朗和伊拉克两败俱伤,双方因此背上了大批外债,失去了无数年轻人的生命。两国经济也遭受重创。

但实际上,这场战争的确存在胜利者,那就是霍梅尼领导的伊朗。
(两伊战争中的伊朗军队)


战争爆发的原因看似是出于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宗教,民族冲突,然而这其中也夹杂了两伊高层的野心。尤其是伊拉克总统,他在站前刚刚当选伊拉克总统,正式成为了这个国家的领导者。萨达姆急切地希望通过一场战争击败伊朗,为伊拉克开疆拓土,让自己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导者和英雄。

而在萨达姆上台的同一年,伊朗也爆发了霍梅尼领导的革命,亲美的巴列维国王被推翻。霍梅尼在伊朗推行什叶派教法,试图对外输出自己的影响。

在战争爆发之初,虽然两伊剑拔弩张,但伊朗明显没有料到萨达姆会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因此准备不足。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则制订了明确的作战目标,那就是攻占与伊朗之间的争议领地,拿下德黑兰,彻底摧毁新生的伊朗政府。
(霍梅尼)


萨达姆极力的将这场战争包装成一场阿拉伯民族与波斯人之间的决战,他希望伊朗西部的阿拉伯人站出来支持伊拉克。他的军队装备精良,准备充分。从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对伊朗的几个重要城市展开空袭开始,伊朗连战连败,丢掉了西部大片土地。然而,霍梅尼最终带领伊朗人民坚持奋战,挡住了萨达姆的进攻。

萨达姆试图灭亡伊朗,但他低估了伊朗的抵抗意志和战争潜力。当战争打到一年后的1981年秋季,伊朗已经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将伊拉克军队的攻势挡了下来。他们收复了阿巴丹,并将战线反推到伊拉克境内。经过这场战争,伊朗人民粉碎了萨达姆的进攻,让萨达姆不得不接受无力再战的结果。
(袭船战)




在这场战争中,萨达姆没有达到自己的战争目地。而新生的伊朗,则在霍梅尼的领导下保住了革命的胜利果实,避免了亡国的下场。在这场战争中,霍梅尼代表了国家的形象,他让伊朗军民信心十足,有了战胜敌国的信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伊战争拯救了霍梅尼革命,萨达姆的入侵使得伊朗人一时抛弃了纷杂的内部矛盾,进而团结起来抵抗侵略。虽然伊朗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但不可否认的是,新的制度得以推行,霍梅尼革命得到了认可,人们习惯了新的生活。

反观萨达姆政权,在这场战争中损兵折将,不仅如此还消耗了伊拉克积攒多年的国力,欠下了大批外债。最终使萨达姆走上了与西方对立的道路,发动了海湾战争。
(两伊战争)


伊拉克前外交部长塔里克.阿齐兹曾是萨达姆的亲信,他晚年回忆起与萨达姆共事的时光,感慨说道:“我支持萨达姆,但回到那时候我一定反对他向伊朗开战,没有战争,伊拉克会变成下一个瑞士。”


朱兴子


两伊战争是上世纪80年代一场令国际轰动的战争,它是由中东的两个大国伊朗和伊拉克进行了战争。这场战争一共打了8年,可谓是很长时间了,双方也都是损失惨重,最后在国际社会的调停下,双方终于议和停战。

战争的起因据说是伊朗发动了革命,由极端宗教组织霍梅尼将国王赶走,而当时因为伊朗出现政局变动,所以伊拉克萨达姆趁此机会,想把伊朗一些富饶的地方据为己有。本来伊朗是中东数一数二的强国,如果没有出现政局动荡的话,伊拉克应该是不敢动手的,伊拉克在那个时候动手就是瞅准了那个机会。

不过即使伊朗出现了政局动荡,但是因为宗教的力量还是相当强大的,所以霍梅尼很快就在伊朗站稳了脚跟,而伊拉克并没有讨到什么好。在两伊战争之前,无论是伊朗还是伊拉克,都是世界上有名的富国。但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八年的战争把两个国家都给拖成了贫国。那个时候国际上发战争财的还真不少,中国就卖了不少武器给双方,赚了不少钱。

要深究的话,我觉得伊朗占了一点便宜,因为在伊朗发动兵变的时候,事实上很多人对宗教统治是相当不满的,但是因为伊拉克的入侵反而使霍梅尼在伊朗的政权稳固下来。而伊拉克真没看出占什么便宜,打了8年的战争,打了很多钱,同时把自己打成穷国。而海湾战争的起因,也是因为两伊战争欠了太多的债,所以萨达姆想通过占领特威特来赖账,谁知道最后让自己身死国灭。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战争没有赢家。


两伊战争历时八年时间,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从装备上来看,伊朗的实力是落后于伊拉克的。但是伊拉克虽然装备更好,但是战斗力确实不敢恭维,他们空袭伊朗空军基地,结果却连一架飞机都没有摧毁。

伊朗装备虽然落后,而且缺乏训练,但是他们对于抵挡伊拉克的热情却十分的高涨,而与此同时萨达姆却任人唯亲,严重拖累军队战斗力,最后导致双方陷入持久的拉锯战之中。



为什么说两伊战争没有赢家。这是从他们对国家造成的损害来说的。


且不说,这一次战争没有给他们任何一个国家带来什么实际的效益。而且损耗也是巨大的。两伊战争中两国死伤无数,经济损失严重,伊朗损失3000亿美元,而伊拉克更是到了3500亿美元之多。为此两国都是战争的牺牲者。

这场战争的受益方实际上是美国,他在两伊战争期间大发战争财,除此之外,他时而支持伊拉克,时而支持伊朗。增加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用来形容两伊战争再适合不过了。


围知历史


两伊大战,两败俱伤。

战前,伊拉克🇮🇶富得流油。

萨达姆大肆采购苏联武器。

自诩兵强马壮。

可以在海湾地区称雄。

伊朗🇮🇷因霍梅尼发动了伊斯兰革命。

推翻了巴列维王朝的统制。

由原来一边倒地结欢美国🇺🇸,转变成对美交恶。

伊朗突然变成苏美都嫌弃的孤儿。

萨达姆看准时机,想进一步从伊朗手中夺取领土,取得更大的出海口。

萨达姆采取措施。

一边继续保持与苏联的密切关系。

一边又与美国媚目传情😘。

取得他们支持。

于是萨达姆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手法。

正式与伊朗开仗。

双方拚死相斗八年。

两败俱伤。

不分伯仲。

闹得精疲力尽。

均无力再战。

两伊签订了停战协定。

两国边界又回到了战前状态。

故,两伊干了件,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蠢事。

#凌远长著#


爱之育之


每日点兵,为您解答

两伊战争,被许多军事学家评论为用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最典型范例。这个问题看您从哪个角度看。
从战争结果上看,谁都没赢,因为安理会的588号停火决议让双方都回到了开战前的起点。

从战争过程中看,其实伊拉克赢了,因为在停战前,伊拉克军队已经进攻到伊朗本土。

两伊战争前,伊拉克拥有350亿美元的外汇,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欠外债700多亿,其中欠西方国家400多亿美元。

从历史上看,伊朗赢了,伊拉克输了,因为巨大的国债造成了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动因,也成为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导火索。

从中东格局上看 美国赢了,所有人都输了,因为通过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美国强势进入中东,分化瓦解了苏联在中东的势力范围。又因为伊朗的存在,你可以看到美国无休止的驻留中东,也让那些从宗教到种族都有冲突的阿拉伯国家被迫依赖美国。


每日点兵


两伊战争从1980年开始到1988年结束,一共打了8年,伊拉克和伊朗都是失败者,这场战争没有胜利者。



1.1979年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上台。那时的伊拉克是中东地区最富裕的国家。伊拉克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小汽车。由于伊拉克特别富裕,因此也加大了对军队的资金投入



2. 伊朗在1979年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政府。当时伊朗也是中东地区比较富裕的国家。伊朗所有的武器基本上都是美国进口的。但是伊朗新政府上台后非常反美、反以色列,因此遭到了美国长期的经济、军事制裁。



3.美国和以色列看到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想称霸中东,这不符合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因为美国希望中东地区的国家都听美国的话。美国不希望看到中东地区出现一个特别强大的国家,这样会成为美国控制中东的障碍。



4.而伊朗也想成为中东地区的霸主。因此美国、以色列和沙特等阿拉伯国家,支持伊拉克对伊朗发动了八年的两伊战争。两伊战争导致两国几百万人伤亡。导致伊朗和伊拉克大量消耗了大量的国力,两国从此无法在中东地区继续称霸了。



5.因此两伊战争没有胜利者,伊朗和伊拉克都是失败者。可以说伊拉克这个国家越打越穷。如今的伊拉克已经处于分裂状态,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自治区已经宣布独立。伊拉克的未来究竟会怎样,估计伊拉克的政府和人民大家都在想


香堂风子


1980年的2月,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爆发了战争,这一场战争一打就是8年,可以说,这场战争的时间也是够长的,但是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呢?

如果从明面上来看,战争结束之后,伊拉克军队阵亡20万人,伊朗阵亡40万人,而且但是伊拉克还获得了美国的装备支持,伊朗最终无法支承,伊拉克顺水推舟,宣布了胜利。

但是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其实伊朗和伊拉克全都输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伊拉克尽管明面上赢了,但是,经历过了战争,伊拉克简直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啥都没得到。

而伊朗之前的建设成果也被打得一干二净,除了死伤60多万的军民,也是什么都没得到。然而最大赢家是谁呢?其实就是美国,美国为了能够实现掌控中东的目的,让这两个国家先打,削弱他们再来抢人头。

我国在两伊战争时期,也发了些战争财,出口了大量武器装备,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

美国也在两伊战争中,通过军火贸易,赚的是盆满钵盈,还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两国实力削弱下去,为自己以后掌控中东创造了条件,可以说,美国才是最大的赢家。




进击的兔子种花家


从当时的来看,这场战争是以伊拉克的胜利而告终,然而从长远来看,伊拉克和伊朗都输的一塌糊涂。

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和伊朗都大量购买军火和武器,不过其中又以伊拉克为之最。

当时不仅仅是美国给伊拉克武器,就连当时的兔子和毛熊,也趁机促销武器给伊拉克。

而伊拉克的作战目标是夺取当时的波斯湾沿岸争议区域,其实就是为了夺取更多的出海口和油气资源。

通过地图就是知道伊拉克这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出海口狭小不已,且其地势又比较高,所以进攻伊朗,就是为了出海口、石油和水资源。

但是即便是战争后期,伊拉克依旧是没有成功控制这些区域,相反伊朗军队顽强不已,一度将战场打回了伊拉克境内。

所以说伊拉克只是名义上赢得了这场战争,就像越南当年在中国军队撤退之后,宣布获得战争胜利一样,都不过是名义上的胜利。

并且战后的伊拉克面临着巨大的问题,首先就是欠下大量的外债,尤其是欠下了科威特一万亿美元。

这使得萨达姆不得不考虑通过非常手段结束这笔债务,这也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根本原因。

由于战争的巨大消耗,使得战后的伊拉克经济一团糟糕,为了维持当时的社会福利。

萨达姆毅然而然决定通过吞并科威特来缓解伊拉克的经济形式,也就是吞并科威特的资产来填补伊拉克。

不过萨达姆没有想到,自己此举直接将伊拉克又带入了战争之中,而且是毁灭性的打击之中。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伊拉克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在信息化的作战模式之下,全世界都发出了惊叹,原来战争还可以这么打!

于是伊拉克成为了美国新武器的试验地,一顿狂轰滥炸之下,萨达姆苦心经营的伊拉克被打回了解放前。

所以从长远来看,伊拉克今日之祸,就是两伊战争时期埋下的,那场无意义的战争,将两个国家都带入灾难。

假如萨达姆当初安分守己的带领伊拉克再发展十年,伊拉克估计今日还是中东强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