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時慈禧太后沒有跑,八國聯軍敢不敢殺慈禧太后?

胖胖日記


如果慈禧太后在對全世界宣佈開戰後,沒有選擇去逃跑,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外國列強未必會選擇殺掉慈禧。最壞的後果便是將慈禧廢除,幫助光緒皇帝掌權臨朝,進行中國政體的改革,推進中國現代化的腳步,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在列強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

之所以我會有這樣的推斷,那是因為以下的幾點原因:

只是為了從中國土地上得到最大利益

從鴉片戰爭開始起,列強想要去實現的不過是將中國的海關打開,然後以此打開中國的市場,將自己國家的商品銷售出去,進一步帶動本國經濟的發展,從而在中國的身上謀取更大的利益。雖然他們不會讓那時的中國脫離自己的控制,可好在這些列強是有幾個國家形成,所以其代表的利益陣營各不相同,這就表明了他們之間會有紛爭,會有分歧,也會有矛盾,他們雖然合力攻下了清朝的大門、清朝的皇宮,但他們卻有著自己的小心思,有著自己所顧忌的利益點。畢竟幾個國家是不可能一起佔領和取代中國這麼一個龐然大物的,他們沒有精力,也不願如此,他們只是想從中國身上獲得最大的利益。雖然是慈禧對列強的宣戰,在後來列強攻破北京城後,洋人們也將慈禧歸為了頭號的戰犯,但他們這樣的做法其實並不是想要慈禧的命,而是為了給慈禧來一次關乎於生命的恐嚇,來謀求最大的利益。

為了長久的在中國發展 他們不能殺掉慈禧

就像是日本的皇室一樣,在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接受了天皇的投降後,他意識到了日本國民在對待天皇時的尊敬,他感受到了日本天皇在日本民眾中的作用。所以在八國聯軍攻破了北京後,就算是慈禧在,他們也不會冒然的去動皇室的成員。雖然百姓對這個慈禧太后多有不恥和厭惡,但這畢竟是自己家的事情。這就好比你非常厭惡自己的哥哥,可是如果有一天某個人將你的哥哥給揍了一頓,你也會在心裡難受和痛恨這個人,這便是家事和外事的處理方法。而思想先進的西方列強不可能考慮不到這點,雖然不論是法國還是英國都有過皇帝被民眾殺掉的例子,但殺掉法國和英國國王的都是法國和英國的人民,沒有外來的力量進行干預。所以如果在這個時候,列強選擇殺掉慈禧,中國的民眾們不僅不會去感激列強,還會在心中痛恨列強的侵略行為。

列強不會殺慈禧,只會去扶持光緒

慈禧是屬於保守黨的一員,而光緒是維新派的支持者,列強們為了改進中國這種迂腐的思想,很大的可能是去選擇扶持光緒皇帝。因為列強們知道,想要中國徹底的去打開通商的大門,唯有在中國選擇一個可以為他們辦事的人,光緒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因為慈禧常年大權在握,在處理事情上會有一種人上人的態度,不會很聽列強的話,而光緒就不一樣了,他從繼位開始就一直被慈禧打壓,有幾度慈禧還想將光緒皇帝廢除,雖然嘴上叫著慈禧“親爸爸”但心底一定是怨恨萬分的,如這個時候列強將其扶上位置,他一定會對西方人有所感激,並會答應列強的某種條件。

畢竟乾隆當年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就特別賜恩給一些身份低微的人,和珅就是其中的一位,這樣做的後果便是能讓受恩者對賜恩者感恩戴德,很是聽話。

在扶植了光緒後,慈禧因為是太后,所以列強不會去殺他,而是隻會軟禁她。

以上


木劍溫不勝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殺倒不見得會殺,但慈禧太后基本就廢了。

她的下場可能三種。

第一,葉名琛的下場。

葉名琛在鴉片戰爭時期裝*裝過了頭!

洋鬼子都殺到他總督衙門門口了,葉名琛還不挪窩。

因為他在總督衙門建了一個“長春仙館”,裡面祭祀呂洞賓、李太白二仙;一切軍機進止都取決占卜。

到了洋人殺了進來,葉名琛才慌了,試圖逃走已經來不及了。據說他當場雙目流淚,呻吟“兩大仙誤我”。

結果洋人倒也沒有宰了他,將他抓捕後押送到印度加爾各答囚禁了起來。

據說英國人也沒有虐待他,給予生活上的優待。

葉名琛就在印度住了1年多,又氣又鬧,最終病死在加爾各答。

如果慈禧被捕,說不定也會被押到哪個國家去,或者就扣在香港,扶持光緒帝或者其他人上位。

第二,石敬瑭的下場。

洋人對於慈禧是沒有好感的,但還需要慈禧的政府來維持中國局面,便於他們撈錢。

很有可能,慈禧會變成石敬瑭那種兒皇帝,從此被扣在中國某地,附近都是洋人的軍隊。

慈禧從此只想有部分的權力,大事都要在洋人命令下行事


第三,溥儀的下場。

說不定連石敬瑭都做不了,慈禧連一點權力也沒有了。

洋人留下慈禧只是做個吉祥物,實際上像經營印度或者越南那樣,自己組成傀儡政府管理中國。

反正,當時中國是不缺買辦的。

至於殺慈禧,沒有人會殺,畢竟她是中國最高統治者,殺了會有不利影響。

其實,對於慈禧這種人,失去了權力就比死還難受。


薩沙


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如果慈禧太后沒有跑,而恰巧又被八國聯軍捉住,是不存在八國聯軍敢不敢殺慈禧太后這類問題的,因為根本就不會殺,也不可能殺,而不是敢不敢的問題。

在八國聯軍的八個國家中,歐美七國從來沒有殺害其他國家君主的傳統。當時的歐美列強,在打敗或征服一國,尤其是亞歐的君主制國家之時,即便是將其國作為殖民地,也不會殺害該國君主,最大的限度就是流放或遷移他地。而將其作為傀儡掌控,則是更普遍的做法。


這與歐美尤其是歐洲君主國家的傳統有關,在歐洲,在歷史上一直奉行的是貴族統治。國與國與之間,君主與君主之間,在對待對方國家君主的時候,都有一種默契,即無論勝敗,對方的君主都是能夠得到保全的的。因為歐洲常年紛爭,勝敗無常,除了維護貴族統治,對對方君主的寬容也無疑是給自己退路,而這個久而久之即成了傳統。

因此,當拿破崙戰敗,也僅僅是流放;緬甸被英國所滅,緬甸國王也是被遷往印度;沙俄皇室被蘇維埃處決,遭至歐美眾多國家反對也出於此。因此,慈禧被歐美列強殺害也就無從談起了。


至於八國之中的日本,對於敵國則較歐美國家更加殘忍。但縱觀歷史,被日本吞併的琉球王國以及朝鮮,其君主或王室,儘管可能有被各種暗殺或怎樣,但並沒有直接被害的情況。更不用說在八國聯軍之中,日本並不是領導國。因此,慈禧被殺害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在清末,慈禧太后畢竟是大清事實上的君主,同時在大清國臣民中有很高的象徵作用。如果八國聯軍對慈禧太后處理不當,則在清國或許將陷入更加不利的地位。而這對於八國聯軍並不是什麼好事。


蘇綻


太敢了。慈禧若不跑,必死無疑。

為什麼我敢把話說得這麼絕對呢?因為後來李鴻章和八國聯軍議和時,八國聯軍提出的第一個條件就是殺掉義和團的罪魁禍首。誰是義和團的罪魁禍首呢?就是慈禧。

義和團剛鬧起來的時候,包括李鴻章、榮祿、張之洞等人在內的諸多老成持重之臣都是反對的。但慈禧因為肝火太大,不顧重臣們的意見,選擇了支持義和團。於是,才有了義和團的發展壯大。

當然,在議和的時候,作為慈禧的心腹重臣,李鴻章當然不會答應洋人“殺慈禧”的條件。在他的虛與委蛇之下,慈禧才算保住了一條老命。

洋人為何如此痛恨慈禧呢?這要從八國聯軍侵華的起因說起。

八國聯軍侵華,有兩個直接原因:第一是德國公使克林德被義和團所殺;第二是慈禧下令攻打各國駐華使館,並一口氣向十一國洋人宣戰。

這兩件事的根子,都是慈禧。

說句不好聽的話,大清國被八國聯軍佔了北京城,純粹是自找的。

其實,慈禧和洋人的積怨已久。

對於戊戌變法,洋人是支持的。但是,它最終被慈禧扼殺,並且囚禁了光緒皇帝。從此此,洋人就站在了光緒一邊,反對慈禧。

慈禧想廢掉光緒皇帝,洋人就宣稱不承認其他皇帝;慈禧想弄死光緒皇帝,洋人就定期給光緒檢查身體;慈禧想抓住康有為砍他的腦袋,洋人就保護康有為。

慈禧的性格多麼剛強啊,這樣被洋人綁著手腳,她心裡肯定很不爽。恰好趕上義和團的爆發,於是她腦袋一發昏,就把事情弄大了。

結果洋人一出兵,慈禧只好跑路了。從此之後一蹶不振,再也不敢跟洋人叫板。


趣談國史


不跑的話,中國就徹底完蛋了,不管八國聯軍是生擒她還是殺了她,都會讓當時的中國分崩離析,東南沿海在大賣國賊李鴻章的主導下保持中立(估計早就和西方殖民者密謀好了),也就確定東南沿海想獨立不會參戰了,少了那2億多人半壁江山,八國聯軍就可以直搗京城,慈禧太后再不走,凶多吉少呀,她再不堪也是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她要是落到敵人手裡,不管是死是活,都會讓其他救國力量投鼠忌器,就像下象棋,老帥能活動,就不會輸,要是老帥被將死了,就是交棋投降的命了。

話說回來了,如果八國聯軍真的活捉慈禧太后了,會怎麼樣呢?我覺得不大可能殺,參照拿破崙的下場,慈禧太后就有可能被八國聯軍囚禁在海外一個孤島上孤獨終老,那麼中國下場就慘了,因為1140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國土,5億多人口對於當時任何一個列強都是大大的威脅,那麼中國極有可能被分割成好幾塊,變成西方殖民者幾個毫無威脅的傀儡國,而且由於分割不均在其他列強扶持慫恿下導致互相攻伐,那麼現在的中國可能會像中東一樣悲慘,會徹底失去東山再起報仇雪恨的機會。

所以,中國人,感謝娘子關吧!



馨憐


要想說明這個問題,首先需要知道列強之所以組成聯軍發動侵華戰役的根本目的是什麼?難道他們會天真的以為,憑藉幾萬人的軍隊就能征服佔領一個東方大國嗎?顯然不是的,他們這麼做的最大的目的一是想從通過劫掠以及戰爭賠償中獲取一些短期的利益,二是發洩對他們眼中的肥羊竟然反抗的不滿,藉此震懾清朝,想獲取長期穩定的在華利益,那麼其實我們就可以明白,他們不會而不是說敢不敢殺死慈禧太后,這個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為什麼說列強不會呢?原因如下:


首先,通過分析列強發動戰役的目的我們可以知道,他們主要還是為了維護以及獲得在華利益,才聯合起來對華作戰的,那麼殺死一個可有可無的老人,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呢?不僅名聲上不好聽,而且殺死中國最高的統治者,他們又上哪去找到一個替代品,成為他們在華利益的代表,並且親善,聽話的,最重要還是能夠有足夠分量,鎮得住整個國家的人物,這可不是隨便某個滿清王爺,官員就能做到的,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代言人的列強,那麼他們在華利益就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這就背離了他們的最初意願,而且殺死慈禧對於他們沒有任何意義,還會使他們的既定利益受損,所以他們不會殺。

另外,即便說慈禧在中國的愛戴程度不高,但畢竟是一國統治者,一旦被列強所殺,必然會激起中國人的強烈憤慨和抵制,無形中給自己在華利益製造無數可能的障礙,畢竟忠心於滿清,忠心於慈禧的人大有所在,而且即便是普通人,這種也是一種奇恥大辱,對於好面子的中國人來說,反抗的情緒必然無限制的增高,得不到什麼實際的利益,反而對自己在華利益造成極大的損失,這種事列強不會去做,畢竟列強不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即便部分人頭腦發熱想要處死慈禧,其餘人也不會允許自己的利益受損。

所以說,列強即便抓住了慈禧太后,也不會殺她,反而更大可能是以此要挾,榨取中國人的更多財富和土地,獲取更多,更大的在華利益,畢竟列強一向奉行的還是利益至上的原則。


歷史微探索


八國聯軍連紫禁城都攻進去了,連圓明園都燒掉了,還有什麼不敢殺慈禧的呢?在清廷派出李鴻章與瓦德西談判之前,懲辦戰犯,“首犯”就是慈禧。

所謂1900年的”庚子國變”,表面上是“慈禧衝冠一怒為權力,公然對全世界宣戰”而導致的。

自從1840年,英國人用船堅炮利打開了中國國門,就開始將中國納入世界化的軌道。也就是說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你必須要跟著這個時代繼續往前走。

清朝也開放了通商口岸,前後也經歷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但是1898年夏天,慈禧太后廢除了光緒皇帝嘗試推行了103天的新政,再次剝奪了光緒的權力,並將他幽禁於瀛臺,慈溪一度產生了廢帝的想法,甚至物色了接班人大阿哥溥儁。

但是很顯然,時刻關注著清朝政局的外國列強,並不認為事情這麼簡單。因為此前與清政府簽訂的各類條約,第一責任人應該是清朝的皇帝。首相可以換,但是皇帝換了,這意味著有可能會不認賬。此前西方列強吃過這個虧,不然就不會有二次鴉片戰爭了。所以,面對一個積極改革,努力去融入西方文明的光緒,此刻被廢,西方列強是萬萬不同意的。

但實際上隨著西方的傳教的深入清朝的民間,各種文化衝突的矛盾開始逐漸暴露。

民間形成了兩股反帝勢力,分別是“義和團”和”大刀會”。特別是義和團運動已經呈星火燎原之勢。所到之處廣泛吸納成員,到處焚燒教堂、殺死教民、拆毀鐵路,並打出了“扶清滅洋”的旗號。軍機處中,榮祿主張鎮壓義和團,以消除與列強衝突的隱患;載漪、剛毅等人主張“勸導”,並試圖利用義和團遏制列強。

而允許基督徒深入中國境內傳教,是當初的條約上面規定允許的內容。所以當西方列強照會清廷,懲辦這兩個非法組織,最終沒有得到清廷的配合,反而1899年12月11日,清廷受到主戰的鷹派載漪、剛毅、徐桐、毓賢等人影響,曾頒佈上諭,要求地方官對地方滋事“持平辦理”。各國駐京辦視之為朝廷對“暴民”的支持。

這下輪到西方列強開始發飆了,三次向總理衙門提出抗議,要求立刻鎮壓“義和團”和”大刀會”,如果你清廷不鎮壓,那麼我們就出兵來替你鎮壓。並把軍艦開到了天津大沽,恐嚇清朝。

結果到1900年4月開始“義和團運動
徹底失控了,而朝廷內對義和團是剿還是扶,形成了鮮明的對立。

4月中旬,拳民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地方秩序已經不受官員掌控。派去討伐的清軍營官楊福同4月24日被殺;4月底,拳民焚燒了盧漢鐵路豐臺、長辛店一帶及附屬設施;5月1日,拳民拆毀琉璃河、長新一帶鐵路和電杆,導致京師電報中斷;5月6日,義和團焚燬了高碑店以北的電線鐵路,涿州拳民火燒保定以南順橋等地,占城豎旗;5月1日,京城與保定的電報線中斷;5月17日,天津以北電報線中斷,東南督撫與京城之間被迫採用馬撥傳遞公文,京城公使館與津滬領事和軍官的聯繫也中斷;5月15日,日本駐華使館書記生杉山彬前往火車站迎候聯軍,被董福祥的軍隊殺死;5月19日,京津電報中斷,鐵路也中斷,外國軍隊大舉北上。5月20日,拳民縱火焚燒大柵欄商鋪,商業繁華地帶被燒燬,火勢延及到正陽門。5月24日,董福祥部及義和團開始進攻東交民巷及西什庫教堂(這可是清朝的正規軍),打完之後就開始正式宣戰了。

朝廷形成了以徐桐、崇綺與奕勵、載漪、剛毅、英年、趙舒翹等人為首的“鷹牌”;以李鴻章、盛宣懷、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等人團結起來,與外國公使達成協議,實現東南互保的“鴿派”。而身處京師的榮祿實際上也是主張剿滅“義和團”的,但是很可惜,這一次他沒有能夠睡服慈禧,只好陽奉陰違,要麼朝天放炮,要麼送瓜果蔬菜。而許景澄、袁昶、徐用儀、立山、聯元這些人就沒有榮祿那麼老奸巨猾了,都因忠言逆耳者而別慈禧誅殺。

5月25日,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發佈宣戰詔書,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十一國同時宣戰,並招撫義和團與清軍一起抵禦八國聯軍。

但是非常抱歉的是,攻打東交民巷的行動已經持續了近20天,仍然沒有任何進展。而戰爭的形勢就開始向有利於列強的方向發展了。7月9日,清軍聶士成部與聯軍在八里臺展開了激戰。八里臺之戰失敗後,天津城外的眾多戰略據點均被聯軍佔領,聯軍逐步完成了對天津城的包圍;7月14日下午,八國聯軍在聯軍總指揮俄軍中將阿列克謝耶夫的指揮下完全佔領了天津;8月4日下午,經過聯軍內部爭吵妥協之後,聯軍部隊從天津開拔,沿運河兩岸向北京挺進;8月5日凌晨,清軍北倉防線崩潰,清軍傷亡慘重,被迫退守楊村;8月6日上午的楊村阻擊戰失敗,直隸總督裕祿舉槍自殺;12日,聯軍不費一槍一炮佔領了北京的門戶通州;8月14日凌晨,聯軍發起對北京城的進攻;8月15日凌晨,聯軍對皇城發動進攻,之後就是慘不忍睹了。

然而就在守城清軍與聯軍在城牆上激戰的時候,慈禧卻在8月14號已經跑了,而且慈禧並不稱把此次出逃成為逃跑,而稱為“西狩”。

慈禧自己跑了,要求榮祿和徐桐、崇綺主持談和,結果榮祿也跑了,徐桐和崇綺自殺了,只好要求李鴻章和慶親王奕劻一起主持議和。在面對列強列出來的一大批“戰犯名單的時候,慈禧為了自保,讓榮祿轉達李鴻章,“只要保住慈禧

就“什麼都可以商量。於是李鴻章便積極地賄賂俄國出面斡旋此事。其後簽訂的《辛丑條約》規定,懲辦罪犯,清廷一口氣殺了載漪、載瀾、載勳、英年、趙舒翹等100多個王公以及重臣。戰爭賠償白銀4.5億兩,北京至海道駐紮外國軍隊。李鴻章簽完條約,就一口老血噴出,最終病逝。而《辛丑條約》給中國帶來的傷害一直截止到1949年,長達半個世紀。



炒米視角


八國聯軍打進紫禁城,如果那個時候老佛爺慈禧太后沒有跑路,八國聯軍會不會殺了她呢?

八國聯軍肯定不會殺害慈禧太后,那就是為了利益!

八國聯軍為什麼要進攻中國?

不就是為了錢,為了利益嗎?人家打到紫禁城,可不是想推翻清朝,而是想和清朝好好談一談。

從大清朝的統治者手裡,再狠狠地敲上一大筆竹槓,繼續簽訂不平等條約,為自己的國家謀求在華利益最大化,打開中國的市場進行產品傾銷,賺取真金白銀。

然而,這一切都得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來進行解決,竟然需要打著談判的外衣做著掠奪的事情,那有誰比已經習慣跪著仰視洋人的慈禧太后更合適呢?

當然,這一切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八國聯軍的高層肯定會採用嚇哄騙等手段,來對付慈禧太后。比如說就如何處置慈禧太后召開會議,在會議上肯定會有兩方激烈爭論,一方要殺,另外一方肯定要保住慈禧太后。

這個爭議很快就會不出意料地傳到一些清朝官員的耳朵裡,這些清朝高官們很快就會在慈禧太后的部署下行動起來,與那些支持慈禧的老外勾兌,各種拉攏各種許願。當然,在他們不懈努力下,西方列強也開始鬆口。

於是和平談判開始,慈禧太后為了保住自己的老命,更是不遺餘力的竭中華之物力交予國之歡心。相信到時候的條款很有可能比辛丑條約還要苛刻,更加喪權辱國,但是對於這些慈禧太后表示誰會關心?這絲毫不會影響她的生活質量,那不就成了嗎?

還有一點就是殺死慈禧太后,不符合西方人的利益

在八國聯軍強盜們的心目中,慈禧太后才是中國真正的主人,慈禧雖然是一個老巫婆,在西方列強面前跪的頭也抬不起來,但是她當時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簡直就和神明一樣。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一種對於皇權的崇拜,一旦慈禧太后被敵人殺害,那麼很有可能造成的局面就是原本東南互保的各個省份的大佬們也會組織軍隊前來勤王。

在小站的袁世凱也不得不率領北洋精兵前來助戰,各地的人民也會拿起刀槍也會對八國聯軍的後路進行騷擾,那些和洋人們眉來眼去的大清官員此時,也就只能隱藏到幕後,不敢現身。八國聯軍武力雖強。但是,千里遠征,後勤補給什麼的肯定跟不上,如果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被中國軍民拖住,那隻能是死路一條。

對於英法等列強來說,加大兵力投入東方戰場,這不利於他們在西方牽制正在崛起的德意志帝國。所以,指望西方列強徵兵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權衡再三,與其腹背受敵,還不如留著慈禧太后,壓榨更多的利益呢!

總結

西方列強的高層都不是傻子,他們來中國是來發財的,並不是來拼命的。所以他們會選擇留下慈禧,這個比較穩妥的方案,狠狠地宰上大清朝一刀,然後唱著小曲回老家。


歷史評說


慈禧:“如果我沒跑……,怎麼可能,在向列強宣戰的那一刻,我早已經準備好逃跑了。”

咸豐皇帝死後,慈禧太后開始掌權,中國也開始敗在她手裡了。

而對於這個問題,答案是不用說的,八國聯軍為什麼不敢把他殺了,當時的京城都已經是八國聯軍的囊中之物了,更何況一個女人,所以,不是敢不敢殺他,而是為何不殺他?

(慈禧太后)

一:八國聯軍自身之間矛盾重重

在中國實力最強大的英國和俄國以及野心勃勃的德國主張瓜分中國,後起的資本主義美國則主張門戶開放的政策, 英國也不主張瓜分中國。他們為了各自的利益爭持不下。

(八國聯軍)

二:慈禧太后媚外的態度

雖然這次是慈禧太后貿然向11國宣戰,但是在之前的合作中,慈禧太后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一直相當於是洋人統治清朝的工具,有求必應,而且慈禧太后在西逃的時候,在路上還不忘向洋人認錯示好。

(慈禧)

三:八國聯軍需要慈禧太后穩定局面

八國聯軍侵華時,慈禧太后實際統治中國已經有將近40年了,在中國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得到了各方實力派的擁戴,所以八國聯軍如果想在中國奪取更大利益,就不得不需要慈禧太后出面讓中國運轉起來。

四:西方人的思想和東方人不同

在我們的思維中,斬草就要除根,但是在西方人的眼裡只有利益,只要他們的利益得到保證就可以,如果殺掉慈禧太后,他們還得費時費力的再扶持一個代理人,而且這個代理人聽不聽話還不一定。

搞笑的是慈禧才不管你們殺不殺我,反正開溜就對了。

1900年7月,八國聯軍入侵北京,21日北京淪陷,這天的凌晨時分,慈禧扮做農婦帶著光緒帝逃出了北京城,一路逃到了西安,而八國聯軍短期內還未有遠征西岸的打算。 當然不殺慈禧太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八國聯軍侵華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一個慈禧太后的生死並非聯軍重要利益所在。

(慈禧西逃)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貓眼觀史


1900年8月15日,上午,紫禁城忙做一團。慈禧換上藍色夏裝,挽起頭髮,就如同一個普通老太婆。光緒著一身平民長褂,在護衛的簇擁下,登上轎子。大隊人馬,通過德勝門,一路向西。此時八國聯軍已攻破北京的大門,炮聲清晰可辨。

慈禧等人一路擔心受怕,怕的並不是路上土匪,而是洋人的追兵。列強並沒有追出來,他們只是在北京郊外,處處設立關卡,京城街道戶戶緊閉,偶然有騾車路過,看見沿街住戶,都插著外國旗,祈求洋兵保護!

為收拾慈禧闖下的大禍,“背鍋俠”李鴻章被朝廷召去和談,其實早在這年的6月18日,慈禧就已經宣李進京,李鴻章遲遲不見動身,到了7月8日,才乘船從廣州趕往上海。不是李鴻章不想接這門差事,而是他認為要想熄滅列強的怒火,只有採取強硬措施:一鎮壓拳民;二保護在京的外國人。但據他目前的瞭解慈禧跟義和團正打得“火熱”。


令李鴻章感到欣慰的是,列強並未跟中國正式宣戰,只是為了鎮壓叛亂,才派出了遠征軍。他們並不想推翻清政府,殺掉慈禧。因為一個統一的中國對他們更有利,能更好的保護他們在華利益。

一直到1900年12月3日,清廷和列強彼此態度終於緩和下來,但就如何處罰清政府,各列強各有分歧:德國人揚言要踏平北京城,因為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一案,讓德國人很惱火;英國人贊成德國的意見,並希望和德國一起遏制俄國人;俄國人試圖討好清政府,是他們首先率兵退到天津的,俄國人的意圖是趁機割據滿洲。日本人不甘落後,也想從“調停”中撈點好處;法國人此時對中國沒多少興趣;美國人發表“門戶開放”政策的第二個照會,支持“中國領土和政權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