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他是中俄混血,12小时放单飞,70岁挑战"眼镜蛇机动"

"眼镜蛇机动"是著名的过失速机动动作,因飞机在机动过程中就像暴怒的眼镜蛇高高昂起的头而得名。这个动作对于摆脱敌机"咬尾",重获空战优势,具有重要的战术意义。当然,完成这个动作对于飞机性能和飞行员技术都将是巨大的考验。

就是这样一个高难度动作,1997年8月,一位已停飞25年,年过七旬的老飞行员,却驾驶苏-30飞机漂亮地玩了一把"眼镜蛇机动"。他,就是中国空军原副司令员林虎中将,人称"飞将军"。

天资聪颖,直上高教仅12小时放单飞

不可思议!他是中俄混血,12小时放单飞,70岁挑战

1927年12月,林虎出生于哈尔滨一个"闯关东"家庭,他是中俄混血儿,父亲是山东招远人,母亲是俄罗斯人。幼年双亲双亡,后被林之祯收养,取名林根生。年仅11岁便参加了八路军,成为一名"红小鬼",因他年纪小,被分配当勤务员,部队领导给他改名为"林虎"。由于他机智灵活、不怕牺牲,多次出色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受到部队领导的表扬和奖励。

抗日战争结束后,他随部队进军东北,被选送到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学习飞行。此时全国还处于内战中,国民党依仗其空中力量的优势,对航校不断进行狂轰乱炸,妄图把人民空军扼杀在摇篮中。在零下四十多度的隆冬,林虎随航校经历了通化——牡丹江——密山的数次搬迁,学飞之路异常坎坷。

当时,航校仅有的四架初级教练机,摔掉一架,余下的三架都不能飞,只好直飞高级教练机,这对新学员不仅困难大,危险性也很大。而天资聪颖的林虎靠着他的机敏和灵气,克服重重困难,仅由日本教官带飞了12小时就放单飞了,最终靠过硬的本领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飞行员。

据林虎将军回忆说:我飞的那架教练机就有一百多个补丁,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即便如此,他还是多次完成了高难度飞行动作,成绩在航校名列前茅。毕业后,林虎和他的同学孟进直接被调入北平南苑飞行队,担负起了保卫北平的任务。

不可思议!他是中俄混血,12小时放单飞,70岁挑战

顾全大局,入朝空战冷静指挥显才干

林虎在朝鲜空战中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的战绩,这个战绩在入朝作战的飞行员中并不突出。但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战争爆发后,林虎已担任空三师9团副团长,具有较强的空中指挥能力,是一名优秀的空中飞行指挥员。他曾这样告诉记者,按照部队的纪律,作为空中指挥官,他的主要职责是带好部队,运用好战术和保证部队安全,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攻击敌机。

由此可见,林虎将军并非作战能力较弱,而是他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了指挥部队取得全面胜利的"大胜利"上,有战例为证。

1951年12月15日6时58分,美机4批52架活动与平壤上空。7时08分,"空联司"指挥所下令空十四师42团起飞18架飞机,由副团长边逢积率领;空三师9团起飞20架飞机,其中四架发声故障返航,由副团长林虎率领16架飞机担任掩护,打击活动于平壤上空的敌战斗轰炸机。空中编队至清川江附近进入战区后,为使兄弟部队迅速抓住有利目标进行攻击,林虎根据丰富的作战经验,适时引导42团18架飞机降低高度至4000米搜索前进,9团则在7000米高度掩护,并引导42团发现敌机。这是空三师多次掩护兄弟部队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之一。

不可思议!他是中俄混血,12小时放单飞,70岁挑战

抗美援朝胜利后,由于林虎表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年仅27岁便出任空十八师师长,在东南沿海指挥作战,一次击落台湾空军飞机两架、击伤一架。1985年任空军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壮志凌云,古稀之年再创奇迹扬威名

1996年,珠海航空展上,俄罗斯的苏-30飞机高超的特技表演轰动世界,林虎将军对此倍感兴趣,并结识了俄罗斯试飞院副院长科沃秋丘尔。科沃丘尔主动提出和林虎一道飞苏-30,说这是他的光荣和最大愿望。林虎问:"要我飞,谁能批?""要找最高当局核准"科沃丘尔回答。

这件事得到了林虎的老朋友、俄罗斯试飞院总顾问莫斯科维杰也夫上将的支持,在他的斡旋下,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亲自批准了飞行计划。

虽然已经停飞25年了,但几十年的飞行经验,赋予了林虎将军稳重和睿智;作为飞行员的运动自觉让将军的身体素质保持得很好;而且,他对苏-30战机的性能、设备和有关数据等航空理论研究得很透。


不可思议!他是中俄混血,12小时放单飞,70岁挑战

饶是如此,林虎将军在飞行前,又认真了解了飞行座舱内的各种设备和使用方法,而后和准备同乘的科沃丘尔进行了协同演练。飞行过程中,科沃丘尔对林虎十分信赖,完全放手让他操作,林虎将军以70岁的高龄,驾驭当时世界最先进战斗机在空中腾挪了20多分钟,完成多个复杂的飞行动作,飞出承受多个载荷的令人叫绝的"眼镜蛇"高超特技动作,为世界航空史之罕见。

当多彩的伞花飘落在长长的跑道上时,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林虎将军跨下战鹰摘下银盔,在现场亲友的祝贺、拥抱中为自己几十年的飞行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