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早年游学,碰到朱元璋躺在地上,为什么就能预测他成为皇帝?

醉墨客


其实,这只是一则虚无缥缈的民间传说,只能当故事听,和真实的历史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关于朱元璋和刘伯温的传说,在民间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其中一则最具代表性的传说是从朱元璋设计请刘伯温出山襄助自己开始的。

朱元璋加入淮西红巾军后,从最基层做起,经过多年的浴血打拼,终于攻占了应天府(元称集庆,后改南京),有了一块相对稳固的根据地,他自称吴王,麾下兵多将广,为将事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他就想寻访一位登高望远、足智多谋的军事辅佐自己。

有人告诉他,在处州青田县(今浙江温州青田)有一位叫刘基(字伯温)的奇人,原本是元朝高安(江西高安)县丞(小吏),后来辞官归隐,此人博学多才,尤善八卦象数,有鬼神莫测之机,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如果您能请他出山,何愁大事不成?!

朱元璋一听有此世外高人,心中大喜,于是派人携带礼物三番五次去恭请,都被刘伯温婉拒。使者们回来对朱元璋说:“刘先生说时机未到,不愿出山,他在等真命天子的降临”。

朱元璋手下几位性如烈火的猛将很是恼火,他们拍案叫嚷道:“这酸子架子还挺大,竟然屡请不来,干脆给他来点硬的,派军队去“请”。如果还请不动他,就杀掉他算逑”!

朱元璋制止了这帮鲁莽的武夫,说:“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遂三分天下得其一。文人清高,摆摆谱也是为自抬身价嘛。咱是想请他出山为己所用,而不是将他一刀‘咔嚓’完事。我有一计, 他不是说自己在等真命天子吗?那我就自导自演一出真命天子下凡的好戏给他看”。

某日,刘伯温离开青田到杭州办事,路上听人说起一位异人的事迹。这位异人是个私盐贩子, 他义薄云天,视钱财如粪土,平生最喜欢打抱不平,仗义疏财,而且练得一身好武艺,一旦施展开来,十几条汉子也近不得身。

刘伯温平时就喜欢结交江湖豪杰,听到附近有此人物,顿时来了兴趣,很想去见见此人。打听到这位盐枭的落脚处后,刘伯温兴匆匆地赶将去。走到半道,只见路旁草地上四仰八叉躺着一个人,正呼呼大睡。

刘伯温定睛一看,发现此人睡姿颇不寻常:只见他头枕一根扁担,两臂平摊,双腿叉开。此人熟睡后的身姿呈“大”字形,加上头枕的扁担恰似一个“天” 字。刘伯温想唤醒他 ,于是上前推了一把,那人正在酣睡,被刘伯温一推,顺势翻了个身,变成了侧睡姿,头一低,脚一勾,又昏昏睡去。他一侧身,那根扁担不经意被压在腰下。刘伯温一看,惊骇异常,失声道:“哇塞!这不是个‘子’字吗?‘天子,天子’,一个人的睡姿居然能呈现这两个字,可想这人绝非寻常之人, 或许他就是自己一直在苦等的真名天子” !

他把那人弄醒,两人席地而谈,刘伯温发现他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盐贩子。

刘伯温很是惊讶,问:“你一定不是池中之物,也不是普通贩私盐的,报上真实姓名来”。

那人呵呵一笑,亮出了身份:“我就是多次去请你出山而不成的朱元璋”。

刘伯温尴尬一笑,知道自己着了他的道儿,上当啦。不过,此番朱元璋如此煞费苦心,亲自来请,他实在找不出理由拒绝了,从此他离开故乡青田,跟随朱元璋走上了一条王霸天下的不平凡之路。

当然,这段传闻听听即可,万不可当真。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朱元璋从来没有亲自去请刘伯温出山辅佐自己。而真实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即便刘伯温智虑深远,能掐会算,也只是个倚人成事之辈,尤其是后期朱元璋与刘伯温的博弈,在碾压一切的皇权面前,刘伯温那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伎俩不堪一击,在戾狠嗜杀的朱元璋面前,精通象纬之术的刘伯温毫无招架之功,只能退而自保,最终只能以无可奈何的失败而告终。

然而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在刘伯温出神入化的智慧面前,总是徒唤奈何,无计可施,与正史形成了鲜明而有趣的对比。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由于营养跟不上,现代眼光来看长得有点丑。古代又穷又丑所以父母就跟他找了份事,就是跟地主放牛。

故事1,朱重八天意使然,小时候和很多小孩假扮皇帝,轮流扮皇帝,轮到朱重八,当时他要斩犯重罪的罪臣,别的小孩都不听话,突然一支树枝断了,刚好打死扮罪臣的小孩,所有的小孩都跪在地上喊万岁。后来朱重八在小孩里的威望很高。

故事2,朱重八胆肥心眼多,他和别的伙伴一起跟地主放牛,当时由于天灾人祸,牛在当时是不准杀,更别说吃牛肉,但朱重八和伙伴们想吃,于是朱重八就想了个坏主意,他和伙伴把牛杀了,把整条牛尾留下,吃饱后,他让伙伴拿着牛尾站在崖边,他故做慌张的向地主报信说牛跌下崖,伙伴正拉着牛尾,结果地主带人去,伙伴说牛已经跌下去了,牛尾拉断。

故事3,朱重八天子之象,朱重八放牛期间,有一天刘伯温路过,朱重八头枕扁担,四肢张开睡着,刘伯温远看是个天字,走近叫他,没叫醒,朱重八谜糊之间又换了个姿势,身体弯曲,把扁担放在腰间,刘伯温一看是个子字,顿时把刘伯温惊呆了。

故事4,朱重八经徐达介绍加入明教,当时明教教主张无忌爱美人不爱江山,朱重八在明教五行旗做小头目,慢慢做大,并打败当时在丐帮的陈友谅,后来一统天下。好累啊,瞎扳累死人了。


小迷徒359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一奇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能。

刘伯温早年间曾在元朝廷为官,当时官场腐败、正义难伸,刘伯温心情十分郁闷,所以他决定辞去官职,遍游天下。

当他在徽州游玩时,听闻歙县有一仙人洞,洞里住着一个疯和尚,嘴里老是念叨一句话:“朱刘和天下,只等有缘人。”但周边乡邻没人知道他的来历。刘伯温很是好奇,决定一探究竟。

这一日,来到了仙人洞,只见一和尚盘坐于一青石之上,微闭双目。刘伯温开口道:“学生青田刘伯温,特来拜见大师!”

和尚闻声双目微睁,打量了一番刘伯温,开口道:“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刘伯温十分纳闷,正欲开口,和尚接着说:“我乃周颠,在此等候你多年。现传你一本奇书,辅佐新主平天下。元神俱灭,龙兴凤阳!”


说完这句话,和尚化作一缕青烟,飘然而去。只见青石之上留有一本书,刘伯温拿起一看,书面写着“六甲天书”四个字。接着刘伯温回味了一下和尚最后一句话,应该是说元朝要灭亡,而新的真龙天子在凤阳。

刘伯温下了山,当即启程赶往凤阳。但凤阳那么大,如何寻找真龙天子呢?一般真龙出现都会天生异象,刘伯温决定从“异象”开始下手。

刘伯温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探得一朱姓农民家的儿子朱重八,出生时有与常人不同之处:朱陈氏在临产前一天晚上,梦见一位神仙给自己吃了一粒金光闪闪的仙丹。

结果第二天就生了孩子,分娩当天之时卧室忽然充满了红光,邻居们都以为老朱家着了火,纷纷前来帮忙灭火。

刘伯温此时并不能确定朱重八是否就是他要找的人,于是他决定当面观察一番。经打听后得知,朱重八在后山帮地主刘德家放牛。


当刘伯温赶到后山时,只见是一个放牛娃头枕一条赶牛鞭,四仰八叉躺在草地上睡觉,刘伯温仔细一看,这个姿势象煞了一个“天”字。

刘伯温看着这个姿势很好笑,不禁童心大发,他折了一根狗尾巴草在放牛娃脚板底下挠起了痒痒。放牛娃脚底被挠的难受,不觉翻了一个身,侧睡在草地上,一双手放到身前,一只脚伸直,一只脚抡到身后。

刘伯温再一看放牛娃的睡姿,不觉大吃一惊,这不是一个“子”字吗?联想到刚才看到的那个“天”字,合在一起,正是“天子”两个字。

此时刘伯温确信这个朱重八就是他要找的人。于是他什么都没说,直接回到了家乡青田。他后面要做的就是苦修《六甲天书》,等候真龙天子召唤。

多年以后,朱元璋高举义旗,刘伯温前来辅佐,朱、刘合璧得以和天下。

以上内容乃民间传说,勿当正史解读。



花木童说史


在很多版本的书籍中提到早年间刘伯温在游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放牛娃在树下熟睡,刘基通过察言观色,看这名放牛娃睡姿,大吃一惊,甚至从马背上跌落下来,认为这个放牛娃就是真命天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刘伯温早年游学

刘伯温少年时期非常聪颖,古文虽然非常繁杂,但是其能够过目不忘,吟诗作赋,文章诗词,无所不通,而且能够知天文懂地理,因此被乡里人公认为“神童”,以至于他的名声流传非常广泛,引起元朝重视。

刘伯温在考试上节节胜利,被委任为官员。但他对于蒙古人的骄横跋扈与民族欺压的政策,失望透顶,因此不久之后决定辞官回乡,到处游学。

当时的老百姓都没有什么知识,而对引经据典、卜挂推算的刘伯温非常的崇拜,认为刘伯温就是传说的神仙。基于此,刘伯温在当时定然是一言九鼎,说话非常有分量的。

2、刘伯温与童年朱重八相遇故事简介

据说,刘伯温早年游学到凤阳县,发现了一个牧童,在大树下酣睡。刘伯温骑在马上,分析牧童的睡觉的姿势以及他的神态,大吃一惊,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真命天子。而这个在树下酣睡的孩子就是朱元璋。

但是深度分析这个孩子之后,于是摇摇头,说这个孩子命比较苦,与佛家结缘,与乞丐结缘,其父母在他年幼之后,定然会先后去世。从刘基分析与朱重八此后的人生经历完全符合。但是这里面有很大的玄机,与其说刘基神机妙算,不如说故事背后存在着魔术。

3、刘伯温预测朱元璋的原由分析

他之所以预测朱元璋将来能够成为皇帝,其真实性存在着的很多疑问。刘伯温在元末明初以及名满天下。其给予人们带来的印象就是高深莫测,如同道人与神仙。当事人们都是非常迷信的,对于游学、善于的卜挂的人,可以说是深信不疑的。

而明朝初年,流传刘基预测朱重八能够成为皇帝的故事,非常有可能就是造势。正如当年刘邦斩杀白蛇,正如隋朝末年,李氏取天下等,这是都是人编造出来的,就是造势,就是上天让刘邦与李渊等人成为新朝的皇帝,这对于糊弄没有什么知识水平的老百姓是非常有用的。

刘伯温在人民的心目中的地位固然是非常崇高的,因此元朝末年流传刘基在早年间预测朱重八能够成为皇帝,实质上就是为他登基造势,使人民信服,只有朱重八才是真命天子,这对于朱重八获得天下人的支持,以及夺取谈下提供帮助。

因为当时除了硕大的元朝之外,还有陈友谅以及张士诚,而朱元璋辅助的小明王也死的非常蹊跷。如果他直截了当的登基,很难使人信服。

基基于刘基在天下威望非常大,朱元璋完全可以借助刘基的嘴,说早年间刘伯温为自己卜挂,或者刘伯温第一眼看到自己,就认为他朱重八是真命天子。

因此,刘伯温在早年游学时,预测朱重八能够登基,也许是完全杜撰的,甚至刘基根本没有见过在树下熟睡的朱元璋,这也是古代君王取天下的惯用的伎俩。


小小嬴政


据说,刘伯温早年游离四方,有次途径安徽凤阳时,看到正在田里放牛的孩子朱元璋,当时朱元璋在靠在牛身上睡觉,只见他仰面朝天,整个人呈一个“大”字型,刘伯温看了很吃惊,心想:这不是一个“天”字吗?

于是,刘伯温又走近朱元璋身边,抓了一把狗尾巴草,在他脚上挠痒痒。睡梦中的朱元璋觉得脚底有点痒,就下意识地转了一个身,弯起了脚,弓起了身,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后。刘伯温一看,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这不是一个“子”字吗?

两个字联系到一起,就是天子。刘伯温当场就断言,这孩子身上有帝王之气,贵不可言,将来一定会成为皇帝。后来果不其然,朱元璋长大后,真就成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数百年来,这个故事被很多人传得是神乎其神,但其实呢?这不过是标准的民间故事。



因为,刘伯温比朱元璋大17岁,据史书上记载,刘基早年一直在家乡浙江青田读书,直到他17岁时,他因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才来到安徽。而此时,朱元璋才刚刚出生,所以两人不可能产生交集。而在探访完徽州后,刘伯温又继续回到家乡读书,然后在他23岁的时候,到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

但是,因为当时正值兵荒马乱,战火连连,所以刘伯温在考取进士后并没有立马当官,而是在家闲居三年。等到他26岁时,才被元朝廷授予江西高安县丞(正八品)的职务,此后5年,他就一直在江西高安县生活。换句话说,刘伯温从23岁到31岁期间,他只待过三个地方,那就是大都、浙江青田和江西高安县。

此时的朱元璋,刚好是从6岁到14岁,却一直呆在安徽凤阳的某个村里面,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刘伯温并不存在所谓的到安徽凤阳游离,他和少年的朱元璋,也没有任何交集。



再退一万步说,如果刘伯温真有遇到朱元璋,他还算出朱元璋就是未来的天子,那他为什么不提前押宝下注,非要等到朱元璋已经发展壮大,并下诏邀请他来南京时,他才来呢?甚至而言,既然他已经知道元朝将要被朱元璋取代,他为何还协助元朝镇压过农民起义,甚至还因为元朝想要招降起义军,结果一怒之下而辞官,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呢,这个所谓的传言,就和那些所谓的什么你老妈被龙给奸污,还有什么你老妈生你时,梦到太阳入怀;什么有人能从你头上看到五彩祥云;什么神秘的老人,说你面相贵不可言;还有什么十八子得天下一样,都是御用文人为神话皇权而拍的马屁,

他们这样宣传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告诉世人,这些人之所以能当皇帝,那是命中注定。


我是赵帅锅


话说刘伯温是天神下凡,是玉帝派其来到人间寻找真命天子,并对其进行辅佐,重塑乾坤,再续天下,因此刘伯温自带天神光环,具有识别世间万物的本领,再加上朱元璋本身就是真龙天子,具有真龙之气,以及他那“不一样”的睡姿,二者相遇,便见分晓。当然,这只能当故事听。



青年刘伯温与少年朱元璋

话说二十多岁的刘伯温虽考取功名,但是仕途不顺,原来是刘伯温生性高傲,为人清廉正直,有崇高的理想,是一个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年轻人。但是他的同僚却都是一群久居官场的老油条,吃着俸禄却不做事,整日花天酒地,尽想着如何沾花惹草,逍遥快活。因此刘伯温与众同僚们虽然同为朝廷官员,却显着格格不入,丝毫无法融合进去,显着泾渭分明,刘伯温对比却空有一番热情,却无处着力,又不想随波逐流,最后只好选择退出,另寻一番天地。



而此时的朱元璋还仅仅是一个少年,一个不知道天有多大,地有多宽,只知道想要填饱自己的肚子,做着每天都能够吃大烧饼的梦的一个放牛娃娃。朱元璋此时谈不上理想,也谈不上抱负,只能谈做梦,做一个吃的饱饱的梦。其一天的生活就是,放牛、吃饭、饿肚子、睡觉。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就是这样的一个娃娃,以后竟然会主宰天下,不,只有刘伯温知道。


刘伯温遇到席地而躺的放牛娃,为何预测其未来能够成为真龙天子?

话说,青年刘伯温离开了不喜欢的官场,四处游历,而少年朱元璋则仍然放着自己的牛。一天,二者相遇了,此时正是响午,日头高照,万里无云,刘伯温带个草帽,手握折扇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一棵干壮叶茂的大树,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刘伯温此时正好有些炎热,热汗直流,汗流浃背,于是便想走到这颗树下,乘乘凉,歇一歇。但是又走着走着却看到树底下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衣着破破烂烂,嘴叼着一颗稻草,四仰八叉的呈大字躺着,虽然一看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但是好一生富贵样。


刘伯温走着走着来到了少年的面前,看其一番好生自得的样子,起了兴趣,想要逗一逗这个孩子,于是顺手摘取了一个狗尾巴草,用来挠这个少年的脚心。但是这个少年并没有醒,而且由于比较痒,懒洋洋的翻了一个身,这一翻可不好,刘伯温一下子愣住了,并且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原来是起初这个少年仰壳呈大字躺着,这一翻身,少年一双手放到身前,一只脚伸直,一只脚抡到身后,这不正是一个子字吗!而其睡觉的时候碰巧将鞭子横放在了头上,那岂不是不是大而是天子,这一结合岂不是“天子”,此少年竟然具有帝王之气,将来可了不得,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天子。但是刘伯温虽然惊叹,但是自知要顺从天意,时机未到,不可逆天而行,于是便悄悄的离开了。


很显然,这是一个民间故事,刘伯温未追随朱元璋之前,二人从未谋面,更没有这番经历。刘伯温确实很有才华,为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又为官清廉,正是平民百姓们所追捧的影响,因此百姓们有意突出自己所喜欢的影响,甚至将其神话,为其塑造无数个有血有肉的故事。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等等故事,大部分都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吧!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三位布衣起家的皇帝,他们分别是西汉的刘邦,东汉的刘秀,和明朝的朱元璋。而朱元璋,是最被汉人认可的布衣皇帝,被认为得位最正,崖山海战以后,元朝灭了南宋,陆秀夫带领10万军民跳海殉国,情景之惨烈,让人扼腕叹息,朱元璋灭元的壮举,总算为汉人出了一口恶气。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出生于安徽凤阳,他的父亲名叫朱五四,他的名字叫朱重八,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投奔郭子兴以后起的,说到这,大家或许有些奇怪,这名字怎么都带个数字呢,原来元朝规定,平民是不允许有名字的,他们的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起代号的规律是按照出生年月日,或者按照父亲年龄加母亲的年龄,生他的时候,他父亲四十五,母亲年龄四十三,那他的名字就叫八八,因为叫朱八八不好听,就改称朱重八。

元朝的时候还有一个规定,就是封户制,把老百姓的职业都给固定了,种菜的子孙就只能种菜,打铁的子孙只能打铁,卖豆腐家的后代,只能卖豆腐,老朱家被规定为淘金户,可金子并不是那么好淘的,所以为逃避惩罚,从他祖父朱初一开始,就开始举家搬迁别处,后来他爸又辗转来到凤阳,租了几亩薄地,才勉强过上农民的生活,朱重八的童年就是在凤阳度过的,主要工作就给地主放牛。

话说有一天,朱元璋放牛的时候,被暖暖的阳光照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另一位主人公出现了,他就是刘伯温,刘伯温在元朝考中进士,因为元朝时,汉人被视为末等公民,因此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只被点为一个县丞,就是八品的县官助理,就一个八品官,刘伯温也没有当长,因为他性格耿直,得罪了当地的豪绅。

刘伯温被罢官以后,在回乡的路上,看到了一个牧童,头靠着牛,四肢伸开,仰面朝天在睡觉,他那个睡姿,活脱脱就是一个“天”字,毋庸置疑,那个牧童就是朱元璋。

刘伯温见他的睡姿可爱,就故意逗他,挠了一下他的脚心,牧童的身体翻动,变成了侧卧,双手抱头、手里放牛的鞭子,慢慢地移到腰处,形成一个“子”字,刘伯温见了,吃惊非小,于是他细细看了朱元璋的面相,发现他脑门上紫气翻腾,似有龙在盘旋,果然是天子之相!

于是就拜请朱元璋出山,最终将元朝推翻,建立了大明王朝。


据说朱元璋在起义时候,时间定在阴历的八月十五,为了防止消息泄露,刘伯温想出了一个计策,把写着“八月十五起义”的纸条,放在一个小饼里,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以后,为了纪念那个发迹的日子,于是就规定每年的八月十五都要庆祝,并将当年起兵时,秘密传递信息的小饼,命名为“月饼”,赏赐群臣分食,就这样,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其实这只是民间传说,类似的民间传说还有很多,比如“泥马渡康王”,事实本来是金国大兵压境,北宋答应金兵的条件,以亲王为质,赵构就是康王。宋钦宗答应后,赵构就被质到金国,可金兀术见到赵构,怎么看也不像个亲王,就怀疑宋朝弄虚作假,就让他回去了,因为赵构是被放回来的,根本就没有什么追兵,更没什么凶险。

可人家赵构却硬生生杜撰出一个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描述他机智勇敢地,从金国逃回来,夜宿判官崔钰的庙里,金兵追来,情况非常凶险,崔判官把他叫醒,指派泥马驮他过河,摆脱追兵化险为夷。

这个故事就是为了烘托强调赵构的君权神授高逼格。有好事者,专门分析了他回来的路线,发现他这故事编得根本驴头不对马嘴。

还有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说什么啊赤帝之子斩了白帝之子,这故事还被司马迁收录进史记,其实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这故事也是编造的。


他们之所以热衷编造这些故事,无非是为了美化自己,证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的合理性,是老天爷的安排。 朱元璋的这个故事也一样,谁都知道刘伯温能掐会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名号甚至比诸葛亮还要响亮,民间一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这样的能人一眼就看出来朱元璋小时候就能当皇帝,那结果还能错吗!由些推断,朱元璋虽然出身布衣,但却是真命天子下凡,当上皇帝也是理所应当。


历来现实


10岁的朱元璋在给地主刘德家放牛,这天晌午,他又累又饿,躺在树荫下发呆,不由得想起爹娘经常给自己讲的家族逃难史。

听父母讲自己家世代农民,祖籍是江苏句容县(今南京市句容县)通德乡的朱家巷。

父亲和爷爷像蜗牛似的,搬家搬家再搬家

爷爷朱初一被地主和蒙古统治者剥削的无法生存,带领全家老小背井离乡,逃到了淮河岸边的泗州盱眙(今安徽盱眙)垦荒种地。自己爷爷死后,家里更是一贫如洗,老爹朱五四又四处迁移,历尽艰难。他50岁时,才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的东乡定居下来,就在这里他临到了一件喜忧参半的事,喜得是老来得子有了儿子朱重八(朱元璋),忧的是家中贫寒,食不果腹,该怎么养活朱重八。从出生那天起,朱重八就没吃饱过。

朱元璋到了10岁时,其父亲朱五四为了躲避元朝沉重的苛捐杂税和徭役,再次搬家。全家来到太平乡的孤庄为地主刘德种地,这时的朱元璋就为刘德家放牛。


朱元璋放牛

在放牛的生涯中,地主的打骂是少不了的,饿肚子,就是家常便饭。幸好有徐达、汤和、周德兴等小朋友和朱重八在一起愉快地玩耍,要不朱重八的童年该有多灰暗。此时的朱元璋聪明伶俐,鬼点子多,很有号召力。有一种游戏是他最爱玩的,每天都乐此不彼,那就是“当皇帝”,皇帝的扮演者永远都是朱重八。他往高处正襟危坐,让这些小朋友跪在自己面前,高呼“万岁”。


这天他玩累了,徐达、汤和等小朋友也都回家了,只有朱元璋还在放牛。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照在朱元璋的身上,暖洋洋的,不知不觉他睡着了,就在他睡着的过程中,被刘伯温遇见。

刘伯温初遇朱元璋

刘伯温自幼聪明好学,12岁就考中秀才是个“神童”,他看书过目不忘,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擅长看天文观天象,能掐会算。《明史》记载,

“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

他青年时是个“学霸”,23岁考中进士,26岁在元朝为官,位居正八品。他忠于职守,执法严明他常常深入民间,在明察暗访中,处置了许多的贪官污吏。


这一天,27岁的刘伯温骑马游访,来到朱元璋放牛的地方,看到一个顽童睡的正酣,睡相让人震撼。只见这小牧童头枕一扁担,双臂伸直,两腿叉开,身体成“大”字与那根扁担合为一体,刘伯温打眼一看这是一“天”字。他正想掐指一算,远处的黄牛“哞”的叫了一声。也许是小牧童的职业习惯,他抓起身边的牛鞭,把身子侧向一遍,好像要起身的样子。可是他竟没有睁开眼睛,只是把牛鞭棍横放在腰间,两只小腿膝盖弯曲,脚趾指向正后方,也许是太累了,他又酣睡过去。刘伯温一看惊的差点跌落马下,这姿势分明是一个“子”字。合起来为“天子”。刘伯温近前仔细观看这小牧童面相,牢牢记在心里,轻轻策马远去。

刘伯温在正八品官职上工作了五年,由于他的正直,执法严明,得罪了很多的权贵,这些人联合起来报复陷害他,刘伯温只好辞官。至正十二年(1352年)七月(9年后),元朝朝廷又起用他,工作了不到一年,看不惯内部官场的腐败,又辞职。隐居了,就这样反反复复。刘伯温的确是个人才,被朝廷多次起用。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伯温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和刘伯温一同的还有叶琛、宋濂、章溢。刘伯温见到朱元璋,定睛一看,朱元璋就是当年的小牧童。又见朱元璋出口不凡,《明史》,太祖劳基等曰:

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者能一之耳。”



刘伯温接受了朱元璋的委任,当了朱元璋的谋臣。他提出一个让朱元璋为之奋发的建议,那就是剿灭元朝,建立新国!

文中刘伯温遇见放牛娃朱元璋的片段,来自民间的广泛流传,大家当故事听好了。其它的来自正史记载。祝大家阅读愉快!


小姐姐讲史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在元末明初,刘伯温的名声可不亚于诸葛亮,甚至还超过诸葛亮。他是朱元璋手下第一谋士,帮助朱元璋战胜陈友谅,元朝等强敌,最终统一天下。关于刘伯温的故事也是神乎其神,最出名的就是刘伯温算命了。


当年朱元璋还是一个放牛的孩童,刘伯温便遇见了他。刘伯温早年四处游学,正巧路过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而朱元璋负责给地主家养牛,每天都是如此,由于当时朱元璋年纪还小,所以放了一会儿牛便有些累了,他把牵牛的绳子固定在树桩之上,然后自己便躺在一旁的草地上休息。

恰巧这时候刘伯温路过,他看见这个放牛娃便想逗他玩,刘伯温靠近朱元璋,看见朱元璋睡得四仰八叉,双手与双脚都张开来,用一根木头当做枕头,面朝着头,朱元璋的四肢与木头形成了一个“天”字。



接着刘伯温从附近拔了一根狗尾巴草想逗朱元璋一番,朱元璋那时候家里很穷,也没有双像样的鞋,刘伯温便用狗尾巴草不停拔弄着朱元璋的脚心。或许是朱元璋实在太劳累了,他感觉有人在弄他的脚心便抬起头一看,看见刘伯温也没说什么,便继续闭上眼睛睡觉了。刘伯温则继续用狗尾巴草拨弄着朱元璋的脚心,这时候朱元璋翻过身来,身体略微倾斜,腿往上移动,朱元璋的身体便形成了一个“子”字。


刘伯温大为吃惊,刚才的“天”字与现在的“子”字,连在一起不就是“天子”二字,紧接着刘伯温又为朱元璋算了一卦,才知道朱元璋竟然是天子命。不过当时朱元璋还年幼,就算刘伯温此时跟着他也无任何用武之地,还不如继续游学,等到朱元璋需要他的时候他再出现,所以刘伯温又继续开始游学。


麦地传奇


刘伯温自幼聪明伶俐,早年对道学非常感兴趣,他的家境相对殷实。他经济上没有压力,常去拜访道家名师,因而学到许多道家的知识。据说他能做到闭气七天而不亡,而关于道家的相学、预测学、纵横捭阖之类,他也都是了然于胸。



刘伯温早年经历

刘伯温十二岁考中秀才,被誉为神童,十四岁熟读春秋经史,十七岁在程朱理学方面,造诣已很高出同辈人,后有机会接触到道家名师,他被深深地吸引,在名师指导下,对《六甲天书》、《奇门遁甲》有很深地研究。

二十三岁那年,刘伯温赶赴元朝京城大都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但那时是元朝末年,兵荒马乱,狼烟四起,社会动荡不安,刘伯温为避祸,无奈地在老家闲居三年。



刘伯温邂逅幼年的朱元璋。

刘伯温闲居三年后,因为一直对道学的兴趣,就离开浙江,四处游学,继续研究道学。

一次,刘伯温经过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时,碰到一群小孩子在放牛,在叽叽喳喳玩耍。但这群孩子中,有一个孩子很特别,不与别的孩子一起玩耍,独自躺在草坡上看夕阳,而且腰间压着一根扁担。

刘伯温看这孩子骨骼清奇,再看远处的夕阳,突然间夕阳下云彩缭绕,云彩随风飘飘忽忽间,呈现出龙凤飞翔的形状,景象非常吉祥尊贵。

深懂道学的刘伯温深知这是瑞兆,再定睛一看,这个孩子正大字型躺在草地上,腰间压着一根扁担,刘伯温心里一惊,这不是一个“天”字吗?难道这孩子是将来的真龙天子?



刘伯温立马去对这孩子说:“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这孩子倒也不怕生,很镇定地说:“我叫朱重八,今年八岁了,家里穷,在替财主家放牛呢。”

刘伯温又问了孩子的八字,这孩子挺爽快的一一回答。刘伯温经过一番细算之后,这孩子果然不凡,必是将来的帝王,于是对他对说:“将来机缘一到,我们再相聚。”

这孩子听了,感到莫名其妙,想仔细再问,可刘伯温已经离去。朱重八只好作罢,起身继续放牛去了。



刘伯温成为朱元璋的谋臣

朱元璋二十五岁时,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跟随郭子兴一路南征北战,并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

刘伯温与八岁的朱元璋离别后,在元朝担任官职期间,浮浮沉沉,屡屡不得志,干脆辞职闲居在家,等待时机。刘伯温一直记得那次与朱元璋的邂逅。

公元1360年,时机到来,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委任刘伯温为他的谋臣。从此以后,刘伯温大展拳脚,帮助朱元璋打天下,成为开国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