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岱山村“土楼之母”——齐云楼

  齐云楼位于华安县沙建镇岱山村,雄踞在山包之巅,楼高两层,以夯土和部分泥砖成墙。底墙厚1.5米。楼呈横式,与屋后山体平行。齐云楼椭圆体处,于岱山村最高脐突点,呈正向摆置。齐云楼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福建省内发现的圆土楼中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单元式民居土楼,堪称“土楼之母”。

华安岱山村“土楼之母”——齐云楼

  因筑在村中小山丘上,起点高得名。土楼坐东南朝西北,楼建筑平面为椭圆形,东西向长22.6米,南北向长14.2米,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楼取单元式结构,共28单元。每单元进深3间,各备楼梯上下,并设1方形小天井。外环2层,内环平房。外墙高9米、厚1米余,底层石砌,二层夯土。

  楼内天院亦为椭圆形,有井1眼深达18.8米。楼共有3个门,大门朝南,西门曰“生门”,东门曰“死门”;楼内嫁娶由生门进出,殡葬由死门进出。这一奇特风俗,据考为同治年间,齐云楼郭氏子孙郭凸、郭好率居民参加太平军来王陆顺德部,后被清军总兵罗大春围剿,用土炮轰击齐云楼,居民从东门逃出尽死,从西门逃出得以还生,遂改称“生死门”纪念。现匾额刻有“大清同治丁卯年吉旦”,为当时(1867)重修。原楼内居民的部分后裔后迁徙至台湾,此土楼为华安县较为重要的涉台文物点。齐云楼为目前省内发现的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圆楼,是研究生土建筑的历史重要实物。

华安岱山村“土楼之母”——齐云楼

华安岱山村“土楼之母”——齐云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