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男子都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为妻?

叫我东海


古代男子都喜欢娶十三四岁小女孩为妻?这背后的原因可就复杂了。

1,君叫臣娶臣不得不娶——法律难题。

我国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有人的一切行为都要为国家的强大、主公的事业服务。所以,臣民们的婚丧嫁娶,全部都要在国家设定的准则下进行。

典型例子就是,不许晚结婚,不许丁克,不许剩男剩女!

越国为了早日强大起来,勾践卧薪尝胆,要求臣民们“女子十七未嫁,其父母有罪。丈夫20不娶,其父母有罪。”只有早点结婚,早点生孩子,增加人口然后这个国家才能强大起来。因为,毕竟和别人打仗要靠拼人命,发展经济要拼人数。

汉朝初年,国家凋敝,为了增加人口,法律更加严格了。女子15岁不嫁出去,就要承担五倍的人头税。为了少缴税,老百姓看着嫁不出去的女儿,掐死她的心都有呢!

到了西晋,司马炎直接规定,如果女子17岁还没嫁出去,那就让县长村长负责安排婚事。否则追究行政长官的责任。《晋书》中明确规定“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

按照法律规定,每个女子的嫁人时间都有明确的“最后期限”距离这个最后期限越近,女儿就越不值钱。这样就会出现女儿临近最后期限,真是不要彩礼并且赔大量嫁妆也要嫁出去,要不然坐牢和缴税选一项,都足以让人家破人亡。

2,再不享福就晚了——寿命难题。

《权利的游戏》第八季第二集中,二丫上战场前,找了詹德利,说想尝试一下那件事的滋味,这才破处。在我国古代人均寿命低,如果不早点结婚享享福,直接就死了多可惜。

古代人均寿命状况,可能超出你的想象,汉朝大概在20,唐朝大概在27岁,宋朝30岁,清朝33岁。这样地的人寿命,真的需要早点娶媳妇留个种,要不然断子绝孙的几率真的很大的!

古代的贫下中农婚姻状况不可考,但是皇帝们的婚姻都是早婚早育的典范。

张嫣,吕雉的外孙女,11岁就嫁给了自己的舅舅汉惠帝,等到汉惠帝去世时,他才14岁,还是一个处女!

汉昭帝刘涪陵的上官皇后,6岁就嫁过来了,当了十年皇后,当太后时年仅16岁!

刘病已的爷爷戾太子刘据,被太爷爷汉武帝处死时年仅35岁。35岁当爷爷,在哪个时代是很平常的事。

3,豆蔻梢头春意闹——审美难题。

当高中语文老师告诉我,豆蔻其实是十三四岁的女孩时,我都震惊了。原来身边这些还没张开的高中女生,在古代都已经是老女人了。顿时凌乱到极点,有木有!

那些风流倜傥的诗人们,都曾经和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春宵一度,留下了令人艳羡的好时光。

宋代姜夔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写道: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唐代那位“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杜牧写的《赠别二首》中有这样个诗句: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宋朝娶了苏小妹的秦观,也曾有过豆蔻少女的爱情: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清代第一诗人纳兰性德,也是喜欢十三四岁的小萝莉: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我们熟悉的那些爱情小说中,比如林黛玉、薛宝钗,他们在红楼梦的出场年龄都是十二三岁,等到十五六岁就该结婚了!

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说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年龄被刻意缩小,就是因为删掉了一些敏感情节。

4,女性,在帝制社会只是生育工具而已!

在男权当道的帝制社会,女性地位真的是低到了尘埃里。同时面对这君权、父权、夫权三座大山的压迫,同时还要接受“三从四德”《列女传》《女戒》等道德约束。到了宋朝以后,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裹脚,人为制造无法走路的残废。

古代女子,从生下来就是被当做生育工具而养着的。比如缠足,通常女孩学会走路在3岁,四五岁就开始缠足,一个女子,一辈子能够正常走路的时间,基本就限定在学走路那短短的一年多。据说缠足能够促进女子骨盆发育,让女子成为更优质的生育工具。


在已婚女子的条令中,也有“七出”的说法。其中,不能生育就成为被休弃的合法理由。

既然老百姓都把女子当做了生育工具,那帝制社会的统治者,自然也乐见其成,促使女子早结婚早生子,多生孩子,从而就能多收税。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好东西,值得现在的我们好好学习,也值得外国人好好学习,可是对于女性的态度,实在是太变态,太恶心了。

可笑的是,居然有人真的觉得这种变态的禁锢女子的思想特别好!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娘道》,女主角的受虐狂形象居然引起了男男女女的一致赞誉,真是把我恶心坏了。

你觉得呢?


历史知事


古代女子十三岁就可以出嫁,男子十五六岁就可以结婚。想想现在,二十四五的我还是老光棍一条,惭愧啊!

其实关于这个结婚年龄的问题,即使是现代,各个国家的政策也是不同的!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伊朗法定结婚年龄为9岁(不忍直视)

荷兰法定结婚年龄12岁

法国法定结婚年龄15岁

菲律宾、韩国16岁

综上所述可见,除了菲律宾那个碉到爆国家外,其他的国家法定结婚年龄和古代的中国相差无几!至于为什么中国古代这么早就要结婚,我考虑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乱导致的人口缺失

古代各个朝代战乱频发,而战争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人口缺失,尤其是男丁!

众所周知,古代上战场打仗的都是男性,而每一次的战斗都意味着战士们的死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每一个埋骨他乡的士兵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碎!所以为了补充人口,快速的休养生息,在女子的生理机能成熟之后,便要求立即嫁人补充国家人口!

二、国家给你发媳妇

两个人过日子讲究两情相悦,只有这样才能和和美美!但是在古代,贫民女子却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方是好是坏全靠运气!

而且在古代有记载:“致女子十七不嫁者,使长吏配之”又《汉书》记载:“女子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在古代女子十七岁还不嫁人,那么没关系国家给你找老公!看看哪家还有没娶亲的男子,就把这个十七岁不嫁人的女子嫁过去吧!

现在的单身狗们如果在古代可就有福了,起码不用担心媳妇的问题!当然若是单身男子太多,没事咱们拿好号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总会有的!

第二条是汉朝时期的规定,就是说如果十五岁以上到三十岁不嫁人,赋税五倍计算!那么有人可能问了,三十岁以后呢?三十岁还不嫁人的女子,在古代是没人要的!(所以,剩斗士们,你们要抓紧啊!)

三、古人寿命短

一般因为饮食和疾病的原因,很多人也就活到40多岁!尤其是碰到灾年,天灾,战争,瘟疫,饥饿,普通的老百姓根本没有能力反抗,只能撒手人寰,留下年幼的子女!

所以为了更好的延续后代,古人们常常很早就结婚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血脉的延续在古代,永远是家族最重要的事情!

萝莉有三好:身轻体柔易推倒

小萝莉多萌啊,谁不喜欢?而且女孩子很小天生就会引起男生的保护欲,现在流行的“最萌身高差”不就是那么回事嘛!

天真无邪,呆萌,害羞,可爱这些都是小萝莉的特点!

结束语:从医学和生理学上来说,虽然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具备了生育的机能,但是身体还很脆弱。以十三四岁的身体生育孩子对她们的伤害也非常大,并且不利于心理上的健康。

十三岁的我们应该还是天真烂漫,学习知识的年龄。对比一下古代的女性,确实太过幸福了!但是每个时代都会有和人口相关的问题出现,比如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所以现在的我们放开了二胎政策!


瀚海说史


古代男子娶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分为三个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讲法:



第一个阶段:生物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奴隶社会形成之前,就是我们所说的尧舜禹时代之前,女人作为人口繁衍的重要工具,在部落中地位比较高大,由于工具不够发达,人类在完成捕获猎物、获得更多食物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人多力量大的客观规律,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维持部落的发展,女人承担着最重要的人口繁衍任务。

人类在不断认知自己自身结构的时候,发现女人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便具备生育的能力,为了人口的需要,十三四岁的女孩便成为成熟的标志,成为生育后代、繁殖下一代的最重要的力量,这时候他们担负着部落发展的使命,不得已承担这个历史使命。

第二个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夏商周时期,人类社会逐步走向奴隶社会,社会分工逐步细化,尤其是青铜器、铁器的使用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食物供给逐渐满足了人民日常供给需求,人们在解决了吃这个第一大问题之后,开始发展出了自己文明,根据马斯洛人性需求理论,人们开始满足除了吃以外的需求,即机体需求,女人在这一时期,既担负人口繁衍的需求,同时担负满足人类本能的一些需求,在古代人们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手机,他们的娱乐活动除了白天的唱歌跳舞,就是晚上继续造人的需求,但这一个时期有一个普遍的状态是国家概念开始建立,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更多的资源,战争开始出现,战争中人口的损耗较大,十三四岁女孩担负着繁衍后代的需求,人口不仅提供生产劳动力,同时担负国家防卫任务,青壮年的需求催生着女人必须从能生育开始担负生育的任务。

第三阶段:部分人员的特别喜好。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仓廪实而知礼仪”“饱暖思淫欲”,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物质文化需求,人们的美丑观念逐步建立,十三四岁女孩是这个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光,这一时期女人的职能从人口生育工具,转变成一部分人的玩具。这一时期对女人的赞美之词蜂拥而至,诸如:豆蔻年华、如花似玉等等出现,



女人担负起了赏心悦目和观赏价值,作为十三四岁的女孩是一个女子最美的时代,由于私有制的存在,这些人不得不屈就于命运,变成个别群体人的玩具。



不是古代男子喜欢娶十三四岁女孩,而是因为社会环境逼迫他们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即使是现代男人也喜欢十三四岁女孩。


少华聊史


前言:当今社会,结婚是越来越晚,我二十七岁结婚的时候,周围很多同事朋友告诉我,兄弟 你结婚太早了,应该再玩几年再结婚,我是和他们说,再晚了老婆都找不到了,这倒是符合当今社会现状,结婚越来越晚,剩女也越来越多,不过,要是放在古代,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基本都结婚了,在我看来十三四岁的小女孩或许发育都没发育完全这么就为人妻了呢,带着这个好奇,我也是着实的研究了一下历史资料。

其实古代男子喜欢小女孩子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之一:我前几天写过一篇问答,是关于皇帝选妃的,皇帝选妃的年龄界限是全国十三~十六岁未婚少女,皇帝这一选,可是把好多妙龄少女给圈进去了,其中不乏有很多对本身就是情投意合的,这被皇帝一选入宫,侯门深似海,很多妙龄女子是不愿意的,很多男子是更不愿意的,因此,古代男子都是抢在十三四岁就把小女孩娶进门,这样就有效的规避了入宫的风险。

原因之二:是古代制度原因,当时的科技不发达,所有的事情都靠人力完成,皇帝为了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当然要人越多越好,所以提倡早婚早育多生。为了让她们早点嫁人生子,还专门制定了法律,女子必须在12到15岁之间嫁出去,否则就会有高额罚款。

原因之三: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一些穷苦人家子女众多,根本养不起就会早早的把女儿嫁出去,少一个人吃饭,就少一分负担,而且还可以得到一笔彩礼钱,用于家庭花费。对于不在乎女儿生死的人来说,这就是一笔极为划算的买卖。

其实,在古代和当今社会是有所不同的,当今社会,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什么都不懂,家里什么事都不做,一看就是那份稚嫩样,在古代的女孩子都不同了,穷人家的孩子大多女孩子不读书,就是做家务,而且普遍早熟,否则,皇帝也不会海选纳妃专找十三到十六岁的女孩了,那时候的女孩,可比现在的女孩懂得多。


唯恋无名


在我国古代,女子一般十三四岁就嫁人了,很多男子也愿意娶十三四的女子。隋文帝杨坚与独孤伽罗缘定三生时,独孤伽罗也只有十四岁。

十三四岁的女子正处于发育期,发育并不成熟,不具备女性的成熟美。放在今天这就是一群刚上中学的学生,那么古人为什么喜欢娶十三四的女孩为妻呢?

朝廷法令,女子不出嫁要缴税,早嫁成为一种风气。

在我国古代,经常爆发大小规模的战争,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就是肉搏,每次都会死很多人,所以为了迅速恢复人口,很多朝代都鼓励女子早点嫁人,有些朝代甚至颁布了相应的法令。

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尽快恢复人口,就下令年满15岁还未出嫁的女子,每年要向朝廷缴税120钱。还有一些朝代,女子到了年龄还不出嫁,就降罪父母。

久而久之,在朝廷的影响下,早嫁就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


古代人平均寿命短。

我们现在一个正常人活八十岁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现在我国人均寿命是69.98岁。可是古代不一样,就是在距离现在最近的清朝,人均寿命也才刚刚突破30岁。

在古代十七八岁都已经算是比较大的年纪了,周瑜十八岁就开始统领大军了。古代女子十三四岁正是豆蔻年华,可以算得上是女子刚刚长开,比较好看的时候了。那时候,十三四岁,和平均三十多岁的寿命比起来,并不小了。


古代女子地位低,在家中是一种负担,出嫁反倒可以帮到家里。

其实有时候也并不是男子喜欢娶十三四的女孩,而是那时候女子大多十三四岁时就嫁人,男子也是没有办法。

我国古代靠的是农耕,而且生产力水平很低,每年还要给朝廷缴税,所以人口多一点的家庭可能一个男劳动力根本就养活不了一家人。

而小女孩几乎是没有劳动力的,在家里就是多一张吃饭的嘴。因此很多父母在女子刚刚开始发育时就把她出嫁了。此外女子出嫁,娘家多少会得到一些聘礼,对与普通家庭,这也是一笔不错的收益。


十三四岁的女子能正常夫妻生活吗,身体能否承受?

女孩发育的黄金时段是12到18岁,也就是说13岁左右的女子才刚刚开始发育,那么她们嫁人后能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吗?她们的身体能承受得了吗?

其实女子十三四岁,她们的丈夫一般也和她们差不多大,所以很多人结婚后很多年都没有性生活。当然也有一些女子结婚后就被逼迫性生活,这对于正在发育的她们来说,伤害是很大的。古代也有不少女子,就是因为怀孕太早,不好生产,才断送了性命。

在我国古代,女性地位并不高,很多时候她们也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如果可以选择相信她们也不愿意那么早就嫁人。


斯幽说历史


这问题问的,难道娶三四十的老女人为妻啊。

古代女子出嫁有三个年龄段。

第一,十三到十五。一般而言,女子在十三岁会有月经初潮,可以排卵,也就意味着达到成为一个女人的标准了。所以也就可以嫁人了。十三岁含苞欲放,叫做豆蔻年华。男人都喜欢这个年龄段的女子,李白,白居易,韩愈,苏东坡,都跟这个年龄段的女子发生过关系,还写了诗,大家有兴趣可以度娘之。妓院中养雏妓,也是十三岁举行开苞仪式。



第二,十五到二十。其实这就相当于现在二十七岁到三十岁的女子,已经成为灭绝师太级别了。武则天建立武周,为了提高女子地位,就把女子结婚年龄放宽到十五岁到二十岁。



第三,二十岁到二十五岁。太平公主曾经把女子结婚年龄提高到二十岁到二十五岁,不过没几年就被李隆基变了。



女子结婚年龄的迟早是跟经济形势密切挂钩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么。之所以历朝历代都提倡早婚,是因为国家缺人,国家打仗要人,种地要人,修桥铺路要人,干什么都要人,人少就办不成事。而唯一增加人口的方式就是早婚早育。而武则天和太平公主之所以提倡晚婚晚育,是因为当时大唐女权高涨,一时短暂的现象。就如杨贵妃得宠人们都生女孩不生男孩一样,也是个案,不是常态。



由于女子结婚太早,当时的卫生技术也不发达,又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当然了也不想避孕,所以女子生孩子就是鬼门关,佛家叫做母难日,尤其头胎,几乎是九死一生,所以大家看电视常见接生婆问男人,保大人还是保孩子,一般都是保孩子。



其实男子最喜欢的女子年龄是十六岁,杨贵妃就是十六岁入宫的。二八年华么。


唐风宋月


十三、十四岁的年龄,本应该是古人口中所谓的豆蔻年华。为何到了这个年龄,古代女子都要去出嫁了?而在古代女性地位比较低的情况,出嫁之后的女子,有几人过得比较舒坦?

没得办法,不嫁人就没饭吃了

古人对于婚嫁习俗的要求,其实在西周的时候就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要求女子必须在17岁之前嫁人,否则父母有罪。男子则是要求20岁之前娶妻,否则也是父母有罪。

之所以有这个要求,主要是因为早期人口的多少象征着国力的强盛。只有早婚早育,才可以尽可能的增加人口。这个时候还算好点的,后来越来越差。

再到后来如果你17岁不结婚,就会强制给你找一个配偶。他也不管你喜不喜欢,直接拉过去洞房。如果家里面不主动找也没关系,每次交赋税的时候,你家就是别人的5倍。

后来这个限定的年龄越来越小,从17岁又改成了15岁。很多家长着急把女儿“出手”,所以13、14岁就把女子嫁人了。有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可以直接指腹为婚。到了合适的年龄,商量着就操办了。

不过在后世当中,基本上也就维持在了13 、14岁的年龄。因为虽然别看这个年龄比较小,但是对于女性来说,第一次初潮差不多也就来了。初潮的到来,意味着女性可以生育了。


当然这也只是理论上面的,实际上的女性在这个时期的身体发育并不成熟。然而被迫生孩子,造成身体负担增大,所以说古代的妇科疾病非常常见。这也是为何感觉古代女子总是娇柔做作,因为实在是没办法呀。

女性嫁人比较早,男性娶妻也不晚

大家眼睛都盯着女子13、14岁嫁人,但是也不要忘记,绝大多数男性也是在13、14岁娶亲。如果说稍微晚一点的,可能最晚也就是十六七了。否则就是属于触犯法律,就算是皇室也不能避免。

西晋晋惠帝司马衷,在13岁还是做太子的时候,就已经结了婚。由于当时年龄比较小,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他的父亲就让才女谢玖以身教导,第2天早上谢玖便匆匆离开。没想到只是一次,谢玖便怀了孕。

但是这个孩子是太子的,他又不可以把孩子打掉。另外自己只是才女,又不可能有一个身份。所以只好把孩子生下来,自己拉扯长大。后来孩子都会跑了,司马衷才知道自己多了一个儿子。

北魏的文成帝拓跋浚,虽然结婚的时候已经是17岁,但是13岁的时候就去临幸宫女,导致其怀孕做了父亲。所以说别看古代人年龄比较小,但是如果说你是贵族子弟,对这些男女之事懂得多了,结婚生子自然也早。


明神宗朱翊钧5岁当太子,10岁做皇帝,17岁路过慈宁宫,看上了慈宁宫的一个宫女。随后把她带到后宫,将其临幸。然而他只是图一时之快,之后就不管不问。

但是耐不住老太后想抱孙子,就把宫女找过来细心照料,结果还真生了一个孩子。不过由于明神宗朱翊钧并不想要,所以也一直没有给任何的名分。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古代有皇位需要继承,急需要皇帝生孩子。所以古代皇帝结婚都早,自然配的妃子年龄也不大。再加上政策的问题,民间也都结婚早。

女子年龄这么小,身子承受不住怎么办

如果说这个女子是穷人家的孩子,那么可能真的没办法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管未来的丈夫怎么对待,女子也只能自己忍着。但是有钱人家不一样了,他们会给闺女送一个丫鬟。

丫鬟是干嘛的?一般是从小陪着家里面的小姐长大,然后嫁出去的时候作为嫁妆。主要工作是干嘛?

第一是万一小姐在男方家受了委屈,丫鬟可以回去告诉娘家人。另外也是娘家的传话筒,看看小姐怀孕没,那方面生活怎么样?



作为一个丫鬟,怎么知道小姐那方面生活怎么样?其实小姐刚嫁过去的时候,丫鬟是和小姐少爷住在一起。(后来要分开)小姐、少爷住主卧,丫鬟住次卧,所以里面的动静听得一清二楚。

为何要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照顾两个人,另外就是负责小姐身体不方面的时候,少爷又有需求,可以自己顶上去。很多人都是靠着这个方法,从丫鬟走到了小妾的位置。

他们的年龄基本上都会比小姐大三四岁,所以也就是十七八岁的样子。尽管这个时候身体还没有发育好,不过要比13、14岁情况好的多。必要的时候,可以代替小姐几年时间,当然这种代替的情况还是很少的。

毕竟如果嫁过来几年时间,肚子都还没有动静,很容易被别人怀疑是身体有问题。所以古代女子为了表明自己身体没问题,很少会让丫鬟代替自己。更何况也担心自己位置被抢。


史之策


娶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为妻,在现在的国人看来,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凡是18周岁以下者,皆为儿童,受到《儿童权利公约》的保护。18岁呀,多数在忙着准备高考的吧。

高中生还都属于儿童的范围,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不厚道的乐了,其实,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代人的寿命,已经大大增加了,所以,对于儿童、青少年、壮年、老年的年龄定义也不同了。

但是在古代,因为人的平均寿命有限,再加上当时的人对于自然灾害、战争的抵御能力有限,以及养老的问题,所以,子嗣传承,早婚早育就占据了主导地位。男子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为妻,除了少部分是心理方面的原因之外,主要还是跟古人朴素的生育观念有关。特别是乱世之后,当时的朝廷为了快速恢复人口,就会出台法令,降低结婚生育的年龄。

古人对于人的生理特征,虽然没有现代医学研究的这么透彻、深刻,却也按照生活经验,总结出了人的生理规律。当时的婚姻制度,也多是遵循人的生理发育期来制定的。

在唐代张守节所著《史记正义》中就说:“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而女孩子呢,则是“女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阴道通,七七四十九阴道绝”。

在古人看来,女孩子的发育相对要比男孩子早,女孩14岁,男孩16岁,生理上已经基本发育成熟了,可以婚姻了,而男子超过64岁,女子超过49岁,则不宜婚姻。凡是不在这个年龄段的婚姻,就会被称为“野合”,是不合法的。

古人朴素的生理观点,和我们现代的一些医学结论,虽然小有出入,还是大体匹配的。我们现在的法律也规定,与不满14岁周岁的女孩发生关系,不管自愿于否,都是违法的。其实,这也是从女孩子生理发育特征出发,出于保护女孩子身体健康的考虑。

从古人对人生理的观点来看,古人其实还是很聪明理性的。

我们先来看较早的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当时征伐不断,一次大的战役,可能就会死伤数十万人。所以,通常情况下,女子十五岁就要嫁人,而越王勾践甚至宣布:“女子十七岁不嫁,其父母有罪。”有了这个命令,父母们还不得都积极主动的把女儿给嫁了。

到了汉朝,女孩的婚嫁年龄进一步提前。汉惠帝刘盈(刘邦和吕雉的儿子)就下圣谕,凡是家中女儿15岁以上到30岁之间,还未嫁人的,每人每年罚款600钱。估计现在的大龄剩女看到了会被气爆,不嫁人还要被罚款,到了30岁,朝廷都懒得管了,岂有此理。所以呀,还是早点嫁人吧。

汉朝皇帝选妃的年龄则更小,通常是每年一次,选择那些年龄十三岁及以上“姿色端丽”的女孩子入宫。到了晋朝,更是大规模在民间挑选宫人,晋武帝司马炎后宫甚至达到了万人,为了选择临幸哪个妃子,竟然是“羊车选妃”,羊拉的车子在哪个妃子宫门停,就临幸哪个。

这可苦了民间有女的人家,突击选婿,提前嫁女都成了民俗。他们为了逃避选妃,开始定娃娃亲,甚至还未满十三岁,仅仅才几岁,就先出嫁了再说。只是这时候虽然已经结婚了,可是娃娃们年龄太小,并不会同房,而是到了年龄再行圆房礼。这类事情,一直到清朝灭亡前后,在很多地方还时有发生,成了习俗。

男子娶十三四岁小女孩的习惯,也就是从汉朝时,逐渐成了惯例。后来的朝代,基本上遵循了这一惯例,即使年龄稍有调整,也就是一两岁的差别。唐太宗时期,甚至规定女孩必须在13到15岁时嫁出去,如果15岁还未嫁,则“州县以礼聘娶”,由州县的长官做主,把女孩强行给嫁了。

实际上,十三四岁在古代结婚算是正常的,根据正史的记载,还有比十三四岁更早结婚的。

汉昭帝8岁即位,娶了刚满6岁的上官安之女为皇后,彻底颠覆了吧,6岁结婚嫁人。南梁简文帝娶王皇后,当时简文帝10岁,王皇后8岁。南陈后主陈叔宝娶美人张丽华,当时张丽华也才10岁。而南梁高祖之女富阳公主,北周高祖之女平原公主,都是11岁出嫁。

为什么南北朝时,结婚普遍这么早,因为南北朝时刚刚经历了五胡乱华的大乱世,人口锐减,为了恢复人口,皇室自然要带头早婚早育了。

了解了古代结婚年龄相关的历史,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古代男子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了,因为这在古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到现在为止,世界上有些国家的法定结婚年龄还是比较小的,伊朗的法定结婚年龄就是9岁,荷兰是12岁,俄罗斯是14岁,新闻里面还看到过国外儿童夫妻结婚的。而在香港和台湾,法定结婚年龄则是16岁。而我们则是女20岁,20岁呀,足足延迟了7年之久,看到十三四岁就结婚,如果不奇怪那才叫怪了呢。


奕天读历史


古代人喜欢娶十三四岁小女孩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男人都爱小女生。

那个年代,女孩子十三四就可以结婚。初婚时,男子的年龄也很小,父母当然要为儿子找一个年龄小的女孩结婚,谁也不愿意找老姑娘。

成年男子找小女孩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续弦,一个是纳妾。这时候的男子可以自己当家做主,在选择妻子和妾室的时候,自然要找清纯可爱的小女生。古人就如同现在的男子一样。许多人是一树梨花压海棠。

张嫣十岁嫁给汉惠帝刘盈;武则天十四进宫;孝庄太后十三岁嫁给皇太极。女孩子十三四岁就结婚了。

第二,古人寿命短,如果结婚晚,很可能绝嗣。

古代人的寿命很短,因此人结婚都很早。古代人十三四岁结婚的人很多的。等他们十七八岁时,就当爸爸妈妈了。如果以现代人的结婚年龄,那么许多人还没来得及结婚生子就死掉了。那么家里就绝嗣了。

《红楼梦》的贾珠不到二十岁就死了,如果按现在的年龄结婚,那么贾珠就没有儿子了。幸亏他结婚早,留下了一个儿子传宗接代。

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14岁从军征战抗清,他父亲战败自杀殉国殉后,夏完淳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后来兵败被俘,虚岁十七岁英勇就义。他有妻子钱秦篆,还有一个女儿和遗腹子,可惜遗腹子出世后夭折,夏完淳家绝后。


润杨阆苑


官方催婚最致命,这个真不能怪古人是萝莉控。其实古人更认可额是二八年华,在李白《江夏行》中提到:“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二八年华正是出嫁红妆出嫁时,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提到



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

苏轼也在诗句中提到:“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古人提到美女的时候一般都是十六岁的时候,除了个别的有特殊嗜好才真正喜欢十三四的小姑娘。比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才会喜欢“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女子。


但是因为在古代人口是评价一个朝代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力的体现。国家为了提高人口,对法定结婚年龄规定的很早。在《国语》中记载的《勾践灭吴》这一段,相信很多人都还有印象,因为这一段还入选了人教版的教材。勾践为了提高越国的国力,下令

令壮者无取老妇,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男子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实际上勾践这还算是宽容的,在晋朝时期,由于三国之乱,人口急剧下降,晋武帝下诏,女子十七不嫁人者命官员强行婚配,在《晋书》武帝纪中记载:制女子十七不嫁者,使长吏配之。而在汉朝惠帝时期规定,女子十五不嫁,税赋要以五倍数额上缴,在《汉书》:“女子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估计你要是三十了还不嫁,可能国家都放弃你了,反正你也多交了15年的单身税了。在宋朝的时候规定:“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也就是说女子如果十五岁还没有出嫁,父母是犯法的。试想一下,十五岁不出嫁,父母就算犯法了。那可不就是十三四就要急着把女儿嫁出去了吗?

长孙皇后十三岁嫁给李世民,上官皇后6岁嫁给汉昭帝,武则天十四岁入宫被封为才人。实际上当时人们若要纳妾,还是喜欢稍微年长一点的,比如十六或者十八的。苏轼的好友张先在八十的时候,还纳一房小妾,并且作了一首诗,而苏轼也和了一首来调笑他,其中一句成了千古名句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中间只隔一花甲。

苏轼则和了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更加奇特的是,张先的这个小妾还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看来数千年来,男人还是一样专情,都喜欢无论什么年纪都喜欢十八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