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的皇后為什麼不讓年妃參加太后的喪儀?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這個問題雖然很簡單,但是其背景卻異常複雜,包含著大清兩大懸案的背景因素,一是

雍正登基懸案。而是太后之死懸案。《雍正王朝》的敘事比較簡單,但是所基於的歷史事件卻十分複雜,所以我們結合史實來解讀一下這個問題。

雍正皇帝,十四爺允禵和太后烏雅氏是親生母子關係,這點人所共知。但是三人的關係卻並不和諧,這卻是史實,不和諧的因素很多,大抵有這麼幾條:

一是胤禛出生之時,烏雅氏還只是一個宮女,按照清朝皇宮的規矩,她出生的孩子就必須交由妃嬪以上級別的妃子撫養,胤禛很幸運,被康熙最寵愛的赫舍里氏,即後來的孝懿仁皇后撫養,赫舍里氏家族的龐大背景成為胤禛將來重要的支持力量。但是最為親生母的烏雅氏,確是悲催無比的,因為親生的孩子自己沒有參與撫養,感情自然淡化,由此產生的母子隔閡難以言喻。

二是老十四允禵的原因。這是烏雅氏自己生養的孩子,感情自然一直很要好,毋庸置疑。康熙晚年,在兩廢兩立太子情況下的十年間,一直都沒有再立太子。準格爾部入侵西藏之後,康熙委任老十四為大將軍王,高調凸顯允禵的地位,在當時的朝野,皆以為老十四就是未來康熙的繼承人,作為德妃的烏雅氏,內心滿滿的也想著自己親生的兒子允禵能夠繼承皇位。但是,理想被無情的事實擊碎,與她母子關係不好的老四當了皇帝,這在烏雅氏的內心成為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如鯁在喉。

這些因素與年妃有什麼關係呢?這意味著,雍正與其母親烏雅氏以及老十四允禵會因為感情的不同而產生政治上的偏見和差異,他們的矛盾狀況會折射到皇室及朝廷的方方面面。

雍正皇帝登基之後,分屬於八爺黨成員的老十四允禵被解除了兵權,由年羹堯代替出任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就是年妃的哥哥。要知道,雍正皇帝用年羹堯,是頂了很大壓力的。為什麼呢?因為自家兄弟允禵在西北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並不是說一定非要用年羹堯才能勝任,但是雍正皇帝出於政治上的考量,不得不啟用自己藩邸的奴才年羹堯。德妃烏雅氏,實在是女人不懂政治,天真的以為康熙在世的時候,老四舉薦老十四為大將軍王的故事會重演,依然會讓自己的親兄弟掛帥,出任大將軍。

而在康熙駕崩後的真實歷史中,烏雅氏根本就不認為老四會當皇帝,以多種藉口和舉止表現出對胤禛的不滿,比如不受太后之位等等,對於任用年羹堯代替允禵,歷史雖然沒有記載,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烏雅氏對這件事一定是耿耿於懷的。

太后心疼小兒子允禵是人之常理,但是缺乏政治頭腦,以至於母子二人的見地偏差越來越大,清史上的“太后之死”成為母子關係惡化的一樁巨大懸案。這其中的牽扯自然少不了年羹堯的事兒。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在西北,耗盡了大清的國庫才拿下羅布贊旦增,保證了西北的穩定,為雍正坐穩朝堂打下了基礎。但是,其後年羹堯作威作福,飛揚跋扈卻遭到整個朝野的反對,以孫嘉誠為首的清流集團率先發起了打擊年羹堯的鬥爭。

年羹堯從一個威武的大將軍倒臺了並最終被賜死,這一戲劇性的變化自然會被八爺黨,甚至是後宮拿來作為抨擊雍正用人方略失策的把柄。一直心疼老十四允禵的太后烏雅氏在大病之中還指責雍正,正是允禵耳旁風的結果。

太后死後,年妃參加太后葬禮,雍正的皇后烏拉氏不讓她參加,實際上是為她好,從一個丫頭變成皇妃,一個哥哥年羹堯生死如戲,一切都是政治擺設和犧牲品。作為雍正,即使再怎麼刻薄寡恩,攤上這樣的家事,有道是“清官難斷家務事”,他內心並不舒服。而在生的時候,烏雅氏因為小兒子允禵的政治失敗遷怒於年羹堯和年妃早已經不是什麼宮闈秘事,讓她迴避這場喪事,實際上也是避免年妃捲入更多的麻煩。

當然,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是因為年妃早產子夭折不適,故雍正未讓其參加太后葬禮。《雍正王朝》改編了這一歷史史實。


青燈問史


《雍正王朝》中,年秋月是一個悲情女子。如果沒有權力之爭,年秋月與鄔思道或許就能雙宿雙棲。可惜命運沒有給她機會,許多事情都身不由己,甚至在婆婆的喪禮上,都被雍正的皇后驅逐。

進了皇家門,並非皇家人

年秋月最初入雍王府,身份只是奴婢,基本沒有話語權。在福晉眼裡,對秋月的第一印象就是奴婢,這個印象標籤一旦形成是很難改變的。這就好比,小時候以“外號”稱呼發小,即使後來有各種頭銜,但在發小心裡,那個“外號”永遠都會對號入座。

後來,胤禛表面上給秋月“抬旗”,其實是為了杜絕謀士與武將的勾結,強行棒打鴛鴦。

隨著年羹堯職位的提升,胤禛為了拉攏他而娶了年秋月。可是哪又怎樣呢?古今中外,豪門從來不是嫁進去了就能融進去,秋月也沒有跨過那道坎。大婚當晚,秋月無奈的表情、無辜的眼淚就已經預示著她不會幸福。

更無情的是,胤禛這個“工作狂”,根本沒有心思洞房。花好月圓夜,胤禛居然還在安排工作,寫信給李衛,讓其好好監視“大舅哥”,這也從側面證明了胤禛沒把秋月當自己人。

由此可以看出,在門第觀念比較重的皇家婆婆眼裡,秋月的地位只會更加卑微。

從始至終,胤禛家人不是把秋月當下人,就是當棋子,反正沒人當她自家人。

為了配合雍正剪除年羹堯的行動,對年秋月下手

在古代朝堂上,帝王為了拉攏某一家族會寵信出自那個家族的妃子,反之,則會冷落。戰國時的秦國就將此招式發揮得淋漓盡致,比如秦王為了聯楚抗齊,就會寵幸楚國妃子、重用楚國外戚,而對齊國人冷淡。

同理,雍正為了拉攏年羹堯,會對秋月好點,提升她在宮中的品級,反之,則會“卸甲、卸甲”。簡單點說,雍正對年秋月的態度就是他與年羹堯君臣關係的“晴雨表”。

當時,年羹堯飛揚跋扈,早就引起百官與雍正的不滿。雍正也開始著手清理年羹堯,已經剝奪了他的大將軍職位。

《雍正王朝》中,雍正的皇后是一位“賢內助”,特別會配合自己的老公,比如,康熙年間爭奪大將軍職位時,他們夫唱婦隨,把胤禵“忽悠”得團團轉。

而在太后喪禮上,她同樣充當這類角色,驅逐年秋月,是為雍正“解憂”,這也可以看作是對朝臣發出的“信號”:年秋月不受皇家歡迎,我們已經與年家劃清界限,

年羹堯的事沒完,後面還有動作,各位臣工彈劾的力度還要加大。

秋月與太后的婆媳關係始終不太好

有一次,太后生病,後宮妃嬪前往探望。太后看到秋月就來氣,立刻將她攆出去。以秋月的性格,肯定不會對太后不孝順,為何太后如此討厭她?

因為太后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雍正,另一個是胤禵。胤禵是太后親自撫養長大,又是小兒子,所其太后特別疼胤禵。

西北戰事吃緊的時候,太后心中的大將軍人選是胤禵。但雍正卻不信任這個弟弟,明升暗降讓其坐“冷板凳”,把大將軍的職位給了年羹堯。

這下太后就不舒服了,而胤禵還時不時跑來火上澆油。太后心裡會怎麼想?她肯定會覺得是年羹堯搶了胤禵的大將軍職位,所以對年羹堯心懷不滿,而這種不滿會牽連到她與秋月的“婆媳關係”。

後來,年羹堯不爭氣,讓雍正進退兩難。太后的兩個兒子都被年羹堯得罪了,這就更讓太后討厭秋月了。

既然太后在生前都排斥秋月,死後肯定也不願意看到她。雍正的皇后既懂事又孝順,肯定會與婆婆站在一條線上,驅逐秋月是繼續執行太后的意志。


秋媚讀史


愛屋及烏,恨屋也及烏,年秋月一直都是皇家人的籌碼和出氣筒。

年秋月是年羹堯的妹妹,年羹堯是老十四的繼任者,在太后的眼裡,就是因為皇帝太信任年羹堯,才失去了民心,老十四才丟了大將軍的位置,她能想見年家人嗎?

年秋月就像風中飄零的樹葉,命運永遠在別人手裡!


熱河狩獵,弘曆大獲康熙歡心,雍正賞她珠寶給她抬旗,因為她“伺候鄔先生,就是最大的功勞”。她和鄔思道的情份,雍正看在眼裡,所以明賞秋月,實酬鄔思道,以收其心!

年羹堯獲重用,雍正納年秋月為側福晉,明著是和年羹堯結親,變成一家人,實際上是用這層關係牽制年羹堯。年秋月只是個籌碼。對於年羹堯來說,妹妹成了主子的枕邊人,更是難得的大喜事?

年羹堯持功自傲,飛揚跋扈,手下將軍沒有他的軍令,連皇帝的命令都不聽。讓他們“卸甲”,他們都要看年羹堯的眼色行事!雍正表面若無其事,回到後宮卻命令年秋月“卸甲”脫衣服,年秋月明顯成了出氣筒!

至於太后病重讓她滾出去,太后喪事不讓她參加,不外如是!

可憐的年秋月到死也沒忘記那個鄔先生,喃喃自語: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或許在她的生命裡,只有那段無疾而終的戀情才是唯一的亮色吧!


李飛叨


皇后不讓年妃參加太后的葬禮,給出的理由是太后生前留下話“不想再見年家的人”。

太后生前對於年羹堯有著極度的不滿。

作為國母,也算是國家的“主人”之一,年羹堯貪汙腐敗、鋪張浪費、結黨營私、居功自傲,讓朝廷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危害的是整個國家的利益,現在其已經成為整個國家的“罪人”,必然對其是非常的憤怒。

作為母親,年羹堯搶奪了自己的兒子胤禵的兵權,奪去了本應該屬於自己兒子的職務和地位,甚至搶奪了本該屬於胤禵的功勞和榮譽,這也令太后異常的憤恨。

而在發洩對年羹堯的不滿的同時,太后也是將矛頭直指雍正。

不管是為了國家,為了朝廷,還是為了自己的小兒子胤禵, 太后都有許多的埋怨和抱怨要怪罪在雍正頭上,畢竟正是因為雍正的決策和用人的安排才造就了今天這一切的結果,特別是對於自己的小兒子胤禵的不公正待遇,讓太后充滿的怨恨之心。

也真是因為如此,年妃作為雍正的妃子,年羹堯的妹妹,正好出於兩個人的交集之中,此時的太后也只能拿年妃來出氣,儘管只是指名道姓的點出了年家,但是卻是將最多的憤怒發洩給了雍正。

皇后讓年妃離開太后的葬禮,更多的是在幫雍正圓場。

首先,皇后不想讓雍正夾在太后和年妃中間,顯得尷尬和為難。

既然是太后在死前留下了遺言,“不想再見年家的人”,如果讓年妃繼續留在葬禮,那就是違背了太后的懿旨,雍正將背上不孝的罵名;如果是雍正讓年妃離開,則顯得雍正是如此的不近人情,畢竟也是剛剛冊封了人家為皇貴妃,也會招來非議。

所以,皇后烏拉那拉氏算是替雍正出面,將年妃請出了靈堂,實際上是幫著雍正處理好了這個局面,避免了雍正的尷尬與為難。

其次,此時雍正的處境確實不能在對待年妃的問題上有所表態。

此時的年羹堯已經被雍正一貶再貶,但是朝堂之上的官員們依然不肯罷休,始終要置年羹堯於死地,而雍正此時並不像真的就此處死年羹堯,還希望事情有轉機的餘地。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不能自己表達對於年妃的態度,因為他的表態很有可能就會激起朝堂之上巨浪,引得更加猛烈的對於年羹堯的彈劾浪潮,這是雍正所不希望看到的,因而此刻的他也就不能對年妃的行為有所表態,而皇后卻恰如其分的幫助了雍正度過了這一次的危機。

再次,皇后包括雍正自己都是對於年妃有愧疚之意的。

不管對於年羹堯有著再多的憤恨,年秋月是無辜的。

當初作為“人質”一樣的嫁給了雍正,實際上就讓年妃捨棄了自己的終身幸福來達成雍正對於年羹堯的掌控目的,這一點雍正、皇后都是心知肚明的,因而在這個時候更是不能讓雍正主動去請年妃離場,而又皇后去說會讓年妃不至於太過於失落與絕望。

而在年妃去世前,皇后始終陪在病床前悉心照料,也可見皇后對她的感情之深,以及代表雍正對她的歉意和安慰。

所以,皇后烏拉那拉氏不讓年妃參加太后的葬禮,不僅僅是因為太后去世前的懿旨,更多的還是為了雍正做著考量。


雍親王府


太后臨終前,雍正帶著后妃們去請安探視,太后明確說不願意見到年家的人,雍正秉承太后的意願沒讓年貴妃參加太后的喪儀。《雍正王朝》裡年羹堯的妹妹年貴妃真是個悲劇人物,先是和鄔思道兩情相悅卻又為了雍正和哥哥年羹堯的關係要緊密相連當了雍正的側福晉。年貴妃晉升皇貴妃也是僅次於皇后的地位,李德全去傳達的聖旨,年貴妃把所有的私蓄70兩銀子賞給太監們,李德全出來就罵收銀子們的小太監們,年貴妃的賞錢你們也敢要?並說年貴妃從來不靠孃家人,也就是沒拿過年羹堯的錢。可是因為年羹堯的囂張跋扈年貴妃當了替罪羊出氣筒,雍正在校閱年羹堯的中軍精銳時,體恤高溫酷暑讓將士們卸甲,無人遵旨,年羹堯一聲卸甲,將校官兵馬上執行了。雍正心裡惱火的很,又不能動年羹堯,轉臉回到宮裡去年貴妃那裡讓年貴妃“卸甲”,尼瑪拿女人出氣!太后厭惡年家的人,其實還是對雍正的不滿讓年貴妃又當了出氣筒,當年雍正讓年羹堯控制了太后的心尖尖老十四的糧草供應,也是年羹堯就任撫遠大將軍取代了老十四的撫遠大將軍王。年貴妃後來病重,臨終前多次重複一句話,想著讓雍正能饒過哥哥年羹堯。雍正顯然對年貴妃是心懷愧疚的,畢竟年貴妃對他忠心耿耿沒有辜負過他


立志成蟲


只看《雍正王朝》劇情的話,皇后不讓年妃參加太后喪儀是有道理的。



第一,因為太后臨終前曾讓年妃滾出去,併發誓不想再看到年家的任何人。主要是由於太后對年羹堯奪了他的小兒子老十四胤禵的撫遠大將軍之位感到極度不滿,卻又不敢對雍正說什麼,只好把這個氣撒在年妃身上,認定是年家的出現破壞了這兄弟倆的關係,畢竟胤禵之前能夠當上撫遠大將軍,還是雍正的推薦,但太后並不知道這背後的權謀,只是單純覺得這是兄弟情誼所致。

第二,當時年羹堯權勢熏天,不僅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就連雍正都拿他沒辦法,只能拿年妃“卸甲”來撒撒氣。在這關鍵時刻,皇后不讓年妃參加太后喪儀,也是很穩妥的。



第三,如果出於宮斗的角度考慮,皇后以此來打擊年妃,也不是不可能的呀,不過《雍正王朝》從不屑於展現宮鬥這些,所以這也算是達摩君瞎猜的吧。

當然在歷史上,年妃也確實沒有參加太后的喪儀,但原因並不是太后恨她,而是因為她在太后去世前曾誕下一子,但隨即夭折,生理心理上都不太適宜參加皇家重大儀式,故被雍正恩准,可以不用參加喪儀。

另外,諸如“卸甲”一類的事情在歷史上也不會出現在年妃身上,因為太后去世時是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當時年羹堯剛剛奉旨督辦西北軍務,但還尚未接任撫遠大將軍,所以也不存在年羹堯權勢熏天的事。



而且年妃自始至終也沒有因年羹堯的沉浮而影響到雍正對她的恩寵。雍正三年年妃病逝,雍正輟朝五日為其舉喪,這對於素以“工作狂”而聞名的雍正來說,簡直是不敢想象的。


達摩說


向敬之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仁壽皇太后在永和宮病逝。

《雍正王朝》以皇后不讓年妃參加太后喪儀之事,史料未載,留下猜疑:太后喜歡幼子允禵,結果年妃之兄年羹堯替代了允禵的撫遠大將軍職位,成為了雍正打壓允禵的幫兇。

其實,年妃未參加太后喪儀,是編劇結合史料的想象。

仁壽皇太后去世的十三日前,年貴妃(元年二月冊封)誕下一子,即福沛,當日夭折。太后駕崩,年妃理應戴孝,但在坐月子、又處於喪子之痛中,可能被雍正特別照顧,不參與哭喪。

從年妃產子旋殤的事情來看,她應該是在上年十一月康熙駕崩時,長時間磕頭致哀行禮,導致胎兒受了嚴重影響,或胎死腹中,或者新生即死,嚴重損壞了身體。故而,她在生產之後,不免重病在床。

此時,年羹堯雖然奉旨主持西北軍務,在調遣軍兵、動用糧餉上,節制邊務辦餉大臣及川陝、雲南督撫提鎮,成為了雍正在西北的軍事代理人。但,此時的年羹堯並不驕縱,在為滿洲皇家賣力。更重要的是,允禵的撫遠大將軍印,不在年羹堯手中,而在繼任撫遠大將軍延信手中。

年羹堯是雍正的心腹重臣不假,同時也曾是康熙的重臣。他的妹妹年氏成為雍正側妃,是康熙的指婚。仁壽皇太后還不至於昏聵得因雍正閒置幼子,而遺恨年家兄妹。


以禮觀書


那年妃為什麼沒有參加太后喪儀呢?


因為年妃在太后崩前13天,由於動了胎氣,早產了一個男嬰,夭折了,(就是雍正的第九子福沛)年妃身心倶傷。

根據史料分析,年妃的早產應該跟她本身體質有關,因為年妃先後生了三個男孩都沒能夠序齒,可謂命苦也!若年妃生下的男孩若是得以存活一個,怕歷史都有可能改寫。


本來體質就不行,又因為康熙大喪,終日行三跪九叩之禮,未免動了胎氣。現在剛隔半年又逢太后大喪,正逢年妃又在月子裡,所以丈夫疼老婆,不讓她再終日跪在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更何況,此刻年羹堯對於雍正來說開始變得重要了。因而無論哪個角度來講,年妃沒有出現在太后的喪儀上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之所以說開始變得重要,那是因為此刻年羹堯還沒有取代延信,全面掌握西北軍權。)

但是在《雍正王朝》裡,編劇刻意把年妃這事跟胤禵沒有回得了西北聯繫到了一起,就把烏雅氏那種老太太疼小兒子,偏心眼的細節給刻畫出來了。


80後以後的孩子因為大都是獨生子,無法體會那種老人“一碗水端不平”,但是在很多80後以前出生的人都能體會到這種“愛恨情仇”。

其實老人本身的出發點是都希望孩子們過得好,但是因為每個人的境遇其實是不一樣的,所以必然有好有差。而且年長的通常委屈感會更重,因為年長的不但要奮鬥自己,還要拉扯弟妹,為整個大家庭付出。但是時間一長這便是理所應當了。

而弟弟因為小,卻享受著整個家庭的關愛。當大哥開始為自己小家付出的時候,弟弟還不樂意了。而父母總是把老大給自己的補貼補給偷偷給弟弟。還要讓老大幫助弟弟。老大自然也不滿意了,都是一個爹孃生的,憑啥你那麼寵他?我又算什麼?

而雍正和胤禵就是一個家中老大和老小之間的關係。


更何況,雍正並非由烏雅氏親自撫養大的。所以在烏雅氏眼中,你胤禛都當皇帝了,一定得拉扯胤禵。你沒當皇帝的時候,就曾舉薦胤禵當大將軍王,現在你當皇帝了,就更應該幫襯胤禵了。

但是在烏雅氏提要求的時候,她並不沒白這裡面的政治背景。她不知道胤禵從某種意義上甚至是雍正的政敵;更不知道胤禛在此刻面臨多大的困境。


她只知道年羹堯囂張跋扈,搶了自己兒子胤禵的大將軍的位子。她甚至可能認為康熙是把位子傳給胤禵的,都是因為年羹堯奪了胤禵的兵權,胤禛甚至是篡位的。

所以野史裡會按照這個邏輯編成,孝恭仁皇后指著雍正鼻子罵,做夢也沒想到是你當了皇帝。所以才拿頭撞柱子。

在《雍正王朝》裡,年妃就是年羹堯的替罪羊,被烏雅氏恨屋及烏。


烏雅氏立下不準年家人參加自己葬禮的遺詔。所以年妃當場被雍正的皇后趕回去。表面上雍正的皇后在執行遺囑,但是隻要編劇稍微發揮一下,那又是一場宮斗大劇。我們可以聯想下皇后並沒有給雍正生下任何嫡嗣;年妃的三個孩子莫名其妙死掉。但幸運的是《雍正王朝》的劇情並未像這個方向展開。

再回頭看看《雍正王朝》裡的年妃,整個人生活得就是一個悲劇。


本來胤禛府裡包衣奴才;先被用來照顧鄔思道;當她愛上鄔思道的時候,就因為政治需要,被鄔思道做媒嫁給胤禛做側福晉;然而此刻又當年羹堯替罪羊被烏雅氏記恨;最後又因年羹堯太狂妄,被雍正拿來出氣;最後一刻死的時候還在惦記鄔思道。


然而正史裡的年妃出身書香門第,年家可不只出了一個年羹堯。他成為胤禛的側福晉是康熙賜的婚,她和胤禛關係很好,後來也沒有受到年羹堯的牽連。但是正史上的年妃真的活得比電視劇裡的年妃更幸福嗎?反正炒米沒有答案!


炒米視角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不是歷史,電視劇而已。這不是歷史,電視劇而已。這不是歷史,電視劇而已。

《雍正王朝》是難得的一部好劇。除了把四爺表現得過於大公,大事件上當做歷史初級讀物還是可以的。

裡面的男演員,八爺、十爺、十三爺、十四爺、烏先生,尤其是演康熙帝的焦晃和雍正的唐國強,都是教科書級的出演。這是一部講述男人間權利鬥爭的大戲,女子在其中只是“萬綠從中一點紅”,點綴的,但也推動劇情。作者給每個男主配了一個紅顏知己:十三爺的阿蘭,十四爺的喬引娣,康熙的烏雅氏,雍正的年秋月。。。

年秋月,四爺府中的包衣,年羹堯的妹妹。最初負責照顧烏先生,併產生了感情。但因為四爺要重用年羹堯,年秋月就成了四爺的側福晉,進而成為年妃。她也從一個連主子都敢頂撞的小丫頭,成了小心謹慎、受氣包一樣的妃子。

太后過世,后妃都去守喪。到年妃行禮的時候,皇后站出來把她攆了出去。並不是皇后有意為難她,而是太后到死都不待見她!她可憐兮兮求助地望向皇帝,她是完全無辜的。皇帝如同大多數的兒子,選擇無條件地站在母親一方。這成了壓倒年秋月的最後一根稻草,她倒下了。

太后為何如此厭惡年妃?還得從她哥哥年羹堯說起:

德妃的兩個兒子——胤禛和胤禵,只能用出色形容,一個做了皇帝,一個是康熙朝統兵的大將軍王。但偏偏這一母所出的兄弟倆卻圈不到一個籠子裡。為了皇位鬥得跟烏雞眼似的,一見面就掐。

作為母親當然希望兄弟和睦。可偏偏她的兩個兒子就是不和,更麻煩的是君臣名位已定。

烏雅氏是偏愛心疼小兒子的。總希望雍正可以重新啟用他。可雍正不僅不能啟用他,還要處處防著他。怎麼可能再讓他回青海帶兵?!

胤禵,最初站隊八爺黨,後來為自己謀劃。在康熙晚年,青海出現叛亂,因為九子奪嫡的複雜局面,大家都盤算著誰能出任這個帶兵的大將軍王就是康熙帝心中屬意的皇儲。十四爺更是堅信。

但康熙帝突然駕崩,他從戰地趕回來的時候,黃瓜菜都涼了!大位已經屬於了他四哥雍正帝了。他各種的不甘心,但已經於事無補,只能任性使氣,包括去母親那裡打小報告。

母親當然疼愛小兒子,希望他再有機會大展宏圖,也一有機會就找大兒子說。但她的倆兒子已經水火不容。她越這樣,大兒子越反感。一句:祖宗的規矩,後宮不得干政。讓烏雅氏這個太后也是無話可說。

她覺得是年羹堯搶了她二兒子大將軍的位置。再加上年羹堯的種種劣行不斷地傳到太后的耳朵裡,太后這個氣啊!她拿她的皇帝兒子沒辦法,拿在外帶兵打戰的年羹堯沒辦法;為自己小兒子再無出頭之日覺得委屈與著急,氣大兒子重用外人而不用兄弟,也順帶著替大兒子在重用年羹堯時候的各種忍氣吞聲著急。。。

管不了大兒子,管不了二兒子,太后的怨氣如何發洩,就拿兒媳婦出氣了。她覺得她倆兒子的失和,尤其是小兒子的再不能一展才華,都是年家人造成的!對於年羹堯的厭惡到無以復加。年家人的代表就是這個在宮裡的年妃!

一個麻利的姑娘,被歲月熬成了受氣的小媳婦。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這一段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最大的BUG之一,時間上與真實歷史完全割離,其內容也無史實嚴重不符。只能這麼說,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這一段完全是為了劇情需要杜撰出來的。



真實歷史上,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死於雍正元年,彼時烏雅氏剛剛當上皇太后不久,連兒子清世宗(雍正帝)給她預備的徽號“仁壽”都還沒來得及上,烏雅氏便成了孝恭仁皇后……至於說孝恭仁皇后臨終前留下遺言,不讓年妃參加喪禮就更加說不通了。雍正元年正是年羹堯權勢最為鼎盛的的時期,康熙六十一年,清聖祖(康熙帝)前腳剛去世,後腳清世宗便強令大將軍王允禵即刻返京奔喪,讓肅武親王豪格的孫子延信“護撫遠大將軍印”(代理撫遠大將軍),接管了允禵的兵權。但是,清世宗對延信這位與允禵關係良好的堂兄也並不放心。在讓延信“護撫遠大將軍印”的幾乎同時,清世宗又命時任川陝總督年羹堯星夜火速趕往西北大營,與延信共同管事,實際上就是用大舅哥年羹堯架空了“護撫遠大將軍印”的堂兄延信。自此,年羹堯成為了事實上的代理撫遠大將軍。不久之後,也就是雍正元年,清世宗又藉口戰事吃緊,將年羹堯扶正,讓年羹堯成為了真正手握重兵、節制數省駐軍的撫遠大將軍。



換句話說,雍正元年是清世宗和大舅哥年羹堯的“蜜月期”,這一點從雍正元年清世宗那些肉麻的“硃批”也能看得出。這個時候的清世宗指望著年羹堯幫自己穩定局面、順帶著還希望他能儘快為自己平定羅卜藏丹津的叛亂,無論如何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給年羹堯難堪。試想,就算孝恭仁皇后烏雅氏與敦肅皇貴妃年氏婆媳不和、就算烏雅氏因為另一個兒子允禵而反感年羹堯。再退一萬步,即便烏雅氏真有遺言,不讓年氏參加喪禮,清世宗也絕對不可能同意!更加不可能讓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出面。如此一來,豈不等於是明著打年羹堯的臉?且不說雍正元年清世宗和年羹堯尚在“蜜月期”,即便彼時清世宗內心已經忌憚年羹堯、甚至對年羹堯產生了反感,也斷然不會在明面上做出這樣的事情。畢竟,彼時年羹堯手握重、節制數省駐軍,一旦生出亂子,清世宗也無法收場。



更何況,清世宗與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的母子關係其實非常一般。因為烏雅氏生清世宗時地位低下,差不多就是後來所謂的“官女子”。所以,清世宗自幼便被父親清聖祖交給了自己的表妹兼繼後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之後,烏雅氏又生下了允祚、允禵兩個兒子,因為地位變了,允禵是烏雅氏自己一手帶大的,母子感情要遠比烏雅氏與清世宗的感情深厚。而且,烏雅氏也明顯一碗水不端平,與清世宗的關係一直比較冷淡。這就註定了清世宗尊烏雅氏為皇太后僅僅是因為這是自己的親媽,並沒有太多的母子情分。那麼,烏雅氏的話對清世宗又能產生多大的影響呢?從這個方面來看,清世宗也太不可能在雍正元年因為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的遺言去開罪年羹堯!



不僅如此,事實上清世宗和敦肅皇貴妃年氏的感情還是很不錯的。雍正三年,年氏病重,這個時候清世宗實際上已經在著手處置年羹堯了。可是,因為年氏病重,清世宗希望她能夠走得不那麼鬧心,硬是押後了對年羹堯的處置,直到年氏去世之後,才正式對年羹堯下手。而且,在年氏臨終前,清世宗還將年氏晉封為了皇貴妃,死後又將年氏葬入了自己泰陵的地宮,諡“敦肅”。在年氏之前,唯一皇貴妃入葬帝陵地宮的只有怡賢親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正牌皇貴妃入葬帝陵地宮,年氏是第一位!如果清世宗為了年羹堯的事遷怒年氏,他完全可以不這麼做!但是,他的確這麼做了。可見,年氏這位清世宗潛邸時期的側福晉與清世宗並不完全是政治聯姻,二人的夫妻感情還是很深的。這一點從年羹堯倒臺之後清世宗仍然非常鍾愛年氏唯一活著的兒子皇八子福惠也能看得出,以至於多年之後清高宗(乾隆帝)都不得不承認“皇考最鍾愛八阿哥”!試問,清世宗面對年羹堯即將倒臺的事實,對年氏尚且如此,又怎麼可能讓提問者所說的那一幕發生呢?



因此,提問者所說的這個問題,就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杜撰的情節,說白了就是為了強調年羹堯不得人心!而真實歷史上並沒有這樣的事情,完全是劇情需要。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同樣的BUG還有,如將雍正四年清世宗處置允禩與雍正八年怡賢親王胤祥去世硬生生聯繫到了一起,這同樣是劇情需要,真實歷史上二者並沒有任何關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