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大恩如大仇?

魯路修21


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恩怨分明。表面看起來是個爽快,正直的話。正是由這種思想作根基,才有快意恩仇的說法。但是恩怨都可以這樣爽快地報嗎?敝開仇單說說恩。有個唐朝小故事是這樣說的。

某一官員視察死牢,發現一死囚與眾不同,愛其才能,憐其不幸,競悄悄把他放了。不久官員獲罪,連夜逃遁。在一處偏遠村落借宿,不想主人正是被他私放的死囚,於是招待熱情。在裡間這死囚之妻就問,借宿者何人,於是一一詳明,其妻說,原來是救命恩人呀,那你當如何呢?死囚就說,好好報答呀。其妻說,人家救的是你的命,你有對等報答人家的東西嗎?死囚說,沒有呀,我總不能拿命還吧。其妻說即然你沒法報答他,不如就殺了他,以免你整日為此事煩惱。囚犯應允,便去找一殺手。

二人談話恰被官員聽見,於是連夜逃去,在一荒野樹下休息,殺手趕到,官員臨死將來龍去脈再講一遍。殺手說,我是義士,差點被人給騙了,於是匆匆返回,不消片刻帶著囚犯的人頭再回。

還有一個故事是聊齋上講的。一個樵夫與老母相依為命,有一財主見樵天生活困頓,時常接濟,時間久了樵夫的老母就問,是誰老在咱家困難時接濟咱們呀?樵夫就說是某某,其母說你以後不要再接受他的幫助,要不然以咱家的情況將來無法回報人家,你最值錢的只有你這條命了。樵夫不以為意,不多久那個財主遇到大難,於是找樵夫幫忙,只有樵夫的命才能救他,樵夫有心不應,卻又實在沒錢物回報財主,最後只能自吻以命相還。

這兩個故事都說明,當受他人大恩時啊,己經是揹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了,可是在道德層面上又必須償還,所以人格自然就降一級,變得不平等,可是人的本性又是追求人人平等的,這就行成一個巨大的心理矛盾。要不有的人在受大恩時明知還不上,只能說,來生相報,來生做牛做馬之類言語,來緩解道德負重。我答應報答你,只是期限長點,但今生就不欠了,就可以相對平等的活著了。


靜靜地觀魚


有一個節度使叫做李勉,唐肅宗平定安史之亂時,立下了大功。

當時抓住了一群亂黨,必須斬首示眾。李勉就是當時的監斬官。

李勉發現很多將要被斬首的亂黨,不是哭哭啼啼,就是垂頭喪氣。但是其中有一個人,昂首挺胸,毫無畏懼,甚至還帶有輕蔑的神色。李勉感到好奇,就過去問他:“死到臨頭,你為何不怕?還如此輕蔑?”

這人說:“怕有什麼用?大人您不會辦事呀!我們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安祿山家鄉的人,他起兵造反,我們如果不聽他的,當時就被他殺了!我們是被威脅著造反的,其實我們並不想反。如果朝廷要把我們趕盡殺絕,那麼那些造反的人就會鐵了心的跟著安祿山造反了,再也不會感念朝廷恩德了,這樣造反的只能拼命對抗朝廷,朝廷會很難應付。”

李勉一聽他說的有道理,於是他就向唐肅宗報告了這個事情。

唐肅宗也覺得有道理,於是就下令放了這些犯人裡面那些無辜的人。其中就包括剛剛那個剛直不阿的人,他真實的名字叫做李九,被釋放後他親自拜訪李勉,說李勉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千恩萬謝的去了。

李勉也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但是他沒有想到,二十年後,這件事差點就要了他的命。

已經七十歲高齡的李勉退休了,路過河北的時候,遇上了當年他救過的李九。

李九說好不容易遇見當年的救命恩人,一定要報恩,所以就讓李勉在他府裡住下了。

這個時候的李九已經發財了,他經營馬場生意,家財萬貫。

他和自己的老婆商量,說李勉對他李九恩重如山,怎麼報答李勉呢?

給他一千匹良馬?好像不夠,別人會說救命之恩,一千匹馬怎麼能報答得了?

給他兩千匹良馬?好像也報答不了。

人家對我可是救命之恩啊!要是把所有錢財都給他,自己怎麼辦呢?又捨不得。

怎麼辦?想了很久,覺得左右為難,怎麼做都是不能報答這個救命大恩!

李九的老婆說,既然恩情太大,報答不了,心裡又過不了這個坎,那不如殺了他,這樣就不用報恩了。

於是他們還僱了一個殺手去殺李勉,李九的一個下人叫做來福的,聽說了夫妻兩個的對話之後,趕緊告訴李勉快逃,李勉就趁著天黑逃跑了。

沒想到那個殺手,也是一個非常俠義的,知道李九是因為恩太重報不了恩而殺恩人泯滅人性,出於義憤反殺了李九。

李勉因此躲過一劫。

這可能就是大恩如大仇,就是讓別人無法報答的大恩,又壓在心頭難受,最後產生了最好不要讓這個恩人在眼前晃悠的心理,就是這種所謂的大恩不報如同芒刺在後,報呢又無法報答,最後就只有恨了。


乙丙丁6


為什麼大恩如大仇?這個命題值得商榷,有偽命題之嫌。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孟獲鶩傲不馴,一而再,再而三,三番五次,諸葛亮將他七擒七縱卻不斬殺,諸葛亮對孟獲可謂恩同再造。孟獲最終死心塌地臣服於蜀國,聽命於孔明,並沒有恩將仇報。

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同時也是慈善家。他把經莒的理念放到慈善當中,用商業邏輯判斷出何種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慈善,並進一步通過談判降低了成本,高效地做到了幫助更多人的目的,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大善如大惡似乎成了中國人從古到今不變的處世哲學,實質上暴露了中國人虛偽的本質。這源於虛偽文化的長期浸染。真正的大善是由己及人,不求回報,更不總是掛在嘴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準確地詮釋了大善。

無容置疑,大恩未必成大仇。同時,不可否認有大恩如大仇的現象存在。但是,絕不能以偏概全,否則就會造成人性的扭曲。行大善如果居高臨下,勢必造成接受者心理自卑,無法承受時就會從源自內心的感恩走向另一個極端。

做一件好事,付出的人並不必然高尚,接受的人不一定有能力回報。要考慮長久的影響,弄清自己的善舉是幫人還是害人。

遺憾的是很多人並不具備這種智慧,


用戶61261209737


大恩變大仇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常人都是恩怨分明、趨利避害的。有恩於人,尤其是有大恩於人,總是要謀求或索求回報。被恩於人,或認為自然,無動於衷;或形成心癮,不能休止;或因需回報,躲恨有加。

一施一冷,一愛一貪,一厚一薄,矛盾對立,形成大恩如大仇。

人生之大恩有四:生養之恩,培育之恩,知遇之恩,解危之恩,即父母、老師、領導、貴人都是大恩人。

如何化解這一對千古矛盾?

首先,施恩不圖報。

所做善事,出於本心本能,或因樂意,或因不已,或因職責,或因不忍,皆因當時最大心願與生計所需,雖有恩果,但焉非恩友?無此受施者,怎能成就人的樂善之心?樂善之事難道不是人在關鍵時刻不得不做、後而心安的事嗎?這是天地的設定,造化的安排,本心之所願,有何功何恩可居?不做則已,做則樂意,我為我願,與人何干?這樣想,回報心就輕了,愛心就大了。

相應,知恩應回報。

回報的精力、財力只是代表,體現的本心仍然是愛心。愛心的回聵應完全出於自覺自願,適時適度,更無必要完全對等,留得愛心向下向外輻射也是人之常情,那一代不是這樣?如果是在愛的氛圍中長大,要一如繼往熱愛愛你的人。如果是在少愛的環境中長大,學會愛、創造愛、佈施愛將是你一生的使命。還是那句話,做自己喜歡的事,成就別人喜歡的事。反過來呢?當然是不難為別人也不難為自己了。

所以說,大恩成大仇主要還是人為的,是由人的勢利和偏狹所致。不要說什麼“高大上”的話,回到事情當初過程的本來面目,樂還樂不夠呢,何來大恩大仇之想、之果?



大河灣精靈


受了別人小恩小惠,比如幫忙搬家,出國代購之類的小事,答謝起來並不困難,彼此還可以增減感情,一般都可以禮尚往來,這個很好理解。

當然也有“滴水之恩 當湧泉相報”的說法,自然只是一種說法,做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如果“滴水之恩”都得“湧泉相報”,那“湧泉之恩”呢?還報不報?

我們經常聽到“大恩不言謝”,受了別人很大的恩惠,就不能只在嘴巴上賣好,謝謝了事了。那要怎麼樣呢?推想起來,應該是用真真切切的實際行動來報恩,刀山火海,任由驅策。

可是,這種報恩法實在是讓人很為難,就彷彿馬路上撞上了老太太,你不能給一筆錢了事,撞傷之後你就成了她和她家人的提款機,什麼時候要錢都找你要。所以有人一狠心,乾脆來個二次碾壓,撞死了事。

其實大恩也差不多,因為欠著別人很大的恩情,什麼時候都是一種巨大的負擔,恩得還,可餘生都供驅遣的還法也太讓人有心理壓力了吧?這個對父母可以(雖然現在有非常多的不孝子孫對父母的大恩也不放在心上),對別人呢?太難了吧?

試想有一個人因為救你的命而沒了胳膊或大腿,你是用下半輩子照顧他呢還是玩消失划算呢?人性這個東西太難說。不到真真切切接受現實拷問的時候誰都有冠冕堂皇的說辭。

洪七公被歐陽鋒叔侄困在一艘輪船上,偷偷點燃了這艘船,和郭靖坐著一葉小舟逃離,可是陰差陽錯回到船上,見到歐陽鋒被烈火圍困,挺身而出拉開被火燒斷的橫桁,雙手握住馬上要砸到歐陽鋒身體的燒紅的鐵鏈,卻被對方從背後打了致命的一毒掌,還吃了他用帶有劇毒的蛇杖一杖。

後來海上遇難,洪七公師徒三人又救了歐陽鋒,他又欲恩將仇報,致三人於死命,還好洪七公機警,背出了幾句不知所云的九陰真經經文,引得歐陽鋒凝神思索,才得脫險。

歐陽鋒恩將仇報,為什麼呢?洪七公是這麼解釋的:“老毒物狂妄自大,一生不肯受人恩惠。咱們救了他性命,他若不把恩人殺了,心中怎能平安?”

看來受惠之人心中不安,就是最大的原因。心不能安,就得想辦法讓自己心安,有人選擇老死不相往來,這叫忘恩負義或者背信棄義;有人則選擇恩將仇報,這樣,就出現“大恩如大仇”的情況了。





愛學英語的秦老師


鬥米恩升米仇,當你給予別人小恩小惠時別人會感謝你,可當你對別人有大恩時,不見得會得到別人的巨大報答,甚至於變成大仇,其中原因我想大概有以下幾點:

其一,人性都是貪婪的,你給予他越多,他索求的就越多,而一旦你停止給予,他可能就會記恨你,因為他覺得你的給予理所當然。

其二,一般巨大恩惠往往意味著涉及到個人隱私,當時肯定會承諾巨大好處云云,而一旦事情過後,當事人便考慮你是否會洩露他的隱私,恩將仇報,殺人滅口也不少見。

其三,雙方價值觀差異巨大,甚至於截然相反,碰到愛鑽牛角尖的人,可不得分道揚鑣,如同大仇人一般。


史海拾礪


想了一下這個問題,實在是不希望它出現,畢竟大多數人還是不希望恩將仇報的事發生。但自然界中,多少還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母螳螂在與公螳螂交配時,會做出令人驚異的舉動,猛然襲擊公螳螂,把它的腦袋吃掉。這樣看了言情劇的寶寶們情何以堪啊。

如果從雌雄之愛來說,母螳螂這麼生猛簡直是恩將仇報。如果仔細分析母螳螂的舉動,又讓人長了見識。原來是為延續螳螂的後代。

公螳螂在常規交配中精液並不能很好發揮作用,當母螳螂咬掉公螳螂腦袋以後,公螳螂的腦神經對精液的抑制系統喪失,這時的公螳螂的精液會順利流入螳螂體內,完成大量卵子的全面受精,據說有500個左右。臨死那一刻,公螳螂或許會痛悔錯愛了另一半。

咬掉了公螳螂的腦袋還不算完,母螳螂會把公螳螂整個吃掉,及時保證了隨後的產卵體能消耗,畢竟這個過程消耗能量很大,如果吃不到食物,前面的公螳螂可能白費了。

當母螳螂產完卵以後,也馬上面臨著死亡結局,體能消耗過大,也GAMEOVER了。

這樣看來,這對螳螂冤家會在另一個時空相會吧。

然後,它們的子孫會重新向這個世界擴張,繼續演出讓人驚歎的恩仇大戲。

世界是如此千奇百怪,人類對恩與仇的理解也進入了新的境界認識。常言道“升米恩,鬥米仇。”就是說當一個人在危難時得到恰好的幫助,通常會感激你。

然而在幫助類積形成習慣時,很多被幫助的人產生各種依賴症,其至認為這種幫助是理所當然,一旦停止,會遭到他的忌恨,更可怕的倆人很可能發展成比陌路人更可悲的仇人關係。

很多啃老族,自己不努力工作,總是依賴父母,衣來張手飯來張口,買房買車,一旦父母不願意,他們會憎恨父母。

中國古籍《黃帝陰符經》中講: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列位看官朋友,仔細體會吧……


坐照入神


天大的恩情真的宛如殺子之仇一般,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滴水之恩,都需要湧泉相報”更何況天大的恩情,下面我用兩個事例來像大家證明:

第一,大家都應該聽過紅雲老祖吧,紅雲老祖是這個世界的第一片雲,性格非常的豪爽,喜歡幫助他人,整個洪荒時代受過紅雲老祖恩惠的不計其數,大家都非常敬重紅雲老祖,紅雲老祖也因為喜好幫助他人,得到了大量的天道功德,實力愈發強大。

忽然有一天,均鴻老祖成為聖人了,為了感謝天地,特意在紫霄宮中準備講道3次,每次3000年,大傢伙一塊進去的時候,發現主位下面放著6個蒲團,雖然不知道這個蒲團代表著什麼,但是肯定比其他要好的多,坐在上面的有“老子,通天,原始,女媧,紅雲”,看過神話的人都知道,除了紅雲這些都是將來的聖人,也就是說這6個蒲團代表著將成為均鴻老祖的弟子,更會成為將來的聖人。有人問怎麼只有五個人,還有一個呢?那一個,鯤鵬正在努力往下坐,雖然下降的速度很慢,但是離鈞洪老祖開講還有一段時間呢,照這樣下去,開講之前,一定能坐下去。這時,西方的接引、準提二人來了,由於他們離紫霄宮太遠了,因此現在才過來,看到前面有六個蒲團,接引立馬意識到這個位置很重要,看到“老好人”紅雲在蒲團上,心生一計,立馬向準提哭訴道:“我們西方可真慘啊,本來靈氣就不足,現在連個座位都搶不到啊,嗚嗚”,果不其然,紅雲同情於他,讓開了座位,讓他們坐,哪知鯤鵬的氣息與他連在一起,他一起身,鯤鵬也直接被反彈了出來,接引,準提兩位立馬坐上去。因此,鯤鵬與紅雲算是結下了仇,鈞洪老祖開始講道,並收六個蒲團上的人為弟子,這下鯤鵬與紅雲的仇變成死仇了,阻人道途宛如殺人父母,鈞洪老祖第二次講道的時候,將成聖的必用之物鴻蒙紫氣交給六名弟子個一條,剩下一條隨緣分飄,正好飄到了紅雲身邊,講道完畢之後,眾人不敢找六名弟子的麻煩,只能對準了紅雲,紅雲一路被追殺,接引、準提二人堅決不去施救,因為他們欠紅雲太多了,兩尊聖位啊,如何能夠償還得起,只能等紅雲死了,那就不需要償還了,這就是我國古代神話中最最有名的“大恩如大仇”事件了。

第二,唐朝有一個叫做文冰的窮秀才,去京城趕考的途中差點餓死,這是一個叫杜宇的老農民給了他點吃的,救了他一命,後來文冰還真的考中了,成為了知府大人,正好杜宇就在這個縣中,便每天去知府裡面,絲毫不把自己當外人,覺得自己是他的救命恩人,每天大吃大喝,還拿知府的寶貝,最後知府受不了了,暗中派人將他除掉了,人吶,不要老以為救過人一命就能把他當做是肥羊,一直薅羊毛,誰都受不了,不滅你滅誰啊。

實際上,大恩如大仇最重要的就是我現在太發達了,而你曾經救了我的命,如果我是個窮人,我還可以說大不了一命換一命,但是我現在好不容易這麼富有,我捨不得給你,因為我怕你是個貪得無厭的人,以後以這個來要挾我,所以,只能把你滅掉,這就是大恩如大仇的原因。


盪漾飛劍


樓主你好,為什麼有人說大恩如大仇?僅僅個人觀點。其實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也比較常見,只是我們很少去探究,舉個例子,有一天有個有錢朋友給你送了價值1萬元的東西,可能對於他來說這一萬元是小意思,不在乎,因為別人有錢!但是當你拿了別人價值1萬的東西后,那我們是不是會禮尚往來,也得拿價值一萬的甚至更多的東西,去反饋呢?而這一萬可能對於有錢人來說沒啥事,但是對於我們普通家庭來說,未必拿的出來,即便是拿的出來,也必然會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影響,尤其對於那種非常貴重的東西的時候。所以對於別人來說是大恩,而對自己就成了大仇了!

職場中也有類似的情景,比如有一天老闆去國外出差,給你帶了一隻國外的名牌鋼筆,送給你,那我們收了後,後期又該拿什麼等價值的東西用來回饋呢?畢竟也是需要自己掏錢的,還有可能超出自己的預算。

因此,平時在需求方面,一定是在自己的經濟承受範圍內,接受或者要求別給自己帶東西!希望有所幫助!謝謝!


小J北屋


大恩如大仇,緣在“大”字與人心。

日常的彼此給予小恩小惠,讓人覺得人間美好。但物至極必反,別人長年累月的對自己好,自然從感恩戴德變成了依賴和習慣。一旦中止了這種習慣,反倒是會覺得不應該停止這種理所當然來的恩惠。因而生出噁心,恩將仇報。

因萬事萬物皆存陰陽兩面,我們不能過分地只重視人心的善或惡,這都是我們的一部分。需進行正視、接納、調整自己的行為。

受恩則心懷感恩,但絕不可貪戀和依賴他人之幫助。減少滋生惡根的機會。

施惠則更注重方式方法,輔助他人用自己的力量獲得所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